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發(fā)表在國際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顯示,研究人員首次發(fā)現(xiàn)抗生素耐藥性細菌能從患者機體的腸道微生物組中遷移到肺部,并增加患者致命性感染的風險。
這項研究是在一名攜帶銅綠假單胞菌作為其腸道微生物組一部分的患者機體中進行的,銅綠假單胞菌是醫(yī)院感染最常見的原因之一,而且是一種非常擅長產生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盡管在嵌入健康腸道微生物組時,假單胞菌通常并不認為是危險的,但其通常會在住院患者中引起嚴重的肺部感染。在住院期間,該名患者因疑似尿路感染而接受了抗生素美羅培南的治療,這種抗生素療法會導致腸道和肺部中的非耐藥性細菌被殺死,而對抗生素耐受的假單胞菌突變體則能夠生長、增殖,并在隨后的抗生素治療期間,從患者的腸道轉移到肺部,在肺部中進化出更高水平的抗生素耐受性。研究人員在患者住院的整個過程中對其進行測試來追蹤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持續(xù)時間,他們利用了一種遺傳學手段,創(chuàng)建了一種時間校準的細菌家族樹,幫助分析感染的進展、位置及其進化的情況;同時,研究者還在患者腸道中發(fā)現(xiàn)了較高的遺傳多樣性,這或許就表明,腸道微生物組是抗生素耐藥性產生的儲存庫。
綜上,該研究揭示了腸道微生物組如何作為抗生素耐藥性病原體的儲存庫,從而促進這些細菌轉移到肺部,并潛在引起諸如肺炎等威脅生命的疾病。從住院患者的腸道微生物組中消除抗生素耐藥性病原體或許能幫助預防嚴重感染的發(fā)生,這就強調了抗生素的使用如何對實際上并不是抗生素療法作用靶點的細菌產生深遠的影響。
(摘自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