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吾師》
俞寧著
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2月
與俞寧教授相識,是因為啟功先生。我們都在啟功研究會群里,起初并無交流,但我慢慢發(fā)現(xiàn)他對啟功先生特別了解,而他也知道我寫了一些有關先生的文章。由此我們加了微信,私下交流,我才知道,原來他跟先生淵源很深。俞寧教授的父親俞敏先生與啟功先生同為北師大中文系教授,二位老先生都是我上大學期間就景仰的前輩大師;兩家關系密切,在俞敏先生落難的時候,俞寧受啟先生夫婦照拂多年,一直稱呼老二位為“啟大爺”“啟大媽”。他家學淵博,天資聰穎,外有名師點撥,內(nèi)加刻苦用功,終于學有所成,成為美國西華盛頓大學的終身教授。后來讀了他寫先生的一些文章,既有深情,亦有學識,還有一絲幽默,真乃得先生真?zhèn)饕玻∷堰@些文章與其他憶人散文收集成書,就是現(xiàn)在我案頭的這本《吾愛吾師》(人民文學出版社2021年2月版)。
俞寧教授少年時代、青年時代曾經(jīng)遭遇挫折,身為著名學者的父親被打倒,自己初中畢業(yè)后就輟學到房管所做了一名學徒工。但是不得不承認,他比他的很多同齡人還是幸運的。他幸運的是遇到了很多名師大家,在工作中他遇到了正直善良的師傅,這些老師、師傅成為他人生中的精神之師,對于他日后的成長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盡管他年少時可讀之書很少,但與無書可讀如我輩那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在《最憶師恩》一文中,作者不無得意地寫道:“我大半生的運氣有好有壞,在得到名師指點這一方面,運氣好得出奇,使我不得不暗自感嘆:何德何能?何德何能!”在《啟大爺》一文中他又忍不住感慨:“我生又大幸,因為正式的教育系統(tǒng)被打亂,反而獲得類似于私塾的學習經(jīng)歷,況且是在國寶級大師家里和朋友圈中親承謦欬!”真的是凡爾賽得令人羨慕嫉妒恨:一個人一生中遇上一位名師就不錯了,而他居然遇到了那么多名師!
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老師,當然是他的父親俞敏教授——俞寧稱他為“俞師傅”——和啟功先生。俞敏教授是著名的訓詁學家,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被迫勞動改造。俞寧擔心父親會自殺,沒想到父親正得意于自己把廁所地面擦得锃亮。他真是干一行愛一行,干什么什么行,以至于后勤的師傅們送給他一個光榮稱號:“三級教授,四級瓦工?!蓖吖な菙?shù)字越大級別越高。他利用一切機會教給兒子知識,也教給他做人的道理。這些道理多數(shù)不是講出來的,而是他用行動做了示范。俞寧說:“怹臨終時洗了個澡。干干凈凈地……往生凈土了。沒有‘褰裳’,沒有揮手。卻是用生命的終結再一次詮釋了‘師傅’二字的意義。”“我很幸運。我的父親就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師傅?!边@段文字寫得很平淡,但我能讀出其中蘊含的深情。我相信作者寫到此處,一定是潸然淚下的。
啟功先生是俞寧生命中最重要的另一位老師。在這本書中啟功先生占的分量最重,有好幾篇文章專寫或?qū)懙絾⑾壬?,我篇篇都喜歡,其中有的讀了不止一遍,比如《啟大爺》《元白先生背后的章佳氏家族》。前者憶述往事,讀來甚是溫馨。作者曾經(jīng)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文革’期間父親經(jīng)常被關在學校里交代問題而不能回家,斷斷續(xù)續(xù)地很多年,回家時間短,離家時間長,而我卻沒有這些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原因何在?”他自己回答:“后來想通了。父親的角色是可以由其他的慈祥男性暫時代替的?;叵胱约荷倌陼r的情況,有好幾位先生無意間扮演了父輩的角色……一直有意呵護我,而且時間最長、最細致入微的,就是啟功先生?!薄半m然社會環(huán)境迫使我和父親長期分開,但父輩的角色卻由啟大爺和那些人格高尚的前輩們扮演得有聲有色?!笨梢哉f,在俞寧成長的最關鍵的階段,啟功先生起到了“精神之父”的作用。他對俞寧的影響,有生活上的、學術上的、見識上的、為人上的,是全方位的綜合的影響。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啟功先生對他的人格成長的影響并不亞于他的父親俞敏先生。
《元白先生背后的章佳氏家族》是很有史料價值也很有針對性的一篇文章。在啟功先生生前身后,各種捕風捉影的、道聽途說的,甚至無中生有的、胡編亂造的文章層出不絕。其中編得最離譜的就是關于先生的婚姻,比如有兩篇網(wǎng)絡奇文《啟功:這個女人不漂亮,終生未育,我卻為她獨守空房三十年》《為了這個中國農(nóng)村婦女,他斷了皇族血脈,他們的愛情足以驚艷百年!》,肆意歪曲事實,聳人聽聞,自先生去世之后,就在網(wǎng)上流傳。每每有好友看到,轉(zhuǎn)發(fā)給我,我都嗤之以鼻。這些奇文貌似在贊美先生對感情的專一和堅貞,卻以詆毀和傷害他人為代價,真實目的是為了吸引眼球,博取流量。俞寧教授自十幾歲至二十幾歲跟隨“啟大爺”“啟大媽”,有幸長時期、近距離地接觸、介入先生一家的生活,目睹了章佳氏一家人對啟功先生的照顧。為了澄清事實,以正視聽,他根據(jù)親身經(jīng)歷寫下此文。希望這樣的文章能夠廣泛傳播,消除那些不實之文所產(chǎn)生的負面影響。
當然,不止是俞敏先生,不止是啟功先生,俞寧教授在成長過程中還受到更多老師的指導點撥。有的是直接教導,有的是間接影響。這些在《吾愛吾師》一書中都有詳細記述,我就不一一贅述。在俞寧教授筆下,還有兩位特別的老師,應該受到我們特別的致敬。他們并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教書育人的老師,而是兩位文化程度并不高的普通工人,卻在他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的導師角色。這兩位工人師傅雖然沒什么文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他們?yōu)槿松屏假|(zhì)樸,說話風趣幽默,從他們身上俞寧學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連啟功先生、俞敏先生都對這二位的語言能力嘖嘖稱贊。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父親和家鄉(xiāng)父老。他們都沒文化,但說起話來妙趣橫生,特別生動,既好懂又好記。而我,真的是讀書讀成了“書呆子”,語言中就少了民間語言那一分野趣和鮮活。所以,我們這些所謂的知識分子,真的不能小瞧勞動者,他們的智慧往往并不在我們之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本褪墙虒覀?,要善于學習別人的長處和優(yōu)點。他把這二位歸于“吾師”之列,讓我想起了司馬遷,他在寫《史記》的時候,把沒有帝王身份的項羽歸入專為帝王而設的“本紀”序列,庶幾是一樣的意思吧?
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老師的教導,盡管老師所起的作用或大或小、或隱或顯,但是不管如何,都不能忘了老師的教導之恩。啟功先生終其一生,都感激恩師陳垣教授的“再造之恩”,自述“信有師生同父子”。他對所有教導過他的老師都心懷感恩之情。俞寧教授以文字向他的老師們致敬,對我們也是一個提醒。是他們帶領我們走出蒙昧,走向光明。他感慨道:“在中國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文化被改造成一片廢墟。而我有幸在那片廢墟里遇到了許多神一般的學者,他們的榜樣引導我走出廢墟,使我的精神逐漸與他們的血肉相連?!?/p>
《吾愛吾師》文字典雅精致,而又明白曉暢。憶人述事,往往在不動聲色中蘊含深情。書中所寫人物,無論是俞敏先生、啟功先生這樣的大家名家,還是“曹師傅”“董師傅”這樣的普通工人,舉止言行,栩栩如生,有《世說新語》之風。
最后我還想特別說說書中的稱謂問題。如何使用稱謂,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學識和修養(yǎng)。在俞寧教授的書中,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他在提到啟功先生、俞敏先生等前輩時,一律用“怹”而不是“他”。這個詞在我的知識結構里比較陌生,似乎是北京方言。這是第三人稱中的敬語,相當于第二人稱的“您”。第二,在他的書中,對尊敬的前輩言必稱“先生”。一般是“表字”加“先生”,比如稱呼啟功為“元白先生”,他對國內(nèi)報刊直呼其名的做法很不理解。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作者的修養(yǎng),同時也體現(xiàn)了師道精神的傳承。說來慚愧,這一點我們很多人都做得不夠好。雖然我平常都是敬稱“啟功先生”或“啟先生”,但落筆為文的時候,為了圖省事有時也省略“先生”二字。無他,這似乎已成了慣常做法?,F(xiàn)在很多人不會用敬語和委婉語,說出的話硬橛橛得能噎死人。時代在發(fā)展,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不能丟,無論如何這不能算是一種進步。
作者:徐可,作家,編審,魯迅文學院常務副院長。著有散文集《三更有夢書當枕》《三讀啟功》,報告文學《為了我們的明天》,譯有《湯姆·索亞歷險記》《六個恐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