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貝貝(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qū)新華學校 255000)
在小學科學課堂中構建項目化教學模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觸摸科學和感受科學魅力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在互動交流過程中開闊視野,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項目化教學是圍繞項目主題開展的綜合學習活動,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和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項目化教學有特定的項目主題,要圍繞其主題設計活動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不僅生動新穎,而且容易引起學生共鳴,同時還能滿足學生內心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學生作為項目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和具體實施者,學生擁有充分鍛煉和表現自我的機會,對學生合作探究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非常大的幫助。除此之外,項目化教學也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發(fā)生了轉變,以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其中,除了傳遞知識外還要給學生灌輸自主學習的理念,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學生未來的成長和發(fā)展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項目化教學具有目標明確的特點,學生在目標指引下通過探究實踐強化理解認知,增強技能運用能力,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雙向發(fā)展。除此之外,為了完成項目活動的目標,學生之間需要合作互助,進行小組探究。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作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項目化教學實現了師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轉換,學生真正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需要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自主實踐、自主溝通、自主總結、自主分享、自主評價,學生主體優(yōu)勢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實現了素質教育改革提出的要求。此外,新課改下要明確自身職責,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項目化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教學質量水平,同時改善了學習效率。
項目化教學以其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被廣泛應用于學科教學中,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合理加以應用,從而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效果。
為了確保項目化教學順利開展,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項目目標,這就要求把握學生年齡特征和認知特點,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fā),保證項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項目活動的目標一定要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出發(fā)點,細化課程目標讓學生明確努力的方向。例如,在開展“種子發(fā)芽了的實驗”時,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基礎目標是通過實驗對比、分析、總結環(huán)境與植物生長具有怎樣的關系?在此目標的基礎上,還要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觀察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最終目標是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為此,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生活習性以及形態(tài)結構特征,分析植物生長規(guī)律,總結影響植物生長的外界因素,讓學生在自己認知能力范圍內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提高項目化教學的有效性。
項目化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學習平臺,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思維、邏輯思維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做到熟練運用掌握的知識點解決問題,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為此,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圍繞目標中心設計活動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合作探究完成高難度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會與人交流溝通,形成協作互助的精神品質?;顒尤蝿盏脑O計是最關鍵的,教師要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從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結合學生年齡特征和內心興趣需要完善活動方案,科學合理分組,讓學生都能融入小組這個集體中去,圍繞主題中心開展合作探究學習活動,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熟練運用所掌握的知識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要聯系學生實際生活,有效開展項目學習。陶行知先生曾指出:“生活即教育。”這就要求項目化教學一定要密切聯系學生實際生活,從而提高項目化學習的效果。例如,在學習“食物中的營養(yǎng)”內容時,項目活動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認知水平基礎之上,既要符合教學目標要求,又要滿足學生學習需要,充分運用各項資源開展高水準的項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提高合作意識和探究能力。因此,為了確保項目化教學活動順利進行,要提前做好規(guī)劃工作,從學生認知特點出發(fā),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思維習慣,密切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用項目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自信心以及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借助項目化教學有助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給學生提供展示項目活動成果的機會,鼓勵學生將合作完成的項目成果分享給其他同學。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懂得分享的重要意義,增強交流溝通能力,而且在分享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提出問題,并就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幫助學生理解問題的本質,對項目活動中一些不清楚的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認識。在學生分享項目成果的過程中,教師和其他同學要認真傾聽,過后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表揚和贊賞,和其他同學一起給予熱烈的掌聲,讓學生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溶解”這部分內容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哪些因素會影響鹽溶解在水中的速度。比如,準備一杯溫水和一杯冷水,將相同質量的鹽放入水中,觀察鹽的溶解速度;相同質量的鹽放入相同溫度的水中,其中一杯溶液通過攪拌加速溶解,而另一杯靜置不動。這時候,有的學生就認為攪拌和水溫是影響鹽溶解于水快慢的重要因素。為了驗證猜想,學生又親自操作實驗,然后小組上臺進行演示,驗證猜想的結果是否正確。通過展示,學生向其他同學證明了自己的猜想,小組之間也能互相學習,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此外,通過這樣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學生也能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和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深入探究學習的熱情與動力,讓學生自發(fā)地參與到項目活動中來,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小學科學教學要響應改革號召,抓住課程改革帶來的機遇,充分發(fā)揮項目化教學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為學生打造高效的科學課堂。在交流溝通的過程中發(fā)現新知識,滿足學生內心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從而提升科學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