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佳
技法講解
寓理于事指運用通俗、有趣的語言行文,讓讀者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運用寓理于事法寫作,主要有以下作用:
一、有料,內(nèi)容充實不空洞
如李森祥的《臺階》,全文以“臺階”為行文脈絡(luò),敘述了父親造新屋、終砌上九級臺階的動人故事。文章具體敘述了“三級臺階”的來由,小時候“我”喜歡在青石板上蹦跳,母親為坐在青石板上的父親洗腳,“三級臺階”的最終命運,及父親為造新屋所付出的畢生心血……這些情節(jié)不僅豐富了文章內(nèi)容,而且讓讀者深刻地領(lǐng)略到父親與“臺階”的情結(jié),凸顯了文章主旨。
再如歐陽修的《賣油翁》,通過記述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闡明了技藝專長全在于熟能生巧、精益求精的道理。同樣是通過具體的故事闡明事理,使中心突出,理存于事。
2.有趣,吸引讀者齊共鳴
小故事里不一定有大道理,但所有深刻的道理若以故事的形式傳播,接受度會更高。如《賣油翁》開篇所敘:“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dāng)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讓讀者不自覺地走進(jìn)文中。這里,作者借敘述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表演,增強了情節(jié)的感染力,使讀者沉浸于故事中,當(dāng)然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其“惟手熟爾”的道理了。
再如李森祥《臺階》的開頭,“父親總覺得我們家的臺階低”這句話給人留下思考的空間,隨著“父親與臺階”一系列故事的展開,我們跟隨作者的記憶,仿佛回到了蹦跳在臺階上的童年,仿佛看到了父親為造新屋忙前忙后幾十載,仿佛看到了氣派的高臺階造好后,父親的若有所失……這一幕幕場景,是對父親不屈不撓的精神的謳歌,亦是作者留給讀者的思考。
3.有情,記錄點滴道深意
親身經(jīng)歷的故事,能讓人感到真實自然,更易觸動內(nèi)心,撼動靈魂。李森祥在《臺階》中講述了一個溫情動人的故事:“一年中,他七個月種田,四個月去山里砍柴,半個月在大溪灘上撿……”可見父親為家庭奔波的生活點滴。“白天,他陪請來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個人搬磚頭、擔(dān)泥……”父親孜孜不倦地干著這份自己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yè)”,精神的振奮讓身體忘記了疲憊,這樣的堅韌與毅力,讓父親的形象灼灼生輝。
閱讀《臺階》,我們仿佛看到了萬千農(nóng)民中的一個縮影,真切體會到了父親的毅力和他追求尊嚴(yán)的精神品質(zhì)??稍賵詮娔芨傻母篙呑罱K也敵不過歲月的流轉(zhuǎn),所幸的是,兒子扛起了這份重?fù)?dān)。兒子擔(dān)憂父親、體諒父親、敬佩父親,我們除了看到父子間的深情外,也感受到了無窮的力量。
寫作時,如何用好寓理于事法,做到理中見智呢?有以下方面需要大家注意:
1.緊扣主旨,精選典型素材
如果說立意是習(xí)作的靈魂,那么選材就是習(xí)作的血肉,唯有素材精當(dāng),主旨才能鮮明。
2.打開視角,構(gòu)思獨特新穎
要想習(xí)作更有新意,就必須多角度思考,從人稱、選材、文體、布局等方面找到突破口。
3.對比襯托,道出深刻哲理
敘述過程中,若能把兩件不相干的事或程度不一的情況進(jìn)行對比,更能凸顯中心。如《賣油翁》中,“射箭”和“酌油”本是兩件互不相干的事,作者卻偏偏將它們放在一起,意圖顯而易見。
文題設(shè)計
青春是晨曦下的郁郁蔥蔥,是賽場上的揮汗如雨,是面對正義時的勇敢無畏,是擁抱未來時的篤定不移。青春的名字叫活力、堅定、灑脫、奮斗、希望、信念……今天的你,向青春問候了嗎?
請以“你好,我熱愛的青春”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dá)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本題寫作的重點是要圍繞“青春”這個詞寫出你對“青春”的熱愛,從而道出“青春”之美。
選取材料時,要注意寓理于事,以一顆熾熱的心傳遞你對青春獨一無二的解讀。
32725003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