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靜 袁娟
摘要:目前正處于全球經濟大發(fā)展、大調整、大變革時期,我國外貿易發(fā)展會遇到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皣H貿易實務”是一門國際貿易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程,其教學內容的構建與教學方法的實施要以新背景和新要求下外貿人才培養(yǎng)為出發(fā)點,才能培育出,與時俱進、適應時代需求的高素質外貿專業(yè)人才。
關鍵詞:國際貿易實務;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教學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1.1傳統(tǒng)教材內容更新慢,教學內容無法與時俱進
1998年我國實現(xiàn)了三檢合一,2001年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組建成立(簡稱國家質檢總局)。2018年8月1日我國實現(xiàn)了關檢融合,促進了貿易的便利化?!秶H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有多個版本,最新版本是《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 2020》。因此,國際貿易實務教學內容必須與這些新規(guī)則、新變化、以及國際市場和國家相關政策同步更新。然而,面前很多教材或實訓軟件可能沒辦法做到及時更新,導致許多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在講2000通則、2010通則??傊?,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及時與學科前沿對接,教師教學深度不夠,學生無法實現(xiàn)深度學習。
1.2教學方法較傳統(tǒng),師生課堂地位倒置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技能,課程涉及: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國際貨物買賣合同的商定與履行以及國際貿易方式,內容繁雜、抽象且枯燥。若以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處于被動接收信息狀態(tài)。學生對理論知識很難實現(xiàn)內化,學生僅僅會將識記的一些知識點應用于考核當中,在作案例分析題的時候白話連篇。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講案例的方式為主流于形式,教師把案例分析結果直接呈現(xiàn)給學生,課后學生只需識記結果去應付考試。案例選擇上主要以虛構和知識性案例為主。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被封存,分析與判斷能力變成了識記能力。
1.3課程考核評價體系單一,無法實現(xiàn)對學生高階思維能力培養(yǎng)
傳統(tǒng)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考核體系單一,主要依靠期末閉卷“一考定乾坤”的筆試成績??己藘热萆掀乩碚摽己耍鴮τ诩寄懿僮?、實踐能力考核少;考核題型多為:選擇、判斷、簡單、計算和簡單的案例分析,客觀性試題為主,需要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主觀性試題為輔,試題答案多數是嚴格的標準答案, 缺乏探索性、 研究性與創(chuàng)新性,分數的功能被夸大;考核方式上終結性考試為主,過程考核不足。有的同學平時很認真,但考試臨場發(fā)揮不好,最終得分不高, 還有部分學生通過考前突擊記憶知識點, 甚至可以拿到高分。這種考核方式很難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態(tài)度,無法反映出學生對基本知識點、基本技能的運用能力。這種考核方式考的僅僅是學生對書面知識認知能力。這種考試體系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yè)技能積累的引導力度明顯不足?!?/p>
1.4實踐教學流于形式, 難以實現(xiàn)差異化教學
國際貿易專業(yè)課的實踐性特點,決定了實踐教學在整個課程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實踐教學中,主要以是大班上課模式,學生個體水平迥異, 在填制各類單據時進度不一, 教師對學生單獨指導的精力也有限。小組提交實踐報告時,就會出現(xiàn) “搭便車” 現(xiàn)象。種種原因導致國際貿易實務課程實踐教學流于形式,實踐教學效果較差, 并實踐教學對理論教學產生的輔助不足。
2.“國際貿易實務” 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2.1加強課程內容和資源建設,更新教學內容,拓寬知識領域
首先,國際貿易實務的授課內容要與時俱進,結合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新特點,將國際貿易領域的前沿知識和最新信息,以延伸閱讀、拓展補充等方式提供給學生。教師要準確把握全球經濟和國際格局演變脈絡,正確解讀當前時事政治及政策形勢,密切關注國際貿易領域出現(xiàn)的新問題、新現(xiàn)象、新政策,才能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的大局意識和風險觀念,進而提高學生分析預測和研判能力。針對當前案例教學中案例與教學目標匹配度低的問題,要通過教學團隊深入外貿企業(yè)進行調研,搜集相關素材,同時充分發(fā)揮本專業(yè)畢業(yè)生對專業(yè)建設的反哺作用,獲取相關案例素材并精心編撰成適合教學的精品案例。
2.2實施多元化體系考核評價,提升學生學習效能感
在國際貿易實務課程考核上只要實現(xiàn):考評方式的多樣化和考評指標的規(guī)范化, 才能促使學生調整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考評方式的多樣化體現(xiàn)在考核體系的多元化,一方面增加對學生平時學習過程的考核,該考核細化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去(考勤、作業(yè)、討論、調研報告、辯論等);另一方面要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如:低目標學生可以通過達標式考核期末筆試實現(xiàn)“保底通過”,高目標學生通過開放性考核(討論、調研報告、辯論等)得以展示的平臺。
參考文獻
1.徐春祥,張曉芬.“國際貿易實務”線下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研究[J].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8.
2.高 健.混合式教學改革設計與實踐探索——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為例[J].齊魯師范 學院學報,2020.6.
3.周文君.基于深度學習的國際貿易實務情境式教學設計[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7.
4.何慧爽,原雷雷. “雙創(chuàng)” 需求導向下地方高校經濟貿易類專業(yè)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教改探索,2021,5.
5.朱清漣,劉 麗.“一帶一路”背景下安徽省國際貿易人才需求調研分析[J].中國市場,2021,16.
6.覃 娜.基于 POCIB i+ 平臺的國際貿易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分析[J].對外經貿2021,07.
基金課題:新文科背景下的國際貿易專業(yè)產教融合育人模式研究,2021CE32
地方高校國際貿易專業(yè)創(chuàng)新實訓模式的構建研究,20211051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