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知識實踐價值視域下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的表現性評價

      2022-01-13 09:16:46劉潔晶
      地理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摘 要:科學評價研學旅行對學生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效果,是當前研學旅行教育深入發(fā)展所面臨的緊迫問題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島地理研學為例,從知識的實踐價值視角出發(fā),探討基于問題情境和真實任務的地理研學課程實施表現性評價,在此基礎上對淇澳島地理研學課程實施評價的標準和方案進行了初步構建。分別從“個人探究”和“合作互動”兩個過程維度以及地理觀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達與交流四個能力維度對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進行了水平等級劃分與設計,旨在為進一步優(yōu)化研學旅行課程設計和開展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評價提供依據。

      關鍵詞:研學旅行;知識與實踐;課程設計;表現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2-0064-04

      知識源自實踐,實踐出真知?!镀胀ǜ咧械乩碚n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考察、實驗和調查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意志品質和行動能力[1]。對于中學生而言,增強以概念思維為核心的學科知識與非概念表征的生活世界(實踐)之間的聯(lián)系,是知識得以遷移、轉化和應用的重要基礎,也是學科核心素養(yǎng)生成的基本保障。[2]自2016 年教育部《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頒布以來,開展地理研學旅行開始被眾多學者和一線地理教師公認為是落實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隨著地理研學旅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研學的課程化建設方面開始涌現大量的設計方案與案例,各學校也在積極探索和開展形式多樣的地理研學旅行活動,這些方案與活動在促進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提升和全面發(fā)展方面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3-4]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在開發(fā)研學旅行課程、實施研學旅行活動的同時,如何突顯知識的實踐價值,如何評判學生參與研學旅行的獲得感,如何評價學生在研學實踐中的知識應用、能力與素養(yǎng)提升效果,是當前研學旅行教育發(fā)展過程中亟待解答的問題。目前,在研學課程實施過程中尚缺乏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使得每個研學指導教師和學生個體都有各自不同的評價標準。[5]在多數研學旅行的課程設計方案中,由于評價部分不受重視、不易設計而導致內容空泛,無論是教師評價、同伴互評還是學生自評都令人無所適從,陷入困惑。鑒于此,本文基于知識的實踐價值視角,依托珠海淇澳島地理研學課程實踐,提出研學課程實施評價的指標和初步方案,以期為優(yōu)化研學旅行課程設計與研學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提供參考。

      一、珠海淇澳島地理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1.淇澳島地理研學條件評價

      廣東珠海淇澳島具有開展研學旅行的地理資源和條件。從地理區(qū)位來看,淇澳島位于珠海市香洲區(qū)東北部13千米處,珠江口內西側,與深圳隔海相望,地理區(qū)位優(yōu)越。從地質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來看,淇澳島的地質為花崗巖結構主體,表層為黃沙黏土,生長有紅樹林、灌木叢林、茅草和松林等,林木覆蓋率達90%,是體現自然環(huán)境整體性的典型區(qū)域。從地貌環(huán)境來看,淇澳島地勢南北兩端高,中間平坦,島上既有海拔不高的連綿山地,又有平坦的灘涂海岸,紅樹林濕地廣布,處于保護和限制性旅游的半開發(fā)階段,開展研學旅行的可進入性較強。

      2.淇澳島地理研學課程設計

      此次地理研學課程設計以“自然尊重、培育鄉(xiāng)土情懷和地理實踐力”為主題,課程設計的基本原則是:基于學生視角,突顯課程知識的實踐價值。結合問題情境和真實(活動)任務完成問題分析、探究、解決和互動交流。具體通過學生對淇澳島海岸地貌、海水環(huán)境、紅樹林保護區(qū)、白石街抗英歷史、蘇兆征故居等地理景觀的自然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歷史文化、旅游資源等方面的深入觀察、記錄、調研和體驗,來實現知識的實踐驗證、遷移、轉化與應用。分別設計三個活動主題,按照“問題情境牽引—真實(活動)任務—知識向實踐的轉化—地理實踐力”四個環(huán)節(jié)來呈現。

      (1)研學主題——淇澳島海岸環(huán)境的觀察與解釋

      問題情境牽引。淇澳島的海岸環(huán)境具有何種特征?東西兩岸的海岸有何差異?

      真實(活動)任務。帶領學生穿越淇澳島東海岸,沿途觀察和體驗基巖海岸的形態(tài),思考其成因;徒步進入西海岸紅樹林保護區(qū),沿途觀察和體驗灘涂海岸的形態(tài),思考其成因;借助手機導航和草圖資料,確認和繪制淇澳島的地理位置、海岸輪廓、海岸縱剖面圖等地圖信息;采集海岸帶上的沙粒和石粒樣本。

      知識向實踐的轉化:結合海岸地貌的成因及河流對泥沙沖刷、侵蝕和淤積的影響等知識,對現場的海岸地形地貌進行知識遷移、轉化、驗證和思考。

      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探究能力。

      (2)研學主題——淇澳島植被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記錄與解讀

      問題情境牽引。淇澳島常見的植被類型有哪些?東西兩岸有何差異?紅樹林具有何種生態(tài)特征與生態(tài)功能?

      真實(活動)任務。在穿越淇澳島東西海岸的過程中,觀察和記錄沿岸植被的類型和空間分布,尤其是對西岸紅樹林景區(qū)植被類型的記錄和認識,結合位置、氣候、水文、土壤等要素思考其成因;借助紅樹林宣傳手冊完成對紅樹林物種的識別,記錄并探究紅樹林的生態(tài)功能與價值;通過攝影、望遠鏡等觀察和記錄紅樹林景區(qū)的土壤、林下生物(招潮蟹和灘涂魚)、鳥類等。

      知識向實踐的轉化。結合氣候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地貌對植被分布的影響,以及紅樹林生長的氣候、水文與土壤條件進行知識遷移、轉化、驗證、應用和思考。

      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探究能力。

      (3)研學主題——淇澳島地域文化與歷史發(fā)展的調研與理解

      問題情境牽引。淇澳島當地可以看到哪些文化習俗?當地抗英歷史的記錄有哪些?當地形成的歷史文化與其自然地理環(huán)境有何關聯(lián)?

      真實(活動)任務。參觀淇澳島抗英文化廣場、白石街、蘇兆征故居等,記錄淇澳島抗擊英國殖民入侵的歷史過程,通過小組合作調研、走訪當地村民,了解白石街的歷史演變。借助訪談錄音和故居石刻、石碑等記錄,了解當地的地理文化特點和發(fā)展經歷。

      知識向實踐的轉化。由學生的先驗知識和理論知識轉化為對地域文化、區(qū)域歷史的情感認知,促進地理、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遷移、轉化、驗證、應用和思考。

      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觀察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地理表達與交流能力。

      二、淇澳島地理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表現性評價方案

      表現性評價被認為是適合評價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方法之一[6]?,F行的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表現性評價的界定是:對學生在情境中完成某項任務或任務群時所表現出的語言、文字、創(chuàng)造和實踐能力的評定,也是對學生在具體的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學習態(tài)度、努力程度以及問題解決能力等的評價。本文針對淇澳島地理研學課程設計與實施過程進行表現性評價設計。

      1.表現性評價的基本原則

      (1)過程性原則

      注重學生在研學實踐過程中的能力表現,基于學生在情境中展現出來的想法、知識、態(tài)度、能力以及學生自我表達、自我反思、合作探究和交流等多方面的表現來綜合評價學生,兼顧學生的個人表現和集體表現。

      (2)問題性原則

      全面評價學生的問題情境意識,注重學生發(fā)現問題、理解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態(tài)度和價值觀。

      (3)實踐性原則

      基于研學課程設計過程,充分評價學生對研學實踐活動的參與度、操作性、完成度等,兼顧學生個體在研學實踐過程中達成目標的創(chuàng)新性與差異性,在評價中重視對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與方法創(chuàng)新的培養(yǎng)。

      (4)激勵性原則

      以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促進學生對自我潛力與能力的認知,促使學生在自我反思與實踐探索的過程中實現能力和素養(yǎng)的提升[7]。

      2.評價實施方案設計

      按照表現性評價的實施要求,研學旅行過程中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8],具體實施如下:定性評價主要包括“個人探究”和“合作互動”兩個維度?!皞€人探究”是指在完成具體的研學情境任務中,由學生獨立完成的部分。具體包括觀察淇澳島海岸地貌并繪制區(qū)位圖、海岸地貌圖、海岸縱剖面圖以及觀察和記錄紅樹林景區(qū)的土壤、林下生物、鳥類等?!昂献骰印敝饕敢孕〗M為單位完成的部分,具體包括繪圖與訪談方案策劃、海岸帶的沙粒采樣、小組探究成果匯報等。

      在定量評價方面,參考課程標準對地理實踐力及地理實踐活動水平劃分的要求,結合本次研學課程設計的原則,分別按照“地理觀察能力”“地理操作能力”“地理探究能力”“地理表達與交流能力”四個維度進行定量評價設計。各維度分別包含水平1(1~2分)、水平2(3~4分)、水平3(5~7分)和水平4(8~10分)四個水平等級,按照分數由低到高分別指向四種不同層次的地理實踐力,具體設計方案如下。

      (1)地理觀察能力表現及其水平分級

      地理觀察能力水平是操作、探究與表達交流能力的基礎,是指學生能夠對地理現象加以關注、綜合相關地理要素、提取有用信息、分析地理事物特征與本質的能力。研學過程中,面對復雜的海岸地貌,學生能夠識別出東西兩岸的差異,說明其具有一定的地理觀察能力,體現出水平2(3~4分)的能力等級;學生能夠結合海岸沙粒的分布與特點,關注海岸地貌的成因,并對其進行有邏輯且深刻的解釋,其地理觀察能力應是水平4(8~10分)等級,如圖1所示。 <E:\鐘興貴\220109-\地理教育2022第2期\劉潔晶-1.eps>[圖1 地理觀察能力表現及水平分級]

      (2)地理操作能力表現及其水平分級

      地理操作能力水平是指學生熟練地利用工具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是地理實踐力最重要的培養(yǎng)維度之一。在研學過程中,為探究海岸地貌特征、紅樹林生態(tài)功能與當地文化歷史等地理問題,學生借助他人幫助或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如海岸地貌圖繪制、紅樹林物種識別等活動,則對應水平1(1~2分)或水平2(3~4分)的等級。學生能夠獨立且熟練地使用地理工具,如衛(wèi)星地圖、手機App等,來獲取上述信息,進而通過獨立思考和方法創(chuàng)新挖掘地理問題的實質,則達到了水平4(8~10分)的等級,如圖2所示。

      (3)地理探究能力表現及其水平分級

      地理探究能力水平包含兩個方面,首先是指學生在面對地理現象時,能夠敏銳地找出與已有經驗不符的地方,即通過認知沖突形成問題意識;其次是基于問題,學生能夠到自然或社會環(huán)境中開展考察或調查,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研學過程中,關于淇澳島獨特的抗英和反殖民文化,若學生僅僅對其懷有興趣,但沒有主動發(fā)現問題的意識,不擅長將地理現象與已有知識相聯(lián)系,則其探究能力只停留在水平1(1~2分)的等級。如果學生能夠主動提出其地域文化的成因這一地理問題,進而通過已有知識和資料,組織同學進行信息挖掘與資料討論,設計合理的調查方案與訪談提綱,則該學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應在水平4(8~10分)等級,如圖3所示。

      (4)地理表達與交流能力表現及其水平分級

      本研學旅行方案中的地理表達與交流能力水平是指在地理實踐中,學生能夠正確表達對地理事物的認識以及對解決問題方案的想法,能夠與組員、村民進行友好交流以達到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在研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條理清晰、流暢完整地表達訪談方案設計的想法,與組員討論問題時能提出關鍵性意見,與村民交談時能夠尊重當地習俗并深入挖掘生成性的訪談資源,則學生的地理表達與交流能力在水平4(8~10分)等級。反之,學生只能按照他人想法進行實踐,在訪談中依賴既定訪談提綱,則其地理表達與交流水平在水平1(1~2分)等級,如圖4所示。

      三、結語

      實踐證明,研學旅行除了體現知識性教育,更需要突顯實踐性知識的滲透與提升。只有借助研學旅行將理論知識應用至實踐過程,才能有助于學生獲得實踐性知識和技能,這是提升學生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重要保證。

      從本文所設計的研學旅行課程實施評價方案來看,盡管在地理研學旅行課程設計過程中,可以根據課程標準以及地理實踐力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要求提出研學課程評價的技術標準,但具體實施過程中依然會遇到諸多不確定的問題。表現性評價突出了學生主體地位,側重對學生表現性、問題性與實踐性的全面評價,旨在提高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尤其是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該評價方案為地理研學課程實施的分類評價提供了較好的方法支撐,但依然需要地理教師在研學過程中全程觀察每位學生,針對學生在研學課程中的地理實踐能力表現程度進行全面充分的評價記錄。需要說明的是,由于案例較少以及實踐限制,本文的評價標準還不全面,尚需在研學旅行實踐中進一步驗證。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地理研學旅行的課程實施評價,一方面需要在研學課程設計中突出效果與質量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另一方面也要在研學旅行實施過程中不斷修正和完善課程評價的標準與方法?!?/p>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 余文森. 論學科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機制[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1): 4-12.

      [3] 李盼盼.基于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研學旅行設計與實踐案例[J].地理教育,2021 (2): 59-63.

      [4] 譚玲,余光輝.高中地理研學旅行活動課程實施模式初探[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下半月),2020 (8): 4-7.

      [5] 馬磊,苗天青.例談核心素養(yǎng)之地理實踐力的缺失與補位[J].地理教學,2016 (20): 13-15.

      [6] 梁秀華,李家清.我國學生表現性評價的探索過程及其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地理教學,2020 (11): 11-14.

      [7] 王雯欣.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表現性評價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0.

      [8] 黃雯君,林惠花.中學生地理實踐力培養(yǎng)的表現性評價研究[J].地理教學,2019 (20): 36-38.

      猜你喜歡
      表現性評價研學旅行課程設計
      龍鳳元素系列課程設計
      少兒美術(2019年1期)2019-12-14 08:01:34
      大學生研學旅行市場需求研究
      對“文化之旅”研學活動的幾點思考
      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
      研學旅行產品開發(fā)研究
      考試周刊(2016年75期)2016-10-12 22:04:34
      表現性評價在“營銷策劃”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中國市場(2016年27期)2016-07-16 05:10:35
      淺析中職學生考試、考核評價策略
      考試周刊(2016年8期)2016-03-12 06:20:41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課程設計與開發(fā)
      中小學電教(2016年3期)2016-03-01 03:40:53
      高職院校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中學生表現性評價的探討
      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表現性評價”
      阿瓦提县| 江达县| 白玉县| 枣庄市| 麟游县| 垣曲县| 洛浦县| 和田县| 丘北县| 霍邱县| 金乡县| 广饶县| 含山县| 城固县| 黑河市| 秀山| 启东市| 镇平县| 肥东县| 金川县| 宁都县| 加查县| 桃江县| 页游| 隆子县| 客服| 汝南县| 泌阳县| 象州县| 金秀| 会同县| 奉化市| 新宁县| 奉贤区| 唐山市| 朝阳县| 新疆| 墨脱县| 博乐市| 邯郸县| 塘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