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貢格廷》:亞歐之旅中殖民主義話語的流變

      2021-12-31 13:56:28王春景
      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吉卜林印度人印度

      王春景

      (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 ,河北 石家莊 050024)

      2015年,浪子樂隊(the Libertines)創(chuàng)作了歌曲《貢格廷》(GungaDin),歌詞寫道:“我再次醒來,夢見了貢格廷。道路漫長,你是否依然強壯,你是比我更好的人?!?I woke up again, Dreamt of Gunga Din, Oh the road is long, if you stay strong, you are a better man than I)歌中唱到的貢格廷并非著名的歷史人物,也不是浪漫故事的主角,但之所以能在21世紀依然被人傳唱,離不開他的創(chuàng)造者——英國詩人吉卜林(Rudyand Kipling)?!敦暩裢ⅰ肥羌妨?9世紀末創(chuàng)作的一首長詩,收入其詩集《營房謠》(Barrack-RoomBallads,1892)。這首詩自發(fā)表后就產(chǎn)生了廣泛的回響,被改編為電影,并進入音樂、動畫領(lǐng)域,直到60年代還有余波。在空間上則跨越了歐亞大陸,在上世紀30年代傳播到了中國。貢格廷這一被西方詩人所塑造與稱頌的東方人身上,表現(xiàn)出西方人對東方人的特定選擇,以及在特定歷史時期西方貶低和否定東方傳統(tǒng)的殖民主義邏輯。在進入中文語境后,這種邏輯及認知得到了傳承,值得探討。

      一、詩歌《貢格廷》:對忠仆的贊頌

      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書寫印度最有名的作家非吉卜林莫屬。他的長篇小說《吉姆》《叢林故事》已為讀者熟知,他所說的“東方就是東方,西方就是西方,二者永遠不會相遇”經(jīng)常被人引用。很長時間里,他被看作為帝國事業(yè)搖旗吶喊的人。《吉姆》及其他作品中表現(xiàn)出的白人的優(yōu)越感不言自明,但同時,他所描寫的印度的人與物也蘊含著他對印度復雜的情感。他并非簡單地否定印度人,而是在對印度肯定的情感和形象建構(gòu)中曲折地表達他對帝國的認同。就像艾略特所評價的:“吉卜林……的思想意識,具有著亞洲的特質(zhì);他的親族,散布在回教、拜火教,甚至佛教之間。因此,從一個英國人或歐洲人的觀點去理解他,是相當困難的;甚至具有現(xiàn)代歐化思想的印度人,對他也是難以理解的。”[1]正因為他在印度生活的時間很長,其印度書寫得到了很多讀者的認同,但他對印度的思想和情感是復雜的,具有肯定和否定的雙重特征。

      在長詩《貢格廷》中,吉卜林就表達了對一位印度人貢格廷的贊美,并且最后說出“你是比我更好的人,貢格廷”。作者以一個白人士兵的口吻,描摹出一個印度土人貢格廷的光輝形象。貢格廷是英軍隊伍中的水夫,與穿著制服的英國士兵不同,他的裝備就是身上一塊褶皺的布料,外加一只裝水的羊皮袋子。在英國國內(nèi)接受了數(shù)次戰(zhàn)爭演練的士兵們,一到了炎熱的印度親自參加戰(zhàn)爭,就發(fā)現(xiàn)在生命的關(guān)鍵時刻最急需的就是水。戰(zhàn)場上,此起彼伏的是對貢格廷的呼喚:“Din, Din, Din”,也有咒罵:“你這個瘸子,還不快來!”貢格廷無怨無悔地在戰(zhàn)地奔忙,盡量為更多的戰(zhàn)士送去清水。敘述者在戰(zhàn)場上受傷了,是貢格廷首先發(fā)現(xiàn)了他,并把他背到安全的地方,他得到拯救,貢格廷卻受傷而死。

      詩中通過第一人稱表達了對貢格廷這個印度人的贊美,突出了其勇敢的品質(zhì)和自我犧牲精神:

      我不會忘記那個夜晚

      當我在廝殺中倒下

      腰間皮帶扣下射進了一顆子彈

      我干渴得幾乎窒息

      那個首先發(fā)現(xiàn)我的人

      是我們善良的咧著嘴笑的老貢格廷

      他抬起我的頭

      按住流血的地方

      給我喝下半品特的水

      那水是綠色的 有什么東西在爬

      氣味難聞

      但是在我喝過的所有飲料里

      我對貢格廷帶給我的水心懷感激

      …… ……

      他背著我離開

      到放著擔架的地方。

      一顆子彈射來

      穿透了他

      他把我安全地放在里面

      “希望你喜歡喝?!必暩裢⒄f,

      就在他死去之前。[2](P27)

      貢格廷的犧牲換來了敘事者內(nèi)心的尊敬,他最后吟誦出:“你是比我更好的人,貢格廷”。吉卜林塑造了令人感佩的貢格廷,他冒著生命危險救助他人,勇敢而無私。表面看來,這個形象似乎表達了吉卜林對印度人美好品質(zhì)的贊賞,但聯(lián)系詩歌的背景,我們會認識到詩人贊頌的是貢格廷的忠誠,對大英帝國的忠誠。這首詩雖然未言明具體時間,但讀者還是可以從詩中的空間意識到英國殖民印度的大背景。詩中提到的地方奧爾德肖特(Aldershot),是英國南部漢普郡的一個市鎮(zhèn),“維多利亞時代,那里一直是英軍訓練的重要基地”[3],士兵們是在“印度的驕陽之下”,這就點明了特定的背景。貢格廷是在英國殖民印度期間為英軍服務(wù)的印度人。如此看來,貢格廷這一形象背后是鮮明的殖民主義邏輯,比如貢格廷的美好品質(zhì)都是以英國殖民者為中心的,他的勤勞、順從、勇敢、犧牲精神都是為了保護英國士兵。而英國士兵所屠殺的,卻是他的同胞。因此,站在印度的立場上,貢格廷身上那些優(yōu)秀品質(zhì)就會得到相反的評價,他對英國人有多么忠心耿耿,對自己的同胞就有多冷酷無情,英國人的忠仆也就成了印度人民的逆子。而他在活著的時候,并未得到主子應(yīng)有的尊重,士兵們對他呼來喝去,他是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一句贊美。只有他死了,才能得到尊重。這首長詩與吉卜林其他作品一樣,具有鮮明的帝國立場。

      這首詩具有鮮明的時代色彩。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之后,印度人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反抗英國殖民統(tǒng)治的力量不斷出現(xiàn),英國政府宣布印度不再歸東印度公司管理,而是歸屬大英帝國直接統(tǒng)治,此后印度就成為英國王冠上的寶石。面對印度人的反抗斗爭,英國殖民者亟需培養(yǎng)忠誠的印度人,一向站在帝國立場上的吉卜林寫作這樣一首長詩就不足為奇了。薩義德提到吉卜林時曾說:“沒有人比他更反動,更具有帝國主義思想了?!盵4]吉卜林塑造的貢格廷正是大英帝國需要的印度奴仆形象。作為印度人,卻對英人如此忠誠,殫精竭慮為英國人服務(wù),甚至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詩人贊嘆“你是比我更好的人,貢格廷”,不是對所有印度人的同情,也不是作為入侵者的自責與懺悔,而是在他身上看到了帝國事業(yè)的希望。

      貢格廷作為被白人肯定的印度人形象,是一個努力擺脫民族束縛的人物,他要以外來者的目標為自己的目標,哪怕外來者的目標是毀滅他家園,他將在白人中成為無根的漂泊者?;蛘?,他尚處于混沌之中的自我就認同了西方他者的觀念,放棄了對自我的建構(gòu),在模仿他者的過程中建構(gòu)了虛幻的自我。貢格廷這一形象背后的文化內(nèi)涵在后來的傳承中得到了凸顯。

      二、電影《貢格廷》:對殖民的美化

      吉卜林的詩歌曾產(chǎn)生廣泛的影響。詩人艾略特曾經(jīng)指出:“他的詩是非常卓越的,不僅語言有力,而且具有歌謠的音韻,這樣深刻地印在讀者的腦里。所以只要是英語流行的地方,婦孺皆能背誦出他的片段的詩歌?!盵1]1939年,《貢格廷》這一長詩問世近半個世紀后,好萊塢將它搬上銀幕,由著名導演喬治·史蒂文斯執(zhí)導。與吉卜林的詩歌相比,電影更加突出了印度的反面形象:迷信、落后、野蠻、暴力,而殖民官兵卻是正面的形象,他們珍視愛情、友情,離開故鄉(xiāng)為印度人帶去文明。電影不僅繼承而且強化了詩歌中東西方二元對立的殖民主義思維。

      《貢格廷》雖是長詩,但也不過10節(jié)75行,對于電影要表現(xiàn)的內(nèi)容來說還是過于簡單了,電影《貢格廷》在情節(jié)上增加了很多內(nèi)容,故事性更強,更富于戲劇色彩。首先,電影創(chuàng)造出詩歌中沒有的印度“暴徒”(Thugs),他們信仰迦利女神,嗜血,兇殘,殺人如麻,不僅殺害外來的英國人,對待和他們信仰不同的本國人也非常殘忍。電影開始,他們正聚集在迦利女神廟里策劃如何消滅英軍。在戰(zhàn)斗中,英軍傷亡慘重,不得不退回營地。三個英國軍人麥克吉士尼、葛特及博南廷被派往神廟附近偵查,并修理被破壞的電線。這三個英國軍人是多年好友,平時形影不離。三人率兵進駐神廟附近的英軍駐地。葛特偶爾聽到他的印度仆役貢格廷說,附近有土人的神廟,是純金的,欲前往探視。麥克吉士尼擔心他擅自行動節(jié)外生枝,就把他關(guān)了起來,結(jié)果貢格廷幫助他逃跑,并帶領(lǐng)他騎象去了金廟。葛特果然見到了金碧輝煌的廟宇,大喜過望,可是正趕上“暴徒”們成群結(jié)隊涌入金廟,他們只好躲避起來。為首的祭司開始宣講要大開殺戒以祭女神。葛特命貢格廷以土人身份快速逃出到英軍駐地報信,他自己則勇敢地挺身而出與祭司辯論,結(jié)果葛特被囚入金廟的牢房。麥克吉士尼得到貢格廷的消息,鼓動博南廷離開自己的未婚妻和他一起到金廟救葛特,結(jié)果也被俘獲。祭司對麥克吉士尼嚴刑拷打,他也未吐露半點有關(guān)英國駐軍的信息。后來,麥克吉士尼用計將祭司騙入牢房。英國駐軍得知消息,派出大隊人馬前來寺廟營救。祭司命令土人殺死葛特與麥克吉士尼,但他們怕危及祭司不敢下手,結(jié)果祭司跳入爬滿毒蛇的天井自盡。土人見領(lǐng)袖已死,更加英勇,他們逮捕了貢格廷和博南廷,埋伏起來等待英軍前來。在此危急時刻,貢格廷冒著生命危險,乘人不備,爬上廟頂,吹起了號角。英軍得知廟內(nèi)有埋伏,因此改變了進攻路線,開始圍剿金廟。最終英軍架起槍炮,把土人全部殲滅。貢格廷去世了,英國軍官都安全了。為了獎掖貢格廷的忠誠,英軍司令為他舉辦了隆重的葬禮,并授予他下士軍銜。

      《貢格廷》具有好萊塢戰(zhàn)爭題材電影的大部分特征,比如英俊瀟灑的男主角,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美麗的女主角和浪漫的愛情等。比起吉卜林的詩歌,電影對人物的塑造更加具體形象,東西方二元對立的思維表現(xiàn)得更加明顯。電影中的印度土人是野蠻的,血腥的,殘酷的,他們的宗教狂熱表現(xiàn)出非理性的一面。與之相對,三個白人士兵則具有紳士風度,彼此充滿友情,追求浪漫的愛情。很顯然,土人的集體形象是負面的,白人形象是正面的,這就美化了殖民者的形象,殖民者與被殖民者之間就顯現(xiàn)出文明——野蠻,理智——瘋狂,落后——進步這樣的二元對立關(guān)系,殖民侵略就變成了文明與野蠻的戰(zhàn)斗。電影結(jié)尾,英軍剿滅印度土人,秩序恢復,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全然沒有對殖民行為的反思。達維妮雅·索恩利分析了三部上世紀30年代的電影,指出其中的殖民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談到《貢格廷》時指出:“和諧與秩序的畫面使觀眾平靜——映入眼簾的是整齊前進的隊伍,高高飄揚的英國國旗,簡化的形象使一個意識形態(tài)的令人舒適的結(jié)尾成為可能?!盵5]在把印度土人描述為殘暴嗜血的野蠻人之后,消滅他們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貢格廷》的故事并未到此結(jié)束。1962年,美國導演約翰·斯特奇斯拍攝了《三個中士》(Sergeants3),由60年代美國著名的“鼠幫”樂隊(the Rat Pack)主要成員出演。該片幾乎完全保留了《貢格廷》中的故事,只不過原來電影中的印度土著變成了美國的印第安人,白人與黑人的對立依然存在。1964年,英國導演喬治·福斯特制作了動畫片《瑪格先生的偉大歷險》(TheFamousAdventureofMrMagoo),其中的瑪格先生也曾經(jīng)穿越到19世紀的英屬印度,與貢格廷相遇,其中不無對偉大帝國殖民事業(yè)的驕傲和贊許。1984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的《奪寶奇兵2:魔域奇兵》(IndianaJonesandtheTempleofDoom)中有些元素與《貢格廷》聯(lián)系緊密,比如印度村莊的背景,血腥的獻祭儀式等。

      由詩歌到電影,貢格廷的故事跨越了近一個世紀,然而其中的殖民主義觀念未減反增,在20世紀上半葉殖民帝國即將崩潰的時候,文化領(lǐng)域內(nèi)的殖民主義表達依然強勁。這就是薩義德所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令人吃驚的是,這些著作在描寫“神秘的東方”時,總是出現(xiàn)那些刻板的形象,如有關(guān)“非洲人(或者印度人、愛爾蘭人、牙買加人、中國人)”的心態(tài)的陳詞濫調(diào),那些把文明帶給原始的或野蠻的民族的設(shè)想,那些令人不安的,熟悉的,有關(guān)鞭撻和死刑或其他必要的懲罰的設(shè)想,當“他們”行為不軌或造反時,就可以加以懲罰,因為“他們”只懂得強權(quán)和暴力。“他們”和“我們”不一樣,因此就只能被統(tǒng)治。[4](P2)

      電影《貢格廷》中的印度土人被稱為thugs,這是19世紀西方人對印度反抗者的集體想象,一般譯為“暴徒”。描寫印度“暴徒”的較早的一部小說是菲利普·米杜思·泰勒(Philip Meadows Taylor)的《一個暴徒的懺悔》(ConfessionsofaThug),這本小說寫于1839年,描寫了殺人如麻的印度暴徒。2018年,印度導演以之為藍本拍攝了《印度暴徒》,一改小說中的殖民主義思維,從印度人的視角重新建構(gòu)了反抗者的形象。

      三、《貢格廷》在中國的傳播:文化認同的矛盾與調(diào)適

      中國與印度雖是近鄰,但交流卻較為匱乏,20世紀上半葉中印之間雖有直接的交流,西方卻在傳播印度相關(guān)資訊方面扮演了重要的中介。電影《貢格廷》因其是好萊塢影片,得到了迅速的引進和報導,因此,這也是一個由美國人講述的印度故事。由西方人轉(zhuǎn)述的東方故事,一方面讓世界了解了東方,另一方面也傳達了西方的東方觀念并影響了中國人的認知。通過影評及相關(guān)敘述,我們可以看到電影中西方視角的強大影響力。

      1939年3月23日,《貢格廷》在南京上映,這可以說與美國是同步上映。在上映之前,甚至在拍攝過程中,中國的外文報刊就進行了宣傳;上映之后,中文報刊《亞洲影訊》《電聲》《好萊塢》《家庭》等刊物也進行了報導?!秮喼抻坝崱愤€出了《貢格廷???,介紹這部電影是“雷電華公司空前偉大無上文藝悲壯不朽的巨制”“此片……是足以掩蔽好萊塢一九三八全年出品光芒的作品,亦是本年春季南京大戲院最驚人的貢獻。”[6];銀花圖書出版公司在1939年3月還發(fā)行了《貢格廷特刊》,作為“電影叢書第一種”出版,以中英文對照的形式,對故事內(nèi)容、演員、拍攝過程進行了詳細說明。

      中國刊物對電影故事的介紹屬于轉(zhuǎn)述,而且不加鑒別的轉(zhuǎn)述在不知不覺中傳達了電影中的西方立場,對反抗英軍的印度土人持否定態(tài)度,大力贊美了忠仆貢格廷。

      對于電影中虛構(gòu)出來的土人(Thugs),很多文章當作真實的印度部族進行介紹,未考慮其藝術(shù)想象的特征,把他們稱為野蠻的兇殘的暴徒,更少有從印度歷史出發(fā)肯定其反抗性的。如以下幾段描述:

      “那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民族,在五十年前曾經(jīng)一度打平過,他們殺人如麻,一年工夫,在印度的一萬個土葛,殺了三萬的人民。他們的動機是為宗教——他們崇信卡利——血的神道!他們沒有一定的行蹤,然而我們一定要殲滅這般東西?!盵7]

      “十八世紀和十九世紀的中間,亞洲的南部有一種非??植赖拿褡?,散布在印度的每一角里。他們的來源已是一樁考古家的事,歷史里只存了他們的一個名字而已。在統(tǒng)計上,我們知道大概有一百萬的人很冤枉地死在他們的武器下,他們就是土葛族?!盵8]

      更有專文《兇悍野蠻的——印度土葛族——迷信邪教血神 奉行殺人祭祀》介紹土葛族:勇悍,善斗,是土葛族人的本性。加以受了“加利”,這個四手女血神的邪教熏陶,他們更瘋狂似的,時常和不列顛的武士們,在難免于一死的搏斗中競爭了![9]把反抗的土人看作野蠻落后的族群,甚至將其宗教信仰視為邪教,忽略其作為殖民地反抗者的身份,這樣的認識完全認同了電影中的西方視角所致。

      很多文章完全忽略了電影中英軍作為殖民者、侵略者的本質(zhì),在英軍和印度人的對抗中,不加鑒別地站在了英軍一方,認可英國軍人的英雄氣概。有文章描述:“在印度,駐守著的英國兵,誰都有一粒光澤的槍彈。這是預(yù)備要不可免的給野蠻的土人捕獲時,用來自殺的?!盵10]突出了英軍的勇猛和忠誠。與此同時,也有論者指出了電影中三個英國軍官的世俗之處:

      《貢格廷》里的三個主角的個性和人生目的,實在是現(xiàn)代世人的三大典型的素描,倒是絕妙的人生諷刺。劇中的甲,他的人生目的是“發(fā)財”,乙的人生目的是“升官”,丙的人生目的是“女人”,他們雖親如手足,卻是同床異夢,可是他們?yōu)榱恕吧佟薄鞍l(fā)財”和“女人”,引起的利欲之火,卻把一個可憐的無辜的弱小者貢格廷犧牲了。一顆勛章,決償不了無代價的生命,歌功頌德的詩賦,不過是“紙上富貴”,反正這也遮掩不了讀者的慧眼。[11]

      這雖對英國軍人的英雄形象有所貶抑,但依然未談及其侵略者的身份。

      對于貢格廷這個白人的忠誠奴仆,大部分文章都做出肯定。百益在《我怎樣欣賞<貢格廷>》一文對長詩和電影都大加贊賞:“這一首詩是非常美麗的,說貢格廷的嚴守責任,在患難中救了朋友的性命而犧牲了他自己,當然影片的情節(jié),僅僅取材于貢格廷的勇敢,表現(xiàn)出一個帶水的印度人的驚人偉績?!盵12]“全劇是完全在勇敢、友愛和正義的交織中攝成,所以看過以后,精神百倍,好像受了一個勇敢、友愛、正義的洗禮。”[12]“他沒有武器,他背上掛著一個水袋,在槍林彈雨中走著,把自己的性命放在人們的手掌里,把一滴滴甘露送進受傷的武士口里。那是他的責任,而他卻這樣犧牲了?!盵13]在《小主人》上還刊登了鳳波編寫的電影小說《貢格廷》,完整演繹了電影里面的故事。結(jié)尾表達了深受感染的心理:“也希望做一個印度的兵士,他也痛恨那些吐蕃們,那些殺人的野蠻民族?!盵14]

      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作者和觀眾如何被電影的立場所同化,幾乎是毫不猶疑地站著殖民者的立場上,認同電影中的殖民主義觀念。

      但可貴的是,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與此不同的聲音,有學者沒有被電影中的西方聲音所同化,而是意識到電影中的土葛族與現(xiàn)實中中國人的某種相似性,雖然這種聲音不多,但也表現(xiàn)了當時中國知識界對于這部好萊塢電影所持的警醒態(tài)度。念之的《看貢格廷有感》一文中,表達了自己對電影及中國觀眾的不滿:

      “在英人危急時刻,幸虧土人貢格廷,自己受傷,還掙扎著爬起來,爬到塔頂上,吹號示警,飲彈斃命,給同是印度人的土葛族,求得了光榮的和平??吹竭@里,戲院里許多中國觀眾感覺了痛快,都一一拍起手來。此后的英國的駐防軍,架起了口徑上有許多彈孔,隨同口徑的旋轉(zhuǎn),得以同時發(fā)射許多實彈的新式機關(guān)槍,印度人就在機關(guān)槍的前面,飲彈跌倒,死掉。于是中國觀眾又大大的拍手。……美國影片中有的是插科打諢的中國同胞,我們難道健忘一至于此嗎?他們比禽獸不如的尼格羅人如何?比像蒼蠅一樣地被捻死的印度人又如何?如果把英文的對話和字幕,把熟識的幾個明星從影片中除去,我們簡直無疑心這是德國或意大利的作品,怎么也不能報之以采聲的?!盵15]

      文章描述了當時的中國觀眾觀影的集體表現(xiàn),他們欣賞這部具有殖民主義立場的電影,為英軍的勝利鼓掌歡呼。這說明該部電影具有強大的藝術(shù)感染力,因此使觀眾在緊張激烈的劇情中忘記了身在何方,直接認同了電影中的強者,表現(xiàn)出對中國現(xiàn)實境況的“健忘”。作者非常沉痛地發(fā)問,在美國電影中,中國人比印度人又有什么區(qū)別嗎?

      也有文章站在弱小者的立場上,認為電影是“一個弱小者的血淚史”,從電影中看到了值得吸取的教訓:“因為這一部印度血淚史的《貢格廷》,正像一面鏡子,可給現(xiàn)在有許多民族或個人,沒有真實正確的真理信仰,而迷信邪道,崇拜偶像,又會遭到怎樣的悲痛結(jié)果。”[11]雖然從電影中看到了印度的血淚,但是在文化觀念上依然順從了西方的觀念,認為印度的宗教信仰是“邪道”,崇拜偶像是落后。

      對于詩人吉卜林和《貢格廷》的關(guān)系,很多文章都認為詩中所寫是吉卜林的親身經(jīng)歷,詩歌是寫實性的。百益在《我怎樣欣賞<貢格廷>》一文中,強調(diào)吉卜林的印度故事是真實可信的?!耙驗樗L在印度,供職在印度,所以對于印度的風土人情,非常熟悉。所以我們也可以對于吉卜寧的印度故事,有十二分的信任?!盵12]《貢格廷本事》解釋詩歌創(chuàng)作動機說:“時英詩人姬伯齡方在軍次,以其事悲壯感人,遂寫成長詩,以紀念此舍身為國之英雄?!盵7]“舍身為國”一詞,表達了評論者和吉卜林站在同樣的立場上,把殖民帝國當成了印度人的國,自然就不會懷疑其殖民主義的立場。有的評論甚至認為吉卜林描寫貢格廷的故事是具有進步意義的:“姬百齡的史詩《貢格廷》是寫述一個挑水的印度低級的孩子的故事。姬氏把最壯烈的字最光榮的句子形容到這樣一個孩子身上,那是在攻擊階級制度,那是在鏟除傳統(tǒng)觀念?!盵13]這一對吉卜林的肯定也是對殖民者歷史意義的肯定,他們發(fā)現(xiàn)了東方的落后,給東方帶來了現(xiàn)代文明。這不免讓人想起丘吉爾對吉卜林的評價:“即便英國人在印度建立的帝國已經(jīng)從現(xiàn)實化為了歷史,拉迪亞德·吉卜林的文字仍將說明,當我們在那里時,我們傾盡全力為所有人謀來福祉?!盵16](P130)

      電影《貢格廷》曾經(jīng)在中國受到歡迎,但很快其在印度、日本和香港被禁的消息刊出?!逗萌R塢》在1939年就刊出了新聞“印度禁止放映《貢格廷》——形容歪曲恐引起土人暴動”;1940年,《電聲》刊出《貢格廷》在日本禁映的消息。日本禁映《貢格廷》是受到當時留日印人的抗議所致,并非日本政府的主動行為。也許是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貢格廷》在1939年被熱鬧的討論之后,很快被忘卻了。

      四、結(jié)語

      作為帝國時期的詩人吉卜林,其影響并未隨著帝國的結(jié)束而消亡。吉卜林的長詩《貢格廷》在后來的音樂創(chuàng)作中余音不絕。1958年,鮑比·達林錄制歌曲《那是愛的方式》,這是一首愛情題材的歌曲,歌詞中有“如果你找到答案,先生,你是比我更好的人,貢格廷”;還有其他歌手從吉卜林的《營房謠》獲取創(chuàng)作靈感;2015年,浪子樂隊創(chuàng)作了歌曲《貢格廷》。從這些歌曲來看,原詩中的帝國觀念在不斷削弱,貢格廷身上的堅定信念和淳樸人格得到了肯定,為當代西方人提供了力量。然而對于西方人來說,其作為有色人種,曾經(jīng)的臣屬者的形象難以消除。2020年9月4日英國的《每日郵報》刊登了一則新聞:哈利·波特學校驅(qū)逐詩人吉卜林的貢格廷(Harry Potter school expels poet Kipling's Gunga Din)。新聞內(nèi)容是牛津大學預(yù)科學校的學生抗議公寓以貢格廷命名,而這個名稱是為了紀念吉卜林確定的,已沿用80多年。(新聞標題中所謂的哈利·波特學校是為了博人眼球,只是因為出演哈利·波特的演員沃特森和勞瑞都是這所中學畢業(yè)的。)學生們認為“貢格廷”這一名字帶有種族歧視色彩。

      詩歌《貢格廷》一個世紀以來的諸多變異和反應(yīng)表現(xiàn)出殖民主義話語的消長,時至今日依然引人深思。藝術(shù)作品背后是特定的文化觀念和立場,殖民帝國的擴張伴隨著西方作家筆下的帝國主題的創(chuàng)作,作為東方讀者,在看待西方藝術(shù)作品時如何超越西方視角的影響,在自身的歷史和文化語境中獨立地審視和思考,依然是個重要的問題。

      猜你喜歡
      吉卜林印度人印度
      本期導讀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五彩繽紛的灑紅節(jié) 印度
      幼兒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旅法著名插畫師瞿瀾
      幽默大師(2020年5期)2020-06-22 08:19:34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吉卜林旅法著名插畫師瞿瀾
      幽默大師(2019年10期)2019-10-17 02:09:28
      經(jīng)驗
      華聲(2017年23期)2018-01-16 21:59:13
      如果
      中學生英語(2017年4期)2017-07-18 12:04:35
      吉卜林的《叢林之書》
      以退為進
      印度式拆遷
      海峽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
      惠水县| 涟水县| 龙川县| 舞阳县| 仪陇县| 香港 | 阳朔县| 五寨县| 乐都县| 永宁县| 阿城市| 澄迈县| 博白县| 镇雄县| 凤山市| 潞西市| 昭苏县| 西和县| 高雄市| 石林| 甘肃省| 营山县| 嘉定区| 嵊州市| 娄烦县| 子长县| 新建县| 怀来县| 鹤庆县| 根河市| 修文县| 乌兰察布市| 绥德县| 新兴县| 闻喜县| 叙永县| 无为县| 且末县| 封开县| 富顺县| 昌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