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明虎
2021年國慶節(jié)前,中國科技通史展覽“科技的力量”中展出了一塊石頭。那是1984年,中國第一支南極科學考察隊在建立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的時候,采集到的南極巖石標本。
如今,過去了將近40年,中國已經在極地建造了5座科學考察站。這些科學考察站成為中國科學界認識極地、了解極地的家園。這些在冰原上拔地而起的建筑群,見證著中國科學家們的極地夢想!
圖為中國首支赴南極科學考察隊(圖片來源/ 新華網)
20世紀80年代初,隨著國力的增長,中國開始開展極地科學考察。
1981—1983年,郭琨、卞林根、顏其德等多位中國科學家前往澳大利亞、日本站越冬考察,為中國正式推進南極科考打下基礎。
1984年2月,王富葆、孫鴻烈等32位中國科學家以《向南極進軍》為題,聯(lián)名致信黨中央、國務院,建議中國在南極洲建立考察站,進行科學考察。
作為對信函的回應,中國第一支前往南極洲的科學考察隊在1984年成立,并在缺乏破冰船,裝備也非常簡陋的情況下,于1984年底登陸南極洲。
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
1985年1月11日,應美國國家科學院極地研究委員會的邀請,中國科學家高欽泉和張坤誠走進了阿蒙森-斯科特科學考察站,成為最早到達南極點的中國科學家。
1984年12月31日,當?shù)貢r間10時(北京時間22時),長城站的奠基典禮在喬治王島菲爾德斯半島上舉行。1985年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南極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宣告竣工!
秦大河徒步橫穿南極大陸(右三)
1989年2月26日,中國第二個南極科學考察站——中山站落成。在這里進行的科研項目,正在幫助人類了解南極冰蓋的穩(wěn)定性,以及南極大陸的形成和演化等關系到地球歷史與人類未來的重要課題。
1990年3月3日,中國科學家秦大河經過220個晝夜的艱苦跋涉,徒步行進5968千米,實現(xiàn)了人類歷史上首次不借助機械手段徒步橫穿南極大陸。
在南極科考穩(wěn)步進行的同時,中國科學界也沒有忘記北極。
1991年,中國科學家開始了北極地區(qū)科學考察研究。中國科學家高登義應挪威卑爾根大學邀請,前往位于北冰洋上的斯瓦爾巴德群島及其鄰近海域進行考察。
從1993年開始,張青松、竺菁等中國科學家陸續(xù)前往該群島,參與大氣科學、地學和生物學的國際合作考察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就。
2004年7月28日,中國第三個極地科學考察站黃河站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新奧爾松成立。它擁有全球極地科考中規(guī)模最大的空間物理觀測點,成為中國空間物理和空間環(huán)境探測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國第二個南極考察站—中山站
在此之后,中國又陸續(xù)建成了兩座位于南極洲內陸的科學考察站,分別是南極冰蓋最高點“冰穹A”附近的昆侖站,和作為格羅夫山科學考察基地的泰山站。位于恩克斯堡島的南極科學考察站——羅斯海新站,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興建當中。
2021年11月5日,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乘雪龍?zhí)枏纳虾⒊?。連接成網的極地科學考察站,將讓中國科學家的極地夢飛得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 / 高琳? 美術編輯 /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