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麗娣,王 莉,歐陽潔
(1.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區(qū)婦幼保健院,福建 三明 365000; 2. 三明市婦幼保健院,福建 三明 365000)
細菌性結膜炎在臨床上整體發(fā)病率較高,這一疾病的發(fā)生主要是由于致病細菌而引發(fā)的結膜炎癥,眼科疾病患者在發(fā)病后表現(xiàn)為眼睛干癢、畏光和刺痛的癥狀,并且還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其他眼部不適感[1],在近年來的病理研究中發(fā)現(xiàn),導致細菌性結膜炎出現(xiàn)的致病菌為肺炎雙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等。以小兒為主要的發(fā)病人群,主要是由于兒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用眼衛(wèi)生,在眼睛干癢時用臟手揉眼,這種因素都有可能導致細菌性結膜炎的發(fā)生[2]。在針對小兒細菌性結膜炎進行臨床治療時,臨床研究人員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作為治療藥物,這類藥物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流淚和結膜充血癥狀,但這一治療藥物對于細菌清除方面的效果相對來說較差。相關研究調查表明,妥布霉素滴眼液應用于細菌性結膜炎[3],患者的臨床治療中能夠有效提高致病細菌的清除效果,改善患兒存在的結膜潰瘍和分泌物增多的癥狀,對于優(yōu)化患者的治療效果和清除細菌來說有十分積極的作用[4]。本次研究探討分析在針對細菌性結膜炎患兒的細菌性結膜炎病癥進行治療時,將妥布霉素滴眼液應用于其中的效果。
本次研究在設置時為保障可參考性選擇隨機對照試驗,并且試驗時間段設置于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選擇該時段內數(shù)據(jù)庫資料登記有效并符合實驗要求的細菌性結膜炎患兒的80名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在入院時出現(xiàn)細菌性結膜炎病癥,由醫(yī)務人員選擇不同方式進行治療。據(jù)患兒的不同治療藥物將患兒分為對照組(n=40,共40眼)與實驗組(n=40,共40眼)。實驗組男性患兒26例,女性患兒14例,年齡處于5~12歲之間,平均年齡(6.8±1.4)歲,對照組男性患兒23例,女性患兒17例,年齡介于4~13歲之間,平均年齡(6.2±1.8)歲。
納入標準:患者接受相關臨床檢驗,確診為細菌性結膜炎;患者外部癥狀表現(xiàn)與診斷結果一致;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患者認知狀況正常,未見精神性疾病或心理疾病;
排除標準:患者合并存在惡性腫瘤或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患者預計生存期在三個月以內;患者存在血尿常規(guī)、肝功能、凝血功能或心肺功能任何一項異常;患者存在具有臨床治療的禁忌癥。
將兩組患兒的基本信息均衡可比(P>0.05)。
對照組內患者在接受治療時,由醫(yī)務人員對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治療,患者每次用藥量為一滴,每日用藥5次。實驗組內患兒在接受臨床治療時,由醫(yī)務人員給予患兒妥布霉素滴眼液進行治療,每次用藥量為一滴,每日用藥5次。
治療完成后,研究人員針對患兒的細菌清除狀況進行評價。在患兒治療完成后,醫(yī)務人員收集患兒的眼部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yǎng),結果顯示為陰性則記錄,為清除,反之則記錄為未清除。同時在治療7天后醫(yī)務人員對所有患兒的眼部狀況進行評價,確定患兒在治療7天后的角膜水腫、眼組織壞死和結膜充血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記錄最終結果。
本次研究統(tǒng)計工作的開展選擇軟件SPSS 21.00 for Windows,由醫(yī)務人員針對數(shù)據(jù)應用t值和卡方值進行檢驗,判斷P值,P值<0.05則說明實驗結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參考。
在本次治療完成后,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而相較于對照組來說,實驗組患兒的細菌清除率更高,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分析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表1 兩組患兒的眼部細菌清除率對比(n,%)
同時針對兩組患兒在治療7天后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狀況進行記錄,實驗組內患兒的臨床癥狀持續(xù)狀況低于對照組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分析,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患兒在治療完成后的7天癥狀表現(xiàn)狀況對比(n,%)
眼部對于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感覺器官之一,由于其結構較為獨特,當眼部受到外傷影響或者由于異物入眼,就會很大程度上的引發(fā)眼部感染的發(fā)生,對于患者的視力會產(chǎn)生極大的影響[5],而抗菌藥物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控制患者出現(xiàn)的感染狀況。在近年來,由于不合理的抗菌藥物應用,許多病原菌出現(xiàn)了耐藥甚至多耐藥的情況,而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藥物對于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下降。眼部感染是眼科常見的感染性疾病,由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眼部及其附屬器官引發(fā)炎癥反應所致[6]。由于眼部組織結構特殊,病原菌容易經(jīng)眼結膜、眼角膜感染發(fā)病,部分可進入眼球深部,損傷眼組織結構,影響視力,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7]。細菌性結膜炎在臨床上發(fā)病較為急促,大部分患者在發(fā)病時,眼部分泌物相對較多,患者在發(fā)病后的眼部存在明顯異物感,并且結膜表現(xiàn)為充血狀態(tài)嚴重時,患者可能出現(xiàn)眼組織壞死的情況。細菌性結膜炎,發(fā)病高峰期在春秋季節(jié),并且這一疾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8],目前臨床上在針對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采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9],但這一藥物在應用過程中可能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眼角發(fā)紅等不良反應。妥布霉素滴眼液能夠有效調控細菌性結膜炎患者的致病菌清除狀況改善患者的結膜充血和浸潤情況,對于消除患者的眼部炎癥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寡姿幬锸茄鄄扛腥局委煹闹饕幬?但臨床抗菌藥物濫用情況仍然存在,這也就直接導致患者的臨床抗菌藥物治療敏感性降低[10],耐藥性增加,甚至出現(xiàn)多重耐藥問題,這也就導致臨床治療工作受到影響。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在眼部感染中應用廣泛,其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誘導細菌合成錯誤蛋白,達到殺滅細菌的目的[11]。
在患者發(fā)病時,細菌對患者的眼部造成侵襲,導致患者的眼球遭受致病菌污染,進而誘發(fā)細菌性結膜炎,導致患者機體內毒素分泌量增多,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眼部結構和功能異常,導致患者的局部炎組織發(fā)生壞死。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中的有效成分左氧氟沙星能夠特異性地與細菌的DNA回旋酶亞單位結合,進而發(fā)揮良好的殺菌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藥物應用于細菌性結膜炎,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可能會對患者造成較為明顯的眼部刺激,導致患者出現(xiàn)明顯的眼部不適癥狀,患者在接受治療后癥狀改善不明顯[12]。妥布霉素滴眼液在臨床上屬于一種應用廣泛的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針對革蘭氏陰性菌和陽性菌均有良好的滅菌活性,這種藥物能夠發(fā)揮獨特的光伏抗菌作用時,患者眼部的炎癥因子水平得到調節(jié),緩解患者的眼表炎癥,同時這一藥物還能夠調節(jié)患者的結膜充血和浸潤狀態(tài),使患者眼組致壞死結局得到改善。妥布霉素應用于患者的疾病治療中能夠改善眼表的微環(huán)境,對于促進基礎內液分泌和緩解眼睛干澀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其中的有效成分妥布霉素能夠與細菌核糖體相關結構進行特異性的結合發(fā)揮良好的抗菌作用,對于患者淚腺功能的改善有十分積極的效果。
細菌性結膜炎患者中,兒童的自身免疫力相對成人來說更低,并且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用眼習慣,患兒在受到病原菌感染和侵襲后則有可能出現(xiàn)細菌感染的情況,雖然應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進行抗菌治療,能夠獲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但患兒在接受治療后容易出現(xiàn)反復感染的情況,這就導致細菌清除效果并不理想。妥布霉素能夠與細菌核糖體小亞基進行特異性的結合對于蛋白質的合成起到拮抗作用,能夠使眼表狀況得到有效的調節(jié),使患兒淚腺功能恢復得到促進,有助于改善兒童的淚液分泌量,使淚液的沖洗能力得到提升,有助于增強內液對致病菌的殺菌效果,使機體抵抗致病菌侵襲的水平應得到優(yōu)化,促進細菌清除,改善兒童的臨床癥狀。妥布霉素是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的典型代表,在1944年人類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了歷史上第1個氨基糖苷類藥物也就是鏈霉素這種糖苷類藥物,是霉菌分泌物中分離所得到的氨基糖苷類藥物,在應用過程中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的全過程來妨礙細菌合成過程中復合物的形成誘導細菌合成錯誤蛋白,進而促進細菌死亡。氨基糖苷類藥物在使用過程中能夠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所以這種藥物被歸類為靜止期殺菌藥,人們在應用鏈霉素進行結核病的治療時,發(fā)現(xiàn)鏈霉素在使用過程中面臨著極為嚴重的耐藥性的問題,并且這種藥物長期使用有可能會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腦神經(jīng)損傷進而引發(fā)患者出現(xiàn)耳聾的問題。相關研究人員在進行臨床研究時認為需要針對鏈霉素的結構進行改造,盡可能降低鏈霉素在使用過程中的毒性。直到1957年,從卡納霉素列霉素中提取出卡納霉素,隨后在其結構上進行改造,發(fā)現(xiàn)了托布霉素等藥物,氨基糖苷類藥物在臨床上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咕幬锖笮乾F(xiàn)代臨床研究中十分重視的評估抗菌藥物藥效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仍然被臨床應用于敏感性需氧革蘭陰性菌所導致的全身感染,這種藥物雖然受到其毒性影響,應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療效依舊確切并且價格低廉,所以在臨床上建議合理進行應用,對于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來說,有十分積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在針對兒童細菌性結膜炎進行治療時,選擇妥布霉素滴眼液進行治療,能夠有助于改善兒童的治療效果,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兒童的細菌清除率,臨床可應用價值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