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梅
【摘? 要】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不是指簡單的物理知識和技能,而是指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到的物理知識和技能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和生產中的物理問題所表現(xiàn)的綜合素質和關鍵能力。促進學生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效內化一直以來都是一線物理教師亟待解決的難題,本文試圖從中國傳統(tǒng)的太極文化中汲取智慧和靈感,分別從太極拳理“無極生太極”“后發(fā)制人”“陰陽互根”“以慢練快”這四個方面闡述了一線物理教師如何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將物理學科素養(yǎng)有效內化,古為今用。
【關鍵詞】太極拳;拳理;科學素養(yǎng);內化
一、無極生太極,將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是初中物理教學的核心與根本
在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源于教師的講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對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的重復記憶和機械訓練。傳授物理知識是教師的基本目的,傳授知識的多寡體現(xiàn)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學生的物理學業(yè)成績代表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學生對物理學科思維方法的掌握、物理學科思想在課堂中的滲透卻常常被忽視。無極生太極,練習太極拳時先要站好無極式,心無雜念,周身放松,這也就是道家的“守一”和佛家的“禪定”思想。對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是物理教學的無極式,體現(xiàn)了物理教學的核心。教師應該關注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能力,對教師的所有教學手段、方式方法和教學效果的檢驗皆從其引申并為之服務。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圍繞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進行教學設計。在教學的開始,教師可以用親切的笑容、親和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輕松、愉悅的課堂環(huán)境,通過生動和吸引人的物理情境創(chuàng)設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情感共鳴,使學生放下雜念并沉浸在物理學習與探索中。如果僅關注向學生傳授新知,滿足于學生對新知的接受,機械記憶和盲目做題,顯然偏離了物理教學的初衷,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在教學反思鞏固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以及小組之間交流,質疑修正原有觀點,分享學習心得??傊?,不管是教法、學法的選擇還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如何層層銜接和遞進,都應該圍繞提高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一中心鋪設與展開,這體現(xiàn)了太極文化中無極生太極的思想和智慧。
二、后發(fā)制人,教師對學生做針對性反饋是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內化的保證
老莊思想是太極拳的理論基礎,在太極拳的搏擊技巧上,強調“后發(fā)先至”。后發(fā)之所以能先至,前提條件就是避實擊虛,引進落空,借力打人,從而實現(xiàn)戰(zhàn)而勝之。在當今的教學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日益凸顯,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更是加劇了這種變化,同時,關于教師身份和地位的問題也逐漸引起廣泛關注:教師要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來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在教學中,教師若無視學生的興趣、學生的疑惑、思維的難點和盲點,就會簡單地認為“我是老師,我教,你是學生,你就按我教的學”。在實際教學中,就會出現(xiàn)以下現(xiàn)象,一邊是教師充滿信心地走進課堂,另一邊則是學生心不在焉,無精打采。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后發(fā)制人,后發(fā)先至,針對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做相應的反饋,進行生成性的、反饋性的、針對性和高效性的教學。首先,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要求,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運用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智慧,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和再創(chuàng)造,找到合適的教學路徑和方法去傳授知識。其次,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所提的問題精心設計,既不超出學生的實際水平,又要有層次、有梯度,有一定的思維度。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活化教材,具體講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教師讓學生先發(fā)力,探明學生原有的前概念,找準學習的支撐點;探明學生的興趣點,找準學習的切入點;探明學生思維的深度,找準學習的突破點。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看教師提出的問題是否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教師能否使學生的情緒始終處于亢奮狀態(tài),學生對探究過程是否充滿了好奇心,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平等、和諧與民主。教師要關注問題的設置是否合理,有沒有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師是否為學生的思考提供了一定范圍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否深刻,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是否簡潔明確。關注學生的小組合作情況,包括小組討論與合作探究是否實實在在地進行,學生的見解是否獨樹一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是否有解決問題的勇氣與信心,學生是否學會了交流與合作,是否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并學會分享自己的觀念。總之,課堂應該是假設性、變動性、后發(fā)性和生成性的??傊诮虒W中,教師還應該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對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隨時調整。
三、陰陽互根,教學相通,讓學生學會教是促進物理學科素養(yǎng)內化的有效方法
陰陽哲學是太極拳的靈魂,任何事物都是陰陽兩面的統(tǒng)一體,陰陽在不斷地尋求協(xié)調的過程中達到平衡和統(tǒng)一。陰陽互根,是指陰陽雙方具有相互資生、相互為用、相互依存的關系。教與學同樣是對立統(tǒng)一、相互化生的。促進學生科學素養(yǎng)內化的途徑有很多,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教的能力則可以使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真正落到實處。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具有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有對自己的學業(yè)負責的精神,以及自我實現(xiàn)和幫助別人的愿望。其次,教師應像培養(yǎng)小老師一樣去培養(yǎng)學生,即引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其積極加入有意義的學習行列,讓思維擦出火花,使學生形成嚴謹治學的態(tài)度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在物理課堂上,學生能做和能想的多應該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小老師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要成為教學流程上的重要一環(huán),讓他們當小組內的小老師,耐心地講給組內不懂的同學聽,直到小組中的每一個同學都理解了為止。在學生互幫互組的過程中,不僅學習氛圍輕松愉快,而且能夠減輕學生的學業(yè)負擔,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維,使學生獲得認可和尊重等寶貴的情感體驗。小老師的身份比學生這一角色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熱情和學習欲望,可大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保證課堂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注重生本互動,引導學生像老師備課一樣地認真閱讀課本,與書本交流,提取有用的信息,對課本知識進行再加工、再創(chuàng)造。師生互動,教師也可以裝裝無知,多向學生討教,多對學生說一些“為什么”和“不知道”。在上習題課時,平鋪直敘的講解習題很容易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索然無趣,教師故意犯學生的常見錯誤,由學生給老師發(fā)現(xiàn)錯誤并改正錯誤。當學生沒有解決問題的思路時,設置相應的教學情境給予啟發(fā)指導,并提供相應的腳手架給予支持。當學生的思維和討論偏離了教學主題時,教師及時牽引學生回歸教材,保證教學的高效性,不浪費寶貴的教學時間。當學生無法突破自己的思維局限時,教師給予發(fā)散性的引導,給學生提供不同的路徑,讓學生選擇。教師就是開示者,教師就是協(xié)調者,教師就是引路人,教師就是平等的首席。
四、練時慢,用時快,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內化
和其他拳術相比,太極拳的明顯特征是緩慢柔和。綿長舒緩的運動方式能夠調節(jié)氣息,疏通經絡,既能鍛煉身體,又能免除過度運動給身心帶來的勞損。在極緩慢的練拳中,當人的意識對非常微小的運動產生特別靈敏的反應時,人的反應度也就練出來了。在教學中,教師有時明明清楚學生沒有掌握好所講授的內容,也會因為教學進度的原因,強行拉著學生往前趕。長此以往,教師貪多求快的做法會導致學生的心態(tài)從焦慮到無奈,甚至放棄。那么,如何一方面避免教師出現(xiàn)趕進度的做法,讓教師教得優(yōu)雅又從容,另一方面又讓學生能有足夠的時間來消化吸收物理知識,循序漸進地內化物理學科素養(yǎng)呢?筆者認為,利用太極智慧的“以慢練快”就可以解決這個兩難困境。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促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要做到三個慢。第一,要做到講解新概念慢。教育不能一味地灌輸給學生知識,不能填鴨急于求成。無數(shù)的教學實踐都告訴教學工作者,學生只有真正地理解了物理概念,才能牢固地掌握它并應用它。教師可以設置教學情境,探明學生在授課之前的前概念,通過實驗等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再通過小組討論引發(fā)頭腦風暴,重建新的概念,最后通過反思和相關練習,鞏固新概念。第二,要做到辨析概念慢。在物理概念中,有不少相似的物理概念,極易混淆,教師應從定義、物理量符號、單位、影響因素等方面加以辨析。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功,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只有理解了才能牢固掌握,在后續(xù)的應用中才能得心應手,一馬平川。第三,演示實驗要慢。在講授物理知識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傳授物理知識,使學生對物理現(xiàn)象獲得直觀的感性認識,教師要做好課前準備,教師應該講清實驗的目的,明確實驗的原理,展示演示實驗的器材,對器材的功能作出必要的說明,特別是講清實驗的設計思路,在實驗操作過程,教師應做好示范,實驗步驟清晰,力求演示的現(xiàn)象清楚,以必要的說明和講解作為輔助,這樣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和思維能力。第四,要做到分析解題思路慢。在教學中筆者經常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的考試成績波動大,除去應試能力等相關因素,和學生未能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有關。如果教師精選典型例題,放慢講解,就可以事半功倍。在重要的物理教學單元結束之后,或者在講述重要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后,特別是不易突破的教學難點時,教師普遍會安排以習題強化訓練和解題思路指導為目的的習題課進行針對性的復習和有目的的訓練。教師應清楚教材的三維目標,評估學生的學習能力,精心選編好典型例題和習題,以及學生經常出現(xiàn)的典型錯誤的例題,舉一反三,層層遞進,爭取學生會一題就會一類題。用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高效組織課堂教學,把物理知識點的講評、典型例題示范、學生強化訓練和小組討論交流反思等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構建一個高效的習題課。教師如能做到這三個慢,就可以通過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就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速度,提高學生對易混淆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敏感性,以慢練快,從而真正使學生有效內化物理核心素養(yǎng)。
物理教師的理想是通過有效的教學組織促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yǎng)的內化,路漫漫其修遠兮,一線教師在此路上可謂是上下而求索。當我們從西方教育理論中尋求答案和思路時,不妨從我們傳統(tǒng)的太極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構建一個更加生動、有效、智慧的課堂,實現(xiàn)青少年物理學科素養(yǎng)的內化,進一步提升我國基礎科學教育的水平,促進國民科學素養(yǎng)的提高,為實現(xiàn)科技強國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官文櫟.走進高中物理教學現(xiàn)場[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雪漠.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