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品編碼中心 吳新敏 李文婷
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 梁厚廣
新冠疫情暴發(fā)以來,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協調指導全國31個省市建立了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在疫情防控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為更好地支持國家市場監(jiān)督管理總局和各省市市場監(jiān)管局的進口冷鏈食品追溯體系建設,中國物品編碼中心(以下簡稱編碼中心)協調國際物品編碼組織GS1和部分GS1成員組織,由編碼中心在全國的47個分支機構,通過多渠道開展了進口冷鏈食品上GS1條碼覆蓋率調研。
本次調研對象為進口冷鏈食品的生產經營者,包括國外進口冷鏈食品生產企業(yè)、國內進口商、批發(fā)商、超市、冷庫以及進口冷鏈食品再加工企業(yè)等。調研的進口冷鏈食品以肉禽類和水產品為主,調研發(fā)現進口肉類主要來自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阿根廷、巴西等國家,進口水產主要來自東盟、日本、俄羅斯、越南、澳大利亞、厄瓜多爾等國家。
在調研的全國25家超市中,所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大部分都是預包裝食品,幾乎都擁有GS1條碼(國內稱為“商品條碼”)。無分裝資質的超市,比如盒馬鮮生、麥德龍等,其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商品條碼覆蓋率為100%,有國外生產企業(yè)申請的GS1條碼,如圖1所示,也有國內分裝企業(yè)申請的GS1條碼,如圖2所示,箱包裝和個別零售包裝上是GS1-128條碼。
圖1 進口冷鏈食品國外生產企業(yè)申請的GS1條碼
圖2 進口冷鏈食品國內分裝企業(yè)申請的商品條碼
具有分裝資質的超市,如華潤萬家、沃爾瑪、大潤發(fā)等,進口冷鏈食品的商品條碼覆蓋率為90%,只有店內切割分裝的產品采用的是內部碼,而且一些大型超市,如麥德龍、華潤萬家、永輝、大潤發(fā)、北京華聯等超市等建立了采用商品條碼和店內碼相結合的信息化追溯系統,這說明GS1條碼在進口冷鏈食品在國內的流通、結算、追溯體系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從進口商調研結果來看,進口冷鏈食品上GS1碼覆蓋率非常高,常見的GS1條碼為EAN/UPC和GS1-128。隨機調研的17家冷鏈食品進口商,14家進口商的GS1條碼覆蓋率在90%以上,2家50%左右,1家20%左右。共11家進口商申請了廠商識別代碼,占比65%。說明進口商采用GS1條碼對產品管理的意識非常高,如果國外進口冷鏈食品上沒有條碼,很多進口商會從編碼中心申請商品條碼,并給其進口的冷鏈食品賦予國內的GS1條碼——商品條碼,這大大提高了進口冷鏈食品上GS1碼的覆蓋率。
調研8家批發(fā)商,6家GS1條碼覆蓋率為100%,一家70%左右,批發(fā)商的進口冷鏈食品均整箱從國外進口,主要銷售單元為箱或袋,儲運包裝箱上主要以GS1-128為主,也有EAN/UPC。GS1-128上包含的信息有GTIN、保質期、包裝日期、批號、序列號、數量、凈重、物流重量等,如圖3所示,澳大利亞進口牛肉包裝箱上GS1-128條碼包含GTIN、重量、包裝日期、單品號等信息。
圖3 進口肉制品包裝箱上的GS1-128條碼
從國內進口冷鏈食品再加工企業(yè)來看,天津進口冷鏈食品再加工企業(yè)73%是GS1成員,北京冷鏈食品再加工企業(yè)60%是GS1成員。
通過協調GS1總部和部分GS1成員組織,調研了幾個國家進口冷鏈食品生產企業(yè)GS1成員的比例。據不完全統計,歐洲、美洲、澳大利亞等地的GS1成員比例比較高,比如澳大利亞83%肉制品企業(yè),76%水產品企業(yè)是GS1成員;意大利85%肉制品企業(yè),86%水產品企業(yè)是GS1成員;美國80%的肉制品企業(yè)是GS1成員;日本973家水產品企業(yè)是GS1成員,占比63%;克羅地亞100%的水產品企業(yè),82%的肉制品企業(yè);哥斯達黎加67%的肉制品企業(yè);新西蘭67%的水制品企業(yè),42%的水產品企業(yè)是GS1成員。南美和東南亞地區(qū)GS1成員覆蓋率偏低一些,如烏拉圭39%的肉制品企業(yè),10%的水產品企業(yè),越南34%水產品企業(yè)是GS1成員。
接受調研的大部分企業(yè)非常支持國家對進口冷鏈食品的追溯和監(jiān)管,占比60%以上。其中25家超市全部支持,4家冷庫企業(yè)也比較支持,只有1家沒有明確表態(tài)。80%的進口商支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20%的進口商不支持,因為擔心監(jiān)管實施需要人力物力的投入,會增加企業(yè)的運營成本。批發(fā)商的積極性不高,33%的企業(yè)支持進口冷鏈食品追溯,其他幾家都是觀望態(tài)度。
調查的所有類型企業(yè)中,擁有追溯系統的企業(yè)占比46%,其中超市擁有的數量和占比都是第一位,80%的超市建立了追溯體系。其中信息化追溯系統占比70%,多采用內部碼和商品條碼相結合的方式,紙質化追溯系統占比30%;50%的進口商建立了追溯體系,且信息化追溯系統占比達到80%。批發(fā)商、冷庫企業(yè)追溯體系建設比例偏低,批發(fā)商認為建立追溯體系會帶來較大的人力和時間成本,因此很多批發(fā)商對進口冷鏈食品追溯持反對態(tài)度。
從調研結果來看,GS1條碼在進口冷鏈食品包裝上的覆蓋率非常高,從進口食品國外生產企業(yè)來看,歐洲、北美、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GS1占比大約在80%左右,亞太地區(qū)在40%到50%之間;從進口商環(huán)節(jié)來看,一半左右的進口商從國內申請了廠商識別代碼;從國內再加工企業(yè)來看,一半左右的進口冷鏈食品再加工企業(yè)是GS1成員,這大大提高了進口冷鏈食品上GS1條碼的覆蓋率。所以從終端零售環(huán)節(jié)來看,超市端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90%以上均應用商品條碼,由此可見商品條碼在我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基礎。
采用GS1標準進行追溯,會給各方帶來一系列益處??梢猿浞掷眠M口冷鏈食品包裝上原有的GS1條碼,大大減輕企業(yè)重新貼碼負擔,解決目前的“首站賦碼”問題;另外,統一編碼也可以實現不同省份追溯系統的互聯互通問題,在出現問題之后,能夠根據GS1唯一標識快速查找問題產品所在,實現對問題產品的精準快速召回,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建議各省市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系統充分利用進口冷鏈食品上的GS1條碼,切實減輕企業(yè)賦碼負擔,提高追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