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摘要:目的:探究接受椎管內麻醉的肥胖患者術后發(fā)生低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危險因素的預測價值。方法:研究從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且行椎管內麻醉的患者中隨機數字表法選擇70人納入研究,根據有無合并出現術后的低血壓,分為低血壓組和非低血壓組各35人,分析兩組間納入可能的危險因素的差異性。結果:低血壓組患者的腰圍、腰臀比和血脂顯著高于非低血壓組;腹型肥胖和血脂異常升高的患者是導致椎管內麻醉術后低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罹患肥胖癥的患者,術前合并腹型肥胖級血脂異常的患者則提示麻醉后的低血壓反應,應進行必要的防護和預防,以實現對患者麻醉風險的降低。
關鍵詞:肥胖患者;椎管內麻醉;低血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R61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引言:隨著我國社會形態(tài)的逐漸轉變,居民生活水平及質量的提高以及各種社會生存壓力的漸增,肥胖人群基數處于不斷的增大過程中[1],隨著肥胖的罹患,患者會逐漸出現血脂、血糖、血壓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心肺負擔也逐漸加重,目前的臨床研究中發(fā)現肥胖患者相較于健康的患者,對一些疾病以及診療手段的耐受力也存在差異性,例如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現麻醉后的低血壓狀態(tài)[2],本研究中就以接受椎管內麻醉的肥胖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引起其術后出現低血壓的危險因素,以及危險因素作為預測指標的預測價值。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從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于我院接受手術治療且行椎管內麻醉的患者中隨機數字表法選擇70人納入研究,低血壓組男女性別比例為12:23,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2.29±4.36歲;非低血壓組男女性別比例為14:21,患者的平均年齡53.04±4.22歲,上述一般資料在兩組患者之間的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面為基于回顧性分析下的病例對照研究,根據有無罹患麻醉后的低血壓,將術中麻醉監(jiān)護和處置相同的研究對象分為低血壓組和非低血壓組,并根據相關文獻的搜集以及臨床麻醉經驗進行可能的危險因素的羅列和組間的單因素分析,并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指標進行多因素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
1.3研究指標
本研究中研究指標的納入主要包括兩大方面,一方面是評估患者肥胖程度的相關指標,主要包括血脂數值、BMI、腰圍數值、臀圍數值以及腰臀比數值,取每一組患者的各個指標的平均數加減標準差作為指標;另一方面,是評估患者循環(huán)狀態(tài)的指標,主要包括HR、MAP、SBP以及DBP,取每一組患者的各個指標的平均數加減標準差作為指標。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 并采用t 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多因素采取Logistic回歸,認為P<0.05 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結果
2.1單因素分析
如表1所示:腰圍、腰臀比和血脂在兩組間的差異具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多因素分析
如表2所示:腹型肥胖和血脂異常升高的患者是導致椎管內麻醉術后低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且以此作為預測指標,對低血壓的預測模型ROC曲線下面積為0.875。
三、討論
肥胖患者患者隨著自身肥胖罹患的時間延長,以及對心肺等多器官和系統(tǒng)的負擔加重,使其對治療手段以及活動耐力等均下降,接受臨床中諸如麻醉等面臨的風險和并發(fā)癥也較多,麻醉后的低血壓就是其中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3]。本研究中發(fā)現腹型肥胖和血脂異常升高的患者是導致椎管內麻醉術后低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且以該指標作為預測指標,對低血壓的預測模型預測性良好,這一結果與李海濤[4,5]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
綜上所述,麻醉前合并腹型肥胖級血脂異常的患者則提示椎管內麻醉后的低血壓反應,對此類患者的防治可實現對患者健康的促進。
參考文獻:
[1]于鋅,時莉芳,范靜.麻黃堿治療椎管內麻醉剖宮產術中低血壓的最佳有效劑量[J].河北醫(yī)藥,2021,43(22):3434-3437.
[2]黃格,譚冠先.椎管內麻醉后低血壓及預防研究進展[J].廣西醫(yī)學,2010,32(06):718-721.
[3]張慶桐, 徐鋒, 殷姜文,等. 肥胖患者椎管內麻醉后低血壓的危險因素及預測的有效性[J]. 臨床麻醉學雜志, 2020, 36(5):4.
[4]李海濤,王明明,劉虎軍,張東梅.參附注射液聯合小劑量麻黃堿預防椎管內麻醉低血壓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7,26(26):2946-2948.
[5]徐樂,盧昌碒,李向宇.超聲觀察下腔靜脈塌陷預測椎管內麻醉后低血壓[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21,18(07):4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