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等緒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范等緒
(通渭縣榜羅鎮(zhèn)青堡教育學區(qū),甘肅定西743311)
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自主合作學習日益受到各學科教學的關注,中學語文教學的作用日益凸顯,因此,初中語文教學應提高效率。本文簡述了自主協(xié)作學習的意義及特征,并且以語言為目標,對合作學習現(xiàn)狀進行分析;根據(jù)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思考,并對初中語文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具體建議,對中學語文自主合作學習的運用提供了借鑒。
初中語文;教育教學;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培養(yǎng)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們一定要以新課改的教學理念為指導,全方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才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自主性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們不受約束,沒有依靠別人而展開的互相協(xié)作的學習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語文課堂上教師不再是一位具有最高話語權的領導者,但卻是與學生站在同一條水平線上的領路人。這些都是不同于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的教學方法。所以想要實行自主協(xié)作學習模式,教師必須具備這種意識和觀念,深入理解合作學習的條件是什么,有效的協(xié)作學習課堂建設是教師的必要條件。教師要能不斷地發(fā)揮指導作用,要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主協(xié)作學習環(huán)境。在協(xié)作式教學中,學生傾向于有目的地學習,以目標為導向,另外,還要學得更全面,因此教師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尤其重要。協(xié)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自主性形式,但在自主性的協(xié)作學習中,學生們更加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深入研究和思考,并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達成學習目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自身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事實上,自主性合作學習的方式也可以使其對學習方法、態(tài)度和行為進行檢查和調整,有助于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并在自身主觀性之下進行調節(jié)與完善。另外,還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主動與別的同學進行互動,一起分享處理問題,達成共同進步的目的。
教師們應該知道,人人都有天分,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欠佳的學生,可以在其他方面取得優(yōu)異成績。但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仍以同化教育的方式傳授知識,無法充分體現(xiàn)各個學生的優(yōu)勢,而自主性合作學習尊重學生對學習內容的了解,包含學習者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認識。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潛力,取得較好教學效果。
當今新課程標準教學改革,初中學生教育的主要目標取向已從傳統(tǒng)的基礎知識教育轉變?yōu)樽⒅貙χR的運用,有助于他們最終掌握身體力行的學習基礎與基本技能。具體地說,語文教學工作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學習習慣。另外,新課改實施辦法已把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能力作為衡量學?;A教育水平與成效的一個重要指標。
在科技、信息、知識爆炸的時代,每隔三年或五年都有一件新的事情出現(xiàn),同時,人類社會的總體知識數(shù)量正以每十年翻番的速度增加。就一個人的未來發(fā)展而言,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就無法區(qū)分各種知識和信息,想要在社會中立于不敗之地非常困難。所以,在新時期的學校教育過程中,教師同樣要改變思想,拋棄依靠教科書的教育方法,引導學生要主動培養(yǎng)合作學習的自主性。
自主性、合作探究型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自我監(jiān)督學習態(tài)度,行動學習能力。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面對不良的誘惑,學習能力和積極性很容易減弱。因此,教師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究,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有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偏重于培養(yǎng)與教育學生的應試能力,因為長時間接受這種教育,有些學生養(yǎng)成被動學習的習慣,這種現(xiàn)象使學生普遍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若不再受教師指導,就會導致學生自主開展學習有困難。有些學生存在“等、靠、要”的想法,習慣于服從教師的安排,無論是預習、聽課、完成作業(yè)、鞏固復習,都是相當被動的,只要進行了自主合作學習,他們就會感到無所適從。
對現(xiàn)在的初中畢業(yè)生來說,不只是因為面臨著繁重的學習任務,還要面臨升學的壓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自主合作學習。許多學生沒有確定的學習目的,僅僅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學習目標,造成了開展自主性合作學習活動缺乏明確的目標指導。因為學習活動針對性差,因此,許多學生都會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放松對學習的追求。
讓學生參與語文學科自主協(xié)作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學習資源。當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用的學習資源是課堂教學資源和網(wǎng)上學習資源,但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這些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雖然學生都參與了自主合作學習,但只是把教師說的方法運用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未借助于其他學習資源展開對語文問題的思考,制約著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學科知識。
因為是合作,那大家就該有自己的定位和合作分工,做不完的事不可能全靠一兩位同學。結果表明,通過課堂的協(xié)作,許多學生對合作學習的重要性不清楚,在許多小組里對提問沒有進行劃分,假如每個人做同樣的事,那肯定有人在這段時間里混日子。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劃分清楚角色是必要的一環(huán),從這一點也可以直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比較便于教師觀察和校正。
在高考壓力面前,教師常常把重點放在提高語文成績上,講授時忽略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由于學生在學習能力、認知能力上有顯著差異,教師上課的時候過于依靠課本,把文化知識傳遞作為課堂的重點,不能基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定,不正確的指導和講課方式讓學生更難學語文。例如,當教師教文言詩和古詩的時候,主要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掌握通假字、譯文、朗讀、默寫,這堂課程乏味、無趣。教師們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教學,缺乏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精力與時間,減少課堂的有效性。
自主合作學習的興趣才是最佳教師。只有學生對這一課程有興趣,才會更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興趣主要依賴于教師情境的創(chuàng)造。所以,初中語文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創(chuàng)造不同的場景,在不同情境下指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主動溝通、討論。教師也應講一些有趣的故事,把語言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蚴巧险n時舉一反三,學生熟悉的事例和舊知識發(fā)生沖突,在自主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生成探索知識的內在需求。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用問題組織學生積極地合作交流,使每一位同學在合作與學習中大膽交流,勇敢討論。當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時,教師也不能就此松懈,無所顧忌,要時刻注意學生自主協(xié)作交流的狀況,主動指導學生學習。對善于思考和問問題的學生,教師也要多給他們激勵,唯有如此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品質,才可以讓他們永遠保持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進行自主合作學習,這樣就可以在自主合作和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比如,在講解《變色龍》這一文章時,因為文中的文體都是虛構的,故事性很強。在開始時,教師可讓學生簡單地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協(xié)作學習。其次,教師要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對表現(xiàn)良好、主動參加活動的學生,教師給予表揚,以此方式漸漸增加學生自信,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適應語文教學,主動合作學習。又如,講授《鄒忌諷齊王納諫》這一文章時,在教學中,教師通過情境創(chuàng)作,充分激發(fā)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在講解之前,教師教給學生們如何使他人高興的有效建議。通過成敗之舉,指導學生學習鄒忌的言辭方式。用這種方法,學生自覺地形成了自主合作學習、從而主動地合作學習意識,最終,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也能提高教學效率。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是一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這并非能夠在短時間或短時間內加以培養(yǎng)的。因此,每一次學生合作學習后,教師都要進行討論,對學習與合作進行了評估。在團隊合作中不可能都做到完美,一定會有些許不足,教師應針對學生在合作中的表現(xiàn)進行肯定鼓勵,支持學生不斷地進行思考和探究。舉例來說,研究“范進中舉”后,教師可指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重寫,看哪一組寫得出色,構想最獨特。在討論和重寫之后,教師們從各組開始評估工作,評估學生在談論中的合作方式,接著評估他們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這是反饋給學生的,只能讓學生自我反省。在團隊內部,也可以相互評估,這比較有利于學生的持續(xù)進步。就如《看云識天氣》一課,在合作活動之前,教師基于文本設置問題:“在閱讀中,描述了高積云、卷積云,這些云形狀對應哪種天氣狀況?!痹诨优c合作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也以競賽的方式達到學習目標,感受到有效合作的快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團隊精神。在這種氛圍中促成學生間的互動,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進而達到良好的合作學習目的。
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方面,好問題是指導方向。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必要向學生提出一些有啟發(fā)的問題,運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為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思考,引導學生積極查閱相關資料,并與他人進行探討,從而無形中使學生有意識地養(yǎng)成自主合作學習的習慣,而且以問題導向的教學模式也能激發(fā)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熱情,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預備階段,教師一定要有所準備,合理安排問題,要正確把握提問時間,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探索的愿望。問問題是啟發(fā)學生思考的好方法,教師問題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導向。例如,在教學《愚公移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問這樣一個問題:妻子與老者的問題有何不同?學生可以分組集中討論和交換問題,因為這種題目是開放的,因而,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限性較小,學生們將更有活力。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改善教學學習效果。
初中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當被互聯(lián)網(wǎng)、小說、游戲等吸引時,易產(chǎn)生學習上的惰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其主導作用,改進教學效果。當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根據(jù)教學內容設定適合學生思考的題目,關注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學生遇上困難及時指導。首先,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語文素養(yǎng);二是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合作和學習能力。教師應該注意到,盡管學生占主導地位,但在重要知識方面,教師也需要再給學生授課,加強學生的印象,不要讓學生自習“跑偏”,提高課堂效率。比如在教授《背影》這一課時,教室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直觀展示“爸爸爬上臺面把桔子給‘我’的過程”。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捕捉爸爸和“我”之間的運動,使學生親身體驗父輩之愛,展現(xiàn)了父親高大和藹的背影。就合作學習而言,教師應有效指導,防止學生有方向錯誤和不一致理解,加強課堂教學效果。
通過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教師應該確定教學目的,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開放式提問,可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為了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教師要主動設計開放題目,指導學生們展開思考。它對促進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文本時,教師激勵學生學習,以持續(xù)問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認識美景與人生情趣的內在關系。教師透過課堂采訪學生,可了解不同同學對荷塘月色與美好生活的不同看法。教師剖析學生內心的想法,讓他們敞開心扉,在學習小組中展開合作與溝通,加深了解本文閱讀原文的目的。
分析當前發(fā)展形勢,自主合作學習早已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發(fā)展方向。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優(yōu)化教學方法,積極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并且學生應該配合教師進行各種教學任務,在自主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自己能力,鞏固學習效果,給自身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
[1] 徐道娟.淺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明日,2019(1):80.
[2] 吳麗娟.淺談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品文選刊:下,2019(5):1-2.
G623
A
1002-7661(2022)24-00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