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晗
【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任選一個寫作任務,按要求寫作。
常常有這樣的情境——
太吵了……靜一點。
太鬧了……靜一點。
太煩了……靜一點。
【任務一】
以“靜一點”為題目寫一篇記敘性文章。
寫作標準:
側重寫實:⑴緊扣“靜一點”合理選材,中心明確,價值觀正確;⑵寫清楚事情的過程,細節(jié)真實,詳略得當;⑶思路清晰,語言連貫。
側重虛構:根據(jù)題目“靜一點”構思,寫清楚任務的困境是什么,發(fā)生了什么沖突,人物采取什么行動面對沖突,結局是什么。
【任務二】
以“靜一點”為題寫一篇議論性文章。
寫作標準:
⑴圍繞“靜一點”表達明確的觀點,觀點要符合正確的價值觀;
⑵論據(jù)經(jīng)得起推敲,使用的論據(jù)要能支持論點;
⑶選擇恰當?shù)恼撟C方法,論證合乎邏輯,思路清晰;
⑷如果寫演講稿,還要做到:心中有聽眾。
【名師題解】
一、從記敘文角度解析文題:
首先我們要抓住核心詞,圍繞題目中三次出現(xiàn)的“靜一點”來整體把握。而“太吵了”“太鬧了”“太煩了”這樣三個假設情境的出現(xiàn),也提示學生們在審題時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經(jīng)歷,在心中追問自己:是否有這樣類似的事情發(fā)生過,又是如何面對的,通過怎樣的方式讓自己最后成功地“靜下來”。
其次,要確定立意。中考考場作文,一般還是希望通過文題來考察學生對于自然、社會和人生的感受。所以在進行立意時,還是傾向于通過“靜一點”這件事,書寫考生所獲取的成長感悟。比如,考生可以記敘自己在吵鬧、雜亂、紛蕪的背景下做事暫時失敗,但是痛定思痛,發(fā)現(xiàn)了“靜一點”的意義,于是通過努力,讓自己“靜一點”,從而獲得了成功,也發(fā)掘了“靜一點”的魅力。
二、從議論文角度解析文題:
在寫議論文時,我們要注意以下幾點:
說清楚是什么。文章是以“靜一點”為題所展開的議論,“靜一點”就是考生們將要把握的論點,在行文中,考生要說清楚“靜一點”是什么,也就是引發(fā)自己思索的事情是怎樣發(fā)生的。
弄明白為什么。世間萬事繁蕪多樣,每一種面貌都應該有其獨特的魅力,之所以需要“靜一點”的人生,勢必有著其獨有的優(yōu)勢和意義。所以,考生要把“靜一點”的正面意義寫清楚,即為什么要堅持“靜一點”,這樣文章的主體部分就表達清楚了。
要知道怎么辦。除了上述所提到的部分,考生也可以在文中把怎么做到“靜一點”的過程寫出來,行文最后落到自身生活實際上來。
滿分作文一
靜一點
浙江省新昌縣南瑞實驗學校
求可兒
下課時分,我們的教室里總是會非常吵鬧。
下課鈴聲匆匆打響的瞬間,教室便會從原來的靜謐轉變?yōu)樾鷩?。男生們通常聚在后面打鬧,女生們則圍在一起聊聊八卦,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同學在埋頭趕作業(yè)。我恰好是那個想趁機復習功課的人。
只可惜教室里時不時爆發(fā)出的笑聲和同學們搞怪的大叫聲不斷刺激著我的耳膜,讓我的心變得逐漸不平靜——看著同學們都在聊天和打鬧,我的心也開始躁動了起來,萌生出一種想玩的念頭。很快,嘗到下課不用學習的甜頭后,我愈發(fā)貪婪——上課的時候總想著早點下課,下課的時候又總想著晚點上課,慢慢的,我越來越放飛自我,課間這十分鐘徹底被我浪費掉了。
原本計劃利用課間復習的想法被完全擱淺,雖然有時想起來有點慚愧,可禁不住大家玩鬧的誘惑,我還是加入了他們的行列。直到有一次,考試考得一塌糊涂,在赤紅的成績面前,我終于意識到了事態(tài)的嚴重。
于是我開始反思。之前我總是認為,是因為下課時教室里太吵鬧,是這種喧鬧的氛圍影響了我,是那不夠安靜的環(huán)境打擾了我。其實這只是我不敢面對自己而找的借口。不安靜的外在環(huán)境固然有影響,但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放松了要求,在下課時只想發(fā)呆、聊天,而非重拾課本,專心學習,任時間從我的指縫間悄然逃走。這是我內(nèi)心貪婪的欲望和懶惰所造成的,自然也是我靜不下心去學習的原因導致的。
古時候人們常說:“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笨墒俏矣謱Α办o”有多大的重視呢?時刻保持一顆安靜的心確實很重要,只可惜一開始我并沒有做到,反而把責任推到了外界那個我本可避免的因素,最后才導致了那悲慘的后果。仔細想想,我們還是需要以更加“靜一點”的心態(tài)來面對學業(yè),因為只有將那顆浮躁的心靜下來,才能保持理智,才能更加專注地面對學習。反觀自己,也正是因為我內(nèi)心的“不靜”給自己帶來了成績下滑的下場,我也應該在下課時將心沉下,靜一點,再靜一點,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靜謐的心理環(huán)境,不受外界嘈雜的影響。
畢竟,只有當我們靜下來,保持一顆寧靜的心時,才可守護一個安靜的靈魂。
【亮點精評與素材解析】
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靜一點”選材,選擇了自己沒有善加利用嘈雜的課間,最后導致考試失利這一件常見又生活化的小事入題,選材真實、接地氣。而當作者開始反思自己的錯誤,她也因此獲得了成長。在這一部分,作者的心理描寫相當不錯,細致的刻畫不僅讓作者的思考更為深入,也進一步升華了文章的主題。
滿分作文二
靜一點
浙江省新昌縣城關中學? 朱楷元
記得劉墉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在文中,他進行了一番嘗試:“靜下心來,從一數(shù)到十,不帶一絲雜念。”只可惜,最后先生坦言自己并沒有做到,如此的誠實讓我欽佩之余也再次明白——“靜一點”的人生是多么的難能可貴。
而當我們提起“靜”,我們會驚訝地發(fā)現(xiàn),原來古今中外,就有許多先賢去努力追求。文人們總習慣把“靜”作為立身之本,藝人們也常拿“靜”當作學藝之根,即使是習武之人也一直將“靜一點”的境界奉為其追求的最高級別。遺憾的是,靜一點的人生,即便被那么多人追求,可它仍安安穩(wěn)穩(wěn)地站在“熱鬧”的更高處,如高山之巔,鮮有人達到。
其實仔細一想,別說是達到,就連“靜一點”背后的深意,也因為它的難以觸及被許多人做了過多的定義。于是此刻,一直浸在熱鬧與喧囂這一杯酒里的我,忍不住想在這一次次觥籌交錯間,探尋起這捧清水的意義。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些在磅礴大雨中依然驕傲挺立著的樹木,哪怕風雨再大,它們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堅持著、不動搖。和我們這樣動態(tài)的人相比,哪怕是這些草木會隨風而動,可在很多人的心中,還是會把植物視為靜態(tài)的存在,否則,《孫子兵法》里就不會有那句著名的“不動如山”了。
我也記得夏天田野里的盛宴。閉眼靜聽,蟬鳴以鋪天蓋地之勢涌進耳內(nèi),可我的心卻無比平靜。蟬鳴如一張隔離網(wǎng),反而使我的心沉了下來,猶如石頭落地般釋然,田地里聽不見汽車的喧鬧,看不見閃耀炫目的霓虹燈,亦聞不著城市快餐的油膩味。只是無邊曠野,說不盡萬種愜意。
我突然想起有段時間,我甚是癡迷魯迅先生的《祝?!放c《在酒樓上》中描寫的雪景,倒也不是說文章給了我多大的啟迪,而是整體的氛圍讓我心生歡喜。字里行間猶如一個人在雪地里踱步,雪聲清晰而安靜,自己的心自然也變得像這雪一般寧靜了。
也依然記得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里那句令人意猶未盡的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似乎包含著先生對恬靜的追求與渴望。古人云:“捕鹿者不見山,捕魚者不見水?!瘪R蹄聲陣陣,流水聲潺潺,打獵者在不甚寧靜的境界中為自己找到了一顆寧靜的心,于是在他的領域里,便只有了自己與獵物。
原來靜一點的人生是一汪亟待我們航行的凈水,只需要讓這片水伴隨著我的每分每秒,我就終將到達彼岸。
【亮點精評與素材解析】
文章開篇利用劉墉的事例為引就相當出色,而這般引用之后合理提出的“靜一點”便顯得非常自然,此后對于“靜一點”的真正意義的探索,就是作者想要把握的重點。在這里,作者不僅使用自身的例子來設身處地地思考,更是利用了《孫子兵法》、魯迅、朱自清等素材,完美地體現(xiàn)了作者不凡的素材積累能力,堪稱考場議論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