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詩書并馳可終古,豈止唐世論不刊”*
      ——明清以來江蘇私家與坊間刻書的發(fā)展

      2022-02-18 01:48:09黃鎮(zhèn)偉
      圖書情報研究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刻書書坊山房

      黃鎮(zhèn)偉 伍 巧

      (1.蘇州大學(xué)文學(xué)院 蘇州 215031;2.南京大學(xué)信息管理學(xué)院 南京 210023)

      根據(jù)現(xiàn)存的印刷品實物和文獻記載,雕版印刷技術(shù)最早應(yīng)用于佛經(jīng)和民間歷書的刊印。晚唐至五代時期,儒家經(jīng)典等始經(jīng)雕版印刷傳播。至于宋代,雕版刻書開始興起,作為一種新興的書籍出版事業(yè),在快速發(fā)展中,逐漸形成官府刻書、私家刻書和坊肆刻書鼎立的生產(chǎn)格局。明、清時期,雕版刻書走向鼎盛,蘇州、南京等城市成為全國的刻書中心之一。

      1 明代江蘇私家刻書與坊肆刻書之盛

      據(jù)《明史》“食貨五·商稅”記載:“明初務(wù)簡約,其后增置漸多,行赍居鬻,所過所止各有稅。其各物件析榜于官署,按而征之。惟農(nóng)具、書籍及他不鬻于市者勿算,應(yīng)征而藏匿者沒其半?!盵1]此即所謂明初“書籍、田、器不得征稅”之令。雖然其中有兩點不甚明朗:一是書籍免稅的政策施行至于何時,是否僅因“務(wù)簡約”而設(shè),其后“增置漸多”而廢;二是所謂“免稅”,是否僅指書籍刊刻過程,還是包括書籍的市場交易?但不管如何,此項“免稅”政策是有益于明初刻書活動發(fā)展的。

      1.1 私家刻書

      據(jù)南京師范大學(xué)圖書館王桂平所撰《明清江蘇藏書家刻書成就和特征研究》一文可知,江蘇私家刻書在明初刻印數(shù)量少,且多沿襲元刻本的風(fēng)格,至中期,隨著文壇復(fù)古風(fēng)尚的盛行,則多翻刻宋本,至嘉靖、萬歷間,則說部、叢書刊刻成風(fēng),但明刻書多而不精[2]。惟私家刻書,頗為講究,刻印本質(zhì)量較好,這是因為私家刻書,并非如書賈以投資求利為價值取向,因此十分重視選題和書品,“藏書家所刻的書籍,更為其他藏書家所喜愛,因此又造成書市經(jīng)濟資本的流動”[3]。

      大抵私家刻書的主體,多為出身官宦士族的文人學(xué)士及藏書家。在江蘇,以蘇州、南京、常熟、揚州的私家刻本較為著名。

      1.1.1 蘇州私家刻書

      明代江蘇共有私刻210 家,其中蘇州10 家、吳縣47 家、長洲30 家、吳江22 家,昆山22 家,常熟63 家、太倉16 家,另明代蘇州的著述家達1 700 人之多,其著述也多有刻本[4]。

      藏書家刻書是私刻的主體部分。《中華再造善本·明代編》收錄明代蘇州郡城藏書家輯刊的圖書十八種,其中嘉靖間以刻書著名的沈與文野竹齋刊本就有三種:漢韓嬰撰《詩外傳》十卷,有刻書牌記“吳郡沈辨之野竹齋校雕”。沈與文曾刻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因取“繁露”為堂名。整體觀之,明代蘇州藏書家所刊書籍,主要集中在三大領(lǐng)域:地方著述,說部叢書,唐人詩集。

      蘇州文人的別集,以成化、弘治間吳縣張習(xí)所刻為最。張習(xí)刻書以精雅知名,先后刊行元薩都刺《雁門集》,鄭元祐《僑吳集》;高啟《槎軒集》及《姑蘇雜詠》,楊基《眉庵集》,徐賁《北郭集》,張羽《靜居集》;與高啟等位列北郭十友的王行《半軒集》等。

      纂集蘇州地方文獻,則以朱存理、錢穀最為用心。

      朱存理(1444—1513)字性甫,號野航,長洲人,居葑門。嘗手自繕寫前輩詩文,積百余家。著有《珊瑚木難》 《吳郡獻徵錄》 《野航漫錄》等。

      錢穀輯《蘇州三刺史詩集》,隆慶、萬歷間豫州龍氏刻于蘇州,現(xiàn)藏臺北“中央圖書館”。另有《長洲志》 《吳都文粹續(xù)集》 《國朝文類抄》等,皆未刊行。今上海圖書館藏有《吳都文粹續(xù)集》的殘稿。

      在嘉靖、萬歷之間,江南說部叢書刊刻成風(fēng)。如嘉靖二十三年(1544),上海陸楫輯《古今說?!?35 種;萬歷二十五年,嘉興周履靖輯《夷門廣牘》107 種;萬歷三十一年,錢塘胡文煥文會堂刊《格致叢書》198 種,等等。

      1.1.2 常熟私家刻書

      書香盈邑的常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明末清初,誕生了多位大藏書家和名刻書家,毛晉(1599—1659)汲古閣刻書曾經(jīng)最為知名。

      毛晉,原名鳳苞,字子晉,號潛在。毛晉一生未涉仕途,僅以秀才的身份,憑借家中豐厚的田租收入,終生從事藏書刻書的文化傳播事業(yè),貢獻巨大。汲古閣是毛晉藏書刻書的地方,據(jù)統(tǒng)計,自明及清40 余年間,汲古閣刻書近600 種,有《十三經(jīng)注疏》《十七史》及《說文解字》《唐人選唐詩八種》 《元人十種詩》 《宋六十名家詞》《六十種曲》 《文選注》《四唐人集》 《樂府詩集》《唐詩紀(jì)事》 《吳郡志》 《琴川志》 《吳地記》 《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 《海虞古文苑》等,以及佛經(jīng)、道藏等。世稱“毛刻本”,或“汲古閣本”,時有“毛氏鋟本走天下”之說。

      汲古閣刻書,無論講數(shù)量、種類,還是雕印質(zhì)量,都是古代民間刻書史上前無古人的大家名坊。楊紹和海源閣舊藏汲古閣影宋精抄《五經(jīng)文字》,卷末有毛晉季子毛扆跋,稱:“吾家當(dāng)日有印書作,聚印匠二十人,刷印經(jīng)籍。扆一日往觀之,先君適至,呼扆曰:‘吾縮衣節(jié)食,遑遑然以刊書為急務(wù),今板逾十萬,亦云多矣?!盵5]僅印書工匠就達二十人,則雕刻工匠當(dāng)遠過于此。

      毛晉不僅自己刻書,還代人刻印書籍。如為張溥刻《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南史》,為王象晉刻《群芳譜》,為錢謙益刻《列朝詩集》,為鄉(xiāng)賢馮班刻《馮定遠全集》,為李玙刻《群芳清玩》,為張潛刻《蘇門六君子集》等。

      從歷史文化傳播的角度審視毛晉刻書的文化意義,有兩點是應(yīng)該予以特別提出的。

      其一,影響研究、刊書的風(fēng)尚。東漢許慎的《說文解字》開古代字典編纂的千年風(fēng)尚,然元明兩代,學(xué)者不重小學(xué),公私刻書,竟無顧及,一代經(jīng)典遂有沉晦之虞。毛晉崇禎間購得北宋刻小字本《說文解字》,即予翻雕行世。清代許學(xué)大盛,名家輩出,汲古閣本的刊行流傳對此具有一定的影響和促進作用。大規(guī)模匯刻詞集,毛晉的《宋六十名家集》是宋以后的第一家,直接影響了清代詞集刊刻之風(fēng)。

      其二,汲古閣刻書,保存了大量珍稀古書的足本。《津逮秘書》是毛晉精心??痰拇笮蛥矔?,所收以宋、元人著述為主。毛晉一改明末坊間匯刻叢書隨意刪削節(jié)取,以省成本之風(fēng),努力求取善本,全本付刻。

      毛晉對于底本選擇十分慎重。多取宋、元善本,并延聘學(xué)人為之???。每一書??坍?,則跋數(shù)語于后,多述版本流傳淵源、底本選擇等事。連印書用紙也毫不茍且,特于江西訂制,厚者謂“毛邊”,薄者曰“毛太”,紙潤墨香,絕非尋常坊刻本所比。潘景鄭(1907—2003)曾廣事搜稽,共輯得249 篇,編集為《汲古閣書跋》,由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在1958年出版。

      1.1.3 南京私家刻書

      明代南京私刻十分有名,刻書名家有胡正言、焦竑等。

      胡正言(1582?—1672?),字曰從,號十竹齋主、默庵老人,因擅篆刻繪畫,曾為南明弘光朝廷刻制國璽,被授武英殿中書舍人,后辭官隱居南京雞籠山側(cè),足不出戶,潛心研究制墨、造紙、篆刻、刊書,致力經(jīng)營木版水印和出版事業(yè)。主持雕版印刷《十竹齋書畫譜》和《十竹齋箋譜》,開套色版畫先河[6]。

      焦竑(1540—1620),文學(xué)家、史學(xué)家、文獻考據(jù)學(xué)家,所著涉心學(xué)、子學(xué)、佛學(xué)、文學(xué)、史學(xué)、目錄版本、考據(jù)、文獻整理等諸多方面,共有20 余種,其中見于《四庫全書總目》有16 種[7]。

      天啟六年(1626),江寧人吳發(fā)祥刻成《蘿軒變古箋譜》,為現(xiàn)存最早饾版工藝刊印的傳本。

      在明代中后期,揚州也有若干刻書家。多數(shù)是本地的文人學(xué)士、藏書家,也有一些是外籍官員所刻書[8]。此外,江陰藏書家朱承爵(1480—1527)“朱氏文房”刻書,頗為精美。于正德十六年(1521),用仿宋字刻唐杜牧《樊川詩集》。還刻有《浣花集》,以及《詠懷詩》、《黃太史精華錄》八卷、《庾開府詩集》四卷、 《西京雜記》六卷等。

      1.2 坊肆刻書

      坊刻圖書在江蘇有金陵、蘇州兩個重鎮(zhèn),其選題多小說、戲曲、醫(yī)藥書等實用圖書。

      1.2.1 金陵坊肆刻書明代南京書坊常在名號前冠以“金陵”或“秣陵”二字,有以其地望之古老顯赫為招搖。金陵書坊的刻書活動,明初并不活躍,明太祖洪武至武宗正德近二百年間,目前知見的書坊不到10家。而世宗嘉靖至神宗萬歷末近百年間,這個數(shù)字就猛增至40 多家,可見嘉靖、萬歷年間是金陵坊刻書籍發(fā)展最好的時期[9]。

      金陵書坊集中在南京城內(nèi)的三山街及太學(xué)前,因而有書坊冠以“三山街書林”、“三山書坊”字樣。1980年,張秀民(1908—2006)根據(jù)歷代藏書家書目及原書牌子,考錄了明代金陵書坊的名號和數(shù)量,凡得50 余種,結(jié)論是“稍少于建陽而多于北京”。數(shù)年后,張先生又根據(jù)新材料作了修正,舉出93 家金陵書坊,其“多于建陽九家,更遠遠超過北京?!盵10]其刻書以戲曲小說、醫(yī)書良方為多。

      明代金陵書坊以唐氏為最,有名號可考者多達15 家。周氏居其后,達13 家。唐氏書坊以“富春堂”為首,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繡刻演劇》殘本,題明金陵唐氏富春堂輯刻,而卷內(nèi)除題唐氏富春堂、世德堂外,尚有金陵文秀堂、文林閣等名目。已知除“文秀堂”外,其他均系唐氏家族的書坊。全書共分6 套,每套10 本,套前各有書衣一頁,題“繡刻演劇第幾套”。

      王重民(1903—1975)在鑒定后認(rèn)為:“此編顯系兩家或數(shù)家書林所刻,后其書版殆均歸唐氏,始匯為是編。[11]”其實并不一定是版歸富春堂,而是幾家唐姓書坊聯(lián)手推出暢銷戲曲劇本叢刊,名望所歸,舉“富春堂”的名牌領(lǐng)銜?!案淮禾谩痹谌f歷間以刻曲著稱,所刻有百種之多,僅現(xiàn)存輯入《古本戲曲叢刊》初、二集者就達25 種。此外,還刻有不少醫(yī)書、文人詩集、琴譜等。

      1.2.2 蘇州坊肆刻書

      據(jù)《中國印刷史》《江蘇刻書》等書記載,明代蘇州一地的書坊有67 家,主要集中在金門、閶門—帶。因其為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便于書籍的銷售,故書坊名號前多冠以“金閶”字樣,如金閶世裕堂、金閶書業(yè)堂、金閶擁萬堂、金閶貫華堂、金閶黃玉堂、金閶寶鼎齋、金閶十乘樓、金閶葉敬池等,在67 家書坊中,有多達39 家都以此為招牌[12]180。

      蘇州刻書以注重質(zhì)量為特色,正如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所說:“余所見當(dāng)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驟精,遂與蘇、常爭價。蜀本行世甚寡,閩本最下?!盵13]其為出版好書,常購買上乘書稿或善本古書。蘇州藏書家眾多,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且家資富有,作為圖書消費的重要群體,他們對于圖書的要求高,也便成為了蘇州書坊生產(chǎn)高質(zhì)量圖書的驅(qū)動力。

      此外,以“吳門”“吳郡”等為名號的書坊也不少,如吳門徐氏大觀堂、江蘇萬壽堂、吳郡趙均小宛堂、吳郡袁樂佳趣堂、吳郡金李澤遠堂、吳郡寒山趙氏宛委堂、吳郡綠蔭堂、古吳聚德堂、古吳麟瑞堂、吳郡沈與文野竹齋、吳郡八詠樓、吳郡寶翰樓、吳郡顧凝遠詩瘦閣、吳郡龍山草堂等[14]。

      無錫也是書坊較多的地方,也有活字版印書。如顧起經(jīng)的奇字齋、王化醇的尊生齋、秦汴的繡石書堂,以及華氏會通館、蘭雪堂和安氏書坊。在常州,有書林何敬塘刻印的《重刻張閣老經(jīng)筵四書直解》 《皇明三元考》等。

      2 清代私家刻書與坊刻的繼續(xù)發(fā)展

      清代康、雍、乾三朝,無論在刻書的數(shù)量或質(zhì)量上,都屬于歷史上最好的時期之一。其中官刻、家刻特別強盛,而坊刻則相對較弱。這是因為清朝廷挾軍事、政治之強勢,帝王們想通過大規(guī)模編刊書籍來表達“稽古崇文”之意,以點綴所謂的“盛世”。另一方面,滿清主政華夏之后,羅織了嚴(yán)酷的文網(wǎng),制造了多起“文字獄”,文人學(xué)者只得潛心于故紙堆,整理舊籍,于是盛行考據(jù)之風(fēng)。一大批學(xué)問出色的版本學(xué)、校勘學(xué)者助力官府或私家刻書,使這一時期的官刻、家刻本書籍有著較高的價值。

      2.1 私家刻書

      藏書家刻書在清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文化現(xiàn)象。乾嘉時期,一代學(xué)者先后以畢生的精力才智,孜孜于對古代文獻的整理研究,以考據(jù)學(xué)的豐碩成果,在我國古代學(xué)術(shù)思想史上寫下了極其輝煌的一頁。考據(jù)學(xué)的研究,首先在于恢復(fù)古代文獻的本來面貌,??偶匀怀蔀橐粋€不能回避的重要課題。于是,學(xué)者藏家競起刻書,成一代風(fēng)尚,或如張之洞所說:“前代經(jīng)史子集,茍其書流傳自古確有實用者,國朝必為表章疏釋,精校重刻。”[15]

      ??偶苏蔑@學(xué)術(shù)以外,還能以保存古籍之功傳名于世,這一點尤為藏家所看重。張之洞的《勸刻書說》對此作了精彩的闡述:“凡有力好事之人,若自揣德業(yè)學(xué)問不足過人,而欲求不朽者,莫如刊布古書一法。但刻書必須不惜重費,延聘通人,甄擇秘籍,詳校精雕,其書終古不廢,則刻書之人終古不泯,如歙之鮑,吳之黃,南海之伍,金山之錢,可決其五百年中必不泯滅,豈不勝于自著書、自刻集者乎。且刻書者,傳先哲之精蘊,啟后學(xué)之困蒙,亦利濟之先務(wù),積善之雅談也。[16]”文中所舉鮑廷博、黃丕烈、伍崇曜、錢熙祚,都是清代以刻書名世的編輯出版家,所刻《知不足齋叢書》《士禮居叢書》《粵雅堂叢書》《守山閣叢書》等,名聞天下。

      藏書家刻書者以蘇州與揚州為最。清初,江蘇藏書家刻書主要以軟體字手書上版的“寫刻本”為主,清中期刻書人數(shù)最多,聞名者有:江蘇省江寧府的程廷祚;鎮(zhèn)江府的段玉裁、蔣和;常州府的趙翼、趙懷玉、孫星衍、葉廷甲、李兆洛、胡文英;無錫的華希閔、浦起龍、秦蕙田、楊潮觀、秦瀛、錢泳;蘇州府的沈德潛、王應(yīng)奎、沈彤、畢沅、黃廷鑒、顧之逵、張海鵬、張金吾、石韞玉、黃丕烈、宋翔鳳、任兆麟、席世臣、吳志忠、邵子顯;揚州府的馬曰琯、馬曰璐、任大椿、秦恩復(fù)、阮元、王引之、陳逢衡、汪喜孫、陸鐘輝、黃奭、茆泮林;松江府的王鳴盛、錢大昕、吳省瀾、沈恕、沈慈等,這一時期仿刻宋本成為一時風(fēng)尚。

      清代后期,繆荃孫刻有《云自在龕叢書》《藕香零拾》等叢書。

      2.2 坊肆刻書

      2.2.1 南京坊肆刻書

      清代南京的刻書高峰是在19 世紀(jì)下半葉,全國各地的書商常年在這里販書。在南京眾多書坊之中,“李光明書莊”尤為著名。盧前(1905—1951)寫道:“近百年刻書業(yè)則始于洪楊事變之后,隨曾、左而起者曰李光明?!盵17]李光明,字椿峰,號曉星樵人,室名何陋居,刻書167 種。所刻各書版心下有“李光明莊”四字,書首或冠廣告文字,書末或附刻書目錄[18]。“李光明書莊”是晚清以來金陵書業(yè)的老字號,以雕印蒙學(xué)書籍為主,加上印刷精良,刻版工整,蒙童人手一編,行銷極廣。

      2.2.2 蘇州坊肆刻書

      蘇州書坊上承明代的強勢,繼續(xù)保持全國領(lǐng)先地位。根據(jù)史料記載,清代有名號可考的蘇州書坊在70 家左右,且家家有刻書的記載。如由明入清的金閶趙氏書業(yè)堂,自康熙至道光先后刻有《花鏡六卷圖》 《新評龍圖神斷公案》 《后西游記》 《說呼全傳》 《豆棚閑話》 《芥子園畫傳》 《景岳全書》《韻綜》等。清初金閶書林尤氏寶翰樓康熙至道光間先后刻有《五朝詩七律英華》《增訂廣輿記》《中晚唐詩》21 種、毛宗崗評《四大奇書第一種》(即《三國演義》)、《李卓吾先生批評三國志真本》《李卓吾評忠義水滸全傳》等數(shù)十種。與書業(yè)堂、寶翰堂并稱清初三大家的綠蔭堂,康熙時刻《百名家詞鈔》100 卷、《江右三大家詩鈔》9 卷、《平妖傳》等。

      2.2.3 常熟坊肆刻書

      清代,民間書坊經(jīng)營時間延續(xù)最久,刻書數(shù)量最多,社會影響最大的,要數(shù)繼毛晉汲古閣而起的席氏掃葉山房。

      席氏本蘇州洞庭東山著姓望族,其刻書始自清初席啟寓(1650—1702),而以掃葉山房為名設(shè)肆刻書則為席世臣。席世臣字鄰哉,席啟寓玄孫,曾以商籍學(xué)生身份與校《四庫全書》,乾隆五十一年(1786)欽賜舉人,兩年后中進士。世臣嗜古好學(xué),家中多藏書,每見佳本,則手自校讎,因以“掃葉山房” 名室,蓋取義于“校書如掃落葉”之句。所刻書以史部為主,曾得汲古閣十七史書板,予以重印。當(dāng)書業(yè)擴大后,即在蘇州閶門設(shè)書鋪,以“掃葉山房”為號,所刻書板心多刻以“掃葉山房”字樣,掃葉山房之名隨著所刻書籍行銷天下而傳揚四方。

      席世臣掃葉山房刻書,始自乾隆末年,主要在嘉慶間,瞿冕良先生《琴川書志》“掃葉山房”條下較詳細列有知見目錄,較著名的有《十七史》《四朝別史》 《大唐六典》 《貞觀政要》《東觀漢記》 《舊五代史》等。

      掃葉山房在席世臣身后,繼續(xù)經(jīng)營書業(yè)。咸豐末年,掃葉山房書板在太平軍與清軍在江南軍事拉鋸中損失慘重,書坊正在刊印的《舊唐書》書板即毀于當(dāng)時戰(zhàn)火中。在同治、光緒年間,掃葉山房的業(yè)務(wù)經(jīng)營和市場有所發(fā)展,并把經(jīng)營中心遷往上海,先后在彩衣街、棋盤街,以及松江、漢口等地設(shè)立分號。同時引進石印、鉛印新技術(shù),擴大印刷規(guī)模和經(jīng)營范圍,線裝石印本逐漸成為其主要出版樣式。據(jù)民國年間所編書目的不完全統(tǒng)計,掃葉山房編印的書籍就達700多種,在清末民初的古書市場上占有很大份額。但在近現(xiàn)代化的民營出版企業(yè)如商務(wù)印書館、開明書局等出現(xiàn)后,古籍市場相對萎縮,掃葉山房雖在民國時綴以書局之稱,以新面貌,但終因受書坊舊體制的限制,業(yè)務(wù)日見蕭條,并于1954年關(guān)門大吉。

      因此,有學(xué)者認(rèn)為,大致在清末光、宣年間至民國初年,是傳統(tǒng)書坊分化的時代,有的徑告破產(chǎn),有的以木板印書為次,營銷書籍為主,有的則完全改營為書店。由此可見,作為古代書籍生產(chǎn)主體之一的書坊在經(jīng)歷了千余年的歷程之后,在清末民初,其歷史使命基本終結(jié)了[12]300-301。

      3 結(jié)語

      “詩書并馳可終古,豈止唐世論不刊?!保▌m《寄賀知章》)雕版印刷,曾經(jīng)長時期地承載著中國的書籍文化,促進了知識的流通,提升了生產(chǎn)和生活的技能,推動了文化的傳承。

      始終鐘情于木板書的,在民國早期的江蘇,首推“誦芬室”主人董康(1867-1947)和“涉園”主人陶湘(1871-1940)[19]。兩家所刻書籍,都委托北京琉璃廠的文楷齋刻工雕印,版式精美,為藏書界人士所稱譽。董康,字綬經(jīng),江蘇武進(今江蘇常州市)人。所刻各書,無論是選擇底本,擇用好紙佳墨,還是??蔽淖?,都極為講究??逃小墩b芬室叢刊》 《讀曲叢刊》,《盛明雜劇》初集、二集及《雜劇新編》等。陶湘,字蘭泉,亦武進人。酷愛宋、元舊本,及晚明閔、凌兩家朱墨套印本、武英殿開化紙印本書,購藏極富。據(jù)宋咸淳本影刻《百川學(xué)?!芬话俜N,規(guī)模宏大,其中缺卷依明弘治年間華氏覆宋本摹補。還覆刻宋本《儒學(xué)警悟》6 種、《涉園墨萃》12 種。

      此外,在江蘇還有趙詒琛又滿樓、曹元弼復(fù)禮堂、李根源曲石精廬等家刻書,繼其余韻。至于蘇州文學(xué)山房主人江杏溪用聚珍版印行的《文學(xué)山房叢書》,則成為吳中木活字印書之絕響,而《南社叢刻》及《笠澤詞徵》,則開鉛字排印之先聲。蘇州寶山樓主人潘氏以珂羅版影印古人手跡的《明清藏書家尺牘》與《明清畫苑尺牘》,避免了摹刻失真之弊。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宋金元本書影》,悉呈原刻木板書的形貌。這些私家和坊刻出品,成為江蘇刻書家對現(xiàn)代藏書界和新興的圖書館古籍收藏的最后貢獻,至今尚為當(dāng)代文獻學(xué)界人士所追求和惦念。

      猜你喜歡
      刻書書坊山房
      書坊與名士:萬歷年間戲曲評點興起的雙驅(qū)
      戲曲研究(2022年2期)2022-10-24 01:55:24
      后素山房
      重慶拾山房民宿
      傳記書坊
      傳記書坊
      鍾磬山房藏石欣賞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37
      鍾磬山房藏石欣賞
      寶藏(2017年11期)2018-01-03 06:45:35
      論元代儒學(xué)刻書
      卷宗(2017年9期)2017-07-07 18:32:54
      建陽 建陽區(qū)在書坊鄉(xiāng)開辦中專班老區(qū)群眾自家門口拿文憑
      紅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44
      明代安徽官方刻書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7
      金溪县| 斗六市| 长宁县| 博乐市| 图木舒克市| 丰原市| 连南| 万载县| 清流县| 嵩明县| 怀仁县| 夏河县| 介休市| 太原市| 琼海市| 朝阳区| 北海市| 高平市| 襄汾县| 涪陵区| 钟山县| 杭锦旗| 文昌市| 花垣县| 马尔康县| 理塘县| 鹿泉市| 徐州市| 高青县| 义马市| 凤山县| 丽水市| 嵊州市| 阿克苏市| 福泉市| 化德县| 罗山县| 洛阳市| 屏边| 瓮安县| 宜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