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東莞市南城陽光第一小學 張煥章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而語言是人類思維的工具和外殼。因此語言教學離不開思維,語言教學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沒有思維就沒有語言,用詞匯組成不同的句子表達不同的意思,正是思維在起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思維品質(zhì)的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
在閱讀教學課上與其把所有的知識講給學生聽,不如讓學生自己找出需要學習的知識,變被動為主動,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閱讀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找出不會讀或不理解的單詞然后請他們寫在黑板上。教師應該鼓勵其他孩子幫助他解決,并且肯定他的誠實。在備課時教師要預設(shè)學生不懂的單詞,并且預設(shè)啟發(fā)學生理解的方法,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及時點撥。少了無謂的講解,課堂效率自然提高。
在學生基本理解文段以后,可以設(shè)計問題或者利用課本上的習題檢測學生對文段的理解情況。讓學生通過閱讀找出支持自己答案的語句或關(guān)鍵詞,指導學生養(yǎng)成練習的時候在文段上做記號或做筆記的習慣。一些文中難以理解或者沒法通過上下文去解決的詞語,通過練習的設(shè)計讓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解決這些問題。例如在PEP Book 5 Unit 3 B Read and write 中,大家都知道“I’m heavy now.I have to eat vegetables.”這句話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我的做法是在學生通過連線解決了每個小動物喜歡吃的食物后,提出兩個問題:1.Does Zoom like vegetables?2.Can Zoom eat beef now? 通過回答這兩個問題,學生必須思考“I’m heavy now.I have to eat vegetables.”的含義。從而更深刻理解“heavy”和“have to”的意思。
在前面我們提到讓學生互助解決單詞,但是有些單詞是學生無法解決的,這時候教師就要及時伸出援手。我的方法是:Phonic 與舊詞聯(lián)想結(jié)合。接手一個新班,開學的第一周我會教Phonic 的知識,讓學生練習拼讀。但是直接讓學生運用這些知識來拼讀新詞,還是有難度的。所以我會給學生一個墊腳石——舊詞聯(lián)想。例如:在教“speak”一詞時,我會先讓學生讀“eat”再把“t”改為“k”然后在“eak”前加上“sp”班上幾乎所有學生在這樣的提示下都能讀出單詞。學生通過循序漸進的方法基本能讀出單詞。教師備課預設(shè)難點,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解決難點。學生在教師的引領(lǐng)下,啟動聯(lián)想,發(fā)現(xiàn)學習方法并在課堂上嘗試運用。學生在運用中獲得經(jīng)驗,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得到教師的鼓勵和支持。當思維得到啟迪,學習獲得成功,過程體會到喜悅,語言學習會漸入佳境。
小學階段的孩子都喜歡表演,但是一節(jié)課要學新知識,要閱讀文本還要表演是做不到的。假如,我們的表演只是聲音的演繹,那很多孩子都能做到。我會把一些有趣的文段稍作改編讓學生拿著劇本在臺上繪聲繪色地朗讀出來,或是拿著劇本給動畫中的人物“配音”。例如在教Book 5 Unit 4 B Read and Write 時,把原來小動物們幫助Mother Goat 做家務的對話改編成劇本讓孩子們分組練習,我們追求的是孩子們聲音的表現(xiàn)力而不是動作的表現(xiàn),因此學生只需要認真體會對話的情感,在想象中進入角色朗讀出來就行了。
假如覺得“Readers’theatre”不能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大家不妨試試利用金太陽光碟的動畫讓學生“配音”。在上面提到的Book 5 Unit 2 B Read and write 的教學中,通過“Emotion Party”調(diào)動起學生讀的熱情后,我們可以利用金太陽的動畫,把聲音去掉,讓學生看著動畫給人物配音,學生可以看著字幕免去了背誦的難度,這樣學生可以更專心于情感的表現(xiàn),會讀得非常生動,興趣盎然。
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表演,我們不妨使用“Story whoosh”讓每個孩子都享受合作的愉悅。這是一個全班或者小組合作的活動。教師把一個文本內(nèi)容(最好是篇章,對話不太適合)分為若干段,根據(jù)角色請出若干名學生負責在臺上演,而臺下的孩子則負責朗讀文本讓臺上的孩子根據(jù)聽到的內(nèi)容把文段演繹出來。注意這個演繹可以是演文段中角色所做的事情,也可以合作演一樣事物。喜歡演的孩子可以上臺演,不喜歡表演的可以在臺下朗讀文本提示臺上的學生表演。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必須合作,讀的孩子要注意演的孩子的表演進度,表演的孩子要認真聽臺下讀的內(nèi)容及時作出反應。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孩子都全情投入,這效率是其他朗讀的活動所達不到。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階段學生要寫出簡單通順的短文。因此在每個話題學習后進行寫作指導是有必要的。在寫作指導上可讓學生開動腦筋發(fā)揮他們的歸納能力和發(fā)散思維。例如:我在講五年級上冊Recycle 1 Read and write 時,我在解決了第一封郵件內(nèi)容以后讓學生完成下面Zhang Peng 寫給Jack 的郵件。我用PPT 把郵件打出來,并且把不同方面的內(nèi)容用不同顏色的字體顯示。等學生完成填空后,讓學生看這篇短文,教師問:“In Zhang Peng’s email what things did he write about?”學生們開始看著PPT 尋找,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框記錄學生說出來的內(nèi)容,在這時可允許學生說中文。學生說:“介紹了自己的名字?!苯處焼枺骸癏ow does he introduce his name?”學生回答文中的句子:“My name is...”教師追問:“Any other sentence you can sue?”學生回答還可以用“I am...”最后教師歸納板書形成指導學生寫作的思維導圖。在Read and write 或Recycle 的短文教學中用這樣的方法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考和歸納總結(jié),循序漸進地指導學生寫作。隨著學生知識的增長,他們能說出來的句型會越來越多,他們在寫作時的句子也更豐富。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在寫法的指導過程也是學生復習以前所學句型的過程,他們要在腦海中搜索更多的句子去構(gòu)建自己的文章。而后進生在這樣的課堂上雖然不一定能說很多,但是有更多的句型參考,他們寫起來就有章可循不會那么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