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成業(yè)
摘要: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是關系到教育公平的重大舉措,對于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yè),走上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新生剛剛踏入大學校園,對于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并不熟悉,而家庭經濟困難機制認定(下文部分簡稱為“貧困認定”)是資助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因此,如何在高校新生入校之際做好資助工作,是當下的重要課題。文章將結合2021年廣東省某高校新生家庭經濟困難機制認定中的實際情況與存在問題,對高校新生家庭經濟困難機制的認定進行探索。
關鍵詞:高校 家庭經濟困難 資助工作
高校資助工作是實現(xiàn)社會公平、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寒門學子完成學業(yè)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到要“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大力推動精準資助和資助育人工作,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通過查閱知網、維基百科、各類學術期刊,發(fā)現(xiàn)許多專家、學者都在對新生家庭經濟困難機制的認定進行探索,例如武漢大學張昭的學術論文《基于綜合評價理論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認定研究》、廣東金融學院何飛的學術論文《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存在的問題和對策》。但是,卻鮮有學者將目光聚焦在高校新生上,筆者發(fā)現(xiàn)高校新生在面對高校資助工作中的貧困認定時會遇到更多的問題,因此將高校新生單獨提煉,作為本文的創(chuàng)新點。
筆者目前在廣東省某高校擔任輔導員,主要負責學院的資助工作。筆者發(fā)現(xiàn),每年的家庭經濟困難機制認定,人數從高年級向低年級呈遞減趨勢。經實踐探索發(fā)現(xiàn)低年級學生尤其是新生對貧困認定存在著政策理解不到位、申請過程存在誤區(qū)等問題。本人聚焦高校新生,通過實踐探索貧困認定工作中的利弊,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一、存在的問題
(一)貧困認定政策宣傳不到位,新生認識不足
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的內容一般包括軍訓教育、開學典禮、安全紀律教育、校史館參觀及校情介紹、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以理論講解為主[ 1 ]。而對于家庭困難學生關注的資助問題涉及較少,無法解決家庭困難學生在求學過程中面對的問題,導致新生入學資助教育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在各大高校的入學教育中,部分學院由于新生數量較多,無法有效地向每一位新生傳達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對于資助的宣傳教育形式僅包括講座、班級會議、微信公眾號宣傳等,學校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相關的資助政策知識,對國家的資助政策進行大范圍的解讀,或摘取部分關鍵字眼向新生進行宣傳,缺少“一對一”的精準宣傳,師生互動不足,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喪失了解資助政策熱情,難以全面了解各項資助政策,達不到預期效果。同時,新生初入校園很難產生“資助”的概念,甚至有些新生單從主觀意念將自己劃分為“貧困”或者“不貧困”,導致一些貧困學生認為自己申請無望,在接受學校資助教育時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心態(tài)。
同時,大一新生入學后在面對種類繁多的資助項目(如“新生資助”“企業(yè)資助”“院校資助”)時,會手足無措、疲于應對,無法短時間內掌握各項獎助學金獨特的評定體系,導致出現(xiàn)將不同獎助學金的評定體系“張冠李戴”的情況,造成混亂,從而錯過貧困認定的時間,或者操作不當導致貧困認定失敗。
(二)部分貧困認定證明材料不合理
當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認定機制主要是通過提供能夠證明家庭經濟狀況的各項材料,從而獲得一定的分值,根據獲得的分值認定為“不困難”“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四種結果,國家通過學校向評為“一般困難”“困難”和“特別困難”的學生發(fā)放不同數額的助學金,幫助其完成本學年的學業(yè)。從理論上看,這種評定方法符合定量分析要求,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實際的貧困生認定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不能確保數據真實性的情況,即出現(xiàn)有需求的學生拿不到符合條件的證明、有證明的不一定真貧困等復雜的實際情況[ 2 ]。因此,下面將開展分析開具貧困認定證明材料時存在的不合理情況。
1.跨省市開具證明與防控相關政策相沖突
特殊時期,許多高校實行常閉式管理,不建議學生過大區(qū)域的出行。由于我國高校新生生源來自全國各地,部分新生在入學前未了解到學校貧困認定的相關政策,并未在開學前準備齊全有關的證明材料,導致開具證明材料需要多次離校返回生源地。部分所在院?;蛘呱吹厥芊揽丶殑t的約束,學生無法返回生源地開具相關證明,導致無法按時提交證明材料。
2.證明材料丟失
新生入學是在每年的9月份,而貧困認定的證明材料可以追溯到之前較長一段時間,例如“學生本人重大疾病”的解釋:重大疾病是指醫(yī)治花費巨大且在較長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工作和生活的疾病。部分新生在初次接觸貧困認定時,并未保存之前的一些相關證明材料,導致無法提供有效的證明。如一真實案例,Z姓同學在患重大疾病出院后病歷證明、支付收據卻并未妥善保存,無法證明其年初曾接受手術,從而無法得到“學生本人重大疾病”的分值。
3.部分縣級證明難以開具
“家庭遭受重大自然災害”要求開具縣級民政部門證明遭受災害的原因及困難程度。學生普遍反映開具縣級部門的證明時遇到極大的困難,很多時候只能開出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證明,但是鄉(xiāng)、鎮(zhèn)一級的證明并不符合文件要求。因此部分學生盡管遭受到了重大自然災害卻因無法開出證明而無法得到分值。
4.部分需要開具的證明存在“不合理性”
例如“贍養(yǎng)人口”中解釋:指家庭關系中直系親屬年齡大于70周歲的親屬,以學生提供的《戶口簿》復印件予以佐證。在筆者遇到的案例中,某學生的直系親屬與其不在同一本戶口本上,且居住外地居委或村委無法證明其直系親屬關系,導致有關直系親屬的證明無法開具。
5.學生提供的證明材料存在“不可鑒性”
陳萍、荀驍、劉蘭蘭在論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提到,由于高校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城鄉(xiāng)家庭經濟收入信息存在一定的隱蔽性、 復雜性和不易獲得性。因此,高校在對學生的貧困資格進行認定時,無法做到實地走訪核查,一定程度上會出現(xiàn)學生偽造貧困證明材料的情況。同時,由于對學生家庭進行實地訪查、 調查所付出的成本要高于學生資助金額,因此學校對學生申報的經濟貧困情況進行審核時,就存在信息失真的情況。盡管各高校為了杜絕偽貧困生的出現(xiàn),防止困難證明造假,設立了相關懲罰措施及學生實名舉報條目,例如記入誠信檔案、取消貧困認定資格等,但是高校教師、輔導員獲取學生真實家庭情況難度較大,無法做到精準施策[ 3 ]。
(三)資助系統(tǒng)的不完善
2021年之前廣東省國家助學金的貧困認定工作都是通過線下提交紙質證明材料,交由學院審核的方式進行。2021年9月廣東省教育廳出臺了“廣東省學生資助申報系統(tǒng)”,學生不再需要提交傳統(tǒng)的紙質證明材料,只需要在微信小程序上實名認證后上傳各項證明材料,再提交學院的教師端審核即可。與往年相比,“廣東省學生資助申報系統(tǒng)”小程序的開發(fā)方便了學生提交材料的過程,節(jié)省了紙張,真正做到了節(jié)約環(huán)保。但是,系統(tǒng)在操作實施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弊端。
1.學生端系統(tǒng)不穩(wěn)定
學生在使用的過程中經常出現(xiàn)各種突發(fā)情況,十分影響貧困認定工作的正常進行。第一,小程序在前期經常出現(xiàn)登錄不上的情況,在登錄高峰期尤為明顯;第二,上傳證明材料的過程中多次出現(xiàn)上傳失敗的情況,同一份證明材料需要多次上傳才能成功;第三,學生反映經常出現(xiàn)上傳證明材料成功,但卻因系統(tǒng)崩壞保存失敗的情況。在申報截止日期前,部分學生甚至因擔心小程序崩潰導致貧困認定失敗而出現(xiàn)焦慮等消極心理。
2.教師端功能設置不合理
教師在操作自助系統(tǒng)的時候,也普遍存在體驗不佳的情況。學生提交的證明材料都是以圖片掃描的形式上傳,但掃描的角度、圖片的清晰度參差不齊,導致教師需要不斷旋轉、放大證明材料才能夠看清。同時,在系統(tǒng)中審核材料缺乏“針對性”。系統(tǒng)并不支持對提交上來有誤的證明材料部分退回,在部分證明材料出錯時只能將材料全盤退回,一是不夠方便學生找到問題所在,二是學生重新修改提交后教師需要重新全盤復核學生的證明材料。除此之外,小程序并未與學生手機信息綁定,教師批復后系統(tǒng)未能通過短信的方式通知學生及時查閱,此時需要教師一一提醒學生查看,嚴重降低了教師的工作效率。
3.阻礙了師生溝通的渠道
系統(tǒng)的使用簡化了學生遞交材料、教師審核材料的流程,但是卻間接減少了師生面對面的溝通渠道。在傳統(tǒng)紙質審核的方式,學生遞交材料、教師審核材料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次師生談心談話的機會,也是一次資助教育浸潤的過程,還可以幫助師生從中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做到精準施策,減少“漏報”“亂報”的情況。
二、建議與對策
(一)前置資助育人工作,提前開始資助宣傳工作
目前各院校的新生入學教育主要由學生處統(tǒng)籌,由輔導員實施,很多時候新生班班主任、專任教師以及職能部門并沒有參與入學教育中的資助教育。劉暢[ 4 ]指出,學校各科室缺乏聯(lián)動與合作,入學教育只能采用集中教學方式,形式單一,內容片面,缺乏針對性。在開展新生入學教育時,應統(tǒng)籌協(xié)調學校各部門、各科室,相互之間積極配合,構建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
新生在入學后疲于應對各項新生入學教育,因而新生資助工作在新生入校后開展并不合理。應充分發(fā)揮高校新生暑假的過渡期,前置新生的資助工作。在學校錄取工作結束后,院校應盡快選出新生班班主任,并從在校生中尋找認真、負責、可靠的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擔任新生班班主任助理,充分發(fā)揮新生班班主任、學生黨員、班主任助理的先鋒作用,積極走進新生,了解新生,準確排查學生家庭情況,向新生準確宣傳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
在新生邁向高校的這段過渡期,新生剛經歷了高考,對高校生活充滿憧憬,從內心深處渴望了解高校的學習生活。此時,新生班班主任、班主任學生助理、學生黨員通過微信、電話、QQ、微博等新媒體與新生開展交流互動、談心談話,一方面幫助新生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活,為進入校園做準備;另一方面通過聊天的方式“潤物細無聲”地了解新生的家庭經濟情況,準確摸排家庭困難學生,既尊重了學生隱私,也字里行間向新生普及學校的各項資助政策,幫助新生更好地界定自己的貧困情況并開具相應的證明材料。同時,在此期間新生有充裕的時間去收集各項用于貧困認定的證明材料,因此合理利用這段時間完成貧困認定的準備工作尤為重要。
(二)多元化開展貧困認定工作
“精準認定”并不能單一化通過證明材料進行認定,許多學生的真實情況并不能通過證明材料如實反映。一方面,一些學生通過一些非正常手段獲得各種證明材料從而通過貧困認定獲得國家助學金;另一方面,一些學生確實存在家庭困難,但卻因自身、家庭、環(huán)境等多種原因無法開具相應的證明。因此,不能單一地從支撐材料進行認定,應該多方面考察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
首先,在大數據背景下,充分發(fā)揮現(xiàn)代信息技術、大數據的作用,進一步提升精準資助中的準度。馮永鵬、張云婷在《大數據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中的運用》中論述道,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以信息化平臺為基礎,增強資助和受助數據共享、 集成與分析功能,保證實現(xiàn)每一位貧困生的“應助盡助”,確保資助 力度真正符合學生實際所需。首先,運用大數據將學生家庭所在地、家庭基本情況、家庭收入情況、教育支出情況、醫(yī)療支出情況、負債情況、受災情況等進行匯總;其次,利用大數據對學生心理和生活狀況進行集成分析,并用算法科學檢測學生飯卡消費、銀行卡收支、學生貸款記錄等情況,做到每學期對數據庫進行更新;最后,通過細致的情況統(tǒng)計和優(yōu)化數據統(tǒng)計方法,篩除不能反映真實情況的“壞數據”,保留好數據”,形成科學量化評估指標體系。運用大數據可以避免將學生提供的證明材料作為唯一的佐證材料,提升了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的精準性和合理性。
其次,堅決抵制偽造貧困認定證明材料。通過走訪抽查、電話訪談的方式,向經濟貧困學生當地的村委會、居委會以及開具各項證明材料的各個職能部門詳細了解經濟貧困生以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信息、經濟情況、健康狀況、收入來源情況等相關材料。定時對貧困認定學生進行監(jiān)督,使其知曉偽造證明材料的嚴重性和后果。如若發(fā)現(xiàn)貧困認定學生存在消費異常的情況,例如將通過貧困認定獲取的國家助學金用于購買奢侈品等行為,應當及時介入。如果發(fā)現(xiàn)有存在騙取資助的偽貧困生,應當對這些學生采取嚴厲的懲罰措施,取消當年的獎學金評比資格,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最后,酌情放寬院系審核貧困認定材料的權限。在面對有需求的學生拿不到符合條件的證明材料、有證明材料的不一定真貧困等復雜的實際情況,廣東省教育廳應下放相應的審核權限給院校。將權限下放后,有利于各院校應對一些特殊情況的處理,做到張弛有度。對于一些存疑的、證明與申請學生現(xiàn)實表現(xiàn)不符的材料,所在院校在經過審核后能夠有權限不通過;對于一些無法開具證明的實際困難生,所在院校在審核后有權限給予其通過。
(三)積極改進資助系統(tǒng)
國家相關部門對學生資助力度的逐年加大,各類獎、助學金等資助項目品類繁多、數量及額度不定、評選與發(fā)放機制復雜,更對現(xiàn)有學生資助工作的服務質量與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資助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與否、操作性好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資助工作的質量。資助系統(tǒng)開發(fā)部門和團隊應積極調研,傾聽一線師生的意見和建議,并對頁面排版、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用戶體驗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進,從而使“廣東省學生資助申報系統(tǒng)”成為一款構建功能完善、性能強大、運行穩(wěn)定可靠、操作簡便、友好的高校學生資助管理系統(tǒng)。同時,教師并不能因為系統(tǒng)的開發(fā)使用而脫離學生,應與學生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多親近學生,切實了解學生的經濟狀況,推動資助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探索高校新生家庭困難機制認定,對于提升學生資助工作水平,創(chuàng)新資助育人工作方法,開創(chuàng)學生工作資助新局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聚焦高校新生,剖析了高校新生家庭經濟困難機制認定中遇到的三大問題以及提出了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做好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意義重大,有效的家庭經濟困難機制,將保證高校新生資助工作實現(xiàn)健康、穩(wěn)定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推動國家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參 考 文 獻】
[1]劉歡.高校新生入學教育研究現(xiàn)狀[J].科教文匯(中旬刊),2021(10):23-27.DOI:10.16871/j.cnki. kjwhb.2021.10.008.
[2]陳萍,荀驍,劉蘭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1,20(16):253-254.
[3]王潔.民辦高校貧困生認定現(xiàn)狀、原因及對策[J].就業(yè)與保障,2021(11):39-40.
[4]陳萍,荀驍,劉蘭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21,20(16):253-254.
(責任編輯:姜秀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