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達娜·米吉提 方芳 梁凌云 布海切木·卡德爾 王靜 陳艷霞 馬彩玲
宮頸癌是女性宮頸部位發(fā)生的一種惡性腫瘤病癥,數據顯示,每年全世界范圍內發(fā)生宮頸癌病癥患者數量超過50萬人以上,且有26萬人因此病死亡[1],因此,應積極關注此病的早期診斷及治療。宮頸癌病癥病情進展具有漸進性以及緩慢性特點,由不典型增生進展原位癌需要歷經10~20年,及時實現病情的診斷,可抑制病情發(fā)展,降低患者發(fā)生宮頸癌病癥的機率[2]。CEA、CA125、CA19-9分別指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 CEA)、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 CA125)及癌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 CA19-9),對這些腫瘤標志物測定利于有效發(fā)現腫瘤生成及進展,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可借助于陰道鏡對患者的病灶部位進行觀察及取樣檢測,這兩者檢驗方式各具優(yōu)勢,聯合檢驗下利于明顯提高宮頸癌與癌前病變診斷率[3]?;诖?,該研究中對該院65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采取以上兩種檢驗方式后的結果進行了分析討論。
1.1 一般資料 將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65例宮頸癌與癌前病變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經病理診斷確診,其中宮頸癌前病變40例,宮頸癌25例,患者年齡35~68歲,平均年齡(55.7±2.2)歲;體重58~78 kg,平均體重(60.9±7.5)kg。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與宮頸癌前病變、宮頸癌診斷標準相符;知情同意;檢查前1 d無性行為;非經期;已婚女性。
1.2.2 排除標準:妊娠期、哺乳期、經期;檢查前接受抗腫瘤治療;并發(fā)其他原發(fā)性惡性腫瘤及臟器功能障礙;已接受放化療治療或手術治療;急性生殖道炎癥。
1.3 方法 入選者均接受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與CEA、CA125、CA19-9檢測。
1.3.1 CEA、CA125、CA19-9檢測:對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進行采集,劑量為3 ml,以3 000 r/min的速度進行離心處理,共10 min,采集血清,而后以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儀對CEA、CA125、CA19-9進行測定,確保嚴格遵守試劑盒說明書及儀器操作流程完成檢測工作。
1.3.2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借助于陰道鏡對患者疾病部位進行直觀探查,找到多點或者是單點肉眼可見可疑病灶,對病灶組織進行取樣并固定處理,完善以上步驟后立即送至病理活檢部門進行檢查,檢查過程中精確辨別病灶血管結構及大小等情況。
1.4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不同檢查方式下結果及準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三者指標計算方法如下:準確性:真陽性/(真陽性+真陰性);敏感性: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性: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
2.1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顯示正常及良性11例,炎性反應15例,CINⅠ11例,CINⅡ18例,CINⅢ 7例,鱗狀細胞癌3例。見表1。
表1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2.2 CEA、CA125、CA19-9檢測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CEA、CA125、CA19-9檢測顯示正常及良性14例,炎性反應15例,CINⅠ10例,CINⅡ16例,CINⅢ 6例,鱗狀細胞癌4例。見表2。
表2 CEA、CA125、CA19-9檢測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2.3 聯合檢測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聯合檢測顯示正常及良性4例,炎性反應11例,CINⅠ13例,CINⅡ21例,CINⅢ9例,鱗狀細胞癌7例。見表3。
表3 聯合檢測對宮頸癌與癌前病變鑒別診斷結果
2.4 不同檢查方式準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比較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與CEA、CA125、CA19-9檢測聯合診斷下準確性(93.44%)、敏感性(95%)及特異性(80%)均明顯高于兩者單獨診斷結果,3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檢查方式準確性、敏感性及特異性比較 n=65,%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fā)病率僅次于乳腺癌位居第二,近年來宮頸癌發(fā)病率有所上升,且趨于年輕化[4]。每年全球死于宮頸癌的女性有20萬,中國占10%左右。研究表明,宮頸癌與HPV感染密切相關,HPV是人類腫瘤發(fā)病中唯一可以完全確認的致癌病毒?,F今的研究甚至可以證實:預防HPV感染就可以預防宮頸癌,沒有HPV感染就可以不罹患宮頸癌[5,6]。該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已婚女性感染HPV的終身積累概率約40%。HPV感染后機體未能自我清除病毒,造成HPV持續(xù)感染會發(fā)展為宮頸癌[7]。HPV通過在宮頸上皮細胞內整合、復制和增生,先引起癌前病變-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CIN),最后發(fā)展到宮頸浸潤癌。從HPV感染到發(fā)生宮頸癌,需8~10年。在這期間,若能早期發(fā)現HPV感染,及早診斷和正確治療,可以控制病變向癌發(fā)展,同時早期宮頸病變的治療效果遠比宮頸癌的治療效果好得多[8,9]。
既往的觀點認為宮頸癌是由宮頸糜爛發(fā)展而來的,如果沒有宮頸糜爛,就不考慮宮頸癌。但研究顯示,糜爛大多只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狀態(tài),是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受雌激素影響而外移的結果[10]。而宮頸癌不僅可以發(fā)生在有糜爛的宮頸,也可以發(fā)生在看似正常的宮頸。因為宮頸癌的病理類型分為鱗癌和腺癌,而腺癌的早期只限于頸管內生長,外觀多貌似正常,而且宮頸癌在早期幾乎沒有不適感,到有不規(guī)則出血的情況出現時往往已到宮頸癌的二期了,危險性增大許多[11,12]。
CEA、CA125、CA19-9均為腫瘤標志物,對這些指標的檢測可實現對宮頸癌病癥的早期診斷,該種診斷方式具有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的特點[13]。其中CEA為酸性糖蛋白,廣泛存在人體器官組織內,若此指標濃度水平高于正常值的6倍,則提示惡性腫瘤預后不良;CA125屬于與女性生殖系統(tǒng)有關的腫瘤標志物,該指標對上皮漿液性卵巢腫瘤有較為敏感的診斷價值[14],但多被用于療效及病程評估;CA19-9屬于胚層細胞分化后產生的一種黏蛋白物質,數據顯示,該指標在宮頸癌中的表達陽性率為40%~70%[15]。
陰道鏡下宮頸活檢可詳細對患者的病變情況進行觀察,且可對宮頸癌病變分級作出較為客觀的反映,由于該項檢查會選取宮頸移行帶上異常典型病灶,因此診斷宮頸癌與癌前病變結果相對精準[16,17]。該次研究結果提示,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診斷準確性為83.64%(46/55)、敏感性為86.79%(46/53)、特異性為75%(9/12);CEA、CA125、CA19-9檢測診斷準確性為80%(40/50)、敏感性為78.43%(40/51)、特異性為71.43%(10/14);聯合檢測診斷準確性為93.44%(57/61)、敏感性為95%(57/60)、特異性為80%(4/5),說明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與CEA、CA125、CA19-9檢測下均存在一定的漏誤診機率,原因在于:由于CEA指標很容易受吸氧、藥物及標本質量的因素的影響,致使良性病變患者也可能出現一過性增高及低水平升高現象,且CA125、CA19-9腫瘤標志物存在非特異性及廣譜性特點,以致于其濃度升高不一定代表宮頸癌,有可能為癌前病變[18,19]。陰道鏡下宮頸活檢所取病理組織較少,加之受限于癌前病變自身特點,致使該項檢查下也存在一定的漏誤診機率。相較于單獨檢測而言,聯合檢測可在不影響診斷特應性的基礎上,可從腫瘤血液、病變性質及病變預后等多方面進行病情診斷,利于彌補單一診斷缺陷,提高宮頸癌與癌前病變診斷效能[20]。
綜上所述,陰道鏡下宮頸活檢聯合CEA、CA125、CA19-9聯合檢測可提高宮頸癌與癌前病變診斷結果,利于患者早診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