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 季蓉蓉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讓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huán)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huán)保意識?!狈N植活動既是幼兒園常見的活動形式之一,又是孩子們感興趣的活動——從種植到收獲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觀察植物的外形特征,感知植物的生長過程,體驗勞動的快樂,感悟生命的偉大。除此之外,種植活動還能有效幫助孩子們積累數量、空間、合作、責任感等多方面的經驗。因此,積極引導孩子們在種植活動中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
《綱要》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庇纱丝梢钥闯觯涸陂_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適合幼兒并能讓他們容易接受的環(huán)境,這樣孩子們才能輕松自由地進行相應的實踐活動。因此,在開展種植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以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為目的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創(chuàng)設良好的活動環(huán)境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教師應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可操作的活動環(huán)境,帶領他們走進大自然,在親身體驗、實踐操作中積累相關經驗。如果只是給孩子們播放一些關于植物成長的視頻,雖然也能讓孩子們對某種植物有初步的認識,但始終無法讓他們對這種植物產生更高的觀察興趣。相反,如果我們能帶孩子們去種植園親身感受大自然,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擁抱大自然的機會,那將對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比如,每個班的種植園地可以供不同年齡段的幼兒觀察、照護,從而積累種植經驗。從種植內容到種植過程,教師要引導孩子們積極參與其中。
第二,教師應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開放的活動環(huán)境。特別是第一次帶領孩子們到種植園的時候,教師不應著急給他們講解相關理論知識,而應先讓孩子們靜心觀察大自然中的各種植物,給他們更多自我觀察、自我交流的時間;同時,還可以利用談話、圖片、問題等形式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使其在不斷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增強觀察意識。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我們應認真觀察幼兒剛進入新環(huán)境中的一些表現,并將他們的各種反應記錄下來;還可以有意識地向孩子們提問,促使他們進一步適應新環(huán)境。值得注意的是,教師不要過多干預孩子的觀察方法及觀察內容,而應充分放手讓孩子們自由展開活動,為接下來開展更加深入的教育活動做好準備。
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教師在種植活動中應做到生動、有趣、富有引導性。
首先,教師要提升種植活動的趣味性,將自然界的一些植物轉換為各種卡通元素后再開展相關活動,促使孩子們對這些植物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比如描述向日葵這一植物時,教師可以將一個成熟的向日葵拿到孩子們面前進行觀察,接著引導他們用簡單的詞語描述向日葵的外形特點,比如“黃色”“圓的”“綠色的大葉子”等,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們對“向日葵”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們嘗試描述向日葵的果實——瓜子的味道,接著親自品嘗瓜子,并結合品嘗后的感受說出自己對向日葵的真實感受,進而對比品嘗前后的差異性。
其次,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在本次活動中,教師積極引導孩子們開展趣味實踐活動,并通過“提問題、多引導”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不同植物的個性特征,使其在不斷觀察的過程中積累知識經驗。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孩子富有個性的發(fā)展。”游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起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教師應通過豐富多彩的趣味實踐活動進一步提升孩子們的觀察能力。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的游戲活動主要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其中最常見的游戲項目就是猜謎語,比如“四月有人把它栽,八月金花自然開,早向東來晚向西,對著太陽笑開懷”。這個謎語生動形象地將“向日葵”的各種特點概括了出來,孩子們只有仔細觀察了“向日葵”的外形特征之后才能準確說出答案。
孩子天生喜歡繪畫,他們喜歡通過自己的方式將看到的事物以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因此,通過開展繪畫游戲,孩子們的觀察能力獲得了進一步提升。在孩子繪畫的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孩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大膽將自己看到的某一細節(jié)做放大處理,從而更好地引導孩子深入觀察。
在開展拼圖游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根據不同植物的造型特點進行合理的拼貼,從而更好地提升拼圖的美觀程度。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帶領孩子們采摘自己種植的植物果實,并進行各種美食烹飪活動,同時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問一問孩子們是怎么想的以及想怎么做。
植物本身是有生命的,不同成長階段的植物特點各不相同。對植物的觀察與學習不能僅僅局限于對植物某一固定成長階段的觀察,而應引導孩子從宏觀的角度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態(tài),將不同時期植物的成長特點記錄下來,讓孩子們在不斷觀察、悉心呵護的過程中提升對植物生長狀態(tài)的觀察能力。
《綱要》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與小學相互銜接,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孩子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睘榇?,每學期我們都要給孩子們布置一些種植任務,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種植——通過選種、翻土、種植、澆水、施肥、拔草等將植物親手養(yǎng)大,并讓孩子們將每天觀察植物的情況記錄在表格里。記錄表中應涉及觀察時間、觀察角度、觀察細節(jié)、與昨天的差異、種植心得等相關內容。另外,我們還組織幼兒定期展示植物的生長情況,引導孩子在不斷觀察、精心呵護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
種植園成了孩子們觀察與發(fā)現、動手與收獲的自由空間,在這里,孩子們去看、去聽、去摸、去觀察、去探索,真正擁抱大自然。種植活動可以發(fā)現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學會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tài)度。
孩子們對生命的成長過程充滿好奇,而種植活動是一種有溫度、有情感的活動。在種植活動中,孩子們精心呵護、仔細觀察,收獲的不只是能力和知識,還有情感和態(tài)度。作為活動的觀察者和引導者,教師要積極引導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究學習,讓觀察、探究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從而在豐富、有趣、個性化的游戲活動中提升自身的觀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