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 張琳琳 褚陽歷 艾瑞
摘要:從臨床醫(yī)學實際發(fā)展來看,急性心肌梗死起病較急,有著較高的病死率,且近年發(fā)病率持續(xù)增長,需要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質量與護理水平才能為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一定保障。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進展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2-01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癥狀發(fā)作時,胸骨后經常會出現(xiàn)強烈疼痛感,還十分容易發(fā)生心律失常、休克以及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大大提升患者死亡風險。在實際的治療過程中,不僅要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治療效果,同時還應當強化相關的護理工作,這樣才能將患者死亡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改善患者癥狀,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文中對急性心肌梗死護理進展進行了簡要分析,希望可以為急性心肌梗死護理研究提供一點幫助。
一、急性心肌梗死的概念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指人體發(fā)生冠狀動脈急性以及持續(xù)性缺血、缺氧情況后,心肌發(fā)生壞死癥狀,進而引發(fā)相關癥狀,包括患者胸骨后產生劇烈、持久疼痛感,而且患者在休息并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后依舊得不到有效控制,患者機體還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包括體內血清心肌酶活性明顯升高、產生進行性心電圖變化狀況等,如果患者癥狀得不到有效、及時控制,就會提升心臟破裂、心功能不全、附壁血栓、心臟驟停、猝死、心源性休克、心肌梗死后綜合征等嚴重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對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威脅。
二、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
從臨床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工作來看,醫(yī)師的治療目標包括了挽救瀕死心肌、縮小梗死面積、保護心臟功能、控制并發(fā)癥等,經常會使用到監(jiān)護與一般治療方式、鎮(zhèn)靜止痛治療方式、調整血容量治療方式、直接冠狀動脈介入治療方式、溶栓治療方式、藥物治療方式、抗心律失常治療方式等,在實際治療過程中需要提升整體護理質量水平才能充分發(fā)揮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為患者的康復治療提供一定保障。
三、急性心肌梗死的護理進展
隨著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得到了改進與更新,有效提升了整體護理質量,需要重視急性心肌梗死中各種護理模式的運用發(fā)展,進而改善患者癥狀。
1.急診護理路徑模式
運用急診護理路徑模式開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在患者進入急診科室后就立即根據患者全身狀況、意識狀態(tài)、臨床癥狀等進行綜合評估,對患者的危重程度進行準確、合理判斷,并向家屬詢問患者發(fā)病原因、基礎疾病及送診耗時等情況,對患者開展針對性急救與護理工作,同時對患者進行心理安慰,保證患者出入量平衡,有效縮短了急診總耗時、臥床時間、住院時間,有效減少了穿刺點出血、排尿困難、腰背酸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十分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
2.循證護理模式
從相關研究來看,將循證護理模式運用到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中,可以有效減少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與住院費用,同時還能將心率失常的發(fā)生風險控制在最小范圍,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患者及家屬的經濟與心理壓力,十分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促進了患者的康復治療。另有相關研究報告證實,運用循證護理模式開展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工作,針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關情況構成獨立的循證護理小組,對循證護理內容進行改進優(yōu)化,并取得相應支持,最后將循證護理措施落實到患者的日常護理工作中,有效改善了相關護理質量,減少了患者住院持續(xù)時長大大提升了整體護理效果水平,縮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時間,提升患者的滿意度評分,避免了相關并發(fā)癥。
3.優(yōu)質護理模式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工作中運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為患者提供更為優(yōu)質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作息指導護理、藥物指導護理、康復訓練護理,改善了整體護理質量,幫助患者將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為患者提供更為滿意的護理服務。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運用優(yōu)質護理模式開展相關護理工作,將優(yōu)質服務理念融入到急診接診護理、日常溝通與交流、病情監(jiān)測護理中,給予患者全面的、有效的、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進而患者降低患者胸痛、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讓患者更滿意護理服務,并將患者治療時間控制在一定范圍,在一定程度上還能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抑郁情緒,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水平。
4.預見性護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癥狀發(fā)作比較突然,如果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預估,并提前采取相應措施就可以降低患者癥狀發(fā)生頻率。將預見性護理模式運用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日常護理中,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進行合理、有效預估,并對患者進行預見性心理護理、健康教育護理工作,強化了整體護理效果,緩解了患者的抑郁情緒與焦慮情緒,十分有利于患者的康復治療。
5.健康教育
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以對自身病情、誘發(fā)因素及注意事項等有一定了解,就可以讓患者避免高危因素,進而降低患者死亡風險。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護理干預中強化健康教育工作,將健康教育活動與心理護理、活動指導、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進行有效結合,增加患者對急性心肌梗死的認知度,樹立一定的自我管理意識,讓患者可以對急性心肌梗死相關知識有全面了解,提升護理安全性。
四、總結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與發(fā)展,護理工作在傳統(tǒng)模式上已經有了較大突破,多種類型的護理模式被運用到臨床護理工作中,有效提升了整體護理水平,改善患者癥狀。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療中,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合理運用相應的護理模式,確保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合理性、科學性,在最短時間內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降低患者的死亡風險,提升患者生活質量與生存質量,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栗歡.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護理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3):236.
[2]何雁洪.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實施急診護理臨床路徑的效果研究[J].吉林醫(yī)學,2020,41(2):454-455.
[3]肖二艷,翟世柳. 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yī)學研究,2020,29(13):2477-2478.
[4]王坤.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應用效果[J].醫(yī)學食療與健康,2020,18(11):16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