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海問題“東盟化”與東盟一體化互動研究

      2022-01-04 09:18:38李宇閎鄭安光
      南海學刊 2021年4期
      關鍵詞:非對稱南海

      李宇閎,鄭安光

      (南京大學 國際關系研究院,江蘇 南京 210000)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南海地區(qū)一直是中國核心利益的一部分。隨著中國影響力的上升,南海問題不斷受到重視,尤其東盟對南海問題的介入,使南海問題逐漸朝“東盟化”方向發(fā)展,成為東盟共同利益。南海問題“東盟化”這個現象是指:“東盟正嘗試通過加大介入南海問題的力度,特別是通過既避免南海問題國際化,又實現該問題的‘東盟化’,提升東盟在地區(qū)事務中的影響力,提升東盟的集體行動能力?!?1)趙國軍:《試論南海問題“東盟化”的發(fā)展——東盟政策演變及中國應對》,《國際瞭望》,2013年第3期。東盟作為一個地區(qū)組織,一方面宣稱在南海問題上保持中立,一方面又必須考慮整體的地區(qū)利益,因而東盟試圖以“規(guī)范性力量”在南海問題上推動兩面性策略。東盟在南海問題上既試圖與中國就和平解決爭端達成共識,卻又試圖擴大“規(guī)范性力量”,并引進域外大國的支持。

      首先,目前對于東盟和南海問題的研究,多數學者聚焦在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及對東盟介入南海問題做歷史脈絡的梳理。葛紅亮從東盟歷史發(fā)展變化來說明東盟如何影響南海問題,并認為隨著域外大國不斷介入,東盟逐漸淪為部分國家推行南海政策的工具(2)葛紅亮:《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政策評析》,《外交評論》,2014年第4期。。聶文娟梳理了從20世紀90年代至2012年東盟立場的變化(3)聶文娟:《東盟在南海島礁主權爭端上的立場分析》,《國際關系研究》,2013年第2期。。而在東盟逐漸推動南海問題“東盟化”方面,趙國軍檢視了東盟一方面“客觀中立”一方面又“東盟化”的矛盾態(tài)度,這主要源于部分成員國破壞求同存異的方式及域外大國干涉的結果(4)趙國軍:《試論南海問題“東盟化”的發(fā)展——東盟政策演變及中國應對》,《國際瞭望》,2013年第3期。。其次,有些學者也從地區(qū)安全機制和大國平衡的角度對東盟與南海問題之間的關系進行考察。李文良、張曉華等認為東盟作為一種多邊安全機制,為各國在南海問題上達成共識,維護南海地區(qū)的穩(wěn)定提供了一種互動平臺(5)李文良:《東盟安全機制及其特點研究》,《國際安全研究》,2013年第3期;張曉華:《從東盟峰會看東盟南海政策》,《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16年第2期。。王森、李國逵則認為東盟在南海問題上有效地利用了“大國平衡”,并“抑制”中國力量興起,從而主導南海地區(qū)的事務(6)王森:《東盟“大國平衡外交”在南海問題上的運用》,《當代亞太》,2014年第1期;李國逵:《南海安全合作進程中的中國情感投入》,《南洋問題研究》,2019年第4期。。國外學者有的從“均勢”理論出發(fā),認為中國解決領土爭端受到西方大國掣肘,若要在南海爭端上站穩(wěn)腳跟,中國就必須對東盟國家做出更多讓步(7)Albert B. Wolf,Correspondence: Structural Sources of China’s Territoria Compromises,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06,vol.31,no.2.。然而,這些研究對中國與東盟在認知和互動不信任方面的考察不多??傊?,從東盟、大國平衡或者安全機制的角度而言,這些研究都沒有較好地解釋東盟的南海政策與中國、美國等國之間的關聯,鑒于此,本文將在兩個層次進行分析。一是通過弗蘭克·席梅爾芬尼希(Frank Schimmelfenning)所提出的“差異性一體化”理論來檢視東盟是如何跨越內部主權國家藩籬將南海問題“東盟化”的。二是通過布蘭特利·沃馬克(Brantly Womack)的非對稱理論來檢視東盟是如何以一個弱共同體,與美國、中國等國進行互動,由此形成東盟內部“差異性一體化”進程與外部地緣政治的相互作用。

      一、“差異性一體化”理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邏輯

      “差異性一體化”是弗蘭克·席梅爾芬尼希根據歐盟一體化的歷史經驗所提出的理論,他認為“差異性一體化”是歐盟能夠整合內部不同國家的重要原因。主權國家在一體化進程中總是會遇到利益上的分歧,然而隨著一體化程度的提高,一體化的效益會逐漸高于利益分歧,產生“差異性一體化”現象。

      “差異性一體化”的動力來自區(qū)域與國家互動的三個方面。首先是政府間主義。政府間主義認為“國家偏好”“國家間的議價能力”以及“制度選擇”是決定區(qū)域是否能形成一體化的重要指標?!皣移谩笔侵冈谝惑w化進程中,國家如何保留自身的主權、安全及影響力的能力,而“國家的議價能力”是指在每一次的合作中,不同國家由于付出的成本不一樣,所分配到的收益也不一樣。一體化的過程對于政府而言總是有著重大物質基礎的變化,因此國家會在一體化進程中對合作的議程進行議價,期望達到較好的結果(8)Frank Schimmelfennig,The Community Trap: Liberal Norms Rhetorical Action,and the Eatern Enlargement of the European Union,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2001,vol.55, no.1.?!爸贫冗x擇”則是指國家如何在國際制度推進一體化的過程中,保持自己的利益偏好,并通過國際制度分配利益(9)Frank Schimmelfennig, Strategic Action in a Community Environment,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y,2003,vol.36, no.1-2.。其次是超國家主義。超國家主義認為跨國貿易程度是決定國家間一體化的重要條件,跨國貿易程度越高,國家間越容易達成共識形成共同體。同時超國家主義也重視超國家行為者的能力與偏好;超國家主義認為非政府間的跨國社群是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力量,它們會推動政治上、利益上的整合。當跨國貿易程度越高時,超國家行為者就會與非政府間的跨國社群在能力與偏好上逐漸形成一致(10)Frank Schimmel fennig ,Entrapped Again :The Way to EU Membership Negotiations with Turkey,International Politics,2009,vol.46,no.4.。再者是建構主義。第一,建構主義認為“觀念會影響國家偏好”,當國家間的觀念逐漸一致時,“國家偏好”不會再局限于自身的物質利益。第二,隨著共同觀念的深化,觀念、偏好會進而形塑一體化的環(huán)境,并開始協(xié)調彼此的利益(11)Dirk Leuffen,Berthold Rittberger,Frank Schimmelfennig,Differentiated Integration Explaining Variation in the European Union,Basinstke: Palgrave Macmillan,2013,pp.213-265.。第三,建構主義認為一體化是由政府間與非政府間群體共同創(chuàng)造的,不僅是政府決策者愿意配合一體化,更需要跨國群體(人民)愿意接受一體化的觀念(12)同②:pp.40-102.?!安町愋砸惑w化”理論所檢視的這三個方面,實際上說明了地區(qū)一體化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

      筆者試圖將“差異性一體化”理論與非對稱理論進行融合。假定中國與東盟間存在一種“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模式。“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主要來自布蘭特利·沃馬克(Brantly Womack)的《非對稱與國際關系》一書,書中他將這種結構稱為“非對稱關注”。他認為當某兩國實力差距過大且地緣上接壤,會使兩國國家在互動思維上形成“強對弱”“弱對強”兩種不可調和的思維(13)劉洋:《非對稱理論視角下中越關系研究(1991—2017)》,廣西民族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第11-13頁。。這種系統(tǒng)性差異會導致彼此錯誤知覺的出現,進而形塑和影響彼此的認知與行為。隨著這種“非對稱關注”所推進的差異會進一步導致中國和東盟雙方在互動上的“消極推論”。

      在“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中,假定A和B在能力上存在巨大差異,A因為有其他更為重要的關系要處理,對B的依賴度小,因此對B的關注度不夠;相反,B由于實力弱,對A依賴度較大,因此對A的關注度極大。A對B的影響遠勝B對A的影響,A的動作(不論大小)都可能引起B(yǎng)的強烈反應(14)布蘭特利·沃馬克:《非對稱與國際關系》,李曉燕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第43-55頁。。另外,對A而言,A并非受B致命威脅,但可能受B野心威脅。A必須確信B不會利用自主權(自身的選擇權)索取超出其應得的條件,或試圖獲得對等關系與A競爭。在利益互動上,順從不等于投降,當A相信B會對其順從,A就能關注其他更重要的事物;于B而言,B確信和A雙方的不一致是可以協(xié)商解決的,前提是B的利益、身份必須得到A的尊重,B就會預期雙方的關系是有益。若B無法預期A尊重B的關鍵利益,B就會通過制約雙方關系并與他方關系交好以平衡A的影響,B從而能保持更靈活的外交選擇使本國不受到A的制約(15)Brantly Womack,Misperception Negative Complementary, Asymmet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 pp.75-77.。

      在相互認知上,A將B視為縮小版的A,雖然B實力不足,但是有著和A一樣的地緣戰(zhàn)略考量,因此B若是和第三方結盟絕非自衛(wèi)行為,而是希望將自身納入第三方地區(qū)或全球戰(zhàn)略的一部分。同樣,B也將A設想為放大版的B,在B看來A也會這樣做。在A處理與B的關系時,總是認為B和其他大國聯系在一起。A對于B+C這種情形會視為巨大威脅,而忽略B的現實處境(自身實力)。對于B而言,A之所以被B極度關注,除了A對B的影響較大外,還因為A對B的態(tài)度與政策在B眼里是互相矛盾的。亦即,盡管A對B的態(tài)度一直是友好的,但是A卻采取損害B的政策,這使B全盤懷疑A的內政外交(16)Brantly Womack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Asymmetry, Leadership and Normalcy,Pacific Affairs,2003, vol.76,no.4.。

      “差異性一體化”和非對稱結構都勾勒出了部分事實,在因果機制方面,我們假定中國和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存在一個這樣的情況:當東盟逐漸成為一個整體,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在南海問題上的“一體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程度就會增強。若東盟內部的“差異性一體化”程度高,中國與東盟的“一體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程度降低時,中國與東盟就會采取合作戰(zhàn)略。相反,若東盟“差異性一體化”程度低,中國與東盟“一體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程度高時,中國將與東盟國家個別合作、個別制衡。而當東盟“差異性一體化”程度低,中國與東盟“一體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程度也低時,中國則與東盟國家不以東盟為平臺,單獨進行雙邊合作(見表1)。

      表1 一體化與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

      二、一體化進程影響下的南海問題“東盟化”

      為了檢驗假設,本文接下來將說明東盟一體化與南海問題的關系。在東盟成立之前,東盟各國間的利益并不一致,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誤會也不大。二戰(zhàn)結束后,中國根據《波茨坦公告》和《開羅宣言》開始恢復行使南海諸島主權,并獲得周邊國家的承認。然而,1967年后,隨著東盟的建立和不斷加強的共同體建設,使原本屬于中國與各聲索國之間的南海問題,逐漸成為中國與東盟的問題,進而使中國與東盟的誤會程度上升。

      在經濟一體化方面,20世紀70年代東盟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1976年東盟首腦會議簽署了三個重要文件,即《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東南亞國家聯盟協(xié)調一致宣言》和《最后公報》,并在會后加強政治經濟一體化進程(17)魯道夫·C. 賽韋里諾:《東南亞共同體建設探源:來自東盟前任秘書長的洞見》,王玉主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年,第178頁;王子昌:《東盟外交共同體:主體與表現》,北京:時事出版社,2011年,第138-141頁。。1992年簽訂自由貿易區(qū)協(xié)定(AFTA)(18)周玉淵:《從東盟自由貿易區(qū)到東盟經濟共同體:東盟經濟一體化再認識》,《當代亞太》,2015年第3期。阿米塔·阿查亞:《建構安全共同體:東盟與地區(qū)秩序》,王正毅等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68-69頁。,并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進一步推動東盟各國在經濟與金融上的整合,為彼此更緊密的合作打下基礎。隨著東盟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東盟內部的相互依賴加大,盡管東盟各國存在資源、經濟發(fā)展上的差異,但依然能穩(wěn)定地推動一體化發(fā)展。其次,東盟在2009年通過《東盟商品貿易協(xié)定》,加大了經貿方面的整合力度,截至2010年,東盟6個老成員國已實現貿易零關稅,區(qū)內貿易近90%的貨物實現了零關稅并設立了東盟單一窗口,東盟貿易對自身的依存度從2004年的64.75%上升到2014年的70.93%(19)趙春明:《東盟國家間的貿易政策演變及趨勢——基于全球與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回顧與分析》,《學術前沿》,2014年第11期。??傮w而言,東盟自2005年以來經濟增長率維持在5%以上,貿易額從1993年的4 300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25 000億美元,區(qū)內貿易額從690億美元上升到6 090億美元(20)ASEAN Secretariat,ASEAN Community in Figure-Sprcial Edition 2014 :A Closer Look at Trade Performance and Dependency,Investment,Indonesia:Jakarta,2014,p.8.,這些都表明東盟逐步跨越了內部經濟間的分歧并邁向緊密的共同體。根據2020年東盟秘書處發(fā)布的《東盟經濟一體化通報》第9期內容來看,2020年東盟的內部國民生產總值約3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5%。東盟整體的經濟一體化雖呈現差距但仍持續(xù)上升,象征東盟經濟一體化進入新階段(21)中國駐東盟使團:《東盟經濟共同體建設最新進展》(2021年7月5日),https:∥xw.qq.com/cmsid/20210709A0AAW700。。然而,東盟在經濟一體化方面的成果并未使各國差距縮小,經濟一體化的成果仍凸顯各國間收益不均的問題,因此東盟需要借助外部矛盾來試圖加強內部團結,使經濟方面的一體化能出現功能外溢。

      在安全一體化方面,1971年,東盟特別部長會議通過《東南亞自由、和平中立區(qū)宣言》,宣稱“將東南亞建設成為一個不受外部強國任何形式和方式干涉的和平、自由中立區(qū)”,并表明擴大成員國合作關系的愿望。同時,東盟也表示重視《聯合國憲章》原則,如“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威脅”“和平解決爭端”(22)王子昌、郭又新:《國家利益還是區(qū)域利益——東盟合作的政治經濟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第192頁。。20世紀90年代,東盟逐漸作為一個整體發(fā)聲,將南海問題納入議程。1992年,東盟為了防止中國和東盟雙方關系因南海爭端惡化,開始呼吁各成員國關注南海地區(qū)的事務,發(fā)表《東盟南海宣言》?!稏|盟南海宣言》的發(fā)表象征東盟確立了南海政策的基本方針,開始以集團方式介入南海問題。然而,在東盟框架下東盟各國對南海問題的立場又不盡相同,越南、菲律賓對南海有強烈的“主權”訴求,同中國的矛盾較多。1992年6月,越南與馬來西亞達成在南海共同開發(fā)油氣的協(xié)議(23)任遠喆:《東南亞國家的南海問題研究:現狀與走向》,《東南亞研究》,2013年第3期;《東南亞國家南海政策的走向》,《海洋世界》,2008年第1期。,1995年9月菲律賓外長與印尼外長會晤時共同表示“歡迎域外國家共同合作開發(fā)南沙群島,以促進爭端的解決”。1995年11 月,菲律賓與越南達成了“行為準則”協(xié)議,目的是在他們占領的南沙爭議地區(qū)(即南沙群島的大部分地區(qū))保持穩(wěn)定?!靶袨闇蕜t”包括以國際法為依據,通過談判促成南沙爭端的和平解決(24)郭淵:《地緣政治與南海爭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第101頁。。圍繞南海問題,東南亞國家一方面以東盟作為爭奪南海的力量,一方面又各自以正式或非正式合作的方式對該地區(qū)進行開發(fā)。有些成員國雖然與中國不存在南海爭端,但這些成員國需要在經濟上得到其他成員國的幫助,因此它們一方面無法堅定表達自身的立場,一方面卻不愿意與中國在此問題上有過多的糾紛,因此很少對南海問題發(fā)表公開的看法和評論,如緬甸、泰國。然而,這些國家支持1992年《東盟南海宣言》的原則和精神,希望爭端各方保持克制和平解決南海問題(25)陳鴻瑜:《臺灣與附近島嶼的領土主權問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18年,第559頁。,并試圖在東盟的框架下,保護自己在南海的利益。但東盟成員國在南海問題和對華政策方面始終存在較大分歧,導致東盟只能在南海問題達成較低程度的共識,維系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例如1995年東盟發(fā)表聯合聲明強調“必須以和平的手段解決南中國海的主權和管轄權問題”(26)柯山:《東盟國家的安全合作及影響》,《南洋問題研究》,2002年第2期。,并要求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尋求解決途徑。

      冷戰(zhàn)結束后東盟框架使成員國在南海問題上逐漸形成一個整體,使東盟的南海政策逐漸邁向“東盟化”方向。這符合建構主義所指出的“觀念會影響國家偏好”,也與“差異性一體化”趨勢與理論吻合。隨著東盟一體化建設日益成熟,東盟的南海政策逐漸獲得大多數成員國的認可與支持,使南海問題逐漸“東盟化”,東盟和中國的誤會程度也逐漸上升,東盟逐漸將中國視為一種南海爭端上的“威脅”。由于東盟的一體化打破了原來東南亞國家彼此不信任的狀態(tài),使其認識到一體化的效果,可以使其影響力外溢至南海問題。進入21世紀后,東盟開始積極介入南海問題,多次在正式場合表示要以和平的方式處理南海問題。例如,2002年中國和東盟在柬埔寨金邊簽訂《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其內容包含四個基本原則:航行自由、自我克制、建立信任和海上合作(27)聶文娟:《東盟在南海島礁主權爭端上的立場分析》,《國際安全與地區(qū)合作》,2013年第12期。。同時,東盟強調以《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聯合國憲章》《東南亞友好合作組織》《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及和平共處五原則為基礎,由直接有關的主權國家通過友好協(xié)商及談判,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領土與管轄權爭議(28)雷東瑞:《中國與東盟國家外長聲明強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16年7月25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WHMx。。2011年東盟秘書長素林·比素萬宣稱“東盟作為一個集體,希望各方能和平解決爭端”。同時,素林·比素萬表示“鑒于東盟和中國間密切的貿易關系,為了確保南海問題不會破壞這一關系,雙方不僅必須自己解決南海爭議,而且也要向世界展示,雙方能夠處理好這一爭議”(29)郭文靜:《東盟秘書長:勿讓南海糾紛影響東盟與中國的經濟關系》(2012年6月1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JvFjZ。。

      盡管中國在南海島礁主權上有歷史和法理依據,然而,一方面,美國等西方大國為削弱中國在南海上日益增長的合法性與影響力,試圖利用其在國際法及國際輿論上的話語權優(yōu)勢偏袒東盟相關國家;另一方面,東盟為確保其整體利益,開始以集體的形式呼吁和平解決南海問題。這二者使東盟的“規(guī)范性力量”加大。就東盟內部而言,這種情況很大原因是越南、菲律賓不斷借“規(guī)范性力量”推動東盟介入南海問題,使立場較為中立的成員國在南海問題上選擇偏向東盟的共同立場。例如,2012年緬甸外長吳溫納貌倫針對南海問題表示:“緬甸希望南海爭端能夠通過對話和接觸和平解決;應強調《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在爭議各方間建立互信和要求爭議各方用和平方式解決爭議的重要性;緬甸全力支持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并歡迎中國和東盟在南海推進合作項目?!?30)Carlyle A. Thayer, ASEAN’S Code of Conduct in South China Sea:A Litmus Test for Community-Building? The Asia-Pacific Journal, 2012,vol. 10,no.4.2014年,緬甸首次擔任東盟主席國,緬甸試圖以此提升國際形象,并獲得東盟國家對緬甸的認可,因此開始重視東盟南海主權聲索國的感受(31)邵建平、馬曉東:《現實利益與身份認同:緬甸對南海爭端的態(tài)度和反應》,《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0年第2期,第48頁。,尤其是越南和菲律賓。同年,中越發(fā)生“981鉆井平臺沖突”事件,緬甸外長吳溫納貌倫代表東盟發(fā)表《東盟外長關于南海最近形勢的聲明》,表示“我們希望用和平方式解決爭端”(32)同⑤。。2016年民盟上臺后的緬甸政府更積極推行“東盟優(yōu)先”的政策,在東盟第49屆外長會議上,緬甸外長昂山素季表示重視東盟聲譽和對國際法的支持(33)Elina Noor, ASEAN not so Divided on South China Sea,East Asia Forum,17 August,2016.。這些都足見由于越南、菲律賓在東盟內部的影響,緬甸在南海問題上轉向東盟立場。可以說,東盟成員國在“制度選擇”方面認為東盟這一國際機制可以滿足自身部分的利益分配,進而不斷推進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影響力。盡管部分國家顧慮同中國的關系,但在南海問題上基本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如共同開發(fā)油氣資源、簽訂“行為準則”協(xié)議等。與中國互動的部分,東盟均強調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尋求解決途徑,表明中國與東盟的關系并沒有不可調和。2017年第十一屆東盟國防部長會議(ADMM)公布 《海洋互動指南的概念文件》,旨在協(xié)調政策層面推動制定“南海行為準則”(COC) 的努力和未來落實過程中東盟軍隊和海岸警衛(wèi)隊的介入原則(34)賀嘉潔:《東盟海洋合作的“安全化”與“去安全化”》,《東南亞研究》,2020年第4期;ADMM,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3rd ADMM-Plus,Kuala Lumpur(November 4,2015),https:∥admm.asean.org/dmdocuments/Chairman’s%20Statement% 20of% 20the% 203rd% 20ADMM-Plus; ADMM,Chairman’s Statement of the 4th ADMM-Plus(October 24,2017),https:∥admm. asean. org /dmdocuments/2017_ October _ 4th% 20ADMM-Plus _ Clark _ 24% 20October% 202017 _ % 20Chairman’s%20Statement%20on%20the%204th%20ADMM-Plus.。

      中國的國家實力及體量使中國許多政策上的變化都會引起東盟的關注,這種關注會加大東盟的不安全感,甚至帶來恐懼。例如,自1990年起為了應對多變的后冷戰(zhàn)國際環(huán)境,中國持續(xù)增加國防預算,具體從1990年的60億美元上升至2021年的2 090億美元(35)James Walsh,China: The World’s Next Superpower,Times(Asia Edition),May 10,1993,pp15-39;丁夢碩:《增長6.8%:2021年中國軍費預算為13 553.43億元》(2021年3月9日),https:∥mil.news.sina.com.cn/china/2021-03-05/doc-ikftssaq1530132.shtml。,中國加快軍事現代化建設讓東盟國家認為雖然中國并無具體行動,但逐漸成為東盟一個潛在的威脅。在南海問題上,東盟更認為自1992年開始中國雖不斷宣稱“擱置爭議,共同開發(fā)”,但是在主權方面絲毫不肯讓步(36)林若雩:《東協(xié)共同體的建構與成立:4C安全文化之理論與實踐》,臺北:三民書局,2016年,第218-220頁。。對于東盟而言,盡管東盟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與政治合作,但是這不代表在“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中,強弱雙方可以在關鍵利益上改變對方。這樣的“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更易導致雙方產生摩擦。2018年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訪華期間,中馬發(fā)表聯合聲明,其中關于南海問題,雙方強調維護南海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及航行自由和安全的重要性,認為各直接有關主權國家應根據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原則,通過友好磋商和談判以和平方式解決爭議。但馬哈蒂爾也表示,馬來西亞將保持在南海的存在,并保留對聲索范圍內島礁的主權,“在南海和馬六甲海峽水域最好沒有軍艦出現”。馬哈蒂爾的上述表態(tài),顯示馬來西亞在南海島礁主權問題上不會退縮,將繼續(xù)鞏固對既占島礁的控制(37)劉琳:《東盟國家:合作與對沖》(2019年4月8日),http:∥www.scspi.org/zh/dtfx/1554681600。。

      隨著東盟“規(guī)范性力量”在南海問題上逐漸統(tǒng)一成員國立場,南海問題成為東盟的關鍵利益。例如,東盟各國外長在2020年1月非正式會議上討論了相關問題,包括對南?!疤詈?、近期事態(tài)發(fā)展和嚴重事件的關切”,有必要制定“符合國際法”的行為準則——這些國際法包括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然而,東盟并不想以此造成與中國關系的惡化,因為這樣做在“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下將給東盟帶來更大的傷害。東盟不斷表明以國際法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希望能以有約束力的方式,使中國愿意在南海問題上尊重東盟的利益。例如,《東盟南海宣言》強調南海爭端必須以和平方式解決,但是雙方在南海問題上并未進行有效的協(xié)調、溝通,使東盟認為中國在南海問題上不會尊重其關鍵利益,因而對中國的南海政策有不安全感。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維護自身利益,東盟選擇借助美國等域外大國的力量以確保安全。2012年東亞峰會時,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和日本首相野田佳彥不斷炒作南海問題,東盟輪值主席國文萊也不顧中國的反對將南海問題寫入會議主席聲明(38)高麗萍:《中國力阻東亞峰會聲明提南?!?2014年1月4日),http:∥china.cankaoxiaoxi.com/2013/1104/296026.shtml。。東盟與域外大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交流一方面可以制約中國在南海的訴求,但另一方面卻也犧牲東盟的利益,將南海公?;?,損害東盟的關鍵利益。例如,2020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重申,美國將與東盟站在同一陣線,透過法律途徑給予協(xié)助,但他暗示美國將以外交而非軍事手段支持。美國的聲明在南?!爸俨谩彼闹苣曛H出爐,也是美國在“仲裁”后首次就南海領土爭議公開表明立場(39)海國圖智研究院:《解讀蓬佩奧涉南海聲明:內涵、動因及影響》(2020年9月25日),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385581。。

      綜上所述,進入21世紀的東盟不論是在“國家偏好”還是在“制度原則”上,能夠逐步整合多數成員國的利益,推進一體化的進程,傳播“規(guī)范性力量”。這也間接說明了建構主義的觀點,“觀念會影響國家偏好”。東盟“差異性一體化”使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共識也逐步往“東盟化”方向前進,雖然東盟已然成為一個共同體,但其“規(guī)范性力量”仍較弱,無法以強制的手段鞏固內部團結。此外,東盟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的互動符合“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東盟的行為在內部“差異性一體化”程度不高時,更傾向由聲索國與中國以雙邊方式處理該問題。在內部“差異性一體化”上升后,東盟則更傾向以共同體的方式與中國處理該問題。然而,由于不安全感加劇的誤會程度上升,東盟試圖拉攏域外大國介入南海問題,以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

      三、南海問題“東盟化”對印太地緣政治結構的影響

      隨著“差異性一體化”逐漸穩(wěn)定,東盟對南海問題影響力日益增大,但在與中美大國互動時,總是表現出矛盾的態(tài)度:一方面交好中國,一方面為防范中國又與美國交好;一方面接近美國,一方面為防范美國又與中國交好。這種矛盾的態(tài)度除了學界主流論述是東盟的地緣政治“大國平衡”戰(zhàn)略使然外,更多的時候是一種“非對稱平衡”的常態(tài)。然而,東南亞與域外大國的關系很長一段時間是正常且持續(xù)的非對稱結構,尋求“非對稱平衡”戰(zhàn)略,目的是在中美之間尋求利益最大化。東盟與中美間的矛盾心態(tài)是否與“差異性一體化”有關聯,接下來要檢驗東盟這種行為與“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是否吻合。

      盡管東盟的“差異性一體化”在政治、經濟方面的“規(guī)范性力量”增強,但是各國間的國情仍有一定的差異。東盟政治共同體的原則主要體現在東盟憲章(ASEAN Chart)關于實施和程序的第 21 條,但內容極為簡單,只是規(guī)定共同體理事會應該遵守其程序規(guī)則。在 《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愿景》(APSC)和《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2025愿景》兩個文件里規(guī)定了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的特點,即規(guī)則為基礎,人民為中心,和平安全與穩(wěn)定,加強東盟的組織能力。而在實施機制上則強調與 《東盟政治安全共同體2025 愿景》的協(xié)調與一致,加強東盟三個共同體及其內部諸多機構的合作。 在《實施東盟人權合作宣言》里,只是強調了權利,如民事和政治權利、經濟社會和文化權利、發(fā)展權、和平權利以及促進保護人權領域的合作,至于如何實施的硬法規(guī)則幾乎沒有(40)楊麗艷:《東盟政治共同體的形成與作用》,《南海法學》,2017年第2期。,這些說明在“差異性一體化”方面東盟并無強制性機制,導致東盟在政治、經濟、觀念三方面無法有效推進一體化進程。這個瓶頸促使東盟若要擴展自身“規(guī)范性力量”并推進一體化的進程就需要在域外大國間取得平衡。

      在規(guī)范方面,自2012年起東盟在東亞峰會的《主席聲明》中就不斷強化海洋合作、海洋安全等議題,尤其自2015年起海洋安全成為主要議題并不斷凸顯其重要性(見表2)。

      表2 2015—2019年東亞峰會《主席聲明》中有關海洋安全的內容

      資料來源:賀嘉潔:《東盟海洋合作的“安全化”與“去安全化”》,《東南亞研究》,2020年第4期。

      隨著東盟“差異性一體化”在各方面的鞏固,并試圖加大對南海問題影響力,以此獲得該問題上的“安全感”,部分成員國開始利用南海問題“東盟化”的策略。自2012年南海問題升溫后,東盟開始尋求與美國的合作。例如2014年美國奧巴馬政府表示,“我們不能無視我國以外的事態(tài),在南海地區(qū)的侵略行為如果得不到制止,最終將影響我國的盟國”(41)粟廣:《2009年以來美國對南海爭端的政策——兼論中國的因應之策》,《廣東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9年第2期。。菲律賓總統(tǒng)阿基諾三世就表示在南海問題上美國必須保持其支配地位、道德優(yōu)勢及對盟友的信心(42)馬建英:《美國與南海問題》,臺北:翰盧圖書出版社,2019年,第125-127頁。。2020年7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fā)表關于南海的政策聲明,他表示:“美國將與我們的東南亞盟國和合作伙伴一起,維護他們海洋資源的主權權利?!彼€強調:“我們將支持那些認識到中國違反了其合法領土和海洋主張的國家……我們將為他們提供幫助,無論是在多邊機構還是在東盟內,或是通過法律回應。我們將使用所有可能的工具。”(43)Kurt M. Campbell and Ali Wyne,The Growing Risk of Inadvertent Escalation Between Washington and Beijing,Lawfare(August 16,2020),https:∥www.lawfareblog.com/growing-risk-inadvertent-escalation-between-washington-and-beijing.可以說在東盟尋求美國介入后,美國的態(tài)度日益積極,甚至將南海問題視為制衡中國戰(zhàn)略的一環(huán)。

      然而,在東盟過度偏向美國后,美國的南海態(tài)度卻使東盟對美國出現一定程度的“不安全感”,致使東盟逐漸與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展開合作,并從務實方面出發(fā)降低雙方關系的不確定性。從2012年開始,東盟和中國達成共識,避免過度依賴美國。比如,2019年東盟峰會上馬來西亞總理表示,“相信中方會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問題是一些該地區(qū)以外的國家會試圖挑唆其他東盟國家,因為他們(指外部國家)對中國不友好,并希望東盟成為中國的敵人……不希望在東盟水域看到美國第七艦隊等大型軍艦”(44)勞木:《南海問題 東盟國家都看得明白》(2019年11月7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Er2。。菲律賓總統(tǒng)杜特爾特曾表示,“為了避免各聲索國間的沖突,南海問題應當先擱置……這個地方經受不起激烈的對抗”(45)同④。。文萊蘇丹哈桑納爾也表示,“不應該讓南海問題影響東盟與中國的友好合作關系”(46)《習近平同文萊蘇丹哈桑納爾舉行會談》(2013年4月5日),http:∥new.fmprc.gov.cn/ziliao_674904/zt_674979/ywzt_675099/2013nzt_675233/boao_675283/zxxx_675285/201304/t20130405_9283311.shtml。。其他東盟國家的領導人也相繼表示在南海問題上應該保持東盟的中立態(tài)度,甚至認為不能在南海問題上過度依賴、偏袒美國的南海戰(zhàn)略。

      東盟不希望目前逐漸形成的四國機制使東南亞成為大國博弈的舞臺,使東盟喪失“規(guī)范性力量”的選擇。如2017年10月在第四屆中國-東盟防長擴大會議,雙方就開展聯合演習達成一致,并于2018年8月和10月分別在新加坡和南海北部海域舉行了桌面演練和海上聯合演習。依據2014年達成的《海上意外相遇規(guī)則》,中國與東盟十國的八艘艦艇、五名觀察員和1 200余名官兵開展了為期七天的聯合演習(47)吳士存、陳相秒:《中國-東盟南海合作回顧與展望:基于規(guī)則構建的考量》,《亞太安全與海洋研究》,2019年第6期。。2019年東盟峰會時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表示,“我們希望,任何我們在南??赡苡龅降膯栴}都可以通過談判解決,絕對不能通過暴力(沖突)和戰(zhàn)爭……如果發(fā)生戰(zhàn)爭或暴力(沖突),遭受痛苦的將是東盟和中國……相信中方會在南海問題上保持克制,但問題是對中國‘不友好’的外部國家會試圖挑釁”(48)勞木:《南海問題 東盟國家都看得明白》(2019年11月7日),https:∥opinion.huanqiu.com/article/9CaKrnKnEr2。。另外,2016年9月7日,在第19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雙方領導人共同審議通過了《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tài)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標志著作為管控危機的重要制度性安排——海上熱線平臺正式啟動。該指導方針規(guī)定了外交高官熱線平臺的目的、適用范圍、術語定義、聯絡點指定和使用程序等,為各國外交部高官之間直接就有關海上緊急事態(tài)進行溝通協(xié)調,以管控風險,共商對策,避免海上沖突升級,提供了即時、有效的聯絡渠道。2017年5月,《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第14次高官會就推進落實其框架下的海洋科研和環(huán)保、航行安全與搜救、打擊海上跨國犯罪等領域合作進一步夯實了基礎(49)同②。。2020年美國戰(zhàn)略研究機構蘭德公司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還發(fā)現,“(東南亞)地區(qū)國家認為美國的外交和軍事影響力比中國的大,而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更大”。受訪者將經濟發(fā)展排在安全問題之上,并認為中國的經濟影響力擁有“削弱美國軍事影響力”的能力,而沒有證據表明美國的軍事影響力能有相反的效果(50)扎克瑞·杜爾克:《美媒:若想有效地與中國競爭,Quad四國(美日印澳)必須親亞洲而非反華》(2021年8月31日),https:∥www.163.com/dy/article/GIKLIA620514R9OJ.html。。這都顯示東盟希望自主而不希望選邊站,避免過度依賴一方。

      在南海問題上,盡管主要博弈方是中國-東盟-美國三方,然而東盟考慮并不止于此。除了與中國改善關系外,更設法將其他亞太地區(qū)的國家力量也納入其中,以此來尋求南海問題上的各方權力平衡。同時,東盟試圖推廣“東盟中心”“東盟領導”等規(guī)范,用以主導南海問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日本陸續(xù)通過的《周邊事態(tài)發(fā)》《日美安全聯合保障宣言》《日美防衛(wèi)合作方針》幾份文件都將南海地區(qū)劃入“日本周邊地區(qū)”,并且從2009年開始加強與東盟國家的軍事、經濟等各方面交流(51)鞠媚潔:《兩岸南海維權中的域外大國因素影響研究》,曲阜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9年,第30-33頁。。2015年,日本首相安倍在湄公河沿岸五國首腦會議上宣稱,“在亞太地區(qū)安全保障環(huán)境日趨嚴峻的背景下,應當加強日本與越南的合作”(52)廉德瑰、金永明:《日本海洋戰(zhàn)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16年,第158-160頁;陳雪蓮:《印度與東盟升級為“戰(zhàn)略伙伴”》(2012年12月22日),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2-12/22/content_398915.htm。。印度自冷戰(zhàn)結束后,積極采取“東向”戰(zhàn)略,1995年成為東盟正式對話伙伴,1996年加入東盟地區(qū)論壇并開始不斷在政治上加強與東盟雙邊關系。進入21世紀,印度更是和東盟成員國在軍事安全領域積極互動。2000年2月印度和新加坡在安達曼海進行軍事演習,同年10月與日本、韓國在南海進行軍事演習。2002年印度-東盟峰會和印度-東盟商業(yè)峰會召開,雙方形成第四個10+1機制(53)寧勝男:《“印太”視角下東盟與印度關系》,《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21年第2期。。2003年印度與越南簽訂《全面合作框架的聯合宣言》,強化了雙方的安全機制,意在抵消中國的影響力。2012 年 12 月,東盟與印度紀念峰會在柬埔寨舉行, 此次峰會發(fā)表的聲明將東盟與印度伙伴關系 “提高至戰(zhàn)略水平”,并重申支持《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認為航行自由對海上交通航線安全具有決定性影響。2014年印度莫迪政府進一步加強與東盟的關系,雙方發(fā)表《德里宣言》,加深了印度與東盟在海洋安全、經濟、反恐等方面的合作,并宣稱支持東盟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54)文朱、辛斌、林鵬飛等:《印度拉東盟十國“深耕海洋” 雙方合作能否同步進行?》(2018年1月26日),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9CaKrnK6uat。。2019年,印度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與太平洋周邊國家形成美日印澳四國同盟機制。該機制主要功能是均勢、規(guī)制、遏制戰(zhàn)略的混合,以此應對中國日益漸增的影響力(55)劉雪蓮、范為:《中美在東北亞的戰(zhàn)略博弈:間接路線與類型混合》,《東北亞論壇》,2018年第6期。。印度政府不遺余力支持東盟應對南海問題的立場,推進東盟“規(guī)范性力量”的實施,既顧及東盟集體利益又顧及南海當事國的個別利益。澳大利亞政府從冷戰(zhàn)結束后就將南太平洋地區(qū)視為自身的勢力范圍,并試圖增加對周邊的影響。2005年開始,澳大利亞逐漸加深與東盟的合作,參與地區(qū)經濟、政治等事務。在美國推行“印太戰(zhàn)略”后,澳大利亞一直緊跟美國。2016年7月12日,澳大利亞政府不再將自己視為南海爭端的局外方,開始公開介入南海爭端,一方面聲援菲律賓、越南等東盟國家的南海主權訴求,另一方面公開反對中國的南海主張和行為,對華態(tài)度趨于強硬。尤其是澳大利亞與美日發(fā)表聯合聲明,公開譴責中國在南海的行為和主張,要求中國確保南海水域“航行自由”,遵守“南海仲裁案”的最終結果。2018年澳大利亞出臺《國防戰(zhàn)略更新》(2018Defence Strategic Update)文件,指責中國將“南海軍事化”且隨時對該地投送兵力。為制衡中國,澳大利亞2017年的《海軍造艦計劃》稱未來將建造12艘潛艇、9艘護衛(wèi)艦、12艘近海巡洋艦,以此支援美國在印太的行動(56)Australia Should Develop Indian Ocean Strategy(April 7,2019),https:∥ipdefenseforum.com/2019/04/report-australia-should-develop-indian-ocean-strategy/ .??偟膩碚f,這一時期澳大利亞的南海政策集中體現在2016年版的《國防白皮書》中,即“澳大利亞在南海爭端上不選邊站,但關注島礁建設,反對為軍事目的對南海島礁進行填海改造,也反對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違背的領土聲索與海洋權利,對中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規(guī)模進行的陸地建設活動表示擔憂”(57)劉昌明、孫通:《南海爭端中的澳大利亞:政策、動因與趨向》,《國際觀察》,2018年第2期;White Paper 2016:Australian Department of Defense(February 25,2016),https:∥www.defence.gov.au/about/publications/2016-defence-white-paper.。

      綜上所述,自2012年南海問題逐漸成為熱點后,雖然東盟與中國沖突升高了,但并非一直處于高點,而是隨著美國介入南海的態(tài)度變得積極后,東盟與中國間的誤會有所下降,雙方開始在南海問題上進行合作,東盟也希望利用中國對沖美國的影響力,這些都符合“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同時,東盟也在中美間試圖引入其他國家來平衡兩國在南海的影響,提升“東盟中心”的影響力。2015至2019年的東亞峰會《主席聲明》可以被視為東盟拉攏其他力量介入南海的嘗試,也可以看作是“東盟中心”規(guī)范的外溢。東盟這樣的做法造成了南海問題“國際化”“東盟化”,并將自身置于多方力量的中心,借此獲得最大利益。然而,南海問題并非完全按照東盟與域外大國的戰(zhàn)略安排,中國在南海有完整的主權依據,下文將接著說明中國的應對戰(zhàn)略。

      四、中國對南海問題“東盟化”的應對

      分析東盟與中美兩國的關系符合“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后,面對這樣的局勢中國如何處理與東盟的關系是解決南海問題的關鍵。因此接下來將分析中國在“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中的位置以及中國能夠選擇的應對方式。

      由于南海問題“東盟化”的“規(guī)范性力量”逐漸增強,中國采取了“雙軌思路”,因此需要先檢視中國與東盟雙方的關系。

      首先,從中國與東盟的經濟互動情況審視雙方相互依賴的程度。中國對東盟的依賴度較小,影響力較大,中國關注的重點是東盟是否會挑戰(zhàn)中國南海島礁主權。例如,自1991年中國和東盟建立起對話關系以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量持續(xù)上升,截至2015年中國已連續(xù)8年成為東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僅連續(xù)6年是中國第三大貿易伙伴(58)阮建平、陸廣濟:《深化中國-東盟合作:從“利益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的路徑探析》,《南洋問題研究》,2018年第1期。。從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對雙方的國民生產總值(GDP)貢獻影響來看,1992年雙邊貿易額對中國GDP的貢獻度為1.82%,2010 年為 5.1%,增長2.8 倍;1992年雙邊貿易額對東盟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度為1.97%,2010年為15.72%,增長近8倍(59)張彥:《中國東盟貿易的依賴度與不對稱度分析》,《商貿流通》,2013年第29期。。可以說盡管互相依賴在加深,但東盟更依賴與中國的貿易。因而面對南海問題時,中國更有能力對東盟施加影響力,也因此造成東盟的“不安全感”。

      其次,在南海問題磋商方面,中國于2002年簽署《南海各方行為宣言》,2003年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并于2011年與越南達成共同開發(fā)南海、維持南海穩(wěn)定的《關于指導解決中越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xié)議》,甚至在2014年中越爆發(fā)“981鉆井平臺事件”后,中國都盡量保持溝通管道的暢通。2018年中國和菲律賓達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菲律賓共和國政府關于油氣開發(fā)的合作諒解備忘錄》,并重申和平解決南海爭議。中國試圖和東盟建立全方位的合作。例如,2009年中國與東盟制定《中國-東盟環(huán)境保護合作戰(zhàn)略(2009—2015)》和2011年中國和東盟簽署的《〈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指導方針》都提出加強海洋環(huán)境保護合作(60)張相君:《區(qū)域合作保護南海海洋環(huán)境法律制度建構研究》,《中國海洋法學評論》,2011年第2期。。這都象征中國希望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南海爭端。

      東盟在南海問題上意圖拉攏美國,使中國不可避免地將東盟與美國聯系在一起。東盟拉攏美國制衡中國的行為,導致中國誤解東盟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并將東盟和美國的行為視為主權安全“威脅”。例如,2016年中國發(fā)表《南海領土主權和海洋權利聲明》,其中就有針對美國不斷提及的“航行自由”以及對包括菲律賓在內的東盟國家侵權的論述,“中國一向堅決反對一些國家對中國南沙群島部分島礁的非法侵占及在中國相關管轄海域的侵權行為……中國尊重和支持各國依據國際法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飛越自由,愿與其他沿岸國和國際社會合作,維護南海國際航運通道的安全和暢通……菲律賓單方面提起仲裁,目的是惡意的,不是為了解決與中國的爭議,也不是為了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wěn)定,而是為了否定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61)《關于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 中國政府嚴正聲明》(2016年7月12日),http:∥www.gov.cn/xinwen/2016-07/12/content_5090628.htm。。

      為了應對南海問題“東盟化”,在2014年東盟(10+1)外長會議,中國外長王毅提倡以“雙軌思路”應對南海問題?!半p軌思路”意即“雙邊加多邊”,在處理領土爭端時,中國將采取“雙邊主義”立場;而在南海事務上,中國則歡迎更為開放的多邊主義(62)燕磊:《王毅: 以 “雙軌思路”處理南海問題》(2014年8月9日),http:∥www. xinhuanet. com∥word / 2014 - 08 /09 /c_ 1112007229. htm。。這不僅反映中國處理南海問題是靈活的,更象征中國試圖以更適當的方式降低雙方的誤會程度。比如,2011年10月中越簽訂了兩國海上問題原則協(xié)議,兩國同意在南海低敏感領域開展合作(63)張尚初:《中越簽署指導兩國解決海上問題基本原則協(xié)議(全文)》(2011年10月11日),http: ∥politics. people com. cn /GB/1026 /15865969.html。。2016年在老撾舉行的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中國與東盟建立《中國與東盟國家關于在南海適用海上意外相遇規(guī)則的聯合聲明》和《中國與東盟國家應對海上緊急事態(tài)外交高官熱線平臺指導方針》兩項溝通機制。中國通過規(guī)則制定、風險管控和分歧協(xié)商等方法樹立起地區(qū)內負責任大國的形象,回應了非領土爭端國希望地區(qū)和平穩(wěn)定的關切,也為地區(qū)外的其他國家提供了某種維持秩序的范例(64)戴正、鄭先武:《中國近年來南海爭端安全戰(zhàn)略“區(qū)別對待,雙管齊下”》,《印度洋經濟體研究》,2019年第5期。。簡言之,中國的“雙軌思路”,試圖消除東盟的“規(guī)范性力量”,緩解雙方的誤會程度。

      總體而言,中國期望中國與東盟能以合作的方式緩和南海問題,并以此降低彼此間的誤會程度,因此采取更靈活的應對方式,在多個層面深化和東盟的合作關系。雙方的誤會程度下降也將有利于新的合作。然而,這種合作依然存在沖突的風險,使東盟引入美國等域外大國的力量,但雙方仍極力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而這也符合“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中的“合作中的沖突”定義。

      從中國和東盟的南?;涌梢钥闯?,南海問題符合“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尤其是,整個南海問題的升溫和東盟“差異性一體化”程度上升有很大的關聯。由于東盟不斷邀請美國,使中國在處理南海問題時基本將目光聚焦在美國上,而較少注意到南海問題本質上還是中國和東盟國家的雙邊問題。美國的南海政策日趨強硬,主要是由于東盟國家的支持才得以維持干預態(tài)勢,然而隨著美國的干涉有可能引發(fā)嚴重沖突風險,東盟又得不回頭與中國合作降低誤會。

      五、結 論

      綜合“差異性一體化”理論和“非對稱”理論可以發(fā)現,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共同立場的形成,并非如主流學界的觀點所表明的那樣,僅僅只是因為地緣政治關系或是美國等域外大國勢力的介入。在南海問題上原本內部立場差異極大的東盟,通過不斷加深彼此經濟上的相互依賴,以及利用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框架整合內部分歧與矛盾使該框架逐漸發(fā)揮制度的影響力。這一框架也逐漸消除各國間“藩籬”和“零和博弈”的邏輯并使其作為一種重要的動力在內部推進一體化進程。就外部而言,美國介入南海問題很大程度是因為中國與東盟存在非對稱“一體化—非對稱誤會結構假設”,導致東盟試圖拉攏美國等域外大國介入南海問題,以降低自身在南海問題上的“恐懼”。然而,這一行為卻被中國視為“威脅”,導致雙方陷入“非對稱結構下的誤會”,美國等域外大國勢力才能以此為機會介入南海問題。簡言之,南海地區(qū)秩序的變化主要還是由中國和東盟的互動所決定,東盟內部逐漸走向全方位不同程度的相互依賴,使東盟能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形成一致。

      同時,由于中國與東盟存在“非對稱一體化假設”,成為東盟在南海問題上引入第三方勢力的主要驅動,美國等域外大國的作用類似于東盟的平衡器,只有在東盟有需要時才有介入的合理性。針對南海問題“東盟化”的問題,中國可在加深與東盟相互依賴的情勢下與其形成安全保護機制,減少雙方的信息不對稱。首先,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可在《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的基礎上建構中國與東盟成員國間的安全規(guī)范,并以此深化安全互信。其次,在與美、日、印、澳等國的交流方面,中國可采取適當戰(zhàn)略避其利用東盟集體的需求介入南海問題。例如,中國可加深與南海聲索國在軍事、資源開發(fā)等方面的合作,以此來推進相互間的信任。

      猜你喜歡
      非對稱南海
      例談解析幾何中的非對稱形式
      南海明珠
      北海北、南海南
      黃河之聲(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美軍瀕海戰(zhàn)斗艦又來南海
      軍事文摘(2020年14期)2020-12-17 06:27:26
      非對稱Orlicz差體
      非對稱二次損失下位置參數的貝葉斯估計
      南海的虎斑貝
      「南?!埂獨s史、國際法尊重を
      點數不超過20的旗傳遞非對稱2-設計
      南海隨筆
      草原(2016年1期)2016-01-31 21:21:51
      厦门市| 安新县| 沙田区| 丰台区| 凤城市| 潜江市| 正宁县| 临江市| 衡水市| 江陵县| 沐川县| 碌曲县| 崇礼县| 呼玛县| 舞阳县| 德庆县| 东莞市| 潢川县| 富源县| 从江县| 台东县| 天镇县| 泊头市| 中西区| 桃源县| 溆浦县| 汨罗市| 新乡市| 鸡东县| 东城区| 隆安县| 林州市| 赤峰市| 南涧| 比如县| 梁山县| 大石桥市| 佛学| 德阳市| 金乡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