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摘要:目前,在一些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真正的思維活動較少,學習熱情不高,課堂上的情緒相對較低。如何避免學生厭學和“零知教學”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如何在課堂上提高課堂興趣,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成為當前語文教學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將對語文教學中提高課堂興趣的教學策略進行詳細的分析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趣味性;策略
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學生在自己的學習活動中獲取新知識的過程。學生主動參與,師生之間不斷發(fā)生沖突。然而,在一些初中語文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不強,課堂氣氛沉悶。這時,教師可以嘗試把握理解中的異常,以文本中有趣的部分為切口,以教學方法的新奇性為手段,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一、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當下運用多媒體教學成了高效課堂的首選助手,初中語文內容極其豐富,若是這些內容單憑借教師來講、學生聽,逐漸地學生將會失去興趣與耐心,逐漸地對此課煩躁起來,這將直接影響到教師的課堂目標與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語文教師在教學時,一方面豐富與拓展語文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學會使用教學輔助設備,運用多媒體將語文知識以不同于語言表達的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直觀了解到所學內容,并同時給予其思考的時間,使其個性也得到發(fā)展。此外,多媒體的使用也將學生從被動地位轉為主動,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例如,教師在進行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教學時,做好范仲淹生平事跡介紹的課前準備,播放其相關事跡講解。用多媒體進行放映,讓學生了解這一個心懷天下的詞人、文學大家。在多媒體放映期間,要求學生對范仲淹這個人做一個評價,并且用簡短的語句寫出范仲淹每個時期的心理活動以及目的。最終結合范仲淹的各個事跡,來表述他在《漁家傲?秋思》這首詞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除此之外,教師可自創(chuàng)課件,將范仲淹的平生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展現出來,并且除了范仲淹的詞,還可以給學生講述關于范仲淹的文章,讓學生深入了解范仲淹。這樣一來,學生不由得感到更加親切??傊?,只有這樣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才能實現教師一個人將豐富的知識表達清楚的效果,并且促使學生獲得更加生動的信息,以便學習更多的內容,了解更多的與語文相關的知識點,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印象,此外還有助于為以后的學習做鋪墊,增強學生自身的文化底蘊。
二、促進學生多元化發(fā)展
新課改提倡素質化教育,倡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尖端人才。因此,對于目前的課堂中師生的地位需要進行重新分配。傳統(tǒng)課堂中教師有著絕對的領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并且教師的任何意見學生都得接受并且去實施它,從而導致學生逐漸地變得呆板。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所帶來的產品越來越多,這給學生學習提供了更多的途徑。一方面是學校教學設備的升級,另一方面是網絡中教學軟件的出現,這都給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方式。這樣一來,教師在不斷的學習中,將科技引入課堂,結合學習軟件實現現代化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進行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陳涉世家》的教學時,可以利用授課軟件進行輔助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制作PPT將陳涉起義的過程以思維導圖的形式表達出來,然后講解該篇文章所要表達的秦二世暴政下的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奮起反抗的意義。并將文言文中所涉及的難懂的字詞進行翻譯。課下,教師在學習軟件上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完成文言文詞語的解釋以及需要背誦段落的背誦,并且以語音或者視頻的形式上傳到學習軟件上。這樣一來,學生將解決作業(yè)繁多、放學時書包沉重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習軟件的批改功能自動判斷學生問題的對錯,并且對學生的拼寫讀寫也可做出正確的判斷以及時改正。以此類推,對于語文課本中的其他文章,教師也可以提前將其放到學習軟件上,學生可以進行朗讀和背誦的預習,對古詩詞也可實現自我學習,這樣做,可以給學生以及教師省下了不少的時間,并且更加快捷方便,因此這種方法不但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也拓寬了學生學習的途徑。
三、提高學生課堂參與意識
初中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因而在學校中不難發(fā)現會有一些與教師“作對”的學生。那么為何會這樣呢?難道僅僅是因為他們處于這個年齡階段嗎?不。那是因為他們缺乏一種責任感。沒有責任感與參與感的學生的心里會有一種孤獨的情感,這樣就會導致他們不斷地用對抗教師來博取同學們眼球,獲得存在感。除此之外,不僅僅是這些學生,對于其他普通的學生他們擁有很強的探索欲望,相對被動受教育,更喜歡主動地去追求。因此,初中語文的教學將采用自主教學,從教師一味地講學生一味地聽到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的問題討論甚至是文章講解中去,使得學生之間通過互動與交流來學習文章內容。增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升學生的領導能力和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的印象。例如,在進行九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送東陽馬生序》的教學時,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在此之前提出問題以供學生解決。問題1:古人求學與今人求學相比有何不同?問題2:文章講述了自己求學之艱,對比自身學習,你有什么看法。問題3:你你覺得學習是為了什么?古人求學又是為了什么?教師將這些問題布置給學生,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然后各抒己見,讓小組內一人進行總結。做完這些之后,派小組代表上講臺闡述自己小組的答案。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會感到親切,從而更容易學習。這樣一來,不但每個學生都會學習到知識,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活躍了課堂的氛圍,讓學生之間充滿親切感,有助于學生生活之間的互幫互助,從而競爭性相對提高了,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并且還有益于展現個人魅力,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
四、結語
總之,語文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語文教師應該去其糟粕,去其精華,與時俱進,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以耐心和認真的態(tài)度制定出實質性的計劃,在實踐中改正錯誤,提高課堂趣味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馬天.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趣味性[J].讀與寫,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