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黃山市歙縣第二中學 徐錢紅
作為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高中化學諸多知識均來源于實驗??梢哉f,高中化學學科的建立正是基于不斷重復的實驗。在化學實際教學中,實驗同生活的關聯(lián)至為緊密,教師可在化學課堂上推行生活化教學,以便不斷化抽象的學科理論為形象的“生活語言”,進而促進高中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學科素養(yǎng)。
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而言,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至為重要。這就如同一場優(yōu)美音樂會的前奏,唯有前奏吸引廣大受眾,那么音樂會后續(xù)的高潮方能獲得全員認可,音樂會的演出亦能成功。在課堂上,高中化學教師要以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作為新課導入的重要載體。事實上,化學蘊藏于生活實際中,唯有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事件、故事或社會現(xiàn)象,方能容易引發(fā)學生的關注,并激發(fā)其探究欲,教學導入方告成功。
例如,在學習“稀釋定律”時,教師可如此導入,首先向學生描述一個人人都遇到過的生活現(xiàn)象:喝水時放入一湯匙的白糖,水的味道會變甜;但假若將一勺白糖放到一桶水中,甜味是不是幾乎沒有了呢?學生均點頭肯定,由于這是人所共知的生活小常識,由于水的容量變大了,自然在一桶水中放入一勺糖,甜味會變淡甚至消失了。學生會想,教師導入這一生活場景的用意何在,于是教師即可導入新課——《稀釋》,學生為了一探究竟,便能集中注意力跟上教師思路進行學習。又如,學習“萃取”的有關知識時,教師可如此設置問題:“同學們,你們家里老人有沒有喝藥酒的呢?”學生聽到后會難以理解,心里琢磨藥酒是哪種類型的酒?經(jīng)教師解釋后,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藥酒的產(chǎn)生就是經(jīng)過了化學萃取的過程。經(jīng)由這種生活化導入,不但引出了“萃取”的定義,還能降低學生對該定義的理解難度。
毋庸置疑,化學來源于生活,可以說,日常生活中處處都有化學的“影子”。在教學實踐中,化學教師要善于把學生在生活中感知得到的化學,借助生活化情境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進而方便高中學生對化學學科知識建立直觀、形象的印象,從而加深對各項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學習《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和防護》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投影設備加以演示。在正式上課前,可先向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遭受腐蝕的物體圖片,如教師可直接拍攝被腐蝕的某工地大門等。學生通過觀看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金屬生銹圖片,就能了解到,一旦鐵長期處在潮濕空氣中便會生銹,而鐵銹恰又是紅棕色的。這既可以幫助學生記錄鐵銹的色彩,又能更高效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牢記有關鐵生銹的知識點。學生一旦在頭腦中具有這種認知,在今后看到金屬遭遇腐蝕而生銹乃至損壞時,便會懂得如何防護,進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當然,教師也要引出這些生活現(xiàn)象背后的化學問題:導致金屬遭遇腐蝕的因素有哪些,金屬腐蝕的類型表現(xiàn)及怎樣避免其腐蝕?借助上述一連串問題的引出,學生便能自主思考,進而激發(fā)其問題探究意識。
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有眾多理論常識,學生唯有深度理解并領會化學理論,方能學好化學。而作為自然科學的化學,其理論又多來源于對日常生活現(xiàn)象的探究和歸納,這就需要教師把教材上的抽象理論生活化。
首先,教師要巧妙找準化學理論常識和生活實際的結合點。毋庸置疑,高中化學理論常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學習時會頓感枯燥和乏味。這就需要教師通過學生日常生活中所了解和熟悉的生活現(xiàn)象,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以便提升教學的體驗性和直觀性,使學生更精確、更直觀地了解和領會所學理論。其次,要激發(fā)高中學生參與化學課堂教學的主動性,不斷提升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例如,學習《物質的量》這一高中化學重點知識時,由于相對抽象,學生乍一接觸會感到費解,遑論消化知識了。鑒于此,教師可借助教室中陳列的純凈水,給學生布置問題,要求大家結合已學過的化學知識,計算純凈水中所包含的分子數(shù)。這種生活化的教學問題既具體又直觀,亦能將宏觀的物質同微觀粒子結合在一起,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性。同樣,在學習《乙醇的性質》時,教師同樣可拿生活中的經(jīng)驗導入課堂,如可設置問題:酒越陳香味為何越濃?學生會聯(lián)想到這一生活常見現(xiàn)象,對新知識展開高效研討,有助于提振全體學生學習的興趣。當然,教師每安排一個生活化小問題,還可以小組為單位,鼓勵并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小組內學生各抒己見,發(fā)揮群策群智的優(yōu)勢,使小組每位成員都能恍然大悟。小組討論完畢后,教師要匯總每個小組討論的成果及暫時未能解決的問題,進而在幫助各小組解疑答惑的同時,對本次探究學習進行客觀、中肯的評價,使學生既保有自主探究學習的興趣,又能對生活中的化學知識存有好奇心。
高中化學學科難度相對較大,需要邏輯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等理科學習思維。鑒于化學教學中不少知識的抽象性較強,學生理解難度大,若教師教學中采用生活化策略,為學生引入鮮活的生活素材,方能便于提煉相關化學知識,化抽象為具體、形象,使化學的教與學難度同時降低,使學生不至于對化學學習“望而卻步”乃至自暴自棄。
例如,學習《氣體摩爾體積》時,學生會接觸到物體體積大小的三大決定因素,即物質含有粒子的多少、粒子的大小、粒子間的距離等。若學生在做題時遇到了下列問題:粒子數(shù)相同,即物質的量相同,那么另兩個因素對體積大小的影響會如何?遇到這種問題,教師不必直接告訴學生結論,可以換一種思路幫助學生輕松解題。譬如,教師可點撥學生:“有一盆水和一塊鐵,能否將它們壓縮成更小的體積?”學生思考后均表示“不可能”,于是大家便明確,在物質的量相同的條件下,兩種物質的體積是由其粒子自身大小來決定的。
在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時,教師要盡力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全過程的生活化,尤其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化師生之間的默契互動。與此同時,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塑造,以便幫助學生培養(yǎng)善于利用生活實踐探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在生活中做個有心人,時刻留心生活中的化學現(xiàn)象。除此以外,鑒于化學是一門與實驗操作息息相關的學科,教師可聯(lián)系教學內容,設計有關的化學實驗,并能在實驗設計中滲透生活化元素,使高中學生在實驗操作中積累興趣、培養(yǎng)化學思維。例如,教師可設計吹氣生火的實驗,需要學生首先稱取固定量的過氧化鈉粉末,將其放置在一團松軟的棉花里,再依托導管對著棉花吹氣,進而使棉花助燃。教師在給學生設計這一實驗的過程中,不只要學生學會成功完成實驗操作,更要學生會解釋其中的化學原理。學生會意識到因人體吹氣時呼出了一定的二氧化碳,同過氧化鈉發(fā)生了化學反應,從而釋放出了氧氣,再加上空氣中的大量熱量,當這些熱量積累到棉花著火點時就會助燃棉花??梢?,化學教師通過鼓勵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自主研討,不但能使其體會實驗中所蘊含的化學原理,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印象,還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體驗生活化元素滲透于化學實驗操作中所帶來的樂趣。
高中化學教學要適應新課改新趨勢,不斷落實“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開展生活化課堂教學。聯(lián)系生活實際巧妙導入教學,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趣味情境,促進所傳授和講解的理論知識點生活化,將理解難度較大的問題形象化,推動化學實驗操作的生活化。通過以上各種方略的運用,不斷提高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將高中化學課堂打造成生活化、趣味化的新型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