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婧
(湖北第二師范學院 湖北武漢 430061)
學前教育階段,教師要以幼兒為主體,關注幼兒的年齡特征、成長特征,有目的性地將德育教育內容滲透其中,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辨別能力,樹立起對事物的正確看法,向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和學習,提高綜合素質。目前在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仍存在一些不足。教師應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在課堂環(huán)境和園內環(huán)境滲透豐富的德育教育內容,提高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學前教育是針對學齡前兒童作為主體,展開的教育教學活動,其中教學途徑、教學方法等有著多樣化的特征,在學前教育階段,通常是由教師和家長作為教育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家長的輔助作用下,形成對幼兒大腦的刺激,在不同的形式和合理的方法下促使幼兒形成健全的性格、良好的品格。在整個教育體系內,學前教育是重要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開端,決定了幼兒是否能夠形成優(yōu)良的道德品質。特別是在現(xiàn)代化社會快速發(fā)展中,信息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趨勢愈發(fā)明顯,人們的思想觀念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再受到互聯(lián)網信息廣泛傳播的影響,學前教育中針對幼兒群體的身心健康引導和培養(yǎng),成了重要的教育任務[1]。因為幼兒在不良信息的影響下,有可能會形成對事物的認知偏差問題,受到不良思想和觀念的侵襲,幼兒的身心成長水平均有可能受到負面影響,因此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發(fā)揮出德育教育的引領和指導作用,是幼兒時期教育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在人生的歲月長河中,幼兒時期階段正處于起跑期,幼兒此時思想品質、價值觀念、行為習慣正在逐漸形成,在此時對幼兒進行德育滲透,展開學前教育教學活動,能夠使幼兒在正確的引導下接受積極的思想和正能量意識的引導,學會尊重他人,提高道德品質,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習慣,消除不良思想和觀念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幼兒學會判斷事物對錯,明辨是非,提高綜合素質水平。教師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實施德育教育,滲透德育教育的內容,能夠使幼兒形成尊重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質,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辨別意識,面對生活中存在的事件、問題進行準確判斷。學前教育中年齡較小的幼兒,在德育滲透下可以從中獲取科學合理的啟蒙教育,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和發(fā)展的目標[2]。
根據目前學前教育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仍舊存在著德育滲透受到的重視不足這一普遍的現(xiàn)象,幼兒的主體性被忽視,德育教育雖然在社會的多個領域內均受到了普遍的關注,但是仍舊還存在部分學前教育者忽視德育教育的情況。對于德育的滲透重視不足,難以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目的性地貫穿德育知識,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價值觀念,形成對幼兒的引導和指導作用。這是由于在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影響下,知識的學習遠遠超過了德育教育這一觀念的存在導致的,幼兒的主體性受到的關注不足,缺少系統(tǒng)的德育教育體系,導致了德育滲透始終沒有提到學前教育教學日程表中來,降低了對幼兒德育培養(yǎng)成效。在德育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差異性被忽視,德育滲透的針對性不足,導致了幼兒感受不到教師的關懷、關注,形成心理落差感,甚至產生自卑心理,這對于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形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幼兒的個性化、差異化要體現(xiàn)到學前教育教學的德育滲透中,由教師結合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教學活動,在家長的配合下提高德育效果。德育教育的針對性不足問題,是值得學前教育者及時改進和突破的教育困境、教育難點[3]。
德育教育和生活之間相互脫節(jié),導致幼兒教育教學的德育滲透工作形成了局限性局面,教師在展開對幼兒的德育教育時,常常是將德育知識灌輸和滲透到課堂環(huán)境中,缺少對幼兒生活實際情況的考慮,導致了德育教育的實踐性、綜合性不足,難以幫助幼兒構建起德育知識和生活實際之間的緊密關系。理論和實踐分離,導致了幼兒在理解問題時存在著難度大的普遍現(xiàn)象,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幼兒,對很多問題缺少理解能力,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有限,記憶力欠缺,對于德育理論知識理解不足,難以記住與德育教育相關的理論,更無從提到課后對知識的鞏固和內化。幼兒遺忘德育理論知識的速度較快,常常是走出課堂就忘記了理論知識的內容,這都是由于德育教育的理論和現(xiàn)實相脫節(jié)導致的,德育教育缺少與家庭和生活之間的密切銜接,學校和家庭之間的配合不足,對于幼兒的良好品質培養(yǎng)、德育素質培育形成了制約[4]。
幼兒在接受學前教育的過程中是主體,應得到教育者的高度重視,在滲透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同樣要凸顯出幼兒的主體性,尊重幼兒的個體差異性,使學前教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活動,始終圍繞著幼兒的主體地位展開,調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激活幼兒學習德育知識、接受德育教育的熱情。由于幼兒在性格特點、興趣愛好、生活環(huán)境、學習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存在著差異性,因此,其思想觀念也存在個體上的變化。受到信息多元化、快速傳播等因素的影響,幼兒接受的信息多,在幼兒園內和同伴間發(fā)生矛盾等問題時有發(fā)生,教師要發(fā)揮出德育引導和指導的作用,關注幼兒個體,尊重幼兒差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實施德育滲透和教育活動[5]。在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幼兒之間發(fā)生矛盾時要由教師進行合理的處理,保護幼兒自尊和心理的同時,幫助幼兒解決難題,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例如,當出現(xiàn)幼兒之間不小心踩了對方一腳形成的矛盾問題時,教師要成為幼兒成長中的引路人,引導幼兒主動承擔責任,認識到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的重要意義,主動向小伙伴道歉,獲取他人的原諒,促使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自身的品質和修養(yǎng)。
幼兒教師要以幼兒個體日常的心理狀態(tài)、課堂表現(xiàn)等指標作為依據,對德育教育的內容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例如,幼兒中存在不尊重老人的現(xiàn)象,對自己的爺爺奶奶等長輩大喊大叫,或是隨地丟垃圾等。對于此類行為,教師要將德育教育的內容滲透其中,用具體的案例培養(yǎng)幼兒,樹立起正確的認知觀念,主動反思自己的行為,幫助幼兒立足于實際,進行自身道德素質的改進,提高德育滲透的水平,激活幼兒的學習熱情。圍繞著幼兒這一學習主體的角色,用有針對性的德育滲透方案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思政素養(yǎng)、道德品質[6]。
教師既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前教育基礎之上,還要將德育教育延伸到幼兒的生活中,實現(xiàn)理論和實踐之間的相互銜接,幫助幼兒在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下提高德育素養(yǎng)。在學前教育滲透德育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家園合作的教學新形式,營造良好的幼兒成長環(huán)境,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教師可構建起社會化、生活化的場景,實施德育教育,使理論知識和幼兒的實際生活之間形成密切的關系,并體現(xiàn)在幼兒的認知中。教師要幫助幼兒認識到德育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了解接受德育教育的重要意義,明確意識到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逐漸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小小人才。教師可以實現(xiàn)德育課堂向課下的延伸,和家長共同展開合作,發(fā)現(xiàn)幼兒在思想觀念上存在的不足,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解決問題。教師可以組織感恩節(jié)、親子活動、父親節(jié)活動等實踐,調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結合社會實踐活動,和幼兒們共同前往社區(qū)、公園等場所展開實踐探索,例如打掃衛(wèi)生、撿垃圾等[7]。對于幼兒來說,前往大自然環(huán)境中的任務能夠使幼兒更具有積極性,在生活實踐場景中驗證德育理論知識,形成環(huán)保意識,認識到保護地球、人人有責的重要意義。
德育滲透的形式不同,對于幼兒的引導和教育作用和指導功能也各有不同,教師要用多元化的德育滲透形式培養(yǎng)幼兒的德育素養(yǎng),例如,以開展小組游戲的形式展開德育活動,能夠使幼兒在接受德育知識的教育過程中,形成與他人合作協(xié)調的意識,產生與他人互相幫助的想法。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滲透德育內容,組織游戲形式,讓幼兒們劃分成多個游戲小組,完成游戲任務,游戲中,和其他伙伴相互配合,關注其他人的感受,學會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自主調整,融入集體環(huán)境中,共同完成游戲目標。在小組合作游戲中,應合理分配幼兒小組的成員,以3-5人為一個小組,明確游戲規(guī)則,最終評選出勝利的優(yōu)秀小組,給予其一定的獎勵,鼓勵幼兒個性發(fā)展,促使幼兒形成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提高凝聚力,規(guī)范自身的言行行為,樹立起正確的德育認知,提高德育素質水平[8]。
例如,教師在組織和開展德育游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幼兒的興趣愛好,準備有關的材料,設置游戲的主題,以建城堡游戲為例,教師可以告知幼兒準備建城堡的材料,調動幼兒參與性。建城堡游戲對于幼兒來說有著濃厚的吸引力,還能夠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團結協(xié)作意識,在準備好材料之后,幼兒們可以劃分成多個游戲小組,和組內的伙伴共同完成游戲目標。很多幼兒由于年齡較小,認知能力有限,在完成游戲的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教師要作為引導者、指導者幫助幼兒了解游戲規(guī)則,認識到與伙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克服挫折,解決問題,順利地完成游戲目標。幼兒在建城堡的過程當中主動參與到團隊協(xié)作中,積極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他人展開協(xié)作,鍛煉了自身堅忍的意志品格和良好的道德素養(yǎng)。
學習教育中鼓勵幼兒表達,滲透德育教育,能夠對德育教育的成果進行反饋,教師要有目的性地培養(yǎng)幼兒的表達能力,促使其成為活潑開朗、性格健全的人,提高與他人交流的能力、交際交往的能力、對關懷與愛的感知能力。幼兒會受到其他同伴思想和行為上的影響,產生豐富的情感體會和思想體驗,逐漸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理解角度和表達習慣。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我,提高表達能力,在幼兒和幼兒、幼兒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探討中幫助幼兒交流情感,表達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滲透德育教育的思想,使幼兒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懷和喜愛,主動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教師在對幼兒潛移默化的情感培養(yǎng)中,形成了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使幼兒感受到集體環(huán)境寶貴之處,受到“正能量”的熏陶,有助于幼兒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強化情感感受力[9]。
例如,當小組內的幼兒成員出現(xiàn)了困難時,教師可以鼓勵互相照應的小組成員幫助其他小朋友解決困難。教師要用鼓勵的態(tài)度認可幼兒優(yōu)秀的行為,用語言上的獎勵等行為上的獎勵、物質上的獎勵,鼓勵幼兒團結協(xié)作,表達情感,組建交際課堂,使幼兒之間相互幫助,學會感知感情、表達感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在德育教育內容的滲透下,由教師引導幼兒,樹立正確的認知觀念、價值觀念[10]。
綜上所述,在幼兒教育階段,學前教育教學活動中展開對幼兒的德育滲透,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質和道德素養(yǎng)的主要陣地,對于幼兒未來的身心健康成長起著引導和奠基的作用。幼兒教師在開展學前教育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尊重幼兒個體中存在的差異性,考慮到幼兒的實際學情,展開對幼兒的德育教育,培養(yǎng)幼兒的德育素養(yǎng),使幼兒實現(xiàn)身心健康的成長和發(fā)展,為未來的學習成才打下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