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東妮
(遼寧師范高等??茖W校 遼寧沈陽 110169)
隨著信息技術的大范圍應用,我們已經正式進入了數字化社會時代中。對于當代的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已經愈發(fā)習慣于運用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活動的完成。因此,相較于傳統模式下的單一化教學方法,如果能夠順利打造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課堂,將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強化。通過深入了解可知,絕大多數的高職學生都可以熟練應用學習軟件與學習平臺來高效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并且對線上教學模式抱有支持和認可的態(tài)度。尤其是在當前的后疫情時代中,在很多時候仍然需要利用線上直播的方式來開展教學活動,在線教育平臺也紛紛加入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體系內。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快速地融入信息時代背景下的創(chuàng)新式教學體系中,英語教育者則要牢牢把握混合式教學模式這一轉折機遇,通過多種渠道來了解班級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以此為切入點,高效整合現有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遇,并充分發(fā)揮出網絡媒介與線上教學平臺的實用性優(yōu)勢,讓學生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學習形態(tài)的轉換任務。
事實上,在線上教學平臺中,高職英語教育者的教學角色發(fā)生了巧妙的轉變,但仍然肩負著課堂組織者與設計者的重要職責。在前文中有所提及,新課改任務的最大目的是強化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專業(yè)技術水平。為了能夠促進這一教育目標的順利達成,高職英語教育者則要盡快樹立起資源意識,通過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式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基于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課程教學主題和教學要求,充分發(fā)揮出互聯網的資源整合作用,將更多的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其次,教育者還要將網絡虛擬學習與線下實體課堂的具體優(yōu)勢進行高效融合,通過此種方法來逐步改進傳統課堂中單一化的教學結構,杜絕填鴨式與滿堂灌式教學方法的出現,以此來有效改善高職學生群體中所存在的啞巴英語現象,增強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積極性。另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育者還可以從多層次、多角度入手來審視自身,主動放下身段,與學生建立起更加和諧舒適的溝通關系,讓學生可以將英語課程中所遇到的諸多難題,以線上咨詢的方式向老師或其他同學尋求幫助,促進學習模式的深刻變革。
在以往的高職學前英語課程中,很多教育者已經習慣于在課堂中發(fā)號施令。為了能夠把握好每一分鐘的教學時間,會將主動權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在學生面前時刻呈現出領導者與管理者的角色狀態(tài)。但從高職學生的角度來看,如果長時間地處于此種十分壓抑的教學氛圍中,不僅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同時還會導致師生關系變得更加緊張,教學效率無法達到預期標準。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則更加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興趣偏好,并要求教育者全面了解班級學情,將學生分成多個層次后,遵循因材施教原則來設計出不同的教學方案與教學目標。在這一前提下,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換,學生將有機會挑選自己喜愛的學習方法與學習內容。而教育者也能夠在旁觀察學生的動態(tài)表現,并與學生一起來規(guī)劃后續(xù)的學習進度[1]。由此可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具有個性化、多元化、智能化的教學優(yōu)勢,使得英語課程能夠順利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絕大多數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均來自中?;蚵殬I(yè)高中,普遍存在著文化課程考試成績差、自主學習意識弱等問題。據不完全統計可知,很多高職學生都有著不同程度上的重要技能、輕理論思想,認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是盡可能多地掌握專業(yè)知識,并不需要對基礎的理論課程投入較多的精力。另外,在高職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中,英語課程的開設學時較少,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參與英語教育活動的積極性,甚至會出現英語教育的斷層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學前教育體系的日益成熟,雖然社會環(huán)境中對于學前英語教育提出了較大的需求,但因受到多方因素的干擾,英語課程在高職學前教育體系內的地位水平仍然不夠明朗。很多學生對于英語課程甚至還抱有著可學可不學的輕蔑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化,學習效率難以提升。
完善的課程體系是確保學前英語教育質量的基礎條件,同時也是促進各項創(chuàng)新教育理念順利實施的重要保障。但縱觀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學模式,在課程建設方面呈現出了以下幾點問題。首先,英語課程的課時安排受到嚴重擠壓,并沒有根據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育體系以及行業(yè)的用人要求來完善英語課程的教育資源[2]。部分高職院校只是在專業(yè)內開設了大學英語課程,每個學期的課時安排也不夠理想。其次,高職學前教育專業(yè)的英語教材也比較稀缺,現階段所應用的英語教育資源相對落后,大多只是停留在公共課的通識內容層面上,很少會涉及具有針對性的幼兒教學內容,很難組建出高效的英語課堂。
以“What Creates a Confident Child?”這一課程為例,此單元中的課文內容,主要講述的是如何有效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教學主題同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日后的就業(yè)方向存在著密切關聯。在正式運用混合式教學方法之前,教育者需要展開科學系統化的備課工作,確定好此堂課程的教學主題為讀寫課程后,則要對班級學情進行摸底排查,并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分成多個活動小組。隨后,為各個小組安排任務目標:在完成基本的篇章閱讀任務后,同其他小組成員共同分析文章內容,獨立完成一篇名為“confidence”的短文寫作任務。
在完成的基本的教學準備工作后,教育者還可以為處于不同層次中的學生安排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并將教學目標進行細致劃分。
目標1:知識學習。需要以“confidence”為主題,分別列舉出與個人自信、就業(yè)自信、團體自信有關的單詞或語句。
目標2:技能強化。學生需要在自己的活動小組內通篇閱讀文章內容,在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交流和互動后,將文章的大意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加以呈現。同樣要以“confidence”為主題,隨堂創(chuàng)作一篇小短文。
目標3:價值觀樹立。教育者需要指導學生從自身出發(fā),對未來的就業(yè)方向以及學前教育行業(yè)的發(fā)展現狀做出分析,并找到學前教育與國家建設之間的內在關聯,通過此種方式來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祖國認同感。
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最大優(yōu)勢在于,可以為學生打造出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增加他們與人交流的機會。尤其是對于高職學生而言,他們在日常的社交與娛樂活動中已經習慣于運用各種類型的線上交流軟件。教育者可以以此為契機,在新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將本堂課程的教學主題與教學重難點內容,以微課視頻的方式上傳至線上學習平臺[3]。同樣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中豐富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在更加開放且自由的環(huán)境中高效率完成學習任務。例如,教育者可以以微信公眾號或微信朋友圈的方式來與學生展開交流和互動,利用各路短視頻平臺的直播功能,采用此種新穎的線上交流形式為學生集中解答問題,提高溝通效果。
以“Advertising”一課為例,教育者可以指導學生利用互聯網來搜索與之相關的例句,并利用PPT或思維導圖的方式將直接引語、間接引語、人稱代語以及時代的具體變化逐一列舉出來。隨后,向學生分享以下學習資料:First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the sentences in direct speech and in reported speech and find the diあerence between them.Let students learn than we can change direct speech into indirect speech by changing what has been said to an object clause or an infinitive phrase.同時,教師還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向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讓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直觀地了解到此堂課程的知識內容,順利實現線上的自主學習目標。另外,在線下教學模式中,教育者還可以指導學生將線上所掌握的教育資源進行集中分析和討論,并將課前微課預習階段中所遇到的諸多難題列舉出來,如人稱代詞、直接引語、間接引語等。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與其他小組成員交流學習心得,從對方身上學習到更多的自主學習技巧,以此來促進混合式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4]。
在前文中已經對傳統學前教育課程的諸多弊端進行了簡要介紹,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不僅可以打造出嶄新的教學平臺,同時還能夠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諸多不足。教育者可以將新課程中的教育資源與教育內容共享至線上學習平臺,而學生即可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地下載和瀏覽相關信息,高效率地完成課前復習與課后鞏固任務,促進自主學習效率的提高。另外,在線上教學平臺中,師生還可以利用互聯網來搜索豐富的學習資源,有效地開闊知識視野,讓學前教育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能夠變得更加豐富。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英語教育者要不斷審視現有線上教學系統的各項功能。在此基礎之上,面向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板塊,如資源下載、自主學習以及線上交流等,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來合理調動資源。以“Sporting events”為例,在確定此堂課程的教學主題與任務目標之后,教育者則可以在互聯網中搜索與單獨情態(tài)動詞有關的教育資料,并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知識掌握情況來制定出合理化的教學方案。為了幫助學生更為精準地理解所學內容,教育者還可以在線上學習平臺中附上參考例句與拓展例題;此外,還要充分運用學習平臺中的線上交流功能,為學生布置個性化的課前與后作業(yè)[5],要求他們在互聯網中搜索與課程主題相關的資料信息,并上傳至學習平臺內。教育者需要對學生所提交的內容進行逐一審核與客觀評價,針對表現優(yōu)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質獎勵。其中,精神獎勵可以以系統等級提高為主,讓學生可以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產生游戲快感。
在前文中已經對學前英語混合式教學方法的實施要點進行了介紹,在此處應著重強調的是,教育者切記不可忽略課后的拓展階段。當新課程的線下教學任務順利完成后,教育者還要將此堂課程的重難點教學內容上傳至線上平臺,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地獲取資源信息,并完成自主預習任務。此外,教育者還要組織學生根據教師點評與同伴互評版塊中的相關意見,經常性的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找到自身學習方法中的不足之處,并逐一加以改進[6]。其次,教育者還可以利用微信、QQ、釘釘等軟件,為學生布置一些拓展性的課后訓練任務,如書籍閱讀、話題寫作、英語歌曲學習以及觀看英語原聲電影等。而學生則要將課后訓練任務的完成情況上傳至學習平臺中,并在平臺內記錄自己的學習感受與學習心得。教育者需要對學生所提交的作業(yè)做出點評,并組織學生針對某一個話題,在平臺內展開線上討論,通過相互評價的方式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有效增強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教學任務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內的高效落實。高職學前英語課程的教育者務必要積極轉變教學思路,從學生的角度入手來設計出嶄新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歸根結底來看,此種教學方法的應用仍處于初級階段,教育者需要做的是積極整合線上線下教育資源,不斷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通過多方渠道來了解學生對于混合式教學方法的意見和建議,對后續(xù)的教學方案做出細節(jié)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