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共產黨“西方”概念的起源與話語變遷
      ——基于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的考察

      2021-12-31 18:31:28黃曉娟胡國勝
      青海社會科學 2021年5期
      關鍵詞:西方西洋人民出版社

      ◇黃曉娟 胡國勝

      “對所有的后進國家來說,現代化的啟動都來自外部的挑戰(zhàn)。”①羅榮渠:《外國資本主義入侵與中國現代化的艱難起步》,《教學與研究》1991 年第2 期。自鴉片戰(zhàn)爭開始,中國被迫卷入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拔鞣健弊鳛橹袊F代化話語體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其內涵指涉呈現出豐富而多變的歷史圖景。據考證,“西方”(Occident)概念源自地理學,在羅馬帝國時代的行政管理中開始使用,以羅馬城作為世界中心坐標,以西即為“西方”。②艾周昌:《亞非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現代化研究》,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年版,第2 頁。隨著中西方交往的擴大,尤其是15 世紀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fā)展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使得“西方”概念逐漸從地理概念擴展至政治、經濟、文化等范疇。當前,學界關于“西方”概念尚未有權威的定義。美國著名學者塞繆爾·亨廷頓認為:“‘西方’一詞現在被普遍用來指以前被稱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那一部分”,“可以在地圖上發(fā)現歐洲、美國和北大西洋,卻不能在地圖上發(fā)現西方。‘西方’的名稱也引發(fā)了‘西方化’的概念,并促使人們產生使人誤入歧途的把西方化和現代化合在一起的想法。”①[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2010 年版,第25-26 頁。在中國近代史上曾有一段時間也將“西方化”等同于“現代化”。正如羅榮渠等學者認為:“早在‘五四’時代,我國報刊上經常談論的‘西化’與‘歐化’,就是指的現代化?!雹诹_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商務印書館2004 年版,第8 頁?,F代化是一個包羅萬象、多層次、多階段的歷史過程,中國的現代化是西方列強用堅船利炮開啟地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的過程,而“西方”概念的語義演變則是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另一個歷史面相。本文試圖從概念史的角度對“西方”進行一項知識學考古,以求厘清這一概念在近代以來中國共產黨話語語境中的使用狀況和語義變遷情況,揭示中國共產黨對“西方”觀念發(fā)生的范式性轉換,可以為處理中外關系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歷史參考。

      一、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西方”概念的起源與語義演變

      “西方”在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政治思想史上是一個模糊不清的指涉概念,既是一個地理空間概念,又是一個集政治、文化、歷史等表征為一體的復雜概念。對近代中國語境中“西方”概念的考察具體可追溯到漢唐時期的“西域”、宋元時期的“西洋”、明末清初的“西方”。③歐陽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史學月刊》2015 年第9 期。

      “西域”一詞最早見于《漢書·西域傳》,指蔥嶺以東地區(qū),或指包括亞洲中部、西部、印度半島、歐洲東部和非洲北部在內的大片地區(qū)。④雅坤,秀玉:《實用縮略語知識詞典》,新世界出版社1992 年版,第556 頁。歷史上對“西域”的地理范圍劃分是經常變化的,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含義。隨著中外交往的密切發(fā)展,從陸路交通發(fā)展到海洋交通,“西域”概念逐漸為“西洋”概念所替代。經考證,“西洋”名稱初見于五代。據《西山雜志》記載,泉州蒲氏家族成員蒲有良五代時“之占城,司西洋轉運使”,宋末其族人蒲甲又“司占城西洋之轉運使”,此處的“西洋”大體上指今馬來半島和印尼蘇門答臘周圍海域。⑤劉迎勝:《“東洋”與“西洋”的由來》,載《走向海洋的中國人:鄭和下西洋五百九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海潮出版社1996 年版,第128 頁。元代汪大淵的《島夷志略》多次提及“西洋”,如“西洋諸碼頭”“西洋諸藩國”“西洋之第三港”“舶往西洋”等等。該書雖未對“西洋”做出明確的界限,但卻記載了航海所到之地有200 余處,近到南洋各港,遠至阿拉伯的亞?。ㄙに?、紅海的天堂麥加、阿思里(紅海西岸之庫塞)、非洲東岸的層搖羅(桑給巴爾,宋稱“層拔”)。汪大淵所活動的地區(qū),基本上是元代西洋航線所及范圍。⑥彭德清:《中國航海史—古代航海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988 年版,第254-255 頁??梢?,元代對今天的中國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遠至印度及非洲東部,概稱為“西洋”。明朝時期對“西洋”的劃分也不盡相同。明朝永樂、宣德年間,鄭和七次下西洋,“西洋”指的是蘇門答臘島以西的地區(qū),即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區(qū),包括孟加拉灣及其沿岸、印度半島、阿拉伯及其沿岸。⑦石林:《經濟大辭典:對外經濟貿易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年版,第481 頁。到了萬歷年間,《東西洋考古·文萊》一書記載到:“文萊即婆羅國,東洋盡處,西洋所自起也,”明確把文萊作為東西洋之分界,文萊以西稱為“西洋”⑧石林:《經濟大辭典:對外經濟貿易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0 年版,第481 頁。,《明史》也沿用了這種說法。此時的“西洋”還僅僅是地理空間上的概念,仍未具有近代意義上的“西方”內涵。

      明末清初以后,“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歐洲各國,并且逐漸與“西方”“歐羅巴”“泰西”“極西”“西海”“大西洋國”“大西國”等詞交替使用。明朝末葉,最早將世界地圖知識介紹給中國人的是利瑪竇(意大利人)。其繪制的《坤輿萬國全圖》,言天下有五大洲:第一曰亞細亞洲,中國居其一。第二曰歐羅巴洲,中凡七十余國,而意大里亞(今意大利)居其一。第三曰利未亞,第四曰南北亞墨利加,第五曰墨瓦蠟尼加。①柳詒征:《中國文化史》下,江西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795 頁。中國人首次接觸到了接近近代地理學的知識,對歐羅巴洲有了初步認識。繼利瑪竇《坤輿萬國全圖》之后詳細介紹世界地理、歐洲諸國地圖的是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的《職方外紀》,并在《西方答問》中首次使用“西方”一詞指代歐洲②歐陽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史學月刊》2015 年第9 期。,曰:“敝地總名為歐邏巴,在中國最西,故謂之太西、遠西、極西?!薄疤┪鳌薄斑h西”“極西”“大西洋”均為“西方”或是“歐羅巴”的同義詞。該書上下卷分條介紹西方的風土國情,涉及有關地理風貌、物產、制度、禮俗、衣食、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40 多個問題③張國剛:《胡天漢月映西洋絲路滄桑三千年》,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9 年版,第205 頁。,為國人了解西方提供了重要的文獻資源。清朝,隨著來華的歐洲人增多,清朝政府開始以“西洋”指歐洲諸國,以“南洋”指中南半島、印度尼西亞渚島及其海域。此后,“西洋”與“西方”“歐羅巴”等詞交替使用,其內涵由原來的泛指東南亞、印度洋沿岸等地理范圍,逐漸轉向專指歐洲各國。直至晚清,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西洋”“泰西”“歐羅巴”等詞匯仍是“西方”的同義詞。如魏源編纂的《海國圖志》,在其自序中寫道“彼皆以中土人譚西洋,此則以西洋人譚西洋也?!雹苴w靖,易夢虹:《中國近代經濟思想資料選輯》上,中華書局1982 年版,第123 頁。其他名稱也散見于《四庫全書》《瀛寰志略》等著作中。這一階段的“西方”地理概念逐漸明確,尤指歐洲諸國,為近代學習西方國家奠定了地理知識基礎。

      鴉片戰(zhàn)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且被迫卷入了世界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為求得中華民族之生存和獨立,無數仁人志士開始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藥方”,不斷學習西方的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等等。此時的“西方”不僅僅是地理范圍上的歐洲、美洲,還是政治層面、經濟層面和文化層面的“西方”概念,初步具有近代意義上的“西方”內涵。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前,已有先進思想的中國人積極向西方尋找真理?!爱敃r人們認為,西方即歐美列強是現代國家中獨立富強的典范,中國要走向獨立富強,就只有向西方國家學習,奮起直追,以達到富國強兵的目的。這就是中國人的早期現代化思想?!雹萘_榮渠:《現代化新論——世界與中國的現代化進程》,商務印書館2004 年版,第8 頁。正如毛澤東所說:“自從1840 年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洪秀全、康有為、嚴復和孫中山,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出世以前向西方尋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雹蕖睹珴蓶|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69 頁。洪秀全受西方宗教“平等”思想影響,企圖建立“人無私財”“人皆兄弟”,且“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人間天國”??涤袨榇砻褡遒Y產階級改良派提出了學習西方制度,企圖建立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國家,并描繪了“大同之世,天下為公,無有階級,一切平等”的“大同世界”。嚴復是學習西方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翻譯了《天演論》《群富》《群學肆言》等多部西方著作,傳播了西方進化論思想、西方古典經濟學、哲學等重要思想,被梁啟超譽為“于西學中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雹吡簡⒊骸督B介新著<原富>》,《新民叢報》第1 號,1902 年2 月8 日。孫中山主張學習西方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并付諸實踐建立了中華民國,但實踐證明了西方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

      梳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學習西方的歷程可以看出,“西方”概念的語義內涵不斷變化,超越了傳統地理空間的“西方”范疇,“西方”不僅包括西方的政治制度,還包括西方的思想、文化、理論、宗教等多方面,是一個立體多變的復雜概念。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從“西洋”“西方帝國主義”到“西方無產階級”“西方國家”

      推翻帝國主義、實現民族獨立是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國家前提,這就涉及“西方”概念的語義變化和“西方”觀念的變遷。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就開始使用“西方”概念,雖然有時仍與“西洋”概念混用,但是此時的“西方”不僅包含“西洋”的地理空間范疇,而且具有雙重的內涵指向,即作為侵略者而被譴責的“西方”,具有貶義色彩;動員西方無產階級進行世界革命的“西方”,具有褒義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西方”內部發(fā)生分化,“西方”概念被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和國際上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敵人“西方法西斯”或“西方法西斯國家”。隨著革命形勢和國際環(huán)境的復雜變化,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靈活運用及其話語建構也在逐步豐富和發(fā)展。

      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來看,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繼續(xù)沿用清末民初“西洋”概念,出現了“西方”和“西洋”概念混同使用的現象。1921年11 月21 日,毛澤東在湖南勞工會初創(chuàng)時曾提到:“組織上宜—依西洋工會組織,由代表會議產生相當名額之委員賦予全權組織委員會執(zhí)行會務。”①《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49 頁?!拔餮蟆蓖黄屏饲迥┟癯醯牡乩砀拍罘懂牐_始等同于政治意義上的“西方”概念,即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1922 年5 月1 日,蔡和森在《中國勞動運動應取的方針》中提出“自近世資本主義國際化以來,業(yè)已把東方隸屬于西方了”,“還能成立鎖國自立的‘本國資本主義’嗎?”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4 頁。這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文件中正式提出“西方”概念,“西方”作為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侵略者的形象出現,具有消極負面的色彩。同年7 月1 日,陳獨秀在《馬克思學說》中介紹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學說,認為“近代有產階級乃是長期發(fā)達和生產及交換方法迭次革命的結果”,這種結果“使野蠻和未開化國屈服于文明國,農業(yè)國屈服于工業(yè)國,東洋屈服于西洋?!雹邸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107 頁。“西方”和“西洋”概念幾乎完全等同,既是地理空間的“西方”范疇,也是政治意義上的“西方”概念。此外,文化意義上的“西方”概念開始凸顯。1923 年3月,瞿秋白在《東方文化與世界革命》一文中認為,東方國家“及漸與先進(文明)國家相接觸,迎受西方文化—資本主義,遂不得不成為此等國家的殖民地;而西方‘文明國’輸入資本主義的形式,就是帝國主義?!雹堋饿那锇孜募赫卫碚摼帯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8 頁。此時,文化意義上的“西方”直接指向資本主義文化,且是明顯帶有侵略、擴張色彩內涵的貶義概念。同年2 月,李大釗在《今與古》中提到“瑤斯普拉特(Sprat)是一個牧師,他于格氏的書出世以前不久,出版一本《皇家學會史》。他認科學可以擴張于世界,此事全靠西方文化擴張其他[地]域,基督教國的文化亦可擴到其他文化國及半開化國?!雹荨独畲筢撊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339 頁。文化意義上的“西方”概念初步形成以基督教文明為核心的內涵。

      大革命時期,“西方”概念具有雙重內涵指向,即作為侵略者而被譴責的“西方”和動員西方無產階級進行世界革命的“西方”。1926 年5 月李大釗在《馬克思的中國民族革命觀》中論述“西方列強方由英、法、美的戰(zhàn)艦載著所謂‘秩序’到上海與南京”⑥《李大釗全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41-142 頁。,“無論如何,西方各國政府對于中國的干涉,此時只能致中國革命愈益猛烈,愈益延長商業(yè)的停滯而已。”⑦《李大釗全集》第5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42 頁。由于世界革命形勢使然,中國共產黨對“西方”群體劃分為兩類,一是作為執(zhí)行帝國主義政策的“西方”統治階級,即我們斗爭的敵人,二是作為反對帝國主義并具有革命性的“西方無產階級”,即我們?yōu)閯訂T世界革命進行聯合的朋友。正如1925 年3 月21 日,蔡和森在《孫中山逝世與國民革命》一文中提及:“要中國革命成功,必須與世界革命運動即西方無產階級的革命相聯合,因為兩者的敵人是共同的,兩者的目的同是推翻資本帝國主義。”⑧《蔡和森文集》下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744 頁。同年6 月2 日,周恩來在《軍隊的性質和組織》中提到“西方是無產階級革命,東方是國民革命,會合起來成為一個世界革命?!雹佟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372 頁。時隔三月,賀昌在《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五年來的奮斗》中,提出“在少年國際旗幟之下,將西方青年無產階級與東方被壓迫青年群眾聯合起來!”②《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477 頁。1926 年5 月15 日,陳獨秀在《英國大罷工與東方民族運動》中,認為“遠離英國數萬里之中國學生,若沒有自己民族要求之沖動,若不認識東方民族解放運動和西方工人運動之共同的敵人是資本帝國主義,他們?yōu)槭裁匆牧T工工人!”③《陳獨秀文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415 頁。可見,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根據世界革命形勢的變化發(fā)展,將“西方”視為對象概念,既是敵人又是朋友的矛盾統一體,但更側重于作為世界革命聯合的對象,即“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盟友的形象出現。

      土地革命時期,美國在國際上實力大增,尤其是在西方國家中逐漸掌握話語權?!氨M管19 世紀美國把自己看作不同于和對立于歐洲,但20世紀美國已把自己看作一個更廣泛的實體——包括歐洲在內的西方——的一部分,而且還是這個實體的領導。”④[美]塞繆爾·亨廷頓:《文明的沖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修訂版)》,周琪等譯,新華出版社2010 年版,第25 頁。因此,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除了繼續(xù)沿用大革命時期“西方”概念的雙重內涵之外,還把美國逐漸納入“西方”范疇。1928年8 月4 日,瞿秋白在《太平洋戰(zhàn)爭危機問題》中,認為“太平洋戰(zhàn)爭是對我們,特別是對中國工農和對蘇聯的一種威脅?!薄斑@個新的時期,即西方和美國階級斗爭尖銳化和存在著反蘇戰(zhàn)爭危機的時期?!雹荨饿那锇孜募赫卫碚摼帯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12 頁。此時,中國共產黨對“西方”和美國的表述仍是并列關系,而非所屬關系,“西方”還未包含美國在內。隨著美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實力的增強,成為國際不可忽視的資本主義發(fā)達國家,中國共產黨對“西方”一詞的使用開始包含美國在內的綜合概念。同時,動員“西方無產階級”進行世界革命的“西方”概念繼續(xù)沿用。1928 年6 月22 日,瞿秋白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大會致法國共產黨大會祝詞》上,提出“為要從中國趕出帝國主義的爭斗有進步,必要得到西方無產階級對中國有積極的幫助?!雹蕖饿那锇孜募赫卫碚摼帯返? 卷,人民出版社2013 年版,第559-560 頁。1929 年9月28 日《中共中央給紅軍第四軍前委的指示信》提出:“使西方的工人階級與東方的勞苦群眾更進一步的來認識自己的祖國,更進一步的來認識世界革命大本營領導作用的偉大,以加重其走向革命的勇氣與決心。”⑦《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6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81 頁。

      國內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世界正處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西方”內部發(fā)生分化。中國共產黨敏銳察覺到這種分化,適時將“西方”概念分解為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和國際上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敵人——“西方法西斯”或“西方法西斯國家”。1939 年,毛澤東在《關于目前戰(zhàn)爭局面和政治形勢》一文中對國際形勢做了新判斷,認為“世界上有兩類國家,一類是法西斯國家,另一類則是民主國家,這兩類國家的矛盾一天天尖銳化”,“現在打起來,固然在某些方面是好的,譬如打擊了西方法西斯,就是削弱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力量,但這是間接的,所以能晚打那更好,英、美等民主國家能更多地直接幫助我們?!雹唷睹珴蓶|文集》第2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54 頁。中國共產黨根據國際形勢的新變化,清晰察覺到“西方”概念出現了內部分裂,并靈活運用統一戰(zhàn)線理論,希望建立包括英美等西方民主國家在內的國際統一戰(zhàn)線以戰(zhàn)勝國際上反法西斯陣營的共同敵人——“西方法西斯”。1943 年7 月2 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為抗戰(zhàn)六周年紀念宣言》中,指出“我們中國是反對法西斯同盟的一員”,“我們應該怎樣努力才算是很好地配合蘇、英、美各同盟國的作戰(zhàn),盡到我們應盡的職責呢?”⑨《毛澤東文集》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6 年版,第41 頁??梢姡拔鞣健备拍钣职l(fā)生了新的變化,英美等傳統意義上的西方國家已成為中共聯合、配合的盟友對象,而不是敵對對象。正如1945 年4 月23 日毛澤東在《兩個中國之命運》中,提出:“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主要的一部分是在西方,那里的戰(zhàn)爭很快就要勝利了?!辈⑶艺J為“在東方,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也接近著勝利的時節(jié)?!雹佟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2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127 頁。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西方”地理范疇并未包括日本,日本仍屬于東方國家。1941年9月18日,周恩來在《“九一八”十年》一文中,認為“在東方,英美正應用其余力,援助中國,對付日寇?!雹凇督h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8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15 頁??梢姡瑹o論是經濟上的“西方”還是政治上的“西方”,都未將日本納入“西方”范疇。

      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中國再次面臨著何去何從的問題。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回顧和反思近代以來中國先進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尋的救國救民的“藥方”,“西方”作為被反思的對象出現。1948 年12 月14 日,劉少奇在《對馬列學院第一班學員的講話》中回答了要求干部學習西方史的理由,“因為學西方歷史是為了讀懂馬列主義。”③《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年版,第698 頁。1949 年6 月30 日,毛澤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中,指出:“自從一八四〇鴉片戰(zhàn)爭失敗那時起”,“求進步的中國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書也看?!薄皣鴥葟U科舉,興學?!保芭W習西方。”④《毛澤東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69 頁。1949 年9 月16 日,毛澤東在《唯心歷史觀的破產》一文中,認為近代中國人學習西方的“進化論、天賦人權論和資產階級共和國等項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最后實踐證明“宣告破產了”。⑤《毛澤東選集》第4 卷,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514 頁。中國共產黨在對近代中國學習“西方”的反思過程中,科學解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行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的客觀事實,從而為新中國國家性質的確定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包括帝國主義在內的“三座大山”,實現民族獨立和民族解放,這也是中國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前提。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辯證分析正是唯物辯證法的靈活運用,合理劃分出作為斗爭對象的“西方”和作為聯合對象的“西方”,而不是簡單地將“西方”作為一個讓中國被迫卷入現代化進程的批判整體,這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已開始將其作為具體表現形式的分析,從被動應對轉化為主動迎接。“西方”概念逐漸滲透到中國共產黨革命話語中用以分析形勢、動員群眾、增強革命力量。

      三、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探索時期:從“西方殖民主義”“西風”到“破除西方迷信”

      新中國成立后,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正式提上議程,但國際上西方帝國主義勢力依舊存在,并對我國采取政治孤立、經濟封鎖的敵對政策。正如周恩來指出:“在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若不強大起來,不建成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就要受帝國主義的欺侮?!雹蕖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10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年版,第500 頁。為了追趕世界現代化、實現國家繁榮富強,毛澤東科學判斷當時的國際和國內局勢,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的外交政策方針,并在1957 年提出“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在亞非拉國家引起很大反響。這一時期,“西方”內涵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在國內,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運用既是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敵對勢力、意識形態(tài)話語建構的批判對象,也是我國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思想的目標對象;國際上,“西方”概念主要是我國與亞非國家尤其是被“西方”壓迫或是實行殖民主義國家產生共情、建立外交關系、樹立自信的批判對象。

      1953 年2 月7 日,毛澤東在全國政協一屆四次會議閉幕會上發(fā)表講話,提出“在帝國主義壓迫我們的時候,特別是中日戰(zhàn)爭我國失敗到辛亥革命那一段時間,全國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的文化,學習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學習他們的科學。”“那一次學習,對我們國家的進步是有很大的幫助的。”①《毛澤東文集》第6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264 頁。中國共產黨將“西方”作為我國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思想的目標對象,并且理性客觀地肯定了“西方”內涵中包含的積極、先進的因素。但是,政治意義上的“西方”仍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批判的對象。1954年9 月23 日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幾年以來,我國同一些西方國家已經建立或者正在建立正常的關系?!薄暗?,也有某些西方國家采取了同它們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態(tài)度不相符合的立場,這就使得這些國家同我國的正常關系的建立遭遇到困難?!雹凇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5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 年版,第616 頁。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我國外交事務實行孤立封鎖,企圖限制阻撓我國的外交事業(yè)。但中國共產黨對“西方”仍是采取辯證態(tài)度,學習其長處,批判和揭露其短處。1956 年7 月21 日,周恩來在《專政要繼續(xù),民主要擴大》一文中,提出“西方議會的某些形式和方法還是可以學的,這能夠使我們從不同方面來發(fā)現問題?!雹邸吨芏鱽磉x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頁。值得注意的是此時在運用“西方”概念過程中,更側重于在東西方兩種不同制度、文化等多重因素比較中激發(fā)國人信心,為凝聚全國力量建設社會主義層面來使用。如1964年12 月21 日周恩來在《發(fā)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一文中,提到“過去西方人加給我們的所謂“東亞病夫”的稱號,現在不是拋掉了么?為什么西方資產階級能夠做到的事,東方無產階級就不能夠做到呢?”④《周恩來選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441頁。可見,“西方”概念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既是學習對象也是比較對象。

      國際上,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運用又有其獨特的內涵和政治意蘊,揭示“西方”概念所蘊含的侵略、壓迫、欺辱、控制等負面含義。1954 年10 月,毛澤東在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的四次談話中提到“我們所有東方人,在歷史上都受過西方帝國主義國家的欺侮?!雹荨睹珴蓶|文集》第6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61 頁。1955年4月19日,周恩來在亞非會議全體會議上的發(fā)言,提出“西方國家控制我們命運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亞非國家的命運應該由亞非各國人民自己掌握?!雹蕖吨芏鱽磉x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9頁。同年5 月26 日,毛澤東同印尼總理沙斯特羅阿米佐約的談話,認為“西方國家?guī)装倌暌詠恚捎谶M行長期的侵略,它們對亞非兩洲產生一種心理,輕視落后國家,”并提出“在西方國家面前,我們的問題是團結起來,保衛(wèi)自己,而不是互相打主意,彼此損害?!雹摺睹珴蓶|文集》第6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10 頁。作為侵略者的“西方”已然成為亞非拉國家或弱小國家產生共情、團結發(fā)展的批判目標。1957 年8 月4 日,周恩來在《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中,提出“帝國主義是從西方來的,起初是英國和法國,以后是美國。這些帝國主義國家,對任何殖民地的原有民族,都是采取削弱的政策?!雹唷督▏詠碇匾墨I選編》第10 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年版,第511 頁。在這里,周恩來對地理概念上的“西方”做了初步概括,包括英法美等帝國主義國家。此外,“西方”概念不僅僅包括地理層面、政治層面、經濟層面和文化層面的西方,還包括“人種”“膚色”的西方。1960 年5 月7 日,毛澤東在《帝國主義是不可怕的》,提出“西方人說我們中國人不行,是有色人種。他們說有色人種就是不行的,是成不了事的,是不講衛(wèi)生和不高尚的。我們這個人種似乎和你們非洲人也差不多。”⑨《毛澤東文集》第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169 頁。中國共產黨從“西方”自我形象角度闡述東西方的不同,從人種、膚色等顯性特征來區(qū)分“西方人”與“東方人”,增進亞非拉等國家的相互認同感,爭取團結合作,共同發(fā)展。

      此外,毛澤東根據國際形勢判斷,提出“東風壓倒西風”、破除“西方”迷信的重要論斷。1957 年11 月18 日,毛澤東在莫斯科共產黨和工人黨代表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提出“我看所有帝國主義國家都是下午六點鐘的太陽,而我們呢,是早上六點鐘的太陽?!薄耙欢ㄊ菛|風壓倒西風,因為我們強大?!雹狻睹珴蓶|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327 頁。毛澤東正式提出了“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1958 年9 月2 日,毛澤東同巴西記者馬羅金和杜特列夫人的談話,對“西方”概念首次做了概括,認為“從地理上看,巴西也算西方國家;但是,從政治上看,它們所說的西方國家,實際上只是美國、英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德、荷蘭等等。西方世界的太陽是傍晚的沒落的太陽,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太陽是早晨的上升的太陽。”①《毛澤東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04 頁。并提出要破除“西方”迷信,認為“對西方的崇拜是一種迷信”,要“破除對西方的迷信?!雹凇睹珴蓶|文集》第7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第404-405 頁。這是對“西方”態(tài)度的極大轉變,中國積極同亞非拉國家建立外交關系。1964 年6 月14 日,毛澤東在《反對外來干涉,實行八項原則》中,提出“有色人種覺醒起來之后,可能還要做得比西方更好一些。世界上人數最多的地方是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雹邸睹珴蓶|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 年版,第526 頁。由此可見,對“西方”學習的前提條件是要破除“西方”迷信,客觀理性看待“西方”的長處和短處。

      值得一提的是蘇聯、日本是否屬于西方國家?從地理位置來看,蘇聯屬于西方。但從政治制度劃分來看,蘇聯是社會主義制度國家。在此意義上,蘇聯完全不屬于西方。那么,日本是否為西方國家?從地理范圍來看,日本屬于亞洲,應屬東方國家,但是隨著日本經濟騰飛,政治制度上實行資本主義,逐步被納入西方行列。正如1964 年周恩來在《關于非洲國家的獨立問題》中,指出“日本發(fā)展得快,成為一個資本主義國家,曾經還是一個帝國主義國家,中緬兩國都受過它的侵略和壓迫。日本屬于西方國家的行列,當然它也是一個亞洲國家?!雹堋吨芏鱽硗饨晃倪x》,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年版,第399 頁。在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中,將日本也納入了西方國家行列。

      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努力追趕世界現代化,為了保證現代化建設擁有穩(wěn)定的國際環(huán)境,靈活運用“西方”概念,開始建構適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西方”話語,倡導破除“西方”迷信,打破了以往“西方中心論”的現代化理論,并且適時提出新的外交戰(zhàn)略,積極與亞非等非西方國家建立良好關系,增強世界社會主義力量。

      四、改革開放新時期:從“向西方學習”到“絕不照搬西方”

      十一屆三中全會正式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以鄧小平同志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理性反思和總結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探索的歷史經驗,重新審視“西方”進步之處為現代化建設服務。此時,“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經濟上的“西方”,并形成了“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對西方開放”“同西方世界合作”“西方的資金”“西方投資者”“西方好的東西”“西方發(fā)達國家”等“西方”正面話語。此外,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也有“西方”的負面影響,正如鄧小平1982 年會見扎伊爾總統蒙博托·塞塞·塞科,提出“對外開放的同時,也會進來一些西方不好的東西”。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827 頁。因此,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使用又具有了新的時代特點,既是理性學習和經濟合作的對象,又是時刻警惕防止“西化”的對象。

      經濟上的“西方”概念及其話語建構,始終圍繞著我國“四個現代化”建設的主題。1978 年3月25 日,鄧小平提出“我們實現四個現代化,需要同西方世界合作?!雹蕖多囆∑侥曜V(1975-1997)》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287 頁。1979 年3 月21 日鄧小平會見英中文化協會執(zhí)行委員會代表團時指出,“我們定的目標是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薄拔覀兊姆结樖谴罅课找M西方先進技術,甚至資金?!薄斑€要善于吸收,善于使用,善于管理?!雹摺多囆∑侥曜V(1975-1997)》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496 頁。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資金、設備、管理,同西方合作等經濟意義上的“西方”概念及其話語逐漸形成。1979 年7 月,鄧小平在釣魚臺國賓館看望緬甸總理吳貌貌卡時指出,“我們在經濟上實行開放政策,否則建設速度太慢。我們的資金不夠,技術落后,而西方國家的資金和設備過剩,互有需要。”①《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534 頁。隨著改革開放歷史進程的不斷演進,“西方”被賦予了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先進管理等現代化特征的重要內涵,是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學習對象和經濟合作對象。但是如何有效學習“西方”、如何同“西方”合作是困擾國人的現實問題。正如1986 年9 月2 日,鄧小平在答美國記者邁克·華萊士問時,提出“同西方做生意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件新事物,有一些差錯是難免的。”②《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71 頁。中國共產黨在與“西方”合作的實踐過程中回答了應該“如何學習西方”“如何同西方合作”等問題,豐富和發(fā)展了“西方”話語。如1987 年3 月8 日,鄧小平在《有領導有秩序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提出“西方好的東西,應該借鑒、學習。”③《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11 頁。“西方”概念在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

      中國在向“西方”學習以及同其經濟合作的過程中,“西方”也是中國共產黨時刻警惕和加以比較的對象。改革開放初期,國內一部分人崇拜西方,否定“四個堅持”。正如1979 年7月21 日鄧小平在《講解放思想,這是最大的解放思想》中提出“現在的問題是,在一部分干部中,一種是崇拜西方世界,反對四個堅持。”此后,鄧小平在《搞資產階級自由化就是走資本主義道路》中指出:“中國要搞現代化,絕不能搞自由化,絕不能走西方資本主義道路?!雹堋多囆∑轿倪x》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23 頁。兩種不同制度的較量始終是無法忽視的,即使是我國在向“西方”學習如何建設現代化過程中,也是一種區(qū)別于“西方”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正如1982 年4 月20 日鄧小平在會見幾內亞比紹國家元首、革命委員會主席若奧·貝爾納多·維埃拉時提出“我們搞的現代化不是西方的現代化,是中國式的現代化,就是小康社會的現代化。”⑤《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816 頁。并且鄧小平在1985 年6 月6 日接見參加“大陸與臺灣”學術研討會的海內外學者時,提出“西方世界的所謂‘人權’和我們講的人權,本質上是兩回事,觀點不同?!雹蕖多囆∑侥曜V(1975-1997)》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年版,第1053 頁?!拔鞣健弊鳛橹袊M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被比較的對象存在著,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不能照搬西方”“絕不照搬西方”等政治話語。如1986 年12 月,鄧小平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中提出“民主只能逐步地發(fā)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雹摺多囆∑轿倪x》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196 頁。1987年6 月12 日,鄧小平在《改革的步子要加快》中提出“我們必須進行政治體制改革,而這種改革又不能搬用西方那一套所謂的民主”⑧《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241 頁。“不能照搬西方”與向“西方”學習兩者并不矛盾,中國共產黨堅持唯物辯證法思想來合理運用“西方”概念,在對外開放和向“西方”學習以及同其經濟合作的同時,也要時刻警惕“西方”。

      至此,“西方”概念及其話語在逐步穩(wěn)定和規(guī)范化。1989 年10 月31 日,江澤民在《中國人歷來是講民族氣節(jié)的》一文中,提出“對西方的一切先進科學技術、科學管理經驗和優(yōu)秀文化成果,我們不僅不反對,而且要學習。”⑨《江澤民文選》第1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版,第71-72 頁。當歷史車輪進入21 世紀,面對新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發(fā)展狀況,“西方”概念內涵又有新的變化。2003年4 月15 日,胡錦濤在廣東省考察工作時的講話中指出“要努力做到既善于積極學習外國包括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技術、科學管理經驗、進步文化成果,又善于有效抵制資本主義社會種種消極腐敗東西的侵蝕?!雹狻逗\濤文選》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45 頁。2006 年2 月24 日,胡錦濤在《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個問題》中提出“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政治圖謀,要保持高度警惕,尤其要警惕國內外敵對勢力打著所謂‘民主’、‘自由’、‘維權’的旗號,利用人民內部矛盾挑起事端、進行破壞活動的動向,絕不能麻痹大意。”?《胡錦濤文選》第2 卷,人民出版社2016 年版,第426 頁。“西方”概念又得到進一步完善,既有向“西方”學習和同“西方”經濟合作的多義內涵,又有政治上、思想上警惕和防止“西化”危險的負面語義。

      五、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到“博采東西方各國之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新的變化。國際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內是處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方位,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了變化,但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國躍升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度提升,這一切得益于“改革開放”偉大決策?!爸袊拇箝T對世界始終是打開的,不會關上”①《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486 頁。,并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②習近平:《開放合作命運與共——在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人民出版社2019 年版,第5 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世界發(fā)展大局出發(fā),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倡議,為世界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提供中國方案。在對外開放的同時,也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分化、西化的危險。因此,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的運用是站在世界歷史角度看“西方”,是相互學習的“西方”,同時也是政治上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警惕的“西方”,在這個過程中形成了“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西方文明”“博采東西方各國之長”等話語。

      中國共產黨對政治上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西方”時刻保持警惕,“絕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西方敵對勢力”“西方理論”等話語應運而生。同時,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及其話語建構增添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的內涵。隨著中國經濟發(fā)展、綜合實力增強,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上升,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學者關注中國的發(fā)展。正如2013 年1 月5 日,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講話中提出“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上升,國際上關于‘北京共識’、‘中國模式’、‘中國道路’等議論和研究也多了起來”,“一些外國學者認為,中國的快速發(fā)展,導致一些西方理論正在被質疑,一種新版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在顛覆西方的傳統理論。”③《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年版,第111 頁。此后,2016 年5 月17 日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即使在當今西方社會,馬克思主義仍然具有重要影響力。在本世紀來臨的時候,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評為‘千年第一思想家’?!雹堋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外文出版社2017 年版,第329 頁?!拔鞣健鄙鐣呀洘o法忽視正在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中國的實踐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社會主義的偉大。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指出,“我們黨帶領人民堅定不移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走完了西方幾百年的發(fā)展歷程,推動我國快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雹萘暯剑骸对诩o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 年5 月5 日。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分化、西化的危險,中國共產黨對“西方”概念及其話語賦予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新內涵的同時,對政治上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西方”時刻保持警惕。2015 年5 月18 日,習近平在《深刻認識做好新形勢下統戰(zhàn)工作的重大意義》中提出“當前社會上出現了許多新群體,但不少還沒有納入我們的工作視野”,“西方敵對勢力正在加緊拉攏這些人,如果我們不改進工作,長此以往,這些人就會同我們黨漸行漸遠?!雹蕖妒舜笠詠碇匾墨I選編》中,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 年版,第561 頁。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同“西方”的斗爭不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而減少,反而越要加強我國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工作,爭奪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權。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實踐發(fā)展,“西方”概念及其新話語也在不斷生成。2016 年1 月18 日,習近平在《深入理解新發(fā)展理念》中指出,“20 年前甚至15 年前,經濟全球化的主要推手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今天反而是我們被認為是世界上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最大旗手,積極主動同西方國家形形色色的保護主義作斗爭?!雹佟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12 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必須要轉變角色構建屬于新時代的“西方”概念及其話語,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和堅持開放的理論和實踐中,汲取全人類優(yōu)秀文化成果中有益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積極因素。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發(fā)展,中國有底氣、有信心站在世界歷史角度審視“西方”發(fā)展,形成了“博采東西方各國之長”“共同發(fā)展”等話語。2017 年1 月,習近平在《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fā)展》中提出“中國立足自身國情和實踐,從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東西方各家之長,堅守但不僵化,借鑒但不照搬,在不斷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發(fā)展道路?!雹凇读暯秸勚螄碚返? 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82 頁。2018 年7 月25 日,習近平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的講話中提出“中國人民立足國情,放眼世界,既從悠久的中華文明中汲取智慧,又博采東西方各國之長,不斷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雹哿暯剑骸俄槕獣r代潮流 實現共同發(fā)展——在金磚國家工商論壇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 年7 月26 日?!拔鞣健敝饾u成為理性審視的對象、借來的對象、交往的對象、合作的對象。各國只有“博采東西方各國之長”,根據本國特點找到適合本土發(fā)展的現代化道路,不斷融進世界,才能實現東西方共同發(fā)展。

      結語

      “西方”一詞經歷了漢唐時期的“西域”、宋元時期的“西洋”等詞義演變,并最終由意大利傳教士艾儒略在《西方答問》中首次提出“西方”概念而逐漸取代“西洋”一詞的使用。然而,“西方”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歷史地理概念,還是一個具有政治意義、經濟意義、文化意義等多重內涵的概念。中國共產黨自1921 年誕生以來,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使命,而“西方”概念始終伴隨左右。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歷史主題中,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中的“西方”概念包含著復雜多變的政治文化內涵,其時間和空間的指向是雙向且明確的?!拔鞣健奔戎复?、法、美、德、日等經濟上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又指地理意義、政治意義和文化意義上的西方國家;既是先進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學習代表,又是社會主義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較量的對象等等。中國共產黨人在不同歷史時空中解讀和把握“西方”概念,敘述和構建了不同的“西方”話語??梢?,在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中“西方”概念是具有特定的歷史、政治、經濟和文化內涵的具體概念。與此同時,中國共產黨所構建的“西方”話語也是復雜且具有歷時性、特定性和廣泛性等特點,這也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現代化歷史進程中的對外活動及其角色轉換經歷了從被動到主動,從建立以“西方無產階級”為同盟的世界革命統一戰(zhàn)線,到以建設“四個現代化”為核心的經濟外交,再到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的合作共贏外交。特定歷史境遇和社會條件的變遷、發(fā)展是某一概念演變的重要驅動力。隨著國際形勢的變化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的發(fā)展,中國共產黨構建的“西方”概念將會繼續(xù)豐富和發(fā)展。

      猜你喜歡
      西方西洋人民出版社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清宮里的西洋鐘表師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40
      紫禁城內的西洋科學家
      紫禁城(2019年11期)2019-12-18 03:14:34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走進現代學徒制
      比較視角下的國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論構建
      中西繪畫構圖比較探析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6:00
      對鄭和下西洋的再認識
      西方音樂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抉擇
      全國新書目(2016年3期)2016-04-20 23:38:10
      夏河县| 眉山市| 宝清县| 芦山县| 宁德市| 曲松县| 宝鸡市| 化隆| 忻州市| 都兰县| 德化县| 衡阳市| 成都市| 祁阳县| 丹寨县| 白玉县| 云安县| 石首市| 广丰县| 湘潭市| 辽阳市| 牙克石市| 清水河县| 承德县| 博野县| 广州市| 克什克腾旗| 肃南| 河曲县| 屏南县| 中宁县| 台东市| 黑河市| 怀仁县| 钟祥市| 翁源县| 永寿县| 石楼县| 台湾省| 大港区| 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