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倫
(貴港市南區(qū)八塘街道醫(yī)院,廣西 貴港,537131)
隨著人口老齡化及生活方式的不斷轉(zhuǎn)變,有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占胃腸道疾病12.5%,上述疾病主要癥狀為上腹部痛、慢性咳嗽、反酸等,嚴重者可并發(fā)食管狹窄、上消化道出血等惡性胃腸道疾病,故對于該疾病的治療已引起多方關注[1]。對于該疾病臨床常給予藥物干預,多潘立酮、奧美拉唑、雷尼替丁均是治療該疾病的常效藥,但對于以上三種藥物的組合使用方式存在諸多意見。有研究[2]提出多潘立酮+奧美拉唑+雷尼替丁的用藥模式在治療胃食管反流病中優(yōu)勢顯著,本次研究對比奧美拉唑+多潘立酮與三藥聯(lián)用模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對我院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進行篩選,甄選出82 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組(觀察組、對照組),各41 例。其中觀察組男21 例、女20 例,平均年齡25-75(53.14± 15.02)歲,平均病程1-4(2.21± 1.07)年;對照組男22 例、女19 例,平均年齡35-75(53.23± 11.14)歲,平均病程1-4(2.25± 1.08)年。數(shù)據(jù)無明顯差異(P>0.05),有可比性。納入標準:(1)言語及認知無明顯障礙;(2)患者能積極配合用藥治療。排除標準:(1)嚴重精神障礙患者;(2)合并其他系統(tǒng)危癥患者。
1.2 方法對照組奧美拉唑(四川科倫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108;20mg)治療,口服1 片/次,2 次/d;多潘立酮(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規(guī)格10mg)治療,口服1 片/次,3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用藥基礎上增加口服雷尼替?。ㄊ幖瘓F歐意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1317;0.15g/粒),1 片/次,2 次/d。兩組均用藥兩周。
1.3 觀察指標監(jiān)測兩組用藥過程中的不適反應。包括呃逆、頭痛、惡心嘔吐。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包括反酸、燒心、咽部異物感、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胸痛。對比兩組治療效果?;謴蜆藴蔥4]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痊愈:治療后,癥狀消失,胃部檢查提示無病灶;顯效:癥狀基本改善,胃部檢查提示病灶縮?。?5%;有效:胃部檢查提示病灶縮?。?0%,癥狀略有改善;無效:胃部檢查提示病灶縮?。?5%,癥狀未消失。(總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8.0 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對比兩組不適反應對比,觀察組4.88%略低于對照組7.32%,但總體發(fā)生率基本無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不適反應對比(n=41,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觀察組反酸、燒心、咽部異物感、消化系統(tǒng)功能紊亂、胸痛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n=41,± s,d)
表2 兩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對比(n=41,± s,d)
組別 反酸 燒心 胸痛 消化紊亂 咽部異物對照 8.87± 1.23 7.41± 1.05 4.73± 0.94 5.69± 0.98 5.97± 1.03觀察 7.36± 1.21 5.68± 0.96 3.21± 0.91 4.25± 0.89 4.87± 0.92 t 5.604 7.786 7.439 6.965 5.100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分別為92.68%、75.61%(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41,例)
胃食管反流病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疾病,是指胃十二指腸內(nèi)容物反流至食管造成患者出現(xiàn)反酸、燒心等癥狀的疾病。同時反酸也能顯著增加咽部、口腔、呼吸道疾病爆發(fā)的風險,故對于該病的選藥治療至關重要。
隨著臨床醫(yī)學不斷進步及對該病的研究不斷深入,有研究[5]表明常規(guī)多潘立酮+奧美拉唑的用藥方式或達不到最優(yōu)治療效果,同時提出在其用藥基礎上添加雷尼替丁使用能有效提升治療效率且安全性較高。有研究[6]結(jié)果顯示H2 受體拮抗劑與奧美拉唑PPI(質(zhì)子泵抑制劑)相關性較高,無明顯排斥效果且聯(lián)用抑制反酸的效果更佳,故雷尼替丁可充分綜合奧美拉唑及多潘立酮的藥效,顯著提升患者治療效率。
綜上所述,雷尼替丁+多潘立酮奧美拉唑是治療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用藥方式,能顯著提升治療效率,減輕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