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祥
(杭州高級中學啟成學校,浙江杭州 311200)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經(jīng)過長期發(fā)展積淀而形成共識的一種價值體系,常表達為價值觀念、辦學思想、群體意識和行為規(guī)范等。校園文化也是一所學校環(huán)境氛圍與辦學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其分為三個部分——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三方面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杭州高級中學啟成學校,是一所由杭州市錢塘新區(qū)國資公司投資,委托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管理的非營利性九年制民辦學校。學校坐落在錢塘新區(qū)核心區(qū)塊,北、西面由東沙湖相擁,是知識傳承和學習的理想之地。學校按照浙江省九年義務教育學校Ⅰ類高標準建設,并于2019 年9 月建成投入使用,現(xiàn)有小學部14個班,初中部12個班。
2019年8月,交付于學校使用的校園留下了很多可開發(fā)的“非正式學習”與“可分享、可交往、可靈活交叉使用”的公共開放式與半開放式學習空間,這些多規(guī)格多類型的空間,為學校未來引入新型教與學理念提供了可能性與多樣性。學?;凇罢n程·技術·空間”的三位一體設計,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指引,致力于打造一所服務于課程、學習者的高品質學習型學校,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好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空間。
學校秉承杭州高級中學辦學精神與辦學思想,形成了富有杭高特質的啟成文化。學校以“啟于心,成于行”為校訓,以“讓優(yōu)秀走向卓越”為教育理念,以“卓越師資、卓越課程、卓越課堂”為抓手,旨在培育具有“善良、豐富、理性、高貴”核心品質的“德行高尚、志趣高遠、學問高深、品味高雅,國家意識強、人文精神強、科學思維強、身體素質強、學科修養(yǎng)強”的“四高五強”之卓越學子。
學校新型學習空間的建設,突出“啟心成行”“走向卓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并有意識地融入杭高文化、課程文化與地域文化,讓教育空間建設深扎在“文化沃土”中,既體現(xiàn)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新趨勢,又體現(xiàn)“非正式學習”對育人的重要性??臻g規(guī)劃超越了傳統(tǒng)教室的教與學空間,旨在從更大范圍、更好品質、更高層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校師生和諧發(fā)展,最終達到強校提質的根本目的。
基于“啟心成行”“走向卓越”“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學校充分利用初中部側四幢教學樓與綜合樓間的大連廊、小學部側三幢教學樓與綜合樓間的大連廊及其與綜合樓一樓合圍而成的“U”型空間和一樓大廳的開放式非正式學習空間,將之設計為“卓越共享學習中心”,并落地為“智慧谷學習廊”和“啟成賦學習廳”(即“一廊”“一廳”)兩部分。這種廊廳組合,以“卓越課程、多元學習”為核心,落實“崇文·重理·跨界·貫通”設計思想(如圖1),打破傳統(tǒng)封閉式教學課堂和教學空間模式,聚焦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主動的學習者和積極的探索者。它有利于促進生生、師生、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交流學習機會,實現(xiàn)空間“可分享、可記錄、高靈活”的教學理念。
圖1 學習空間規(guī)劃的基本思維基點
1.智慧谷學習廊
站在校大門口,先入眼簾的是由連接初中部教學樓、綜合樓、小學部教學樓的“U”型大連廊,長約200 余米,較寬的地方超過8 米?!癠”型連廊猶如“山谷”嵌于樓宇之間,取義“智慧谷學習廊”。其設計突出了“開放學習”“交流互動”“多媒體閱讀”“才藝展示”等功能構建,并依據(jù)小區(qū)域空間特征賦予功能設計與功能價值的提升,構建了在傳統(tǒng)校園“廊”單一“交通功能”基礎上的“教育新場景”,其功能規(guī)劃如圖2所示。
圖2 新型“廊”空間的功能規(guī)劃
“智慧谷學習廊”整體布局可分為六大板塊,其設計理念與功能架構如圖3所示。
圖3 “廊”空間的六大維度功能布局
2.“學校是我家”家校合育區(qū)
學校重視家校育人的深度合作,強調家校的“同頻共振”,讓家長成為共同培養(yǎng)卓越啟成學子的重要力量之一。“學校是我家”家校合育區(qū)的設計強調“溫馨、互動、可更新”。在這里,有舒適座椅,可傾心交流;在這里,場景適當留白,供彼此自由發(fā)揮。溫馨、美好。
3.“金點子論壇”頭腦風暴區(qū)
聚焦為每個孩子的“思維火花”提供展示的機會,落實“每一個孩子都很重要”的教育理念,學校提供了休閑閱讀與思辨交流的空間,配備“思維展示墻”,打造啟成學校的“北大三角地”。在這里,學生們或醉心于書?;騺硪粓龊〞沉芾斓念^腦風暴;在這里,學校也會不定期舉辦各種論壇,師生或坐或臥,讓思想的火花碰撞。
4.“休閑時光”多媒體交流區(qū)
校園不僅是學習的場所,也是休息和與人交往的空間,“休閑時光”多媒體交流區(qū)凸顯閑暇和藝術的特點,同時引入多媒體設備,制訂新型交流空間。東側配有多媒體設備,可多屏展示與交流。南側配有“朗讀亭(歌唱吧)”,旨在為學生提供放聲朗讀、寓學于樂的美好時光。
5.“科技暢想”互動體驗區(qū)
新的裝備與技術,正在深度改變人類社會的生活方式?!翱萍紩诚搿被芋w驗區(qū),注重前沿裝備的配置,配有科技互動、全息投影等設備,既有科幻般的演藝,又有交互式的真實體驗。在這里,師生能接觸并使用最前沿的科技,擁有更好的建構式學習體驗。
6.“遇見文學”多媒體經(jīng)典讀物推薦區(qū)
閱讀是人類成長的重要階梯,文學經(jīng)典閱讀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的傳承?!坝鲆娢膶W”多媒體經(jīng)典讀物推薦區(qū)的設計,旨在依托校園圖書館創(chuàng)造多重模式的閱讀學習區(qū)。它由兩大模塊組成:一是“涂鴉區(qū)”,在這里,學生可自由表達、放飛思想,感受全新的交流體驗;二是“時代讀書環(huán)境變遷展示區(qū)”,在這里,學生可以感受新空間的“可重構、可記錄、個性化”,互動性強、參與度高。
7.“多彩世界”才藝主題展示區(qū)
“多彩世界”才藝主題展示區(qū)的構建,旨在為不同年級學生提供便捷展示的可能性。整個臺面可用“驚艷”來形容,半橢圓形的別致舞臺、100 寸的希沃可觸摸電子屏、靈活移動的可愛座椅,空間還可根據(jù)活動重構,處處彰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
綜上,整個共享智慧谷學習廊的設計,充滿了教育現(xiàn)代化與未來化的氣息,校園各處無不彌漫著濃厚的學習氛圍。
綜合樓“啟成賦學習廳”位于校門中軸線上,也位于“U”型連廊的中心,由綜合樓的門廳(含校史展覽廳)、走廊等開放空間組成,左側為畫面浮雕墻,右側為辭賦文化墻,里側是分享悅讀吧,中間與院士文化墻相連。這里的正式學習空間、非正式學習空間、混合學習空間的多維立體化構筑,為生生、教師的多重類型學習提供了豐富可能性。它補足了傳統(tǒng)教學空間限于普通教室和實驗教室的“短板”,形成了“杭高校史課程學習生態(tài)鏈”(如圖4),使啟成文化與杭高傳承文化與辦學精神相得益彰。
圖4 杭高校史課程學習生態(tài)鏈
“《啟成賦》學習廳”的整體布局可分為四大板塊(詳見圖5),它們都有各自的設計理念與功能架構。
圖5 “《啟成賦》學習廳”四大板塊
1.《啟成賦》浮雕墻
《啟成賦》浮雕墻源于《啟成賦》的文本精神,勾畫出了“金聲玉振,太守深恩”“擁江而興,龍騰錢江”“紅樓排云,白門卷書”“宿士賢達,躋蹌趨堂”“同學少年,云景來依”“五體同輝,卓越共融”六大篇章,繪制了林啟畫像(杭高創(chuàng)辦人)、觀成堂(原貢院核心建筑)、杭高發(fā)展歷史長河(以錢塘江為背景)、啟成學校景觀圖、知名校友(蔣夢麟、魯迅、葉圣陶、朱自清、黃公望等)、五大中心(數(shù)學奧林匹克中心、信息奧林匹克中心、天文中心、游泳中心、羽毛球中心)等關鍵性元素,以此展現(xiàn)啟成校園文化根脈及先進的辦學思想和育人理念。門廳左右兩側內容和形式相得益彰,使整個新型教學空間“深扎”于地域文化與校園文化的“沃土”之中。綜合樓門廳左側便是啟成賦浮雕墻。
2.《啟成賦》文化墻
杭高啟成學校內接杭高深厚的文化底蘊,外承錢塘江地域文化和蕭山圍墾文化,形成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學校特聘語文特級教師蔡少軍撰寫《啟成賦》,刻于門廳右側,旨在尋根溯源,展示杭高歷史的沿革與辦學的文化精髓,突出厚植于杭高文化基礎上的啟成辦學理念與課程特色。學校綜合樓門廳右側便是《啟成賦》文化墻。
3.院士文化墻
在杭高百廿發(fā)展歷史長河中,各行各業(yè)各條戰(zhàn)線上涌現(xiàn)了許多卓有成就的著名校友。其中,杰出的52 名院士校友是杭高辦學成就的核心體現(xiàn),也是杭高學子求學精神的集中表現(xiàn)。將杭高院士校友的生平事跡及其取得的成就進行展示,形成一條具有激勵、導向作用的微型星光大道,時刻激勵全校師生不斷努力、走向卓越。院士文化墻的設置使“共享學習中心—啟成賦學習廳”這一面向未來的新型教學空間,成為學校核心文化與先進育人理念的融合與表達。
4.分享悅讀吧
分享悅讀吧,原是校史陳列室,現(xiàn)設計改造為可進行多元學習活動的開放式分享學習吧。該空間從校史校本交流學習延伸到全面閱讀,將個別化自主學習、小組研討學習和休閑閱讀等多樣化的學習需求與空間規(guī)劃設計相結合。同時,該書吧基于多媒體技術、網(wǎng)絡通信技術的融合,形成了集閱覽、探究、研學、交流為一體的多功能學習中心。
“一廊一廳‘卓越共享學習中心’”非正式學習空間的開發(fā),基于“學習者為中心”的“文化·課程”與空間的有機融合,體現(xiàn)了面向未來學習新樣態(tài)的學習空間總體架構(見圖6)的“系統(tǒng)性、藝術性和科學性”。
圖6 面向未來學習新樣態(tài)的學習空間總體架構
面向未來學習新樣態(tài)具有多重空間開發(fā)特點。一是可重構??臻g大小、桌椅布局、學習環(huán)境等都可根據(jù)學習場景和活動需要重新布局。二是可連接。實體空間與網(wǎng)絡空間、教學設備與數(shù)字資源等可以實時聯(lián)通,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可有效融合。三是可兼容?;A性課程學習與拓展性課程學習、課堂學習與自主學習、集中學習與分組討論、教師教研等都可以有效轉換,靈活機動。四是可記錄。數(shù)據(jù)采集、分析、沉淀等都可與學校正在推進建設中的智慧校園項目即“學校大腦”工程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共享與分析。
目前學習空間的設計與重構方興未艾,并已很好地運用于中小學的校園文化設計與課程實施中。因此,我們要注意把握其以下設計原則:一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引,以學校的辦學理念為依據(jù),以確??臻g的學校個性;二是以正式教學空間為主、兼顧非正式學習空間,以確??臻g的有序性;三是以服務、改善、提升教與學活動為宗旨,確??臻g的實用性;四是維護學習空間的物化安全與網(wǎng)絡空間師生的隱私安全,以確保空間的安全性。
在實踐中,學校體驗到中小學服務于學習者、服務于課程、服務于文化的“卓越共享學習中心”空間的設計與教育場景重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大有可為、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