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羽
摘要:對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講,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是讓他們能夠參與到學習當中極其關鍵的方法。所以說在我們當前的幼兒園課程里,一定要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主要目的,其中幼兒園課程融入本土資源能夠讓孩子們感受到親切和熟悉的味道,能夠有效引起他們的興趣和好奇心。所以幼兒園課程融入本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應當受到幼兒園教師的重視,并且要對其進行積極的研究和探索,只要能夠將其合理地結合到一起,那將更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本文對幼兒園課程本土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為今后幼兒園的課程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供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本土資源;幼兒園課程;開發(fā)利用
引言:
在幼兒園上學的孩子大多都在六歲以下,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心智都還沒有發(fā)育成熟,處于一種比較活潑并且對于所有新鮮事物都有著很強好奇心的階段。所以說只有更加有趣的教學內容才能夠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能夠極大程度地激發(fā)小孩子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所以幼兒園課程的本土化教學就逐漸占據了幼兒園教育的重要地位,成為了最為有效的教育方式之一。并且將幼兒園的本土化課程是根據每個幼兒園所具備的不同地方特色和文化涵養(yǎng)來作出不同的教學內容,是將幼兒園課程與本土資源相互結合的方法。將其結合到一起才能夠讓小孩子更加積極地參與到課程教學當中,并且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當中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更好地開發(fā),讓幼兒園的課程教學更加有效。
一、確定幼兒園自身的本土資源特色
在現如今的教學課堂改革當中,提出了要讓各個幼兒園應當具備自己獨有的本土資源特色,可是當前的大部分幼兒園的授課模式和內容都還有存在許多不合理的缺陷和問題,并沒有太多幼兒園能夠真正具備自己獨特文化內涵和教學方式的本土特色。而且在將本土資源與幼兒園課程相互結合的過程中也還有著許多問題沒有得到改善。本土化的教學課程需要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加入其中來,并且課堂氛圍需要更加簡單和輕松,不能超出小孩子理解的能力范圍。所以在進行幼兒園課程教學的時候,幼兒園老師也要弄清本地幼兒園所應當具備的本土特色是什么,本土化的課程教學目標在哪里,只有確定了這些問題,才能夠真正地做好教育事業(yè),讓幼兒園的教育發(fā)展得到更多提升。
二、將幼兒園課程與本土資源有效結合的一些方法
(一)在幼兒園的課程中合理融入本地的文化特色。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長河中,我國各地都根據自身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特色都發(fā)展除了專屬于各個地方的文化特色,例如四川的川劇,曲陽的雕刻藝術,陜西的皮影戲,還有剪紙、泥塑藝術、編織工藝和木偶藝術等等不勝枚舉。所以在一個幼兒園建立自己的本土特色的時候,應當將當地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融入當中去,不光能夠讓每個地方的幼兒園都能夠具備獨特的特點,還能夠讓幼兒園的學生經過學習和游戲來了解自己家鄉(xiāng)的習俗和文化藝術,從而更加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更加熱愛自己腳下的這一片土地。我們就以泥塑藝術為例子,泥塑作為天津市、江蘇省無錫市、陜西省鳳翔縣、河南省??h等地方的傳統(tǒng)美術,是一種用泥土為原料,用手工捏制成各種作品的民間手工藝。這些各地的幼兒園就可以將自己的課程教育中結合入泥塑藝術,并且按照學生的年齡階段來設計一些對應帶有泥塑元素的課程教學或者游戲。比如舉行一次大型的動物界聚會,讓學生們說出自己想要扮演的動物,然后讓學生們親自動手開始捏制泥塑,老師則在一旁幫忙完善較為復雜的細節(jié)捏制,待學生和老師一起合作完成泥塑的制作后進行相應的動物扮演,進行聚會游戲。這種游戲模式的課程教學就把地方文化的泥塑藝術與輕松趣味的游戲相互融合到了一起,不光讓小孩子們對地方文化藝術有了深一步的了解和接觸,同樣使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樂趣以及積極性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二)幼兒園課程與本土資源的互相結合要足夠生活化
人的一生都是在不斷學習和進取中獲得進步和成長,任何人任何事都有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巧存在,包括幼兒園也是這樣。步入幼兒園的小孩子們年紀尚小,對于所有人事物都會有著用不完的好奇心和探索激情,在這個需要幫助小孩子建筑合理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時候,我們不能夠僅僅教給他們理論上的知識,也需要同時讓他們對于日常生活中所必須了解的常識和一些小技巧能夠理解并學習。幼兒園能夠以本土化的課程來展示出小孩子們每天生活的狀況和內容,并且將本土特色結合到課程設計當中能夠更加完善地展示出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只有通過不斷地在本土化課程中帶入實際生活中的人事物,才能夠讓學生更聲臨其境地加入到教學環(huán)節(jié)當中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并且能夠讓他們可以建立一個正確的觀念,感受生活,熱愛生活。
(三)幼兒園的課程與本土資源的相互結合需要富含更多的樂趣
目前來說,我們不僅僅要在課堂和教室中開展本土化的課程,同樣也需要讓學生走出教室,到室外舉辦游戲。要讓本土化的課程更加豐富多樣,富含趣味性,但是不能一直進行固定的游戲,這樣會讓游戲課程也慢慢變得枯燥乏味,讓學生絲毫沒有學習樂趣。于是在將本土資源與幼兒園課程合理融合過后,老師就可以把一些地方特色的小游戲和小孩子課余時間經常一起玩的游戲進行研究并且合理帶入到教學當中,這樣就會既適應了學生的需求,又讓課程教學不再乏味枯燥,學生們也更容易接受這些游戲并且更容易激發(fā)出他們的興趣。這樣就會產生一個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氛圍有趣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并且還能夠讓小孩子們在教學當中潛移默化地接觸并了解當地文化藝術特色,進一步地將我國各地的傳統(tǒng)文化藝術進行了傳承。
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將本土資源在幼兒園課程更好地開發(fā)和利用必須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要目標,讓本土化的課程能夠更加豐富有趣,以此讓幼兒園的發(fā)展能夠在本土資源的促進下獲得推進。
參考文獻:
[1]施月平.園本課程建設中本土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以震澤幼兒園“蠶桑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為例[J].教育觀察,2020,9(20):123-125.
[2]王婧茹.淺析如何在幼兒園園本課程開發(fā)及應用湛江本土文化資源[J].教育現代化,2019,6(A2):256-257.
[3]何志斌.淺談利用本土資源開發(fā)幼兒園園本課程[J].學周刊,2019(36):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