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qū)華亭第一中心小學 許燕平
語文教學,要用好教材、教好教材,理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清楚各個教學板塊的功能、角色和價值,發(fā)揮各自的作用,使之成為學生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寶貴資源。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多地將注意力和教學重心放在了課文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這三個方面,對“語文園地”的整體關照十分不足,更有甚者,有的老師將“語文園地”當作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以課后作業(yè)的形式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而不占用課堂教學的課時,這是極為不妥的。本人認為,“語文園地”不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教學板塊,其是單元整體教學的一部分,是發(fā)展學生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重要資源,是完善學生語文知識系統(tǒng)結構的重要內(nèi)容,應利用好它、教好它,使之成為學生語文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
統(tǒng)編教材的“語文園地”設置的教學板塊包括:識字加油站、交流平臺、字詞句(詞句段)運用、我的發(fā)現(xiàn)、和大人一起讀、日積月累、初試身手等,設置頻率最高的為識字加油站、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以及日積月累欄目,它們是“語文園地”欄目的常設板塊。以下著重分析這四個板塊的教學價值。
識字加油站是中低年級尤其是低年級的“語文園地”的第一個欄目。由于小學階段是字詞學習積累的重要階段,同時學生的閱讀對識字量也有較高的要求。而閱讀課文中生字(包括“二會字”“四會字”)達不到識字的需求,因而學生的生字需要從課堂拓展到課外,讓學生自主地識字,達到應有的識字要求。而識字加油站就為學生的課外的識字提供了素材與范例,不僅給學生提供了直接的識字素材,而且也給學生提供了拓展性識字的方法和策略。因而利用好識字加油站,能給學生的識字提供很大的幫助,使之打好生字積累的基礎。
交流平臺是中高年級“語文園地”的最重要的學習板塊,其是對整個教學單元的總結,是實現(xiàn)單元語文要素知識化、結構化和系統(tǒng)化的重要內(nèi)容,因而也被安排在“語文園地”的第一個學習板塊。統(tǒng)編語文教材以大單元教學為思路,每個教學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有核心的語文要素,整個教學單元都圍繞語文要素的達成來編排。學生通過課文閱讀,實現(xiàn)對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但是所學習的知識仍然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需要對整個單元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總結,升華主題和結構化知識,這就是交流平臺的價值。交流平臺以簡明扼要的文字,概述整個教學單元的核心知識點,如閱讀方法、習作表達方法以及其他的具體語文知識、方法、技巧與習慣。教師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對話交流,總結整個單元的學習,強化學生對單元語文知識的系統(tǒng)化、深層次掌握。
語言單位由小及大是字——詞——句——段——篇,因而也有字生詞、詞生句、句生段、段生篇的說法。低年級的字詞句運用和中高年級的詞句段運用(以下統(tǒng)稱“詞句段運用”)本質(zhì)上都是體現(xiàn)了語言的構建與運用(即語言運用)的學習要求,只不過低年級側重于字詞句,中高年級向詞句段進階,體現(xiàn)的是不同學段學生的語言運用的能力要求的變化?!罢Z文園地”中詞句段運用,主要以閱讀與鑒賞、造句與寫話、實踐與運用等形式來開展,其素材既有課文中的語段,也有課外的語段,內(nèi)容豐富,形式靈活,給學生們提供了很好的字詞句段的學習與運用的情境,是學生語言構建與運用這一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發(fā)展的有效契機,是培養(yǎng)學生語言應用基礎能力的重要資源。
語文學習重在積累,需要日積月累?!罢Z文園地”的日積月累,就是給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學習板塊。其價值不僅在于積累欄目中本身的語言素材,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培養(yǎng)課后的閱讀積累的習慣,尤其是培養(yǎng)廣泛閱讀經(jīng)典,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與習慣。日積月累的主要素材形式包括古詩詞、歇后語、諺語、歇后語、名人名言等等,這些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為學生進行經(jīng)典閱讀、學習傳統(tǒng)文化提供了一扇窗口。所謂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語文知識的學習和積累需要從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從教材延伸到生活;同時,語文學習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積月累、水滴石穿式的。日積月累啟發(fā)學生要注重日常的學習積累,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課外閱讀習慣,不斷提升自我文化修養(yǎng)。
如何發(fā)揮“語文園地”的作用,使之成為教師的語文教學以及學生的語文學習的重要素材?以下就圍繞“語文園地”的上述四個板塊的教學應用方法進行說明探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就“識字與寫字”提出要求,第1~3學段累計認識常用漢字3000個左右,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學習獨立識字。識字是閱讀的基礎,同時也是語文學習的基礎,與閱讀量要求顯著提升相適應的是識字量要求的提高。與其他語文知識點不同的是,識字是鼓勵“超前”學習的,識字量越大,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素養(yǎng)就越高。而課文中一課幾個到十幾個的生字還無法滿足學生識字的需求,這就要求通過課文生字學習之外的途徑來進行識字積累,而識字加油站就是一個好的識字指導。
一是情境式的識字。如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的識字加油站,圍繞天氣這個情境收錄了“陰、晴、霧、雷電、陣雨、暴雨、冰雹、霜凍、雨夾雪”這幾個詞語,讓學生積累了與天氣相關的“陰、雷、電、陣、冰、凍、夾”這幾個生字。同樣的,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中以職業(yè)為情境,提供了“教師、工程師、建筑師、理發(fā)師、演員”等個關于職業(yè)的詞語,讓學生學習積累“程、魔、術、建、筑”等識字。在這樣的情境式的生字學習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地引導積累其他情境之下的生字詞,如顏色情境下學習“紅、黃、黑、紫、灰、粉、綠”等生字,又如情緒情境下學習“喜、歡、怒、哀、樂、怕、高、興”等生字等等。
二是根據(jù)漢字特點類比識字。首先是結合漢字字音的特點進行拓展識字。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語文園地的識字加油站,給出了六個形聲字的生字,分別為“蝌蚪、蛾、鯉、鯽、鯊”,教師讓學生發(fā)現(xiàn)這些字的偏旁和部首都有什么特點,并告訴學生形聲字的含義,了解形聲字的形旁和聲旁分別是什么,再舉出更多形聲字的例子。類似的還有本冊第三單元的識字加油站,給出伸——申、界——介、棕——宗、憶——乙、招——召、教——孝六組漢字,讓學生觀察這六組十二個漢字有什么關系,了解到每組的后者都是前者的聲旁,以此聯(lián)想到更多有類似特征的漢字,如情——情、醒——星、侗——同、?!鹊取=Y合漢字的音形義的特點,運用對比記憶、聯(lián)想記憶,由一個漢字輻射一類、一批漢字,舉一反三,大大地拓展了識字量。
交流平臺,是中高年級語文園地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說其“最重要”,主要源于其是對整個單元的概括與總結,是深化理解、點明中心、提升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統(tǒng)編教材單元整體編排思路十分鮮明,每一個教學單元都有各自的主題與核心語文知識點,而“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則是對整個單元的學習內(nèi)容的概括與總結。每個交流平臺所進行的概括是從單元閱讀課文的概括提煉,不能將交流平臺孤立地對待,而需要將其與整個單元學習內(nèi)容,尤其是課文閱讀的內(nèi)容關聯(lián)起來,回歸課文,強化理解。
如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是一個以“提問”為主題的閱讀策略單元,單元所收錄的幾篇閱讀課文,是教學如何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這也是整個單元的語文要素。而閱讀課文只是一個個例子,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對各篇課文的提問方式一一進行了講解,但是都是零散的、表層化的,在整個單元的教學之后,需要圍繞如何運用“提問”策略來閱讀課文進行總結升華。此時,該單元語文園地的交流平臺就進行了綜合與總結,從三個方面提出了閱讀過程中提出問題的方法,分別是: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養(yǎng)成敢于提問、善于提問的習慣。這三個閱讀提問的策略是如何得來的,如何印證這幾個說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回到課文中去逐一印證。如《夜間飛行的秘密》這篇課文中,飛機的夜間飛行和蝙蝠有什么關系呢?與“蝙蝠是怎樣用嘴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體現(xiàn)了從不同角度提問;《呼風喚雨的世紀》這篇課文中,旁注部分的四個問題問到了點子上,是值得思考的問題,是關系到對整篇課文閱讀理解的問題。如課文手段開篇點題——“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等,體現(xiàn)了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的閱讀提問策略。通過交流平臺的點撥和概述,結合課文的閱讀理解,學生對本單元的核心語文知識點的理解更為系統(tǒng)與深入。
低年級的字詞句以及中高年級的詞句段本質(zhì)上都是對字詞句段的語言運用,這是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要求。語文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離不開表達與運用,其中書面語言表達與運用的重要性尤為突出。而詞句段運用,給小學生提供了組詞、造句、提煉、寫話等不同的語言訓練形式。
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詞句段運用中,要求學生讀給出的長語句,寫出主要意思。其中第一句話是一個例子,讓學生知道如何從一句較為復雜的語句中總結主要意思。具體的例句為“我廉頗立下了那么多戰(zhàn)功,他藺相如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敝饕馑几爬椤傲H對藺相如不服氣”。主要意思不是簡單地縮寫,還要結合語義來進行概括提煉。隨后給出了兩個長句,讓學生照著例句寫這兩句話的主要意思。以第二句為例:“只要我們按下手電筒的開關,立刻會出現(xiàn)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驚人的,大約是30萬千米每秒,比流星體的速度快幾千倍!”這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學生需要判斷這句話哪些是“綠葉”、是“旁枝”,哪部分才是主干,如何不能直接從原話進行抽出,則需要用自己的話來轉述——光的速度是驚人的!第三句(原話略)則可以概括為“地道數(shù)量不計其數(shù)”。通過詞句段的運用,以仿寫、造句、鑒賞、寫話等多種方式來實現(xiàn)對詞、句與段的語言運用練習,教學做合一。
課程標準在“閱讀與鑒賞”學習方面,要求學生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背誦優(yōu)秀詩文60篇(段)?!罢Z文園地”的日積月累欄目,以古詩詞、名人名言、諺語、歇后語、箴言、傳統(tǒng)文化知識等為題材,具有鮮明的傳統(tǒng)文化特色,具有深厚的文化價值,是對小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日積月累的教學,在于引導,培養(yǎng)習慣,堅持厚積薄發(fā),落實學在日常。
一要讀。利用好晨讀時間對這些內(nèi)容進行閱讀,做到熟讀成誦。二是記。要將這些經(jīng)典內(nèi)容背誦下來,可以借助摘抄本將日積月累的內(nèi)容整合到一本中方便閱讀和記憶。三是用。堅持學用結合,將所閱讀積累的優(yōu)美的語句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增加習作的文采,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如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中諸葛亮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以及曹植詩句“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可以用于愛國主義主題的習作中去;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語文園地”的日積月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說明了勤奮的價值,可以作為該主題習作的引用,“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說明了實踐的意義,同樣可以作為該主題習作的論證材料。日積月累啟發(fā)學生多讀經(jīng)典,傳承傳統(tǒng)文化,在日積月累潛移默化中豐盈文化品質(zhì)。
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的“語文園地”具有重要的教學功能,發(fā)揮著重要的教育價值,是小學生語文學習路途上的良師益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予以該欄目的教學高度的重視,挖掘其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的價值,通過別開生面的、豐富新穎的教學組織方式對其下識字加油站、交流平臺、詞句段運用、日積月累等多個板塊進行有效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