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虹(江蘇省昆山禮仁外國語學校 215301)
特級教師林華民在他的108個教學主張中說:“教師應帶著三件寶貝——愛心、激情、微笑,走進課堂。”要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堂,喜歡學習,就要改變我們嚴肅的課堂氛圍,要讓孩子們在課堂上感受到輕松、愉悅,從而在他們的內心中產生“我要融入課堂”的愿望,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也要學會帶著微笑走進課堂。笑具有很強的感染力,不僅可以愉悅自己的心情,調節(jié)課堂的氛圍,還可以鍛煉臉部肌肉,使自己更加年輕。
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告訴孩子課堂多么有趣,讓他們知道課前問好是師生的相互尊重,更是快樂課堂的開始。例如,上每一節(jié)課,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帶著微笑的表情和老師問好。剛開始學生會有一些不自然,但是久而久之形成習慣后,微笑似乎就有了魔力,有時候明明沒有那么開心,但一看到學生笑起來,我們也忍不住開心投入課堂。
也許這就是陶行知先生說的:“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yǎng)成習慣,習慣形成品質。”微笑的問好習慣調動了學生的情緒,并且讓兒童的思想得到暗示:要開始上課了,我要全身心投入了!同時也讓兒童感受到快樂的情緒可以影響身邊的人,教師的快樂能感染自己,自己的快樂也能影響教師。
好奇心是一個屬于孩子的詞語。據研究,人處于好奇狀態(tài)時,多巴胺的分泌非?;钴S。教師在營造美好課堂時,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產生的探索欲,故意制造沖突和矛盾,讓學生產生驚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比如,班會課是教師進行班級管理的主要渠道,也是學校進行學生德育工作的主陣地,是教師教育孩子的一種有效方式。學校在倡導光盤行動,為了把這一行動落實到位,光靠教師一張嘴說是不夠的。教師們不妨故意拍攝了幾張照片,不要露出孩子的臉蛋,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猜:“這是我們班的哪一位同學光盤了?”猜的過程中,可以刻意用語言渲染這位學生是如何做到光盤的,學生為了知道謎底,會非常認真傾聽。當揭曉謎底,并鄭重地請這位光盤的學生上臺發(fā)表“獲獎”感言時,一顆想要光盤的種子已經種在了學生的心中。
素質教育理念下,教師需要更加關注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身心健康的學生,為其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同時要結合新課改“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進行教育。有些害羞、膽怯的兒童,就更需要用游戲的方式激趣。動態(tài)的課堂會讓兒童更自主地參與合作、探究,這是美好課堂必不可少的。
兒童是一群活潑好動的天使,認知水平較低,也沒有較強的規(guī)則意識,學習能力有待提升。為了挖掘兒童的潛力,還可以在美好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比如,在語文課上玩“開火車讀詞”的游戲,可以請兩個小組進行比賽,讀得又快又好又準確的那個小組,可以開到更遠的地方;在數學課上,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勇奪小紅旗”的競賽游戲,看哪一位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規(guī)定的口算題,獲勝的學生可以頒發(fā)小紅旗,并獎勵學生舉著小紅旗,在班級中自豪地走一圈。陶行知先生說:“兒童是創(chuàng)造產業(yè)的人,不是繼承遺產的人。”在游戲中,教師也可以鼓勵兒童大膽創(chuàng)新,融入自己的想法增加趣味。再如,班會課上讓學生體會“互助分享”,教師可以組織團體游戲。就拿“蒙眼取書”的游戲來說,學生創(chuàng)新地在游戲中加入了“愛的鼓勵”掌聲提醒伙伴繞過障礙,掌聲拍得平緩,說明情況正常,不用擔心;掌聲拍得快,聲音大,說明前方有障礙,學生在游戲中感受掌聲帶來的美好感覺,感受“互助分享”的樂趣。
以游戲化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自主參與、合作學習、實踐探究的樂趣,能不斷完善學生的能力。兒童在游戲的時候,也是快樂的時候,兒童愉悅的表現,正是美好課堂的體現。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在力量消失?!睆谋举|上說,每個兒童都是人才,都有極大的潛能,就看老師如何挖掘和培養(yǎng)。
在語文課上,就有這么一個孩子上課總是愛做小動作,不是玩玩鉛筆,就是拿尺子切橡皮,時不時還會發(fā)出一點怪叫,打擾課堂,可以說是老師最頭疼的學生。一次在上《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一課,講到周恩來總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的情景,當說道:“他們忘情地潑?。。 睍r,這個孩子就大叫起來,也做出向老師潑水的動作,同學們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老師順勢抓住孩子的手說:“你就是老師的知音,你一定是想向我潑水,像傣族人民一樣給老師送來最真摯的祝福,對嗎?”對老師突如其來期待的眼神,孩子先是愣住了,在老師的追問下不住地點著頭。同學們也在老師的渲染下,禁不住為這個學生鼓起了掌,多么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這個學生的情緒帶動下,整堂課學生的頭腦都高速運轉,全身心投入課堂。從那以后,這學生一上這個老師的課,只要老師給一個微笑,一個肯定的眼神,這學生就會立刻調整坐姿。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強化的結果,成功的賞識會使學生產生愉悅的情緒,這種成功的喜悅又會轉化為進一步學習的強大動力,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正是教師能及時捕捉并強化學生的閃光點,學生才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產生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
一堂課結束了,但仍然讓學生念念不忘的一定是課堂中的美好,所以課堂的結尾就需要高質量的收尾強化這些美好,做到“擲地有聲”或者“余音裊裊”。
分享以下幾種班會課總結:第一,以活動為載體總結。一節(jié)班會課結束,其實也是生活實踐的起點。如果是習慣類的主題,教師可以設計課后實踐自我評價表,如改正做事不拖拉的習慣,具體到起床、整理書包、做作業(yè)等內容。并對學生提出后期會對學生的實踐跟蹤反饋,評比。學生在這樣的班會課總結中會更明確自己的目標。第二,借助音頻總結。如果是分享、感恩之類的主題,在班會課總結時,不妨試著讓學生創(chuàng)編歌詞并跟隨旋律唱出來,這樣的班會總結能讓學生更多一份深刻。例如,在上“分享”主題班會的時候,教師讓學生跟隨“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進行了創(chuàng)編歌詞,學生真是樂在其中。第三,提煉關鍵詞總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表達這節(jié)課的感悟,頭腦風暴會極大地促進學生在總結中思考。
一種接近于充滿詩意的理想狀態(tài),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愛標注底色,這是教師在美好課堂中所追求的。教師不能忽視兒童的學業(yè)情況,兒童的心理成長與精神成長更應該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這應是當前教師作為現代教師必須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