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春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200例臨床價值。方法:將2016年10月8日到2020年10月9日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實施邊轉運邊治療的急救方式,觀察組實施先治療后轉運的院前急救方式,對比兩組的急救治療效果。結果:急救后,兩組生命體征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存活情況與對照組對比,顯著提升(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采取不同的方式,搶救結果也有差異,相比而言,觀察組用到的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方式能夠有效調整其心率、呼吸等異常指標,并提高患者存活率,值得推薦。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4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14-01
導語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心肌缺血致患者部分心肌急性壞死,也可能會存在心功能衰竭、血清心肌損傷標記酶上升等[1]。該疾病在近幾年發(fā)病率逐漸上升,很多患者因該疾病急性發(fā)作在進入醫(yī)院前已死亡,部分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存活率降低,因此,要保障患者得到科學且及時的治療,需要重視對該疾病的院前急救[2]。本次研究選擇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對其實施邊轉運邊治療、先治療后轉運的院前急救方式,探究先治療后轉運方式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6年10月8日到2020年10月9日收治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邊轉運邊治療,觀察組:先治療后轉運。對照組患者年齡48歲~80歲,平均(64.56±2.61)歲;觀察組年齡49~80歲,平均(64.96±2.30)歲;將觀察組以及對照組常規(guī)資料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可參與比較。
1.2方法
院前急救主要需要重視體位、呼吸道、生命體征、靜脈通道、用藥。所有患者均需要在院前急救中保持坐位或是頭高腳低,雙腿處于下垂,加速血壓回流,并檢查患者呼吸道,及時清理呼吸道。用面罩或是鼻導管供給氧氣,使其呼吸通暢,可以預防呼吸衰竭,避免病情惡化。同時還需對患者血壓以及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測。創(chuàng)建靜脈通道,保障用藥的合理性,其中根據(jù)患者實際病情用到利尿、擴血管與增強心肌功能的藥物。利尿用靜脈注射呋塞米,0mg-40mg;擴張血管: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2片;增強心肌功能:用到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將0.4mg與10ml生理鹽水混合;平喘止痙:射氨茶堿用到滴注參麥注射液50mL與生理鹽水100mL混合治療。院前評估還需考慮心梗發(fā)生的可能性,第一時間給予“一包藥”。即替格瑞洛180mg、阿司匹林300mg、瑞舒化他汀20mg。嚼服,避開急診,在有效的時限內轉胸痛中心行PCI。
對照組:邊轉運邊治療
在現(xiàn)場對患者實施簡單處理,之后是在院前轉運車上對患者進行治療,并做好醫(yī)護人員之間的有效協(xié)調。
觀察組:先治療后轉運
主要是在急救現(xiàn)場對患者實施急救,等到患者生命體征穩(wěn)定,且無惡化趨勢之后安排患者轉運。
1.3檢查指標
(1)統(tǒng)計兩組生命體征。
生命體征有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舒張壓、收縮壓。
(2)計算兩組存活率。
存活率是良好占比率與一般占比率之差。
1.4統(tǒng)計學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行t檢驗、檢驗對比。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兩組患者生命體征.
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舒張壓、收縮壓變化在急救前與對照組基本趨于一致(P>0.05);急救后,觀察組心率、呼吸頻率以及舒張壓、收縮壓與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兩組患者存活情況
觀察組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如表2.
3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藥保障其搶救成功率,需要重視院前急救方式。常規(guī)院前急救方式是邊治療邊轉運,其對患者疾病治療有一定效果,但是其可能會影響患者存活幾率。本次觀察組用到的院前急救方式是先治療后轉運。醫(yī)生在短時間內趕往急救現(xiàn)場,之后依據(jù)患者既往病史與臨床癥狀等指標作出相對準確診斷,選擇針對性治療方式[2]。院前急救用到的利尿藥物是注射呋塞米;擴張血管主要用到舌硝酸甘油;增強心肌功能主要用到乙酰毛花苷注射液;平喘止痙用射氨茶堿。而先治療后轉運的急救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將患者病情穩(wěn)住,并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將異常及時處理,保證血壓等指標得到及時改善。而針對性的院前急救治療可以保證患者生存時間延長,提高其存活率。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用到先治療后轉運措施,可以保障保證存活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且有效調整其血壓、呼吸等體征,值得推薦。
參考文獻:
[1]王峰,張敏.不同院前急救方式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救治效果及預后的影響[J].醫(yī)學綜述,2019,22(4):827-830.
[2]張靜.2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惡性心律失常的院前急救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9,15(12):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