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萍
平時上課,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現(xiàn)象:很多常見的成語故事、名人名言,學生好像第一次聽到。比如,當我說“讀書破萬卷”,期待孩子們說出下半句時,孩子們傻傻地看著我,我說“黑發(fā)不知勤學早”,他們依然沒回應(yīng)。
于是,我調(diào)查了班級學生的閱讀情況,結(jié)果不太樂觀:大部分孩子還停留在看漫畫階段,讀專著的少之又少。作為他們的班主任和語文老師,我決定開展班級閱讀。
讀什么?
其實,適合四年級學生閱讀的書很多,但是,選什么書來讀呢?我想到我上小學四年級那年,偶然間,我讀了姐姐書柜上的《魯濱孫漂流記》,很快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了。我白天讀,夜晚讀,甚至連覺都不想睡了,就想知道接下來的故事。我想,這本書既然能給我的童年帶來這么大的觸動,應(yīng)該也能影響班里的孩子。
就這樣,我們定下了第一本要讀的書,方式就是班級共讀。
過了一段時間,我問大家讀的情況,有的孩子已經(jīng)讀完了,有的才剛剛開始。我問大家讀完之后有什么收獲,學生的反饋也只是簡單的“魯濱孫的故事很有意思”“魯濱孫很勇敢”,等等。很明顯,孩子的感受只停留在表面,閱讀沒有給他們帶來明顯的改變。
怎么讀?
我明白了,只固定閱讀時間還不夠,孩子還需要更具體的閱讀指導,這樣才能夠讀透書。于是,我開始調(diào)整孩子的閱讀方法。
小組討論,解析書中的精彩段落。每周二下午的閱讀課,我會給孩子們講解《魯濱孫漂流記》中的精彩片段,然后讓他們在小組內(nèi)討論分析。有的孩子從字詞分析,感受文章的寫作之妙,有的從情節(jié)分析,感受故事的精彩,也有的孩子分享了自己讀這一段的感悟。他們想到什么就說什么,越說越深入,越說越精彩。
組團朗讀,感悟閱讀之美。我還提倡大家組成朗讀社團,分角色朗讀書中的段落,或者分段讀。漸漸地,孩子們越來越喜愛這本書,下課時,偶爾會看到三五個學生聚在一起談?wù)撨@本書中的情節(jié)。
做閱讀筆記,開閱讀分享會。每周五下午的自習課,是孩子們很期待的閱讀分享會,每個人都走上講臺分享自己的閱讀感悟,評委團打分,選出周優(yōu)秀小讀者。分享會給了孩子展示的平臺,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快樂。
繪制思維導圖,理清書的脈絡(luò)。我給孩子們講解了什么是思維導圖,并且向他們介紹了幾種思維導圖的畫法。周末,孩子們就根據(jù)自己對書的理解畫思維導圖,這樣能理清書的脈絡(luò)。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被展示出來,相當有成就感。
有了讀第一本書的經(jīng)驗后,我們順利開啟了第二本書的閱讀之旅。這一次,我不再深入?yún)⑴c,而是讓他們根據(jù)讀第一本書的方法自由讀。孩子們會記一些讀書筆記,有的會在書上做簡單的批注。他們依然很喜歡分享,喜歡在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感悟,還辦了各種各樣的手抄報,也懂得分析人物形象。
漸漸地,孩子們也有了自己的閱讀需求。第二本書還沒有讀完,他們就迫不及待地要我推薦第三本書。我原計劃讓他們讀曹文軒的《草房子》,但是,學完了語文課本上《寶葫蘆的秘密》之后,孩子們就對這個故事特別感興趣,于是,全班一起讀《寶葫蘆的秘密》。
慢慢地,孩子們將課本知識與課外讀物聯(lián)系起來。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有一篇文章是《青銅葵花》,上了這一課,孩子們就開始對曹文軒這個作者感興趣,然后就開始搜集與曹文軒有關(guān)的書籍,于是,我們又同讀了《青銅葵花》,還有的孩子買來了曹文軒的《草房子》。
我很慶幸,當初毫不猶豫地做了班級閱讀,并堅持下來,為孩子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鄭中國際學校)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