阮鶯鶯
(安??h平都第二小學,江西 吉安 343200)
《全民閱讀“十三五”時期發(fā)展規(guī)劃》中強調:“必須將保障和促進少年兒童閱讀作為全民閱讀工作的重點,從小培養(yǎng)閱讀興趣、閱讀習慣、閱讀能力?!睘槁鋵嵾@一要求,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編排了“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欄目,旨在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教材力圖讓語文教學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幾乎在每一課都有課外閱讀延伸的設計,構成“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已經成為重要的內容。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策略,改變整本書閱讀教學的現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整本書閱讀。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快樂讀書吧”中為小學生推薦了一些必讀書目,這些書都是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但是,學生只讀教材指定的幾本書是不夠的。因此,教師、家長應該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為其挑選適合閱讀的書籍。通常,許多教師、家長會直接去網絡上搜索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單,盲目地相信書單,并讓學生閱讀。實際上,這些書單往往不符合小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相符。可以說,教師、家長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書目的能力尚待提高,這也導致了小學生的閱讀質量不高。
目前,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課堂大概有以下幾種狀態(tài):第一種是教師要求學生讀一本書,不管學生讀得怎么樣,教師自己也不讀;第二種是教師要求學生讀一本書,并時常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但教師自己不讀;第三種是教師自己讀書,給學生導讀,并時常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第四種是教師堅持每天給學生朗讀,師生用一段時間共讀一本書,并進行簡單的交流;第五種是教師不僅與學生共讀整本書,還組織閱讀交流會;第六種是師生共讀完之后,不僅交流,還做各種各樣的延伸活動,形成整體的整本書閱讀課程。大部分教師處于前三種狀態(tài),極少的教師處于第六種狀態(tài)。
首先,教師未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許多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小學生的識字教學上,對閱讀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覺得自己的教學任務重,沒有時間也沒有必要給學生上好閱讀課。
其次,教師缺乏對學生的閱讀指導。閱讀指導對于閱讀能力較弱、閱讀量較低的小學生來說十分必要。由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尚未養(yǎng)成,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尤其需要教師的指導。許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沒有認真分析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缺乏對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容易喪失對閱讀的興趣,進而無法享受閱讀,提升閱讀能力。
最后,家長不夠重視。以某縣城小學為例,調查顯示,會陪伴孩子閱讀、堅持培養(yǎng)孩子閱讀興趣的家長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家長更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認為孩子在課堂上的閱讀量就夠了,課外時間讀的是閑書。因此,在孩子的周末和假期,家長更傾向于將孩子送到各種培訓班、興趣班,以提升孩子的技能。由于缺乏適合閱讀的家校環(huán)境,學生自然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活動主要是在課外時間,教師必須與家長做好溝通,獲得家長的支持,使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保證學生的閱讀。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家長會開展整本書閱讀方面的講座,讓家長意識到整本書閱讀對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影響。在家長會上,教師可以請有經驗的家長做整本書閱讀方面的經驗交流,分享整本書閱讀對學生及親子關系的影響。其次,教師可以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與家長商量并確定整本書閱讀的書目,共同購買同一版本的書籍,便于學生的閱讀交流。在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始后,教師制訂整本書閱讀計劃和打卡記錄本,在課堂上布置讀書任務,并要求家長記錄學生在家的閱讀情況。在讀書分享活動開展的時候,教師要邀請家長觀摩或做評委。教師協(xié)同家長共同營造整本書閱讀的良好氛圍,使學生的整本書閱讀真正地落到實處。
首先,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要多給學生搭建交流的平臺,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發(fā)揮班級學生的力量,讓學生分享他們讀過的最感興趣的書,激發(fā)其他同學的閱讀興趣。筆者每周都會安排一節(jié)語文課,專門讓學生分享自己讀到的好書,并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故事讀給班上同學聽。有一次,班上的一位同學分享了湯素蘭《笨狼的故事》中的《笨狼晾尾巴》,班上學生都被故事吸引住了,激發(fā)起了濃厚的閱讀興趣,都想閱讀這本書。
其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欲望。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三年級至六年級都編排了閱讀策略單元,旨在更好地指導學生的閱讀。結合三年級上冊的閱讀策略——預測,筆者經常在班上分享童話故事書,只讀故事書的一部分,讓學生預測故事的開頭或結尾,并說說預測的理由,在一次又一次的預測中充分激發(fā)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欲望。
最后,教師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搭建學習交流的機會,同時檢測學生的閱讀情況。以閱讀《稻草人》這本書為例,小學三年級學生獨立閱讀的習慣還沒有完全形成,因此筆者在上語文課之前,會安排一個學生做故事講述人,在講臺上閱讀書中的一個故事,在學生讀到一半的時候讓班上學生說一說后面發(fā)生了什么。讀過整本書的學生會舉手回答問題,并獲得成就感。通過這種形式,學生自己讀完了一遍《稻草人》,還在班上聽同學講了一遍,對書的印象會更加深刻,閱讀興趣也會更濃。
良好的閱讀活動不但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渠道,提升學生的閱讀質量,檢驗學生的閱讀成果,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長期閱讀,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小學高年段的語文教師可以舉辦讀書交流會、好書推薦會、讀后感寫作比賽、讀書筆記展示交流會等活動;小學低年段的語文教師可以舉行親子故事比賽、講演繪本故事、童話劇表演等活動,或者根據教材“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目,進行讀書活動類型的選擇。三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推薦學生閱讀《稻草人》《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于是,筆者在班上開展童話劇表演比賽,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特別高,為了演好自己扮演的角色,每個演員都會熟悉故事。在排練的過程中,小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展現童話故事中的人物。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內化了語言,豐富了想象,鍛煉了能力,也激發(fā)了閱讀興趣。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應從小培養(yǎng)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習慣,激發(fā)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尋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契機,將語文教學與整本書閱讀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