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興化市特殊教育學校 盛 博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點,需要教師積極轉變教學觀念與手段,引入過程體裁法等有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范例解讀、仿寫、修改三個環(huán)節(jié),將范文中優(yōu)秀的修辭手法與表達方式等寫作技巧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本文主要對小學寫作教學中過程體裁法的運用策略進行闡述,希望對小學寫作教學改革起到積極作用。
過程體裁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指的是教師分解寫作的步驟與框架,引導學生分步模仿與理解,使其在仿寫中積累寫作技巧,逐步提升寫作水平。要求教師明確把握過程體裁法的應用要點與方式,有的放矢地展開寫作教學,避免出現(xiàn)本末倒置與喧賓奪主等問題。
在小學寫作教學中運用過程體裁法,需要教師提供優(yōu)秀的范文,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去分析范文,幫助學生認識與學習更多寫作技巧。范文需要直觀地體現(xiàn)出寫作順序、修辭手法等,幫助學生快速領會。此外,范文的用詞需規(guī)范、表達方式需有規(guī)律、用詞需精準。學生在寫作中常出現(xiàn)無從下筆、內容空洞,且思想情感不真摯等問題,主要原因在于讀寫結合不到位。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范文解讀,了解文章的謀篇布局等寫作手法,幫助學生快速找到寫作的方向。
如在“奇妙的想象”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語文要素是引導學生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讓那個學生發(fā)揮想象力寫故事,創(chuàng)造自己的想象世界。本單元的《小真的長頭發(fā)》與《我變成了一棵樹》兩篇精讀課文獨具特色,語言富有兒童真性情的童言稚語,讀起來親切可愛。這兩篇童話承載著引導學生學習表達方法的任務,但想象并不是一種具體的表達方法,而是一種特殊的思維形式。理想的寫作教學必須是基于學情的,這就要求開展寫作訓練活動,從學生的感受、體驗等進行閱讀指導,讓學生有機會回到自己的生命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想象的美好,并樂于表達。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不僅需注重教學目標的落實,還要用心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時結合生活體驗,從中學習與體會文本的表達特點,學習想象作文的寫作方法。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發(fā)揮引領和組織等作用,引導學生在品讀課文時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近距離接觸作者,并代入作者的角色,充分了解其所想象的內容,體會到想象的奇妙與有趣。《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將小真的長頭發(fā)變成了釣魚線、套牛繩、暖身被、晾衣繩等。長頭發(fā)的打理方法有趣,十個妹妹給小真梳頭;將洗頭發(fā)時的香波泡沫比作蛋卷冰激凌;直接躺在岸邊讓河水沖洗頭發(fā);燙起來的頭發(fā)可以變成小動物的聚會場所,寫作手法充滿創(chuàng)意,讓學生切實體會到了“用處的奇妙”。在《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中,不想吃飯的英英變成一棵樹,變成一棵長滿了各種形狀的鳥窩的樹。鳥窩可以在樹上跳舞,小兔、小刺猬、小松鼠等動物都可以住在里面。文中的創(chuàng)意極妙,需要教師深入引導學生感悟文本中的“變化的神奇”。其次,引導學生表達。學生掌握了文章的語言形式和整體結構后,可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去大膽想象,有了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各抒己見。在《小真的長頭發(fā)》一文中,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去想象,思考小真的長頭發(fā)還能變成什么和用來做什么。在《我變成了一棵樹》一文中,引導學生順著作者的思路,想象“如果自己也會變,想變成什么”“變了以后會發(fā)生哪些奇妙的事”等,引導學生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想象中解決問題,再回到現(xiàn)實存有美好念想。兩篇文本主要是按照故事寫作的經典“三步構思法”去完成創(chuàng)作的。在閱讀教學中,需讓學生感受構思的規(guī)律,搭建自己的寫作框架,建立熟悉的寫作模板。學生的思維只停留在鳥窩形狀的想象上,為拓展學生的思路,銜接學生的美好愿望,使其感受到想象帶來的美妙體驗,需要教師調整練筆,讓學生思考“我變成了一棵長滿什么的樹”,引導學生開放性地想象。想象需做到大膽、豐富且清楚,引導學生在師生對話中,將自己想象的和變化的過程充分表達出來。學生在比對與模仿中,有了語言運用的支架,將會想象得清楚與具體,大膽地表達出自己的神奇想象。學生對課文中“有意思”的想象極具好奇心,為了充分發(fā)揮文本的教學功能,需要根據學生反饋的意見想法,圍繞“住進動物”“我流口水”等教學版塊,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情境轉換角色、多角色朗讀等學習方法,讓學生饒有興趣地閱讀與表演、表達,將童話的語言文字轉變?yōu)槟X海中清晰的畫面,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教師還要通過不斷的啟發(fā)與具象去開闊思路,并指導想象性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始終維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加深對文本的感知,拓展對想象世界的認知維度,更利于學生對想象“變化多樣”的理解。
作為過程體裁法的中間環(huán)節(jié),仿寫訓練也是寫作指導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仿寫是指模仿范文練習作文,要求學生在理解、把握范文的中心思想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對事物的認識等,寫出在形式上與范文相似又具有個性的作文。仿寫利于學生反哺教材的閱讀,加深對文本的理解記憶,更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與興趣。仿寫的目的是讓學生將范文中的寫作技巧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技能與經驗,以此寫出極具個性與質量的文章。
如《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是一篇預測課文與生動有趣的童話,主要寫了胡蘿卜先生的一根胡子得到了果醬的營養(yǎng)后變長,后來給小男孩作風箏、給鳥媽媽當曬尿布的繩子的故事,展示了胡蘿卜先生的和藹可親,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童話故事中的真善美。文章運用了夸張與擬人的修辭手法,詼諧幽默,故事合情合理又充滿了正能量,豐富了學生的情感世界,語言文字富有童趣,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人間真情,懂得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應該給予無私幫助的道理。引導學生圍繞文本的修辭手法、語言表達方式,仿寫胡蘿卜先生與其他動物之間發(fā)生的趣味故事。有的學生寫到了胡蘿卜先生走到了一片汪洋大海。海豚女士看到不遠處一艘輪船遇難焦急地游來游去,正好用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剪了兩段編成一條粗粗的繩索,用繩索勾住船頭使勁往岸邊拉。海豚女士想:這根繩子真牢固啊。最終輪船上的人得救了。有的學生寫到了胡蘿卜先生走進了茂密的森林。小蜈蚣丟了鞋帶后,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剪了幾段當作鞋帶用,之后開開心心地去上學了……
如《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壁虎向其他動物借尾巴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不同動物尾巴的用途,理解小壁虎的尾巴可再生的特點。文本的線索清晰明了,語言淺顯易懂,動詞的使用精巧,文中的對話較多,帶有濃厚的情感色彩,更利于激發(fā)學生仿寫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圍繞文本的對話表達方式進行仿寫,寫出小壁虎向其他動物借尾巴的故事,幫助學生了解其他動物尾巴的作用,要求學生注意禮貌用語。有的學生通過仿寫小壁虎向猴子借尾巴的故事,了解了猴子尾巴具有在跳躍爬樹中保持平衡、攀纏住樹枝等功能……雖然學生仿寫的動物類型相同,但對尾巴作用的描寫不同,更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眼界。
學生在仿寫練習中可充分運用教材文本中的各種寫作知識及表達方法,但仿寫不是抄襲與機械模仿,需做到范文寫法借鑒與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的整合。在仿寫中需注意教材中的對偶、排比等修辭手法;要求詞性要相當,名詞的運用要求做到優(yōu)美與準確。教師指導仿寫的方法,包括審清題意、明確話題、分析結構、判斷修辭、美化語言等,防止話題脫離與結構不一,最好教師出示例句,讓學生明確仿寫訓練的方向與要求等。
學生經歷了范文分析與仿寫的訓練活動后,對素材積累、語言實踐應用等方面的認識理解更加透徹,利于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判斷能力、寫作能力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仿寫后的評價與反思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不能忽視,需要教師充分引導學生做好仿寫后的檢查、修改、總結、反思等學習活動。如《棉花姑娘》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了棉花姑娘葉子上長滿了蚜蟲,生病后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捉害蟲,但他們都幫不了她。正當蚜蟲們得意地吸食汁液時,七星瓢蟲幫助棉花姑娘清理蚜蟲的故事。仿寫棉花姑娘與其他動物之間的對話、仿寫文本寫作結構等,更利于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以及探索學科的興趣,可強化學生保護益蟲與益鳥等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教師可引導學生展開互評,指出文章中的閃光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信心,側面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中的不足,維持寫作熱情。學生在互相評價中,能夠加深對寫作問題的印象,避免在后續(xù)的寫作中出現(xiàn)同樣的問題。在反復的修改中,學生互相分享有效的學習策略,能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批改后,教師選出優(yōu)秀的文章在班級內分享,發(fā)揮其表率的作用,營造良性競爭與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欣賞美文中激發(fā)成功欲與表現(xiàn)欲望,并在欣賞中實現(xiàn)取長補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對學生的作文修改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并讓學生在小組交流中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使其注重寫作中的細節(jié)和要點,不斷提高整體的寫作水平。也可以定期組織學生展開作文比賽活動,加強其對寫作教學的重視。
要注重寫作后的總結與反思,如《狐貍分奶酪》寫了兩只小熊撿了一塊奶酪,因無法平分而爭吵,最終被前來幫忙分奶酪的狐貍吃了個精光的故事。學生通過仿寫能夠深入感受到狐貍的形象和文本蘊含的道理。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反思:一是對于寫作中出現(xiàn)表意不清晰、詞語應用不當、錯別字等問題,修改后需盡量杜絕再次出現(xiàn),確保作文的用詞更加規(guī)范、意思表達更加準確。二是引導學生加強對寫作立意的把控,這主要針對常出現(xiàn)的開篇言他物后未及時切入主題等問題。需引導學生加強對文章立意的重視,要求做到立意清晰與明確,幫助學生把握立意的要點,通過思維導圖等輔助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合理設定寫作框架,明確理順寫作的思路,以提高整體作文水平。立意就是文章的寫作角度,要求主題不要過于膚淺,在立意與布局上需做到別出心裁,立意需新穎、不落窠臼。教師點評要明確指出學生的寫作意圖與主題,挖掘并放大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有一定的成就感,保持寫作的熱情。
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不濃且寫作質量差,增大了寫作教學的難度。引入過程體裁法后,遵循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從寫作的角度去分析教材內容,將教材內容作為范文,加強學生對范文中寫作手法的重視。在仿寫訓練中,對寫作手法進行超越性的運用,逐步掌握修辭手法與表達方式等寫作技巧,逐步內化為自己的寫作方法。在仿寫后的修改與反思中不斷精進,為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