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鵬
(廊坊師范學院 文學院,河北 廊坊 065000)
西北漢簡數(shù)量龐大、時間跨度長、內(nèi)容豐富,是研究漢代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文化等內(nèi)容的珍貴資料。近年來,借助紅外線技術,西北漢簡的釋讀水平進一步提高,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便利。但某些簡牘的釋文仍存在缺釋或誤釋的情況。本文對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部分釋文略做補釋和校訂,請方家指正。
□□□□□EPT59:369A
□□ □EPT59:369B[1]384
簡一
十二月己酉嗇夫□卿□□□□市□□絮二枚直百卌黑絮一兩直卅五
73EJT23:898A
□三枚□二枚直□□□四直廿并直二百廿四入泉九十八少百一十六
期還取余泉 73EJT23:898B[11]237
簡二
簡文所見貨幣單位是“泉”,知其為新莽簡牘。地灣漢簡86EDT5H:63載“五年十月盡居聑元年七月積十月奉用泉六千”。簡文表明,王莽居攝時已將貨幣名稱與單位“錢”改為“泉”[12]116-117。簡文中的“四”不作“亖”、“廿”不作“二十”、“卅”不作“三十”等,可推知簡牘年代不早于始建國二年。檢索《西周(共和)至西漢歷譜》等,居攝二年(公元7年)、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十二月皆有己酉日。木簡應為其中某一年之物。該簡出土于肩水金關,簡文中的嗇夫很可能是關嗇夫。若這一推測不誤,則應是居攝二年簡73EJT8:51、73EJT23:877A中的關嗇夫許常[13]261。上文所釋“午”字應為“許”之右半部分。始建國元年簡73EJT23:290所見關嗇夫名欽,故該簡年代為居攝二年。簡文中的“黑絮”應為袍、襦等衣物中用于御寒保暖的填充材料。絮,《說文》:“敝綿也?!毙跫创纸z綿。漢簡中所見尚有絡絮、絓絮等。學者曾對漢代西北邊塞地區(qū)絲絮的價格進行統(tǒng)計,每斤大致在70錢至160錢之間,150錢者較為多見[14]。絮的價格往往會因品質(zhì)、等次而不同,也會因時間、地點等而產(chǎn)生差異。本簡所見黑絮一兩為35泉,則一斤為560泉,價格非常高。不知是品質(zhì)等原因,抑或與王莽幣制改革相關。
二月辛巳觻得守□□□守丞賞□□□□□如律令[15]171873EJF3:220[16]46
簡三
1.印曰觻得令印
元康元年九月乙亥 士吏平以來。 109.9
2.□延都尉德謂甲渠塞候移觻得令建書曰:延壽
同里楊合眾病死,猛為居延甲渠候長愿以令取寧 EPT59.53+54
3.□四年十二月丁酉朔己亥,觻得令建、守丞安昌敢言之。謹移十月□ 57.10A
高速公路在施工中會遇到多種復雜地形條件,所以應該考慮各項影響因素。在實踐中,要從工程施工地點的實際情況出發(fā),選擇最佳的結構形式和設計方案,以提升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有效控制工程造價。
掾宗、守嗇夫延年、佐就。 57.10B
4.九月乙亥,觻得令延年、丞置敢言之。肩水都尉府移肩水候官告尉謂東西南北都□
義等補肩水尉史、隧長、亭長、關佐各如牒,遣自致。趙通∟王步光∟成[歐]石胥成皆
書牒署從事,如律令,敢言之。 97.10+213.1
5.其四封張掖長史三詣居延都尉、一詣居延。一封酒泉大守章詣居延都尉。
□封張掖大守章詣居延都尉。一封張掖都尉章詣橐他。
二封觻得令印一詣肩水候官、一詣居延。一封昭武置丞詣居延。
十月丙寅失中時□受沙頭卒
一檄會水北界郵印詣居延都尉。 73EJT2:23
6.觻得令 19.46
7.
[金]關,當舍傳舍,如律令,敢言□
觻得守令 183.16B
簡2載有“居延都尉德”。據(jù)已有研究成果,同時結合肩水金關漢簡相關簡文,都尉德的任期大致在五鳳元年至甘露二年,并延此兩年號反方向延伸,但甘露二年以后延伸的時間不長[17]126-127。故該簡年代在五鳳、甘露年間。簡3的紀年殘失,多家釋文作“元始四年”。簡文亦見簡2中的“觻得令建”,且兩簡字跡、書寫風格相同,應為一人所書。故年代相近。根據(jù)木簡殘存的月朔信息,可定其紀年為五鳳四年。簡4出土于大灣(A33),內(nèi)容是關于肩水候官除補尉史、隧長、關佐等職的文書。簡文中的“趙通”或即金關關佐趙通,見于地節(jié)三年簡73EJT24:251、元康三年簡73EJT30:41等[18]265?!傲x”若補為肩水尉史,則與地節(jié)五年簡73EJT21:42、73EJT21:38[19]184,居延漢簡10.35,元康二年簡73EJT21:43所載的“尉史義”為同一人?!笆愠伞币娪诰友訚h簡433.1,為當谷隧長。綜上,簡4的年代大概不會遲于地節(jié)三年。簡5為郵書刺,具體年代不易考證。同探方出土有本始五年、地節(jié)二年、五鳳元年等紀年簡,以及載有平干國、淮陽郡、大河郡等郡國名的簡牘,故可推測其大致年代。據(jù)《漢書》所載及相關研究,平干國簡的年代在征和二年至五鳳二年之間[20]133?;搓柨ず喌哪甏谠等曛癧21]277,大河郡簡的年代不晚于甘露二年[20]302。由此可以推知,簡5的年代應不晚于甘露年間。簡6、7可供斷代的信息太少,難以判定所屬時代。研究者通過梳理懸泉漢簡中載有敦煌郡屬縣長官的簡文,指出“令”“長”的變化在甘露之時[22]99。上揭觻得令、長簡的年代與此相合。據(jù)此,簡6、7的年代大致不會晚于甘露年間。這表明縣廷長官令、長的變化可能不僅僅限于敦煌郡。不過,同為張掖郡屬縣的居延自始至終稱令,似與其為戰(zhàn)略要地有關。深入探討這一問題對于認識西北邊郡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七月戊午朔戊寅 72ECC:43[16]265
簡四
附帶談一下查科爾帖的幾枚采集簡。72ECC:11、72ECC:28A中“七”字寫法與上揭72ECC:43相同,亦為東漢簡。72ECC:13載“河南尹”,屬東漢時期無疑。從書體來看,72ECC:11、72ECC:13已有楷意。兩簡為郵書刺,載有日期和日干支,可推算出月朔,分別為十月己丑朔、六月辛卯朔。檢索歷表,可推定其年代為建初八年[26]608。72ECC:28與552.3+552.4字跡相近,似出自同一書手。552.3+552.4載“十六年”,據(jù)簡文所記“六月九日丁卯”考定其為永平十六年。故72ECC:28的年代與之相近。此外,72ECC:22、72ECC:38等也可能是東漢簡。東漢時期西北邊塞地區(qū)的屯戍規(guī)模已遠不及西漢。鄣燧遺址所出的東漢簡數(shù)量很少。查科爾帖A27遺址是東漢簡牘的主要出土地點之一,所出簡牘對于探討當時的防御設置具有重要價值。
(本文蒙白軍鵬、任攀、樂游等先生指正,深表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