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琦
(內蒙古鴻德文理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全球化進程的持續(xù)推進,跨國貿易日益頻繁,這也進一步推動了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同時也要求高校在英語翻譯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能夠圍繞人才需求,對教學模式進行靈活的調整,以此來滿足多元化人才需求,充分提升學生的就業(yè)能力?;ヂ?lián)網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教學也進行了線上教學的探索,進一步形成了線上+線下的翻轉教學模式以及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拓寬了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空間,延長了學生學習的時間,同時也積極有效地促進了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本研究結合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通過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實施與分析,提出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現(xiàn)存的問題,包括教學方法缺乏統(tǒng)一性、教學需求分析不足等;在此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解決之策,包括明確教學目標、實施多元化教學方式等,幫助高校學生不斷優(yōu)化與提升英語翻譯能力,進一步促進其服務能力的提升。
筆者設計了關于高校學生英語能力的問卷,共10道題目,本問卷主要圍繞高校學生對自身英語翻譯能力的評價、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路徑與方法、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參與積極性等內容進行分析。本問卷通過(紙質發(fā)放、問卷星、ASKING等)方式共計投放問卷100份,有效問卷92份,問卷有效率為92%。
調查對象中,23%學生認為自身英語翻譯能力非常好,36%學生認為自身英語翻譯能力一般,39%學生認為自身英語翻譯能力不足,2%學生認為自身英語翻譯能力非常差。這就說明,高校學生群體中,41%的學生在英語翻譯能力方面仍有不足。
此外,對調查對象的英語翻譯學習適應能力調查中,有68%的調查對象對當前英語翻譯學習適應能力的評價持以積極傾向,20%的調查對象持以一般的傾向,12%的調查對象持以消極傾向。這也在總體上表明了大部分調查對象對英語翻譯學習適應能力持滿意的態(tài)度,并且在學習過程中未受到消極影響;有一部分調查對象認為應當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在學習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在有關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方式方法的調查上,63%的調查對象表示主要通過線下課堂教學進行學習,24%調查對象表示通過線上學習平臺來提升自身的英語翻譯能力,13%的調查對象表示主要采用觀看英文電影等多元化的方式培養(yǎng)自身的翻譯能力。這也表明,當前在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開展的過程中,調查對象群體主要采用線上和線下課堂學習的方式。
在關于調查對象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方面,49%的調查對象雖然也對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相對較高,但認為學習的時間安排太緊張,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培養(yǎng)自身的英語翻譯能力;24%的調查對象對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相對較高;25%的調查對象對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性較一般;2%調查對象認為,對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的熱情不足。這也進一步說明,當前高校多數學生在英語翻譯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存在著積極性或者時間不足的問題。
從當前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來看,多數高校雖然不斷加大對學生英語翻譯教學的重視力度,也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績與進步,但是,隨著跨國貿易的發(fā)展,部分學生的英語翻譯素養(yǎng)難以滿足行業(yè)需求。從總體來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主要存在五點問題,以下進行分別闡述。
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既要有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也要確保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學生群體之間的對應性,形成教學本身的標準,以此來保障教學效果的最大化發(fā)揮[1]。從當前的高校英語翻譯課程教學來看,雖然能夠兼顧到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但是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教師缺乏對教學方法標準的兼顧,以及對互聯(lián)網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融合與探索相對不足,造成整個教學過程的隨意性比較強,影響到教學的整體效力。
教學過程的開展,要能夠圍繞行業(yè)日常的用人需求情況,通過深入學生、深入教學一線、深入行業(yè)前沿、深入服務對象等方式,對整體的教學需求進行分析,在教學需求的支撐下進行教學策略的搭建以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的搭建[2]?;ヂ?lián)網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出現(xiàn)了新的變化,社會行業(yè)對翻譯類人才的需求也出現(xiàn)了新的變動,高校在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教學過程中,雖然也能夠對學生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行整理與分析,為整個教學的開展提供必要的支持,但是從整體需求分析的維度、涉及面以及需求分析結果的應用能力來看,仍然存在著明顯的不足,造成整個教學需求分析缺乏全面性。這主要是部分高校在教學需求分析的過程中,偏重從學生成績出發(fā)進行教學需求制定,缺乏對學生發(fā)展全面性的兼顧,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與服務能力,這就需要從多個角度、多個主體出發(fā)進行學生教學需求的分析。
從整個英語翻譯教學來看,不僅需要理論教學,同時也要能夠圍繞理論教學去組織相應的實踐活動,為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理論的實踐化吸收提供一個渠道與平臺,或者在理論教學過程以后,通過考評等方式,讓教學對象在自身的工作實踐中進行理論的應用,再對自身的體驗、收獲進行報告[3]。網絡環(huán)境下,從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來看,當前明顯缺乏理論的實踐化轉型意識,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缺乏針對性的理論孵化基地與實踐基地,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學過程中缺乏理論應用的指導,造成教學對象在教學結束以后,只是對教學的內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而對理論如何去應用、如何發(fā)揮教學的價值缺乏明顯的認識,這也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
英語翻譯教學的體系性與規(guī)劃性,既體現(xiàn)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同時也體現(xiàn)在整體的教學規(guī)劃上,教學的體系與規(guī)劃要能夠以教學的目的為內核,由此來推動教學系統(tǒng)的開展,只有教學具有體系性與規(guī)劃性,才能夠使整個教學效果得以優(yōu)化,進而推動整個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4]。但是從高校的英語翻譯教學來看,其在教學的整體過程中缺乏規(guī)劃性與體系性,造成教學的效果不明顯,教學目的難以完成,甚至多數教學對象在教學完成以后缺乏明顯進步。一方面,高校在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教學上,雖然有定期性和詳細的規(guī)劃,但是規(guī)劃本身的變動性不強,造成規(guī)劃與實際的需求不相符合;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英語翻譯教學過程中雖然也搭建了自身的體系,但是體系本身的涉及面較窄,并且體系制度不完善,缺乏圍繞教學開展的支撐,如教學結果與學生英語翻譯能力晉級的制度等。
教學考核制度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方式的完善。同時,教學考核制度也影響著教學對象的積極性,如果教學只是側重于程序化的講解,缺乏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則會造成教學對象積極性不足、教學對象的應付性心理[5]。結合當前大學生具體的情況來看,要調動起課堂參與積極性,不僅要依靠多元的方法和創(chuàng)新的方式,同時也需要通過考核制度對大學生進行激勵和規(guī)束。從實際情況來看,雖然部分高校英語翻譯課堂教學中也搭建了教學考核制度體系,但是,考核制度在具體的執(zhí)行過程中明顯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部分高校的教學考核制度缺乏執(zhí)行力,教學部門未能夠對考核作用進行深刻的認識,難以發(fā)揮出教學考核本身的激勵效果與激勵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教學考核制度上缺乏多元性,教學考核的形式相對較為單一,部分高校當前教學考核的主要方式就是理論考試,而理論考試只能夠反映出教學對象對理論內容的掌握情況,難以完全反映出整體的教學效果。
結合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與問題,本研究從教學方法、教學目標、教學體系以及教學考核方式等角度,結合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新變動,對英語翻譯教學模式進行優(yōu)化搭建。
高校英語翻譯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首先結合教學需求分析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為翻譯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目標的保障[6]。一方面,高校當前要能夠建立全方位的教學需求體系,將學生需求、崗位需求、行業(yè)發(fā)展需求、學校發(fā)展需求以及顧客需求等作為需求分析的指標,通過對各個指標的分析與搭建,以此來得出具有科學性的需求分析結果;另一方面,高校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上要能夠具有長遠性,與企業(yè)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相結合,立足于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通過內部教學,發(fā)揮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價值性,并結合學生的教學需求、發(fā)展規(guī)劃,從更高的角度上對自身的目標進行設置。
教學的方式直接關系著教學的效力,影響著教學對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一方面,教師應當結合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采用差異化的教學方法,確保教學方法與學生之間的對應性,同時通過多元教學方法的組合來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從而來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如,在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采用互動式教學的方式,通過與教學對象的互動,對教學導入環(huán)節(jié)進行層層推進;在教學主體內容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網絡教學的方式與方法,創(chuàng)新實施任務教學法+團隊教學法的組合方式,圍繞主體講解的內容,進行小組分工,這不僅能夠提升教學對象的課堂參與感,也能夠提升教學本身的趣味性與互動性。
另一方面,教師也要能夠結合學情分析、教學內容分析等情況,制定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體系,確保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之間的適應性。如,在針對翻譯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基礎知識講解完成以后,側重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實踐,如設置相應場景,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去完成場景人物。
教學體系是指整個教學的框架,能夠使整體的教學內容在完善的體系中運行,以此來保障教學目標的完成情況。高校在教學體系搭建的過程中,應當以教學過程為主體,從教學的各個角度出發(fā),以教學目標為核心,進行教學體系的搭建。
從學生角度來看,應當將學生的需求、考核、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能力融合等綜合融入教學的體系之中,使學生能夠對英語翻譯教學體系本身具有興趣;從教學角度來看,應當將教學內容編撰、教學內容更新、教學宣傳、教學方式、教學教師考核等內容融入教學的體系中;從整個英語類綜合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來看,應當通過對英語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此來滿足教學過程中的保障性需求。
高校英語翻譯在教學考核方式的制定上,應當突出多元化考核、全過程考核以及激勵性考核三點內容,通過考核體系的搭建,以此來完成自身的考核目標。首先,英語翻譯教學要圍繞教學內容,從理論、實踐應用兩個角度出發(fā),搭建多元化考核方式;其次,高校英語翻譯教學要能夠通過將考核內容融入教學過程,做到具體內容的考核以及整體內容的考核,以此來精準地掌握各個過程中的教學效果;最后,高校也要能夠通過將激勵性措施融入考核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考核本身的獎懲作用,通過設立考核標準,對考核結果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必要的獎勵,并與學校的人才評選相掛鉤,對考核情況較差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懲罰,以此來保證學生在考核過程中的積極性。
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英語翻譯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不僅應當汲取網絡教學的創(chuàng)新模式與方式,推動實施翻轉教學、混合式教學等新興教學方法,同時也要能夠結合網絡環(huán)境下行業(yè)對英語翻譯人才的需求,對教學內容等進行調整,充分促進學生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也不是固定的模式,因為其自身的性質,要根據日常教學中所體現(xiàn)出的具體問題,進行及時的學習與補充,從而使學生的英語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得到更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