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金青
課堂教學效率高低,歷來是衡量任課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標,也是評定一堂課優(yōu)劣的重要指標。國家提出“雙減”政策要求,如何在義務教育段學生減少作業(yè)、減少課外補習的情況下順利完成《英語課程標準》所要求的教學目標,這是英語學科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在“雙減”背景下,提出“高效課堂”概念,引領學科教師深入探究高效課堂建設策略,對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具有現(xiàn)實意義。
為落實“雙減”政策中“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的要求,通過組織開展初中英語教學評估活動,在規(guī)范校內作業(yè)的基礎上,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為監(jiān)測點,抽取了11節(jié)新授課、3節(jié)復習課,通過“學生調查、教師自評、名師點評、集體會診”等方式進行了調查分析。
對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學生層面的問題分析匯總,一是英語學起來很難也枯燥,缺乏學習興趣,在學習中缺少動力;二是任課教師教學手段單一,不注重學生學情分析,分層教學的組織實施不到位,使學生在課堂提問和學業(yè)測試中產(chǎn)生較大的挫敗感,形成厭學情緒。教師層面的問題分析匯總,一是英語作為語言類學科,教學點瑣碎,缺少相應的語言使用環(huán)境和有效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二是由于各小學對英語教學重視程度不同、師資專業(yè)化水平不同,尤其是農(nóng)村小學的英語師資力量薄弱,導致學生英語基礎不同,初中班級內往往出現(xiàn)城市學生與農(nóng)村學生英語學業(yè)成績差距大的現(xiàn)象,班級內學困生多,課堂教學效率不高等。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分刑岬健按罅μ嵘逃虒W質量,確保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促進義務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1]隨著校外培訓機構的有效治理,英語學習回歸學校、回歸課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這就為高效課堂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2]這一目標的確定,將英語課程從僅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提高到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yǎng),使學生既有較強的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個性品格,從而為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這就為英語高效課堂的建設提出了具體的目標。
面對調研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應重點圍繞學習興趣培養(yǎng)、分層教學實施、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材教法研究等方面加以探究。
1.注重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靈活把握教材,選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如借助電教媒體、生活中的實物、自制教具及簡筆畫等手段,緊密聯(lián)系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提高使用實效。還要充分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如,在情景教學創(chuàng)設中,需要注意營造自由和諧的學習氣氛,創(chuàng)設愉快的情感體驗、和諧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自由、和諧的環(huán)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發(fā)揮。教師要善于從主觀上引導學生樹立想學什么、要學什么,以學生的學習動機為主軸進行調整,而不是使學生陷于這堂課老師要求學什么的被動應對。
2.注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手、口、眼、腦的積極活動,達到鍛煉聽、說、讀、寫能力的目的。同時注意增加實踐機會,利用比賽、表演、游戲等多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導入新課之前,利用猜謎、聽歌、唱歌、自由對話等形式組織課堂教學。所采取的形式應立足于“復舊引新”,達到新舊有效銜接的效果。這樣不僅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也活躍了課堂氣氛。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使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發(fā)言是安全的,自己的意見是受重視的,進而積極參與、勇于自我表現(xiàn)。
3.注重學生指導的適時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及時、準確的指導,使學生能夠真正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同時,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制定不同的成功指標或標準,實施不同的學習、活動、記憶、比賽等達標策略;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盡可能多的為大多數(shù)學生提供表現(xiàn)機會,使接受力好的學生得到發(fā)揮,接受力弱的學生得到體現(xiàn)。教師要善于指導并且支持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共同研究。只有這樣的老師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真實的內心世界,觸摸學生的思想感情。在這種良性關系中,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與自由,自覺展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觀察與思考。
4.注重自身情感的有效掌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注重情緒把控,要善于用自身飽滿的情緒來感染學生。尤其要關注學習弱勢學生,針對其基礎差、求知欲低、上課精力不集中的特點,重視新課的導入,設計新穎的導語。要重視情境教學中人物角色情感的充分表露,增強學生的感受能力;重視實踐教學中自身感情的投入,增加鍛煉機會,積極引導學生有效融入,進而形成良性情感共振。實踐證明,愉快且和諧的集體最能產(chǎn)生積極學習效果。
1.善于充分了解學生。實施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要了解學生基礎。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課外作業(yè)完成、單元測試情況和期中期末學業(yè)成績等,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充分了解,認真分析每位學生的學習薄弱點,為建立適合的學習目標奠定基礎。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除了課堂以外,不能忽視學生在家庭中的學習表現(xiàn)。通過有效家訪,既要了解學生學習及作業(yè)完成效率,又要了解學習興趣與學習困難的具體表現(xiàn);既要了解既定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還要了解作業(yè)之外自主學習開展情況,等等。這些都是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
2.善于制定不同學習目標。實施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對于有一定語言學習基礎且對英語學習有興趣的學生,要制定較高層次學習目標。如,詞匯量的掌握、語法的學習、閱讀能力的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等都要有相應目標,實施任務驅動,以期適度增加學習壓力,增強學習動力。對于基礎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制定低層次目標,以實用的口語交際為重點,簡化句型結構和語法等內容的學習,以期達到掌握一定量的詞匯,具有簡單使用英語表達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提高標準。
3.善于“因才施導”。實施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給不同的學生以不同的學習指導。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指導其跳出教材之外,尋求英語原著進行學習。如通過聽取英文廣播、觀看英語影視、參加網(wǎng)上英語學習等方式,進行英語聽力及口語的訓練,將課程標準融入教材版本之外的資料或資源,真正落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對于學習較差的學生,則以教材為本,以基礎知識為本,輔以簡單明了的比較貼近現(xiàn)實生活、實用性強的材料來學習。如,深研課程標準,將基礎知識要點與教材緊密結合,指導學生依靠教材完成學習任務并適當拓展。
4.善于結合學生實際制定評價標準。實施分層次教學,要求教師給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體驗成功,是一件幸福的事?!泵恳淮纬晒Φ捏w驗都會使人為了下一次成功而倍加努力,學生學習更是如此。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不能用一個“終點線”來衡量學生最終的學習程度和效果。所以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制定不同的評價模式、不同的評價標準,堅決反對“一張試卷、終結評價”。要實施過程性評價、單位時間內成功指數(shù)評價等。只有這樣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準確的評價,獲得成功的體驗。
1.英語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障礙是英語學習與漢語使用環(huán)境的矛盾。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進行創(chuàng)設。如,充分利用和開發(fā)影視、音頻、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多種現(xiàn)代科技手段創(chuàng)設語言交流環(huán)境,豐富教學內容、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求知欲。
2.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教學實踐中,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隘偪裼⒄Z”創(chuàng)始人李陽被稱為全球著名英語口語教育家,其曾提出“英語是說出來的(English is spoken)”。[3]這個觀點也得到國內眾多教育者的高度認可并被納入各層級的英語教學實踐中。作為義務教育段的英語學科教師,應充分使用英語來組織課堂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努力使用英語進行問題回答。應指導學生建立日常生活英語交流制度、開設英語主題班制度,鼓勵學生自編、自導、自演英語文藝演出節(jié)目等。隨著英語水平的不斷提高,學生達到能說、會說、敢說、愿說,聽說能力會得以迅速提高。
1.注重有效教學法的深入學習和研究。在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各種教學法應用于教學實踐時,不必拘泥于一家一派,應因時、因人、因課程內容做出最佳選擇,以最佳的教學效果達成為目標。如馬承老師倡導的“詞匯、語法、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法,通過“同匯編碼、提前記憶,語法集中、精略結合,快速閱讀、提高能力”等方法,改變了英語教學“費時多、收效低”的狀況,達到了“縮短時間,增加內容,減輕負擔,提高質量”的目的。[4]又如,包天仁教授的“四位一體”教學法,以“循序漸進、階段側重、精講精練、五技并舉”為教學原則,以各階段復習為側重點,經(jīng)歷“以英語教學理念為支撐、強調知識能力是學得(Learning)而非習得(Acquision)、全面研究英語教學過程”三個發(fā)展階段,能夠在英語教學的關鍵收獲期即“復習教學”中發(fā)揮獨特的作用。[5]
2.注重教法改革與實際相結合。優(yōu)秀的英語教學法很多,所謂“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實踐證明,在英語教學方法的選擇和使用上,不應一概照抄照搬,所有教學法的使用必須以“教學有效、課堂高效”為原則。要樹立改革和創(chuàng)新的良好意識,充分考慮本校實際、學生實際、教學環(huán)境實際等,對教學法綜合掌握、靈活運用,以期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
國家“十四五”教育規(guī)劃編制中有學者明確提出:“推進智育創(chuàng)新,著力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注重啟發(fā)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模式,加強對學生科學素質、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盵6]這是新時代對課堂教學提出的新要求。應通過對初中英語高效課堂建設策略的研究與實踐,積極引導初中英語學科教師樹立創(chuàng)新意識,在遵守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基礎上,以《英語課程標準》為指導,充分體現(xiàn)“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以問題解決為導向,深入推進英語高效課堂建設,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滿足國家“雙減”政策和義務教育段“教育優(yōu)質均衡”發(fā)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