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樹基
摘? 要:初中生物學科由于課時量比較少,但又具備教學內(nèi)容難度較大,而且實驗、探究等教學活動內(nèi)容較多等特點。如要上好這些課,明顯會造成教學時間不足,進而影響教學質量。所以會迫使有一部分教師大量縮減甚至放棄這些活動實驗課,而改為讓學生去熟記和背熟實驗和探究內(nèi)容。這樣會違反了生物課的教學規(guī)律,又大大減弱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學習的興趣。所以借助第二課堂的時間對部分學生進行培訓,讓他們?nèi)尤w同學,以點帶面,促進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關鍵詞:以點帶面;第二課堂;促進;教學效率
初中生物是一門以自然科學,調查、實驗和探究等教學活動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這些教學活動作用非常重要。但初中生物教材中所出現(xiàn)的這些活動數(shù)量非常多,特別是七年組上冊,教科書內(nèi)所安排的實驗、調查、探究等活動就有15個,加上初一的學生接受知識的能力還不是很強,生物每周課時量也較少,而且這些活動大多數(shù)知識量廣、難度大。所以如單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根本無辦法全部完成。但很多活動又是考查的重點內(nèi)容,所以借助課外第二課堂活動,去完善、補充、促進第一課堂的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以“練習使用顯微鏡”一節(jié)為例?!熬毩暿褂蔑@微鏡”是初中生物第一次的室內(nèi)實驗課,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后面很多生物實驗都要用到顯微鏡,如這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掌握不好,將會對后面的如“觀察植物細胞”和“觀察動物細胞”等實驗有著直接的影響。但這節(jié)課需要讓學生理解掌握的教學內(nèi)容比較多、比較細、而且非常重要。而第一次進入實驗室的初一學生好奇心強、興奮度高,自控能力和動手相對比較弱,課堂上可能不聽指揮。甚至在實驗過程中互相串位、亂動。教師既要管紀律又要指導學生,對課堂管理很難掌控。所以,可能會造成實驗時間不能保證,實驗任務無法完成。更談不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針對上述原因,在本節(jié)的授課過程中,結合了讓第二課堂的參與其中。借助第二課堂去提高第一課堂的效率。但本節(jié)的第二課堂活動不能全員進行,因為初中生物教師所執(zhí)教的班數(shù)和人數(shù)都會較多,如全員進行,教師和學生的時間都不能保障。所以采用的是個別培養(yǎng),以點帶面,以少數(shù)帶動全體的方式進行。
一、讓全體學生明確課堂的教學目標,先預習,為實驗活動課的開展作好充分準備
由于本節(jié)課是初中階段的第一節(jié)的實驗課,學生在小學時沒有上過實驗課,所以實驗前都非常興奮,個個躍躍欲試。所以在上本節(jié)課前,要先向全體同學說明本節(jié)課的重要性,要強調上實驗課不是為了好玩,而是要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認識顯微鏡的構造和作用,以及掌握基本的操作,為將來的實驗打下基礎。要做到這些,就要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去預習,先預先看一下課本上“顯微鏡的結構的圖片”及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同學們在心中對本次的實驗過程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和了解。才能為完成這節(jié)課作好充分的準備。
本節(jié)課學生需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有“1.認識顯微鏡的結構和各部分結構的作用;2.初步學會如何使用顯微鏡并利用顯微鏡進行初步觀察;3.養(yǎng)成認真規(guī)范操作的習慣,愛護顯微鏡?!倍渲芯唧w要注意的要點和考點有很多:如對光時要用低倍鏡對光、反光鏡的兩面分別是平面鏡和凹面鏡,這兩面的聚光特點、轉換鏡頭時的注意事項、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像是倒像、放大倍數(shù)越大,所觀察到的細胞的體積就越大,但細胞個數(shù)就越少……….
所以這些知識學生如果沒有經(jīng)過課前了解就進行直接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那么無疑實驗效果是非常低下的。所以,在實驗前要再三對學生強調,一定有課前預習,對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
二、通過第二課堂培訓“小老師”,為順利實驗打下重要基礎
針對實驗活動課任務重,課堂難控制難管理的特點。在課外通過第二課堂培訓出教師實驗的“小助手”,讓他們成為“小老師”,以“兵”帶“兵”。以“點”帶“面”。協(xié)同管理并指導一節(jié)實驗課,將會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作用和意義都非常重大。
能否選取好合適的“小老師”,對實驗的順利開展很重要。所以選人時要從幾個方面考慮:
1.選擇“助手”的人數(shù)要合理
因為實驗課的任務較重,如果要一個學生助手管理指導太多的學生,可能會不切實際。而且每個生物教師所任教的班別會較多。所以把每個班分成四人左右為一個實驗小組,那么每個班就要選擇八個左右的學生作為組長。把多個班的組長集中培訓,這個數(shù)量還是比較適宜的。
2.選擇的“助手”要有一定的威信,而且能熱心助人
選擇學生助手作為實驗組長的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管理,二是指導。所以所選擇的學生在同學們中要有一定的威信,這樣才能管理好該組的實驗紀律。其次助手們能熱心助人,才能讓他們盡職盡責,去指導其它同學。
3.所選擇的“助手”要有一定的能力
所選擇的“助手”自己本身要具有較好的理解和動手操作能力,及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更好地去幫助同組的學生,如果連自己都弄不懂,或自己雖然弄懂了,但不知如何向其它同學表達。試問還怎樣去指導其它人呢?所以在選人方面非常重要。這需要教師平時的觀察和了解。
經(jīng)過選擇后,利用課外時間對“助手”進行培訓,期間要及時鼓勵,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和自豪感,由于所挑選培訓的學生相對來說接受能力較強,人數(shù)較少,所以在第二課堂中,教師能逐一指導。而且要求他們只有自己認真學習熟悉好本實驗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好地為其它同學服務。由于帶著任務感,“助手”們在第二課堂培訓過程中態(tài)度上一般都非常認真參與。通過培訓,所挑選出來的助手大多能掌握實驗操作步驟及注意操作細節(jié)。
“練習使用顯微鏡”實驗中,步驟如下:取鏡安放——對光——觀察——整理。每個步驟中都有很多的考點和重點。這些細節(jié)在“助手”們在第二課堂實驗練習使用時要重點向他們分析原因,以便他們能更好地指導其它組員。
三、設計好實驗評分表,在“小老師”的協(xié)助管理和指導下,保證實驗有序有效進行
由于學生第一次上實驗課,所以在課堂上會非常興奮,可能會不聽老師指揮,在臺下自己亂動,會造成一些錯誤的操作。所以設計好一份實驗評分表,既是對實驗紀律的一種約束,又能要求學生對著評分表上的實驗步驟按部就班進行操作。保證實驗的有序有效進行,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每組的“小老師”扮演著管理者和指導者的角色。對組內(nèi)同學的實驗紀律及時提醒和管理,對組員在實驗中的錯誤操作及時指導和糾正。并認真記錄各組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以便課后反饋。這樣,更突顯了“小老師們在實驗中的重要作用。
在這個評分表的約束下,經(jīng)過自己、組長、老師三重實驗評分,會使同學們實驗過程中自覺性、紀律性有所提高、學習積極性大大增強。這樣,整個實驗流程有條不紊,實驗效果自然要比單憑一名老師“孤軍作戰(zhàn)”、上面大聲喝,下面大聲嘈的效果要好得多。
四、課后及時反饋、及時分析,鞏固實驗效果
實驗結束后,要對每個小組在實驗過程中的表現(xiàn)及時表揚鼓勵,對在實驗過程中由組長發(fā)現(xiàn)而反饋回來的問題及時分析,及時提出一些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以對本次實驗的知識點作鞏固。既使同學們對知識掌握程度更加深刻,亦會加強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并對小助手們及時表揚,以樹立他們在同學們中的威信,為今后的教學亦作好準備。
利用第二課堂培養(yǎng)小助手,協(xié)助老師,去提高第一課堂的效率,是一種教學手段,但亦要注意幾點:
1.在教學過程中,“小助手”主要作用是協(xié)助老師,但不能全部代替老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是應該起到教學的主導作用。
2.整個教學過程還是要由教師進行組織,在課堂上要認真觀察,及時指導,對課堂時間及時掌控。對在課堂上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時分析,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
以點帶面,借助第二課堂去促進第一課堂的教學效率。這是由于初中生物的學科特點決定。解決了有很多教師因為學科課時量不足或實驗探究課管控難度大,效率差而減少甚至放棄實驗探究課,把做實驗改為讓學生去“背實驗”、“記實驗”。而利用好第二課堂的時間,挑選學生指導,形成多個“點”,讓這些“點”向周圍全體學生進行知識“擴散”。達到帶動了全班這個“面”的目的,使之共同進步和提高。同時又拉近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艷紅.探討理論:找尋有效實驗教學 [A].劉艷紅.初中生物實驗有效教學研究[C].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2:1-38.
[2]李萍. 培養(yǎng)小助手,提高實驗課效率[EB/OL]. 綠色圃中小學教育網(wǎng). 2009[3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