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在歷史常規(guī)課堂中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

      2022-02-14 01:24:04付華敏
      中學歷史教學 2022年1期
      關鍵詞:紀念館本課文物

      付華敏

      2021年1月19日,教育部發(fā)布了《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革命傳統(tǒng)教育是指教育者借助革命遺址、革命“三老”(老革命、老紅軍、老八路)和革命文藝作品等紅色資源對人民大眾(主要指青少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旨在促進其掌握中國革命歷史、了解中國革命紀律、感受中國革命精神的一種教育實踐活動。[1]而歷史(學科)是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主要載體,在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教育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家國情懷素養(yǎng)的要求。

      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歷史常規(guī)課堂中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筆者應邀請參加北京師范大學助力汕尾基礎教育質量提升項目的歷史學科教研活動,設計并公開展示了統(tǒng)編版八上第14課《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學習黨史的第一個必要知識點。本課家國情懷素養(yǎng)目標旨在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誕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探究中共強大生命力的來源;感悟革命志士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增強對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激發(f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接下來從紅色革命資源數(shù)字化、任務驅動學習項目化、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化三個方面來落實革命傳統(tǒng).

      一、紅色革命資源數(shù)字化——線下課堂充分利用線上革命課程資源

      1. 革命遺跡數(shù)字化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紀念館(簡稱中共一大紀念館),地處上海市黃浦區(qū),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中共一大紀念館運用VR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在官網(wǎng)上創(chuàng)建了數(shù)字紀念館,最大限度地還原了實景,為異地同學們的“實地”參觀創(chuàng)造了條件,為課程資源的拓展提供了便利?;诖?,本課教學設計以中共一大紀念館4個展覽的參觀為線索。

      此外,“打卡廣東紅”小程序也運用VR技術和地圖定位等功能,整合了廣東省的紅色革命遺跡資源,包括舊址、紀念館、故居、烈士陵園、博物館、紅色村等192處遺跡,其中還原了109個VR場景,為廣東歷史課堂落實革命傳統(tǒng)提供了豐富的線上課程資源。借助VR技術可以讓學生足不出校就能“親臨”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感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革命文化。

      2. 革命文物數(shù)字化

      革命文物凝結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展現(xiàn)了近代以來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是革命文化的物質載體,是激發(fā)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的深厚滋養(yǎng),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力量源泉。[3]2021年6月,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正式公布首批《廣東省革命文物名錄》,包括不可移動文物1513處,可移動文物4544件(套),覆蓋全省21個地市。豐富的革命文物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革命文物遺留下來的故事與精神。因為革命文物的不易獲得,只有少量的革命文物可能被搬入課堂,常規(guī)的歷史課堂更主要依賴于其數(shù)字化運用。

      隨著數(shù)字技術的全面發(fā)展,數(shù)字化逐漸成為革命文物保護與利用的重要途徑。革命文物數(shù)字化具有數(shù)字資源豐富、操作性強、直觀性突出、便于查找和保存等優(yōu)勢。為更好地將革命文物數(shù)字資源運用于歷史課堂,我們可以搜集資料建立八年級歷史學習的課程資源庫,結合教學內容并按歷史分期,可分為如下四大類:八上第 1—12 課——舊民主主 義革命文物(晚清至 1919 年前);八上第 13—24 課——新民主主義革命文物(側重1919年至1949年10月);八下第1—6課——社會主義建設初期文物(側重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八下第7—11課——改革開放時期文物(1978年至今)。[4]八上25—26課和八下12—19課的教材內容不是按歷史分期編排的,建議按相應課程內容的歷史主題進行收集。八年級歷史學習的革命文物課程資源庫的建設,有利于實現(xiàn)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整體化、系列化、長效化。

      在本課《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教學設計中,革命文物數(shù)字化的利用方式主要有:中國一大會場書桌——創(chuàng)設情境,還原歷史場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1920年8月版)——講解故事,感悟歷史人物的精神;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決議、早期馬克思主義著作等——史料實證。

      革命遺跡和革命文物有利于在常規(guī)歷史課堂中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在黨史學習教育、革命傳統(tǒng)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二、任務驅動學習項目化——落實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項目化學習的核心特征是以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為目標,這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和在課堂的主體作用。

      本課設計的核心任務是“我為中共一大紀念館擔當志愿講解員” (詳見圖1),筆者結合中共一大紀念館的展館設計和本課教學內容,設計為如下4個展館:一、前赴后繼,救亡圖存(1組);二、歷史抉擇,信仰感召(2組);三、風云際會,共商建黨(3組);四、群英薈萃,開天辟地(4組)。同學們需提前分成4個小組,作為志愿講解員,課前根據(jù)給定材料設計本組的講解詞和解說方案,上課時向師生們講解。課堂上有的小組提取材料信息,照本宣科,基本完成任務;也有的小組做到了在組織材料基礎上提煉出了深刻的歷史感悟,令觀眾動容。是否能解說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于教師是否準確指導了學生講解詞的寫作方法。

      本課還有一個貫穿始終的探究任務:探源——從58人到9000多萬人,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為史上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這對初中生來說很難理解,因此需要任務解構,進行邏輯鋪墊。

      (1)視頻《1920年代的中國和中國人》,反映了中國什么社會狀況?學生回答,人民貧困,社會落后,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jù)圖表(詳見圖2),中國共產黨早期的58名黨員以什么身份為主?學生回答,以教師(教授)和學生為主,他們都是知識分子。筆者進而引導,在近代中國能獲得良好教育的知識分子往往即使做不到富貴潑天,至少也能獨善其身,為什么要冒很大風險去建黨搞革命?學生意識到他們是為了救亡圖存,為了使人民擺脫貧困,振興中華。

      (3)在展覽的尾廳“追夢”,今天中共領導的中國強大繁盛,請同學們結合生活感受和本課所學,歸納中共能成為史上最牛創(chuàng)業(yè)團隊的原因?尤其是其源頭是什么?該問題激起了學生們的熱烈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有的認為是中共善于總結經驗教訓,還有的認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筆者肯定了同學們的各種理解,結合前兩個小問題,引導總結中共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根源為,中共始終不忘初心——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也緊扣課標,進一步回答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使學生認識到中共誕生是歷史的必然選擇。

      三、革命英雄人物故事化——感悟革命精神,激發(fā)認同感和使命感

      歷史是由人創(chuàng)造出來的,革命人物及事跡是革命傳統(tǒng)內容的重要載體形式之一,這是培育家國情懷、落實革命傳統(tǒng)的重要形式。

      1. 學生講述革命英雄人物的歷史故事

      基于初中生的認知特點和教學目標,筆者布置的展覽解說任務以講述革命英雄人物的歷史故事為主要內容,包括“南陳北李,相約建黨”,“信仰的味道”——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和林祥謙英勇就義的故事。為幫助學生能講述得生動、真實,提供可靠、細節(jié)豐富的可支撐性材料是前提,為此筆者從人民網(wǎng)找到了《中國共產黨大事記》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簡介》,還從中共一大紀念館官網(wǎng)上找到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故事》,精心編訂了學案,用史料創(chuàng)設了情境。學生從吸收材料,再到輸出故事,這個過程能最大限度地感悟到革命英雄人物的精神,李大釗和陳望道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林祥謙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以此增強了對黨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同,激發(fā)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

      2. 首尾、古今呼應——19世紀90后與20世紀90后之間的信仰對話

      本課導入運用一張中共一大會址前的照片和一段文字來創(chuàng)設情境:

      陽光明媚。上海興業(yè)路76號、78號門前,車聲、人聲與法國梧桐枝葉間傳出的蟬聲交織……

      一瞬恍惚,倘穿越到100年前的7月23日,這里的門牌會是望志路106號、108號。盛夏之夜,毛澤東、董必武等十多位身穿西裝、中山裝、長衫的年輕書生,風塵仆仆,從祖國的四面八方走進上海法租界這條清靜的小馬路,輕輕叩響黑漆大門上的銅環(huán),用各地方言甚至外語報到——我來了,我們來了……

      “我們”,大多是一群19世紀的‘90后’,是一些原可以舒適逍遙、‘老于戶牖之下’的知識分子們。[5]

      而本課結束升華時,將上個世紀的90后與如今的90后進行了一場初心與信仰的對話。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以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 后”黨員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擔當奉獻,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代中國青年的精神風貌。

      時過百年,中共黨員們以接力的方式,始終不忘初心,為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著。正如董必武為中共一大會址所作的題詞,“作始也簡,將畢也鉅”。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使百年前的歷史精神在如今的時代得以落地,拉近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fā)了學生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從李大釗一個人,到中共一大的一批人,到一個時代的呼喚,馬克思主義成為了轉變中國命運的良藥,馬克思主義信仰者們創(chuàng)建了中國共產黨,引領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而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新時代繼續(xù)引領我們接力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革命傳統(tǒng)教育,在教育中植入紅色文化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體現(xiàn),是歷史學科落實家國情懷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和方式之一,是增強中國文化自信的必要途徑。只有抓住常規(guī)歷史課堂這一教育主場,才能使革命傳統(tǒng)教育實現(xiàn)常態(tài)化、長效化。

      【注釋】

      [1]萬正維、于曉靜:《新時代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價值與路徑探析》,《中國德育》2021年第8期,第24—27頁。

      [2]教育部:《革命傳統(tǒng)進中小學課程教材指南》, 2021年1月19日。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2018年7月。

      [4]練潔、李娉、趙星宇:《革命文物元數(shù)據(jù)標準研究》,《中國博物館》2021年第3期,第12—19頁。

      [5]改編自李泓冰、姜泓冰:《對話當年90后(回望)——走進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人民日報》2011年7月1日。

      猜你喜歡
      紀念館本課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蕭軍紀念館
      沈南第一個黨支部紀念館
      Let’s play football.(部級優(yōu)課)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液體的壓強》教學設計
      成長(2020年3期)2020-05-27 03:45:44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秋收起義紀念館
      秋收起義紀念館
      文物掉包案
      车致| 榆中县| 阜宁县| 台东县| 永福县| 五原县| 丰县| 兴仁县| 石楼县| 都昌县| 余庆县| 章丘市| 五大连池市| 古丈县| 潜山县| 潼南县| 广灵县| 镶黄旗| 商水县| 巫溪县| 中超| 榆林市| 千阳县| 荔波县| 分宜县| 平陆县| 游戏| 杭锦旗| 清原| 乌兰察布市| 盐城市| 明溪县| 永济市| 论坛| 铜梁县| 黄石市| 荣昌县| 密云县| 上虞市| 西乌珠穆沁旗|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