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窮苦之言晚乃善

      2022-03-03 10:05:42趙勇
      山西文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散文

      1

      王繼紅先生長我十歲,是我三年前才結識的家鄉(xiāng)朋友。我在《趙樹理的幽靈》一書的后記中說過,晉城那邊的文友能成為我朋友者,全部都是聶爾兄拽過來的,我沾了他的光。繼紅先生也是如此。記得2018年春節(jié),我大年三十開車回老家,卻已盤算著正月初五火速返京。來去匆匆,蓋因接一大單寫約稿,限時完成,我不敢在家里長住。大年初一我向聶爾兄說明實情,問他哪天有空,有無時間見面喝酒云云。知我如此狼狽,他便當機立斷,說第二天可尾隨我去丈母娘家,把酒喝到陽城。他敢如此豪邁,是因三個月前認識了個新朋友,此人正是王繼紅。

      那天晚上,我們在陽城一家飯店相聚。王繼紅出場之前,聶爾已給我做過鋪墊,說這個王總本是一家汽修廠老板,如今已賦閑在家,卻癡心不改,想回歸文學,因為他是資深文青。這個介紹讓我好奇心大增,隨后見到他,果然就有了些文學青年的模樣。在我的算術公式中,老板等于商人,商人等于大款,大款又等于土豪。土豪往往脖頸上掛著鏈子,手腕上戴著串子,牙縫里夾著韭菜葉子,喜歡咋咋呼呼,刻意人前炫富。而自從有了趙本山、范偉的小品《賣拐》后,“腦袋大脖子粗”也成為埋汰大款的經典形象。但出現在我面前的王總卻慈眉善目,脖子和腦袋也是尋常比例。開口說話,又樸實得真,謙和得緊,恂恂如鄉(xiāng)村老夫子。這樣,他就讓我的“刻板印象”碎了一地。

      那天的攝影家李前進沉默寡言,萎靡不振,又因負有開車護送聶爾之責,也不敢喝酒。所以,邊喝邊聊、放肆說笑就成了我們仨的事情。酒至酣處,王總忽然冒出金句,說,我這人講究腳踏實地,但偶爾也會仰望星空。我立刻接話道,那你厲害!只是腳踏實地不行,老是仰望星空也不行,偶爾仰望一下,說明你有情懷,有理想,還有追求。

      喝了一瓶老酒,聊出了大雪紛飛,于是我決定暫住陽城,把另一篇不需要動用多少資料的急稿——《我與〈博覽群書〉的“愛情”故事》寫出來。初三下午正寫到興頭上,忽接王總電話,他問我是否想去駿馬嶺公園轉轉。猶豫片刻,我答應了。不一會兒,他開車來,先帶我參觀他的汽修廠,然后我們向駿馬嶺公園走去。他說“駿馬嶺”本叫“走馬嶺”,原是一片土地,建公園始改現名。我順嘴評論,還是走馬嶺好,一改就顯得沒文化,俗!

      如今,我已在其《軌跡》一書中看到了他的相關描述:“走馬嶺是一條東西向的山脊,有十多里長,東起我所居住的村子背后,向西沒入中條山余脈的溝溝壑壑中。傳說因古時長平之戰(zhàn)秦將白起的兵馬路過而得名。山脊的一側有一條不長的溝叫‘好漢溝’,名字莫名其妙的好聽,溝約有二里長,不長也不深。溝中散著幾丘野墳和幾叢在寒風中瑟瑟的白色蒿草,在孤寂無人的曠野中顯得冷森森的。溝沿上一條彎曲的羊腸道,恍惚向溝外動感地扭動著?!保ā赌腥四銥槭裁纯蕖罚┚拔锞褪沁@樣,當你與它日夜廝守、耳鬢廝磨時,你才能物我互動,一切景語皆情語。否則,景就疏離,物也恍惚,“我”也成了單純看客。

      那天,我這枚看客便與王總漫步在走馬嶺的高地上,腳下是修葺一新的步道。他則粗枝大葉地講起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年輕時喜好文學,寫過小說,也差點發(fā)表,那時還是農機站的一個小頭頭。1982年底出來干個體戶,弄汽修廠,一直弄到現在,離文學也越來越遠。雖然也掙了些錢,卻一直有一種孤獨感。前兩年身體出了點情況,就把廠子交給弟弟,自己則抽身而退。如今是想拾起年輕時的愛好,寫點東西,與近年那個拜過把兄弟也寫東西的朋友出個合集。然后我們談及聶爾,他說,聶爾那么有才華,人卻如此隨和。我說,這個家伙年輕時也是孤傲之徒,隨和是后來的事。他天分很高,要不當年怎么會考成晉城縣的文科狀元?但如今他已混成晉城文人圈中老大,人在江湖,應酬就多,恐怕就會影響寫作。他說,有次聶爾聊到你,就感嘆了一下,覺得你現在可是混好了。我哈哈大笑,說,其實也沒混出個饸饹面。每個人的命運都不一樣,如果他不是因為那條腿,或許會是另一種樣子,但另一種樣子是不是就比現在的這個樣子好,也不好說。接著我們又說起張暄,他說,我讀過張暄的幾篇小說,覺得他已掌握了寫小說的訣竅。我說,張暄進步很快,我給他的小說集《病癥》寫過評論,但我覺得他的格局還可以大一些,境界還可以高一些。

      我們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心無顧忌,口無遮攔,直來直去,有甚說甚。相識還不到24小時,卻仿佛已是故交知己。臨分別時,他說他有女兒在京工作,也不時會去北京小住。我說那就北京再見。

      忽一日,他與我聯系,說已在北京,想去聽我講課,也借此見識一下大學課堂是什么樣子。我聞聽大喜,覺得王總心中果然還有詩與遠方,便告他課名、上課時間和地點。2018年的春季學期我有兩門課,一門是“文藝學方法論”,小課,給博士生講;另一門是“文學理論專題”,大課,給本科生上。博士生的課他去聽了,對此,他已有《在北師大聽課》一文完整記錄,我在這里就不再啰嗦。需要補充的是,本科生的課他說也要聽,但那天卻不見其身影。課后問其故,他說其實也去了,見教室里人太多,就沒好意思進去。我說人確實不少,但里面有位置啊。記得在博士生的課堂上我曾實話實說,把他介紹給了大家伙兒。如果他出現在本科生課堂上,我估計就要這么整詞了:同學們,今天來了一位督導采風,還是校外民間人士。你們有什么冤屈,可以向他盡情傾訴。

      就這樣,在后來的兩年里,但凡他將來京或已來京,總要問我課在哪里,他要去聽。我的課經常排在上午八點,有一回他是坐了一宵火車后直奔教室的。他來聽課,于他,可能是長見識,開眼界;在我,也算是有了一種別樣體驗。這些年來,高校教師講課出言不慎,可能就會輕者請喝茶,重者被下課?,F實如此嚴峻,我倒是也一直嚴守著馬克斯·韋伯《學術作為一種志業(yè)》中的職業(yè)倫理——“如果有教授用自己個人的政治見解來影響學生,而不是讓人從自己的知識和學術經驗中獲益,我認為是不負責任的。”但一時興起,或許也有隔山打牛之語呼嘯而出。于是,偶爾有督導深入教學一線,我就兩股戰(zhàn)戰(zhàn),手心出汗,唯恐哪句話擦槍走火,觸礁翻船。為了自我保護,我只好自己錄音,以免被人斷章取義,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但假督導王總聽課,我卻很放松,有狀態(tài),基本上是能喝八兩喝一斤,仿佛他是家鄉(xiāng)人民派來的代表,來京檢閱三軍將士。于是他一到來,我就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我是不是有點人來瘋?

      當然,也有腦子發(fā)木口齒不清的時候。例如,2018年11月中旬,他又來聽課,課后我?guī)マk公室閑聊幾句,開口就說,情況不妙,最近我正在遭遇越來越嚴重的睡眠障礙……

      大概是聽過我兩次課后,王總跟我說起個想法——他想讓我指導他寫篇論文,既加強寫作鍛煉,也為讀書尋找方向。指導論文是咱的強項,但我覺得得當面聊,待我子丑寅卯弄清楚他甲乙丙丁之后,才好定選題,找方案。于是我們相約面談。那天聊著聊著,我便意識到他對散文興趣頗濃,既如此,何不好好去讀一些當代散文家的作品,琢磨一下他們的語言?比如,已故的汪曾祺、史鐵生,健在的高爾泰、張承志。他們的風格自然是各師成心,其異如面;其表達也各有千秋,其味不一——或雅俗互滲,或典雅醇厚,或風清骨峻,或健筆凌云。汪曾祺說“寫小說就是寫語言”,聶爾說“寫散文就是寫句子”,他們都講到了根兒上。聶爾的語言也非常講究,但心可以慕,手無法追。品讀這些作家的語言,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若再能琢磨出個道道,形成問題意識,選擇一個角度,就能寫篇論文了。末了我還向他推薦,郭預衡先生的《中國散文史》是真家伙,我的導師童慶炳老師也贊不絕口,像這種書不妨一讀。社科院的程巍寫過一篇文章,名叫《句子的手藝》,其中講翻譯家郭宏安先生,出差路上讀的是《先秦散文選》。他要干嗎?那時他正在翻譯加繆,他想把加繆語言那種“高妙的貧瘠性”譯出來,卻不得不求助于先秦散文,在其簡約節(jié)制中尋找靈感。所以要向文言文學習,向唐宋八大家取經。

      大概是王總那種活到老、學到老的勁頭感染了我,我也就把我那顆好為人師的心調理到蠢蠢欲動狀態(tài),信口開河講了一堆。不久王總就告訴我,他已花三百元買回《中國散文史》,想跟著書里提及的作家看其作品,即便寫不成論文,讀讀他們的作品也是有好處的。我說,這就對了。任何文學史都只是搭了個架子,關鍵是讀作品。

      2019年的初始長聊也在陽城,那是對頭一年春節(jié)喝酒版的全面復制。此后這一年,我與王總的見面次數陡然增多,或北京,或老家——開會,聽課,訪友,喝酒。記得那年10月,他又一次聽我課后說,晚上要與山西作家周宗奇、人民文學出版社管士光聚餐,力邀我前往,并說管先生很想見我。但一是因為那天課后太累,二是我也正在“與死神賽跑”——我的大學老師梁歸智先生已不久于人世,而我訪談他的二校清樣稿已經到位,編輯希望我在一前一后補寫些東西,須當晚交上——于是只好爽約。幾天之后,路遙的生前好友海波來京開會,邀我聚聚,我便決定將功補過,拽上王總。王總說,我去合適嗎?我說合適,般配。后來我給他們倆拍了張勾肩搭背照,發(fā)現一個是未出大名的資深作家,一個是默默無聞的資深文青,年齡相仿,長相接近,果然很搭。于是我乘勝追擊,第二天又邀他至中國社科院,參加了“紀念路遙誕辰七十周年座談會”。

      2020年春節(jié)前夕,聶爾來北京過年,我則又在大年三十開車回了老家。那時,武漢疫情已全面爆發(fā),人心惶惶,正是“山川異域,風月同天”之時。我雖大年初二又隨老妻回了娘家,卻已如驚弓之鳥,臨時決定初四返京。于是我給王總微信:“我今天來了陽城,但鑒于目前形勢,我們就不見了。給您拜個年:新春快樂安康,萬事如意!”他立刻回復:“上午我還和聶老師念叨您,我問不知回來否?他說開車回了。就說回來了,這走還是問題。還是早點回去吧,要不北京也要封吧。祝全家新年安康!”

      隨后的2020年,天翻地覆,世界已徹底變樣。而因為疫情,我沒回過晉城陽城,王總似也沒來過北京。我與他幾無聯系。

      2021年剛過沒幾天,他發(fā)來了他的散文集——《軌跡》。

      2

      其實,在讀繼紅先生《軌跡》之前,我已在朋友圈中讀過他幾篇微信推文,當時就覺得他筆法老到,寫得不歪。如今,知其人又讀其書,人與書就開始碰撞、共鳴、互通有無,我就說幾句讀后感吧。

      這本書中有篇萬字長文《粗繒大布裹生涯》,我認為寫得好,也重要。那是繼紅三十歲以前的人生經歷,也是他心靈的成長史,靈魂的修煉史。他從1966年進入一所鄉(xiāng)下初中寫起,一直寫到八十年代初他的“文學嘉年華”,寫到1983年他在改革開放的浩蕩春風中準備棄文經商,開始他的新的人生之旅。這篇文章有故事,有人物,有事件,有貧窮與荒涼,有疼痛與撫摸,有人性的蘇醒和心靈的悸動,一唱三嘆,蕩氣回腸,是我喜歡讀的大散文!

      我曾寫過一篇更長的文章——《我的學校我的廟》,那是我所經歷的七十年代的陳年舊事。我的那段歲月大致重疊在繼紅所敘所描的時間段里,但十歲之差,也注定了我只能在那座大廟里經歷種種荒誕,他卻可以在“廣闊天地煉紅心”的同時觀察現實世界的貧窮與野蠻,品嘗人世間的溫暖與良善了。鏟糞擔糞,在棉花地里打農藥、乃至中毒,武斗,背著“三八大蓋”巡邏,以突擊查戶口的名義裸露人性之惡,辦學習班,地富反壞右,一婦二夫拉邊套,反修防修深挖洞,饑餓,投機倒把換糧食,“東方紅”履帶拖拉機,拖拉機手的人前榮耀,與女拖拉機手若有若無的愛情,圍河造田——讓高山低頭,叫河水讓路的大無畏瘋狂,濩澤河大壩,滔天洪水中七七一十四人遇難,接車時的孤身長旅與一路事故一路感動,與義父的生命相遇,《天安門詩抄》手抄本,像《小鎮(zhèn)上的將軍》那樣寫作,人生十字路口的重大抉擇……這些語碼以及隱藏其后的悲喜劇和荒誕劇,雖然我大都沒有親身體驗過,卻似乎又異常熟悉,因為這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我們那里,我小時候已耳聞目睹了不少。例如,他親自參與過濩澤河大壩的修建,而我則親見丹河大壩如何在我們村前拔地而起。有一次發(fā)洪水,水漫大壩,村前濁浪翻滾,被造之田中所種的莊稼,一片汪洋都不見。莫非那就是他書中描述的1973年?

      這些或許還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十八歲那年,王繼紅遇到了他人生的引路人——復生先生。復生先生算是文化人,大他四十歲,因“六二壓”返回農村,卻從無怨言,宅心仁厚。繼紅說他任糧庫保管,稱糧時“無論對誰稱尾總是高高的收住,恐每一家稱回的糧都要多個半斤八兩的吧?!谀莻€可以把窮人難死的年代里,像他這一類人的惻隱之善,像槍口抬起了一分的士兵一樣,默默地呵護了那些卑微的生命之光?!倍谀莻€歲月荒蕪人生迷茫的年代,復生先生也成了王繼紅的“生命之光”。他的仁愛之心,他的訓詁之辭(“敦”就是“敦篤厚實之人”),他對繼紅文學之愿的催生與引導,無不透露著一個鄉(xiāng)村知識分子靈魂的高貴,眼界的寬廣。而“在病重之時,他要認我做義子,那羞澀之情,嚅囁之言如一杯老酒,存在我心靈柔和的一角,愈久則愈醇。他彌留之際,固執(zhí)地等待著我,就為著此生那最后一握。此情義于我的一生從未荒蕪”。這種訴求又確實令人動容。這是告別的儀式,也是對善與愛、信念與堅守之使者的身份認定。

      我總覺得,人物不分大小貴賤,這一輩子都會遭遇人生的重要時刻(moment)。這種時刻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影響人之個性,淬煉人之魂靈,豐富人之情感,改變人之命運。與復生先生相遇,顯然就是王繼紅的這種時刻。他的謙卑,他的善根,他在書中不時提及的羞澀,他作為商人的成功,以及他懷揣多年的“詩與遠方”之夢,很大程度上應該都得益于他這位義父的言傳身教。于是義父遂成精神之父,重要時刻也演變?yōu)槿松械闹卮笫录x城那里有句鄉(xiāng)村諺語,叫做“跟好人,學好人,跟上師婆就磨神”,這當然可以為繼紅與復生的關系提供一種解釋,但他們仿佛也走進“成長小說”的敘事模式中,不由得讓我暗自驚嘆。敘事學離不開主角和幫手,引路人往往又是成長小說中的重要角色。于是復生之于繼紅,如同朱赫來之于柯察金。在把革命做壞的年代,繼紅當然不可能像保爾那樣走上革命之路,但復生的導引,卻無疑又是讓他柳暗花明的“常青指路”。

      以復生先生為中心,或者是在復生先生人性之光的燭照下,繼紅筆下出現了許多小人物。他們雖出身卑微,卻處處尋求著人格之尊,閃現著人性之美。干娘滋養(yǎng)了義父的精神,干娘也是義父精神的一種延續(xù)。這位“巧為拙者奴”了一輩子的大家閨秀,最后給自己做壽衣時“那么認真,鎮(zhèn)靜,安詳,妥帖,她要為自己的離世也留給我們一份高貴的尊嚴,一份冷靜的尊嚴”。(《干娘》)父親是參加過解放戰(zhàn)爭的退役老兵,卻長期被人遺忘。當他終于每月能從民政部門領取25元的生活補助時,“已是六十多歲的父親竟像孩子一般的笑了”。而作為兒子,“一直到今天我才讀懂了,父親其實是視它為自己的尊嚴和榮耀,并在心中默默守護著他生命中這唯一的尊嚴與榮耀”。(《父親的輝煌》)在這些地方,作者仿佛要告訴人們,即便時代如何“不把人當人”,人也有尊嚴需要守護,即便他賤如螻蟻。

      當然,更多的小人物則游走在生活的底層,他們哭著,笑著,生著,死著,因進入作者生活而被書寫,又因被書寫而引發(fā)了作者的悲憫之心與感恩之念。板頭年輕時精明強干,但后來卻落魄得沒了人樣。他死后作者說:“想想他死了,心中震過后,不禁舒了口氣。做人的卑微,生活的困頓,女兒的惡語相向,酒精的煎熬難耐,一瞬間都可以放下了?!保ā栋孱^》)老憨是生意中人,得意時有山中別墅,揮金如土;破產后債臺高筑,英雄末路。一番長聊后作者感慨道:“告辭時他不讓我送,我只好在辦公室門口看著他寬寬松松的身體在長長的樓道搖搖晃晃走過,他曾經是尊熊腰虎背之相,寬大的八字腳呼呼生風能橫掃一切,如今搖搖晃晃似有蹣跚,看來金錢雖不萬能,卻是一個人生活的底氣。”(《老憨往事》)這些都是大徹大悟之語,但里面卻難掩關愛中的同情,同情中的理解,理解中的悲憫,悲憫中的哀其不幸,怨其不爭。而更多的時候,他則寫到了他生命中遇到的大善之人,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我甚至覺得,他寫許多篇章的初始動因之一就是源于感恩。他說干娘“把義父留給她的五百元的存款單悉數予我,這在當時也算一個大數字,尤其是出于一個沒有任何收入的老媼之手。她卻簡單而平靜到幾個字‘你把它取了’”。他說永遠忘不了將近五十年前“那個寒月如水的冬夜,那個溫暖的牛圈”,有一群擦肩而過的陌生人曾經幫他走出困境。他曾給我講過當年收到周宗奇先生寫給他的改稿信時如何感動,也曾講過在北京見到只有一面之緣、闊別三十多年的張改榮老師如何激動,如今,他們已融入作者的青春往事與文學舊夢,成為《我與〈山西文學〉的擦肩而過》中的主要內容。所有這些都涉及感恩。在今天這個人情澆薄的年代,感恩已成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在精致地經營自我,野蠻的存在主義者在野蠻地卸磨殺驢,他們或者高喊著“我本楚狂人”,或者念叨著“他人即地獄”,唯恐把自己的偉大成就記在別人的功勞簿上。于是,忘恩負義盛行,薄情寡義走俏,無情無義猖獗。從這個意義上說,王繼紅的感恩之舉是示范也是提醒,更是對傳統(tǒng)禮儀的一種維護和修復。

      實際上,這次通讀王繼紅所有作品,于我而言既是好奇與探尋,也是坐實與印證。我在想,這位四十年前就差點發(fā)表小說的資深文青究竟有著怎樣的文學功底?帶著這種疑問讀其書,果然就發(fā)現他童子功不俗。比如,他的細節(jié)捕捉和描摹能力極強,一些地方幾筆下去,人就活了,情也深了。2006年,五十多歲的他去那座安陸小城看望已是耄耋老人的伯父,他是這樣寫的:

      返回時走在新的大街上,他竟把我領到商場里說要給我買一套新衣服穿,我笑了,沒讓他買,他顯得有點失望和尷尬。在街上他的熟人很多,每遇到他總是會這樣說,“這是我的侄子,從老家來看望我……”他顯得微微的激動和局促,蒼老的臉上現出孩童般的光芒,像一陣綿綿的春雨,把我的心浸得一片濕潤。真的好想抱抱他那已是孱弱不堪的臂膀。(《軌跡》)

      在這里,老人被侄子惦記進而被看望的欣喜是發(fā)自肺腑的,他只好用看似正常其實反常的“買衣服”來表達這種欣喜。雖然他們都有一把年紀了,但伯父依然把侄子當成了小孩,他想重溫舊夢。已是大人的侄子拂了他的好意,卻也把他拉回了現實之中,于是“失望和尷尬”中也就有了夢的破碎?!襁@種細節(jié)就很是精彩。

      再舉一例。小時候,“板頭是一把推獨輪車的好手,跑得最快,用一把鋒利的小鍬鏟土裝車,裝得也最快。每次裝完都在小車上尖尖的土堆上使勁拍一下,拍成平頭”。但落魄之后,他成了這個樣子:

      當再看見他時,五十歲的板頭已失去他年輕時曾有過的精明強干。他半駝著背,瞇著一雙渾濁的眼睛似昏昏欲睡,是一副極猥瑣的樣子。油油的衣服蕩在他疲弱的身上,板板的小平頭已成一窩雜亂的草,拉著一板車,賣水果,懶懶散散的,見了我也只是訕訕地笑。聊了兩句便說:給弄瓶酒喝喝嘛。從我手中拿了十元錢轉身橋頭小賣店,二兩半裝的小瓶“二鍋頭”酒買了兩瓶,擰開,一仰而盡,再擰,再一仰,只是這次結束得緩些,還慢慢“咕嘟”了兩聲,直到最后一滴酒滴進喉嚨,才把找回的錢遞我。馬上,滿足的眼中才稍有精神,臉上還是訕訕的略顯尷尬地笑。時值上午九時,我不忍睹,忙匆匆離去。(《板頭》)

      “落魄江湖載酒行”是雅趣,“落魄街頭要酒喝”則是窘態(tài),是現在所謂的“囧”。板頭要錢買酒的語態(tài),急于喝酒的神態(tài),令人發(fā)笑又讓人心中酸楚。作者淡淡的幾筆勾勒,就讓板頭“神采”畢現了。

      凡此種種,在王繼紅的童子功上找答案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但我也傾向于把問題復雜化。其實,讀完繼紅書稿,我就想起我在他棄文經商的年紀曾寫過一篇《回憶與散文》的長文。我寫此文的主要動因,一是迷戀孫犁的散文之美,二也欣賞他對散文的定位——散文是“一種老年人的文體”。我所論者,是散文與老年人可能存在一種異質同構的格式塔關系。讀繼紅文,更加堅定了我的這一想法?;蛘咭部梢哉f,繼紅之文為孫犁的命題提供了一個佐證案例。不妨想想,繼紅少年蹉跎歲月,沒念過幾天書;青年時又戰(zhàn)天斗地,恢復高考時也沒考大學。彼時他雖對文學癡迷,離出道也只有一步之遙,但即便有小說行世,假如他寫不出《春之聲》《黑駿馬》《镢柄韓寶山》那樣的小說,超不過趙本夫的《賣驢》或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肯定無法一鳴驚人。于是他淺嘗輒止,見好就收,轉而創(chuàng)業(yè)于實體經濟,打拼于商業(yè)戰(zhàn)場。待閱人無數,心已滄桑,進入杖鄉(xiāng)之年后,才重操筆墨,寫舊人舊事,抒感慨悲涼。這時候,他已被散文召喚。就像“不是我說話,而是話說我”的結構主義命題一樣,當然是他在寫散文,但散文這種文體也在寫他。于是窮苦困頓之事,高風亮節(jié)之人,悵然慨然之思,悲憫感恩之念,便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文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于是,他找到了散文,散文也找到了他。

      而這時候,也只有在這時候,他才能摒棄各種功利野心,用本色家常語寫家常事,寫出自己的情懷,也寫出某種境界。因此讀著他的書,我想到了韓愈的“窮苦之言易好”,想到了曾鞏的“羲之之書晚乃善”,也想到了杜甫的“庾信文章老更成”??梢哉f,繼紅的文章走的是一條散文正道,這樣就好,這樣很好!

      也因此,他的一些擔心是沒有必要的。記得他寫開后也曾念叨,他是生意中人,而非文學中人,寫出這些凡人小事有無價值?而在我看來,散文寫作的意義也正在這里。散文不是小說,不是報告文學,它并不負有宏大敘事的使命。只要寫出自己的生命體驗,寫得真,寫得好,這就是散文,它就有價值。古往今來,從《報任安書》到《項脊軒志》,從《朝花夕拾》到《尋找家園》,哪一篇不是寫個人事?哪一本不是遣自我懷?對此,王繼紅其實已有感悟,他說:“寫作其實是記錄歷史或復述歷史,現實歷史或心靈歷史。……寫作的誘惑或許就是對歷史疼痛的感覺?!保ā峨S想錄》)我想補充的是,這種歷史不是民族“大歷史”(History)而就是個人“小歷史”(histories)。但是,個人小歷史中的芝麻小事并不因其“小”就遠離了“大”,在1960年代西方世界的文化革命中,誕生過一句名言:“個人的事就是政治的事?!?/p>

      走筆至此,我可以談談我對《聶爾印象》的印象了。記得繼紅先生剛寫畢此文,就讓我先睹為快。因為忙亂,讀過后卻忘了說我的看法。我覺得繼紅與聶爾交往三年多,已能對其人與文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可以說已相當不易了。古人既有因內符外、文如其人之說,今人也有“熱中人作冰雪文”之辭,這說明人與文的關系并非一錘定音,天然吻合。具體到聶爾,我覺得他的人格與文格可謂高度統(tǒng)一,但文風與人風(非柳宗元《捕蛇者說》中之“人風”)卻時有錯位。繼紅寫到聶爾對底層文學青年付之于行動的關愛、支持和幫扶,這一面恰恰是我不熟悉的,但我并非不能感同身受。我博士畢業(yè)那年,機緣巧合,便在北五環(huán)附近買了個期房,但十二萬的首付卻讓我大發(fā)其愁,因為我傾其所有,只湊夠了六萬,另一半不得不向原工作單位的朋友相借。過年回家與聶爾講起此事,他感慨一番,并未多言。但讓我意想不到的是,后來我去他家喝酒,他卻拎出一捆萬元現金,塞我手里,說,這個錢讓你填補買房塌下的窟窿,你可以無限期地還我!那個時候,我的耳邊就響起李玉和“赴宴斗鳩山”前的臺詞:“有您這碗酒墊底,什么樣的酒我全能對付!”我也一下子“渾身是膽雄赳赳”起來,只后悔當時房子少買了五十平米。繼紅在文中提到的那個“偶然事件”,也是因我而起。當聶爾給我講述那件事情的細節(jié)時,我除了欣賞其膽識,也更敬佩他處亂不驚的智慧。然而直到現在,這個事件卻依然不得不隱沒在暗處,無法言說。我多么希望??滤^的那個“故事講述的年代”能早日到來!

      所有這些,都融入聶爾的散文之中,成為支撐其“蓬萊文章建安骨”的堅實底座。

      然而,他在為人處世方面的豁達與灑脫卻并未完全進入文章之中。十多年前,我曾寫過《高調地笑,低調地寫——關于聶爾的閑言碎語》,似乎就是在談其人風與文風的錯位。我覺得聶爾人風的主旋律也是人來瘋,人一走,估計他基本上也就封了——封閉自己,移情于寫作。他把本真的一面釋放在朋友面前,又把本真的另一面敲擊在文字之中。他也是個兩面派。

      因此,要讀懂聶爾的文章并不容易,因為它既有表層書寫,又有深層結構。里三層,外三層,你能讀到第幾層?我老婆也是他的讀者,她就經常嚷嚷讀得似懂非懂。我說,你不是學哲學出身嗎?

      記得有一次與繼紅先生、聶爾兄等人喝酒,席間有人問起我與聶爾散文的區(qū)別。我說,當年三毛給賈平凹寫信,信中寫道:“三毛的作品是寫給一般人看的,賈平凹的著作,是寫給三毛這種真正以一生的時光來閱讀的人看的?!蔽沂侨櫊柧褪悄琴Z平凹。

      聶爾聽后不置可否,我也不知把他比作賈平凹他是否合意。如不滿意,咱可以拿外國作家作比啊——聶爾就是卡夫卡,灑家如同大仲馬。

      但這樣一來,我是不是把自己抬得太高了?

      水漲船高,就這么著吧。

      2021年1月22日于北京洼里

      【作者簡介】趙勇,山西晉城人,現供職于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著有《趙樹理的幽靈:在公眾性、文學性與在地性之間》《法蘭克福學派內外:知識分子與大眾文化》《書里書外的流年碎影》等。

      猜你喜歡
      散文
      一座山,一杯茶(散文)
      紅豆(2022年9期)2022-11-04 03:13:20
      散文五章
      壹讀(2022年12期)2022-03-24 06:45:20
      散文兩篇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2
      散文兩章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8
      散文二題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桃紅又是一年春(同題散文兩篇)
      神劍(2021年3期)2021-08-14 02:30:00
      散文短章
      香格里拉(2021年2期)2021-07-28 06:50:50
      我與風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精品獎(30名)
      2021年《儷人·西部散文選刊》評論獎(10名)
      南开区| 阜新市| 滁州市| 连州市| 牙克石市| 勃利县| 二手房| 根河市| 淅川县| 兴海县| 宽甸| 芮城县| 平山县| 安顺市| 璧山县| 长泰县| 琼海市| 河池市| 白城市| 综艺| 基隆市| 弋阳县| 禄丰县| 凤阳县| 寻乌县| 武宣县| 湖北省| 万州区| 湘阴县| 密山市| 嘉定区| 夏河县| 元江| 静宁县| 长武县| 海晏县| 仁怀市| 新乡市| 九寨沟县| 长汀县|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