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
生煎的魅力有多大?只需往一口煎著生煎的鑄鐵平底鍋前那么輕輕一站,食客便全然失了抵抗力。
老師傅氣定神閑地揭開楠木鍋蓋的一刻,蒸騰熱氣裹挾著逼人香氣撲面而來,擠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雪白而滾圓的生煎在黝黑的鑄鐵大鍋里吱吱作響,小小芝麻噼里啪啦跳躍,翠綠蔥花輕盈點綴,色香聽覺先于味覺一步攻占一眾食客“胃壘”。即便站在這口鐵鍋前,已是黯然銷魂,若是老師傅的鐵鍋鏟吱啦一鏟,排著隊的食客們紛紛伸長脖子,瞪大眼睛,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出爐時每一枚生煎究竟花落誰家,心里暗暗較著勁,唯恐搶不到這親眼見證的一鍋。
新鮮出爐的生煎,底部金黃焦脆,面皮松軟彈牙,緊實鮮嫩的肉餡沁出豐盈肉汁,心急火燎地一口咬下去,肉香、麥香、油香、芝麻香、小蔥香一時間齊刷刷地在口中彌漫開來。能飽腹可解饞,既精巧又平民的一碟生煎常年在江浙滬人民的早餐桌上占據(jù)重要地位。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但中國遼闊的疆域,多樣性的氣候物產(chǎn),地形海拔,風(fēng)俗習(xí)慣,人口民族,造就了中國飲食文化的空前豐饒與復(fù)雜。大到“八大菜系”“南甜北咸東酸西辣”之分,小至一枚生煎,也自成一個風(fēng)味江湖,在一眾食客中分化出不同派別。江湖上,習(xí)慣把上海生煎分為兩大幫派:全發(fā)面皮,開口朝上,清水肉餡的“肉心幫”和半發(fā)面皮,開口朝下,渾水肉餡的“湯心幫”,所謂“渾水”,即在餡料中加入皮凍以豐盈湯汁。
吃生煎的人也由此悄然分為兩派?!扒逅濉薄叭庑膸汀钡淖冯S者喜好純前豬腿夾心肉攪成的緊實大粒的肉餡,好肉餡本身滲出的那一縷湯汁,量少,但足夠鮮美,足夠純正,肉汁微微滲透進(jìn)蓬松柔軟的面皮中,無所顧忌地一整個放入口中咀嚼,平實中不乏些許欣喜,熟悉中自帶一番熨帖,像是相逢一位相交多年的老友,君子之交淡如水。而“渾水生煎”“湯心幫”的追隨者則愛豐盈充沛而鮮活滾燙的湯汁,愛那一份咬下去時“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后喝湯”的小心翼翼,甚至有人偏愛咬一口“撲哧”爆漿時,湯汁濺得滿桌滿手的那一份猝不及防,像是熱戀的情侶之間,愛就要愛得活潑潑熱烈烈,愛得滿溢。
美食家蔡瀾先生,跑去了“湯心幫”一派,他這樣描述吃生煎時的體會:“包子的塊頭很大,有香港叉燒包的大小,一口咬了,汁噴出,從來沒吃過那么多湯的,皮非常脆,不會被浸得發(fā)軟,這需要下很大的功夫,生煎的餡很美味?!?/p>
既然都是生煎愛好者,幫派之間自然也有共識,蔡瀾先生的“皮非常脆”一語中的——生煎最為精妙的是那一塊金黃酥脆的底板,吃生煎最講究的是個“底”。原本吸收了肉汁的軟趴趴的生煎底板,在放入鍋中的每一秒中,都伴隨著滾油吱啦啦的滋養(yǎng),肉汁與油脂充分融合相互激蕩,高溫步步緊逼出焦香酥脆的口感,變得脆硬的底板又最大限度地鎖住生煎內(nèi)部的鮮盈湯汁,造就了生煎上軟下脆,外酥里嫩的獨特風(fēng)味。
朋友是連鎖店各類新式生煎的死忠粉,各種口味嘗了個遍,回去以后仍對其大加贊賞。而我卻念念不忘生煎老店里濃濃的人情味,和在時間流轉(zhuǎn)中的那一份心有所執(zhí)心有所守。大概正是因為這一份并肩的守與破,傳承與創(chuàng)新,一枚生煎,至今仍俘獲著萬千食客的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