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湖田小學 255000)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重要理論,強調“我們要以生活為中心的教學做指導,不要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道德與法治課是與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一門學科,通過道德與法治教學,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生活常識、道德規(guī)范以及社會知識,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為此,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要結合學生實際開展生活化教學,促進學生學好知識的同時得到更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目標更加符合學生生活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另一個就是要考慮學生的基礎和能力水平,保證學生能夠憑借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避免目標難度太大而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例如,在學習《我不拖拉》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明白“拖拉”的危害,擺脫“拖拉”的不良習慣。初步教學目標就是要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鍛煉他們做事能力和提高做事效率,在完成這一教學目標后再加大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徹底擺脫“拖拉”的不良習慣。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最終受益的是學生自己,所以當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擺脫“拖拉”的習慣后,自身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如做事快速而且高效。因此,制定生活化的教學目標可以加快教學的進程,有助于實現(xiàn)得到與法治教學的教學目標。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高效教學活動需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探索。在以往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優(yōu)勢,而且理論知識又生澀難懂,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動力。因此,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優(yōu)化調整教學方案,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生活離不開規(guī)則》時,創(chuàng)設了一個排隊付款的真實情境,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包括插隊人員、排隊人員和售貨員等,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歷模擬不同角色之間的對話。在角色扮演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學生表現(xiàn)給予引導和幫助,最后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不同角色行為的認識。通過親身體驗,學生能夠認識到插隊人員的行為是錯誤的,是不被大家接受的,在日常生活中要嚴格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規(guī)則。正所謂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大家只有在規(guī)則允許的范圍內行使自己的權利,我們的社會生活才會更加美好。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中,這樣能夠促進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也能學會道德與法治知識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在教學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雖然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時候會覺得十分吃力,很難在心中留下較深的印象。針對這個現(xiàn)象,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將生活內容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尋找二者結合點,運用生活經驗幫助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的理論知識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大家一起來合作》的時候,首先給學生講解“有人幫”的含義,讓學生簡單了解一下“有人幫”的含義。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講述一下自己知道的“有人幫”事件或見聞,結合真實事件來幫助學生認識到“有人幫”的重要性,進而體會到“有人幫,不一樣”。其實,在學習這節(jié)課之前,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幫助”的理解都不深刻,認為自己就應該得到別人的幫助。這節(jié)課過后,學生們會明白幫助人的意義所在,對于幫助自己的人要心存感恩,在他人需要自己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也要不吝嗇幫忙,給予他人幫助和方便,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具有非常積極和重大的意義??梢钥闯觯W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能力更適合生活化教學模式,這對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含義和養(yǎng)成正確的法制觀念和道德思想都具有積極的幫助。
在教學過程中要多引入生活案例,通過解讀案例將生活化理念滲透到道德與法治課程之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法治意識和道德修養(yǎng),另一方面也能體現(xiàn)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實用性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教學《安全護我成長》的時候,布置的任務是讓學生明白生命的珍貴,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和熱愛生命的精神品質。為此,在設計教學計劃時可以從日常生活出發(fā),帶領學生解讀真實案例,讓學生體會生命的珍貴,如可愛的小動物,身邊的花花草草,讓學生明白它們都有生命,我們要保護它們,不能傷害它們。此外,可以開設專題講座,以生活典型案例為教學材料,結合視頻、圖片讓學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危險行為,借助典型案例引起學生重視,培養(yǎng)學生安全意識,將危險扼殺于萌芽之中,如游泳安全、火災防患、交通安全、生活安全等,讓學生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huán)境。還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生活中的生動案例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促進課堂生成順利發(fā)展,讓學生將生活案例與自己生活結合起來展開思考,從而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關鍵就在于讓學生從認知轉向自覺自為,實現(xiàn)“是什么”向“怎么做”轉變,讓學生擁有提升自身健康生活的素養(yǎng)和能力。學生不僅僅要了解道德規(guī)范,更要用實際行動履行這些規(guī)范,參與到構建美好和諧社會的大工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素養(yǎng),為社會發(fā)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在教學《學習伴我成長》時,可以要求學生放學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調研活動,調查身邊的成年人并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現(xiàn)在是否還在繼續(xù)學習?學習哪方面內容?繼續(xù)學習的原因是什么?通過調研活動可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拓展,將教學內容與真實生活結合在一起,增強學生對“終身學習”理念的認知,從而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理念,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可以收集一些以“終身學習”為主題的紀錄片,讓學生感受主人公頑強拼搏,熱愛學習的精神品質,學生會被這種精神所感染,成為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都會產生積極影響。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要多從學生角度出發(fā),將道德與法治知識點和學生的生活和個人想法相銜接,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落實生活化理念,將課堂教學和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提高生活化教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