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興
(東方劍橋本溪學校,遼寧 本溪 117000)
二十大報告對教育的戰(zhàn)略地位做了充分的肯定和強調,對于發(fā)揮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合力作用也做了明確要求,提出要“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1],要“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就一定要協(xié)調好家庭、學校和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吨腥A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也明確提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協(xié)調一致”的要求。
D高中是一所位于東北某城郊結合部的民辦全日制學校,2018年開始面向當地及周邊城市招生。由于辦學時間短,地理位置偏,這所學校并不是優(yōu)秀學生的首選,卻成為了諸多“問題學生”的歸宿。這也是目前很多民辦學校面臨的現實問題。在疫情期間,這個問題和矛盾顯得更加突出。
這里所說的“問題學生”是指那些與同年齡段學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會、學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響,以及自身存在有待改進的因素,從而導致在思想、認識、心理、行為、學習等方面偏離常態(tài),需要在他人幫助下才能解決問題的學生。[3]
入學的學生絕大部分都是學習成績不理想、行為習慣不佳、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與父母間矛盾沖突嚴重,有的學生甚至有輕微或嚴重的抑郁傾向等心理問題,還有些學生就是因為受不了在公立高中的學習壓力或者因為師生矛盾激化而被迫轉來就讀。由于這類學生過多,班內個別相對優(yōu)秀的學生的家長也因班級學習氛圍差而質疑班級和學校的管理,家校之間的矛盾已經升級到白熱化,要想繼續(xù)辦學并良性發(fā)展,家校合作結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聯(lián)盟勢在必行。
蔡元培曾說:“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yǎng)”[4]。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說過:“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帶來一定的消極影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中,曾把孩子比作一塊大理石。他說,把這塊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家庭;學校;孩子所在的集體;孩子本人;書籍;偶然出現的因素。從排列順序上來看,家庭被列在首位,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在孩子教育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5]。
大部分家長并非教育專業(yè)出身,沒有家庭教育觀念,認為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萬事大吉,簡單地認為自己只需要提供經濟方面的支持即可。有些家長與學校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當自己的孩子出現問題時,就會主觀認定是學校教育出現了問題,這種錯誤的觀念和處理方式會誘發(fā)家校矛盾。
部分學生的家庭教育功能不足,父母忙于工作,親子關系疏離,較少參與、配合學校舉辦的教育活動;父母的管教方式或簡單粗暴,或過分溺愛,或放任自流;家庭內部存在暴力傾向,子女耳濡目染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家庭的經濟水準低于一般家庭,但家長又不適當地滿足子女的非分消費需求,間接地誘發(fā)了同學間的暴力索取[6]。諸多種種,“問題學生”由此而生。
學校不僅是知識層面的教育,也包括思想、人格層面的教育,尤其是當家長不敢正視自己孩子身上的問題,把更高的期望放在學校身上,這就更加劇了家校之間的矛盾。
年輕班主任的問題在于對待教育有熱情卻沒有太合適的處理學生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向老教師請教之后往往得到的經驗就是“先樹立威嚴”,要做到不怒自威讓學生敬畏并不能一蹴而就。在業(yè)務能力上,年輕教師剛出校門,在課堂上處理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較弱,學生經常會在課上給新教師出難題,當他們發(fā)現教師露怯時,會對老師的教學水平產生質疑,進而影響到與老師之間的關系,不尊敬師長的行為接二連三,不遵守紀律的同學日益增多,挑戰(zhàn)老師底線成為學生們的樂趣,進而影響班級學習氛圍,“問題學生”出現。
有經驗的班主任首先在氣場上要優(yōu)于年輕班主任的。在家長的心目中老教師往往教學管理經驗豐富,但是不能否認,老教師與學生之間容易產生代溝,對新教育技術的掌握跟不上時代步伐,知識結構和教學方法的陳舊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厭學情緒的產生,尤其是在疫情期間,老師對網課平臺系統(tǒng)的操作不熟悉,導致上課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和家長的意見越來越多,進而制造出了一批“問題學生”,引起居家辦公的家長們的焦慮和不滿。
作為年輕的班主任,高質量的教學和班級管理是得到家長和學生認可的標準之一。贏得學生和家長的信任是擼起袖子加油干出來的。年輕教師的優(yōu)勢很多,從自身方面來說,年輕教師精力充沛,對工作熱情高適應能力強,沒有過多家庭負擔,敢想敢干敢創(chuàng)造,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從年齡方面來說,年輕班主任大都是剛畢業(yè),與學生幾乎沒有代溝,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工作,能融入到學生中與學生“打成一片”;從知識方面來說,年輕班主任剛剛結束大學生活,教育學、心理學等最前沿的班級管理專業(yè)知識和理論都等待著實踐的檢驗。比如,剛接手“問題學生”較多的新班級的年輕班主任在組織學生召開班會時可以嘗試以下方法:第一次班會可以原版照抄有經驗老師的班會模式;接下來,可以模仿并在老教師指導下設計自己的班會模式;再后來,能結合自己班實際情況改進或獨立設計符合自己班級學生特點的班會。這三步流程操作下來,班級管理的流程和個性化模式基本形成。
作為有經驗的班主任,更要與時俱進,不要總是憑借自身豐富的經驗給學生講一些大道理,長此以往,這種習慣性的說教模式只會引起學生的無限反感和厭惡。比如D高中的張老師懲戒學生違規(guī)使用手機一事,要做到既有威懾力,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和引導,可以和學生做個君子約定:把《平凡的世界》全套讀完,寫個讀書報告并在班里開一個讀書報告會,作報告的那一天,就是可以把手機拿回去的那一天。教育要不失時機、與時俱進,更要不遺余力。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教育是人本教育,抓住學生的心靈,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舉辦“一對一家長會”。這里所說的“一對一”是指每一位學科教師和每一組家庭單獨召開的家長會。這個活動是D高中從建校之初就堅持每學期都舉辦的常規(guī)性活動,由于在校生僅有130人,每組學生家庭在一天之內都能與各個任課教師面談一次。具體準備流程(如圖1):家長會一般是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出來后的一周內進行。學校提前兩天下發(fā)會議通知,便于家長安排時間參會。每位學科教師提前準備本次考試卷及試卷分析,同時可以加上個性化的課堂成果展示或優(yōu)秀作業(yè)展示,有的班主任就提前一天安排每個學生給自己的家長寫一封信并裝到自制的個性化信封內密封,待家長會當天由學生親自交給家長。
圖1 一對一家長會準備流程圖
家長會的當天,每組家庭按照與每位老師預約的時間到指定教室去面談。(如圖2)
圖2 每組家庭一對一家長會示意圖
每位老師都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做個性化的試卷分析。對學生進步的方面給予充分的肯定,對不足之處給予悉心指點,并提出個性化的建議和要求。比如,王同學是高一(2)班的“問題學生”,他在絕大部分課上都坐不住,在教室內不停地走動,甚至有時自己拿著二胡旁若無人地拉起來,嚴重到影響老師的課堂紀律。語文老師給王同學的評價是這樣的:“王同學在語文課上表現非常好,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按時高效完成作業(yè),在這次考試中取得了語文學科全班第一名的好成績,不過要是在課上專注力再強一些,不搞小動作,老師會更欣賞你,你的成績也會更高。老師也建議你在這次校園藝術節(jié)上能夠展示一下你的二胡演奏和吉他彈奏,你真是讓老師羨慕的全才”。其實這時家長已經聽出了弦外之音,但是沒想到老師用這樣委婉的方式指出孩子的毛病。這一次家長會充分展示了學校的育人特色,讓家長同步感受到了孩子所受到的尊重,進而改變了對傳統(tǒng)意義上老師的刻板印象。本來是抱著挨批的想法來參加這次家長會,沒想到老師對孩子們卻是贊賞有加;本來是準備了長篇大論以備老師向初中老師一樣說一堆學生的不是,沒想到老師的耐心和細致讓他們對孩子重拾信心。這種個性化的一對一家長會讓他們見識了什么叫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成立家委會,舉辦家長課堂。教育部于2012年11月22日頒布的《全面推進依法治校實施綱要》明確指出:“中小學、幼兒園應當逐步建立健全家長委員會制度。家長委員會承擔支持教育教學工作、參與和監(jiān)督學校管理、促進學校與家庭溝通、合作等職責”。
現在的教育環(huán)境中,單靠學校教育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家委會是連接學校、家庭和社會的重要紐帶,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的輻射帶動作用,與家長形成合力,促進學校、家庭教育的和諧發(fā)展。在家委會的推動下,D高中舉辦“子女教育經驗分享小課堂”活動,每周邀請一位家長分享家庭教育經驗。在助力學校發(fā)展方面,邀請優(yōu)秀家長代表參與學校的教師招聘面試,由此帶來的益處顯而易見:第一,使學校在招聘教師時要把家長面試因素考慮進去,從而制定更加全面的招聘計劃;第二,家長不再像以前一樣,對自己孩子的教師招聘情況一無所知,將會用心關注教師招聘工作,從自己的角度思考,要招聘什么樣的教師。以后,也會在配合教師教育孩子方面,更加積極主動;第三,應聘者不僅要重視學校的面試,也要重視家長的面試,從學校和家長兩個層面思考,怎樣做好一名教師,這無疑對教師日后的工作做了積極正向的引導,有助于更快地與家長達成教育共識。此外,邀請做心理咨詢師的家長來學校位孩子們做“心理健康公益講座”,邀請從事高校工作的家長為學生們作高中選課講座和大學志愿填報公益講座。家校關系融洽矛盾自然減少,學校在社會上的美譽度增加。家長成為學校教育孩子的合伙人,“問題學生”越來越少。
學生社團是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實現自我成長和發(fā)展的平臺,是課堂教學的有益延伸和補充,是活躍和豐富校園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織,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綜合素質拓展和校本課程開展的重要載體,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D高中高一學生社團籌備初期,幾乎所有學生都要選擇體育社團或者打算成立電競社團,沒有一個是與學習相關的。我們發(fā)動了各班的班主任與每位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最終了解到新高一學生在初中時的各大賽事中有一部分學生曾經獲過市級、省級、國家級獎項(如表1)
表1 D高中新高一學生曾在初中各大賽事中獲獎情況統(tǒng)計
我們根據統(tǒng)計結果,與相應的學生家長進行了一對一溝通。
“李同學媽媽您好,我是D高中社團管理中心的老師張老師,同時也是孩子的語文老師,新學期我們即將招募社團新成員,通過前期的問卷調查了解到您兒子非常擅長演講朗誦,班主任王老師重點向我們推薦了您的兒子,我們想動員他成立學校的第一個演講朗誦社團,希望能夠得到您家長的支持”。
李同學的家長非常支持孩子參加學校的社團活動,并表達了想通過活動來讓孩子重拾自信心。此外,王同學的爸爸擅長街舞,楊同學的媽媽擅長烘焙,他們都自薦要當學生社團的指導教師。整整兩個下午的空課時間,我們與55位家長通了電話,除了3個電話無人接聽,1位家長由于孩子膝蓋有傷不便參加劇烈活動而拒絕以外,54位家長的反饋都非常積極(如表2)。
表2 關于成立學生社團一事與家長通話情況概覽
綜合與家長和學生溝通情況,我們成立了新高一籃球社團、羽毛球社團、演講朗誦社團、英文辯論社團、書法美術社團、扎染社團、動漫社團、攝影社團、Vlog社團、校園合唱團、街舞社團、校園之聲廣播站、美食社團,共13個學生社團,每個社團的社長由學生自愿報名參與競選,評委老師公開投票產生,社團指導老師由學生推選和學校指派綜合因素來確定。接下來就是利用周五放學前的集會時間舉行“高一學生社團招募展”,美食社團帶來了提前烤好的小點心,街舞社團帶來了炫酷的街舞展示,等等,他們使出渾身解數來介紹和展示自己的社團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同學報名。第二周開始,學生社團在社團管理中心的指導下正式開始運行。
年底,我們依托所有學生社團舉辦了“D高中第一屆新年主題文化沙龍”?;顒又屑议L自發(fā)參與:包餃子、剪窗花、寫春聯(lián)、打太極、說相聲,……家長和孩子們相親相愛、其樂融融。
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處理需求的過程,與一些本質情感相聯(lián)的需求的滿足與否,就會產生成功喜悅或成長創(chuàng)傷,這些哪怕最微小的生命經驗,都可能對一個孩子的成長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7]。即使他長大成年,遭遇到一些挫折、一些無法突破的束縛,可能都是這些微小而重要的生命經驗的再現。因此,控制他人情緒的按鈕在于是否滿足他人的真實需要。學生的需求在于被愛和被關注,教師應該看見學生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和動機,用表揚與肯定給予正強化,給學生施展的機會和舞臺。
綜上所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吸收和掌握,習慣于以成績、分數作為產出和評價標準,而忽視了將知識運用于實踐,進而出現了被傳統(tǒng)意義上定義的“問題學生”,而“問題學生”卻不一定有真正的問題,他們的轉化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三方的共同努力,構筑良好的教育生態(tài)。我們一定要以學校教育為主導,以家庭教育為基礎,以社會教育為依托[8],D高中的家校合作實踐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學生、家長和學校共同成長的軌跡,“健全學校家庭社會育人機制”的路還很長,我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