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藝嘉
摘要:近些年來,在信息技術影響下,各類計算機輔助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而在二語課堂上有關計算機輔助的課堂互動卻鮮有探究。本文通過定性分析的方法,對中國某小學的英語線上課堂采取觀察法與訪談法,總結教師新的多模態(tài)互動實踐,以及其對這一教學法的看法。
關鍵詞:超語,二語教學,課堂互動
一、背景
盡管在過去的20年里,語言學家們在克服單語偏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Block(2013)指出仍然存在一種語言偏見:“人們傾向于只從語言(句法、音位、形態(tài)等)的角度來對待交際行為。”他認為,語言學家應該更認真地對待語言的多模態(tài)問題,即以多種方式進行交流或者學習。隨著科技的發(fā)展,線上課堂多模態(tài)互動模式得到很大發(fā)展,比如變聲器,虛擬形象,線上課堂反饋及測驗等。因此,這些新興的互動方式值得進一步探究。
二、文獻綜述
有效的師生互動是高效語言課堂的保證,尤其是在線上課堂中。二語教學中的互動已經被證明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對相關語言知識記憶,促進交流等。然而,在線上進行互動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學生主要通過聲音進行交流,無法使用其他方式,很難與他人合作。教師也很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考核。然而,近兩年來,快速發(fā)展的信息技術已經徹底改變了互動形式,大量的語言課程在網上進行,促進了線上多模態(tài)互動的發(fā)展。然而,有關這些新的互動模式以及教師對此的看法卻很少受到關注。
本研究旨在調查教師在線上直播英語課堂中多模態(tài)互動的超語實踐以及他們對此的看法。研究問題如下:
1)二語教師如何構建在線直播課堂的多模態(tài)互動?
2)教師看待構建多模態(tài)互動這一教學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方法,數據通過課堂觀察和半結構化訪談的方式收集。參與者來自中國東北部的兩所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與線上課堂教師。由于缺乏英語教師,這兩所學校三分之二的英語課程是通過網絡平臺授課的。在收集課堂上的超語實踐后,使用Nvivo 11進行編碼分析。總錄課時間為1080分鐘,采訪教師四名,單次時長平均25分鐘。
四、研究結果
4.1 多模態(tài)互動策略
本研究通過三個月的課堂觀察,根據不同互動的目的總結出三類課堂上多模態(tài)互動實踐:提高注意力型,課堂反饋型,課堂檢測型
1)提高注意力型
教師利用線上課堂中的多模態(tài)互動道具之一:骰子,進行隨機抽選學生回答問題。此外,其他形式還包括教師在教授動物相關的單詞的時候,利用變聲器來模擬不同動物的聲音等等,都達到了很好的提高課堂趣味性以及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的效果。
2)課堂反饋型
每名學生對應的都有課堂積分表,每輪任務結束,教師都會派發(fā)“星星”作為獎勵給學生,以增強學生學習動機與參與度。
3)課堂檢測型
課堂結尾,老師在線發(fā)表了一項限時題目,所有同學作答,在線程序會自動統(tǒng)計全班以及每個人的正確率,用于檢測本節(jié)學生學習效果。
4.2 教師看法
經過對四名教師的半結構化訪談,研究人員發(fā)現總體來說教師普遍對線上多模態(tài)的互動方式持支持態(tài)度,然而還是有教師提出這些方式可能會影響教學進度,對其具體的教學效果存疑。總體來講,所有教師都認可多模態(tài)互動具有吸引學生注意力以及調動課堂氣氛的作用。
有代表性的訪談節(jié)選如下:
教師1:“我非常支持課堂上這種多模態(tài)的互動形式,說實話在上網課之前我是有疑慮的,到底能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但是實施起來發(fā)現甚至可以達到比線下課更好的效果,因為線下課實際操作中運用白板的功能還是有限。”
教師2:“在傳統(tǒng)的教室中,一般來講都是老師主導,學生處于一種受支配的地位。但是線上課堂就促進了我們去尋找新的方式來吸引學生注意力,某種程度上來講,線上課堂扭轉了原來老師主導課堂的模式,更加關注學生了?!?/p>
教師3:“這些方式的確比較有趣,但是究竟能否達到和線下一樣的效果仍然需要進一步探討,因為這些互動方式普遍會比較耗時,會拖慢課堂進度,另外是否能加強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記憶也是不確定的?!?/p>
五、結語
本研究通過質性研究的方法,調查了線上多模態(tài)互動超語實踐及教師對其的看法,研究發(fā)現教師總體持積極態(tài)度,然而也有教師對此持懷疑態(tài)度,這一方式是否能真正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本研究對于線上互動課堂的教學方式具有借鑒意義。然而樣本量較小是本研究的不足之處,對于研究結果普及化需要慎重。
參考文獻:
李嵬 (2018). 超語作為一種實用的語言理論. [J]. 應用語言學. 39(1),9-30。
付智永,周雨瑤. (2019). 多模式交互中的遠程學習研究. [J]. 國際設計研究協(xié)會會議
Bonacina-Pugh, F., Cabral, I. D. C., & Huang, J. 超語教學研究的最新進展[J].語言教學.劍橋大學出版社
García, O., & Wei, L. (2014). 超語[J].英國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
Ibrahim, M. E. H. (2012). 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心(VEDC)第二語言教學與學習的課堂互動[J].迪拜英國大學(BUiD).
Muho, A., & Kurani, A. (2011). 互動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歐洲科學雜志. 16,4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