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手機管理;認知行為療法;心理輔導課;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6-0073-04
【作者簡介】林盛,福建省上杭縣第二中學(福建上杭,364299)教師,正高級教師。
【設計理念】
2021年初,教育部辦公廳發(fā)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成為各級各類學校校園手機管理的依據。建立在理性認知上的“理性生活”“理性消費”是學校心理輔導課的主要內容之一。本課以認知行為療法為理論指導,幫助高中生在認知調整的過程中找到管理手機的有效方法。
【教學過程】
一、暖身階段:就事論事,明確主題
PPT展示《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內容。
教師:對于“手機管理”這件事,大多數同學認為這是學校的管理舉措,在行動上應該積極支持,不把手機帶進校園;還有的同學會無視學校規(guī)定,懷著僥幸的心理把手機帶進校園,結果受到學校處分。同學們,是什么導致了不同的行為結果呢?
學生:是因為對“手機管理”的認知不同。
教師:是的。認知行為療法認為,認知是指一個人對某件事或某個對象的認識和看法。認知行為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進行心理輔導。今天我們就運用這些技術探討手機管理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教育部的指導性文件幫助學生樹立權威意識,利用認知行為療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意識,激發(fā)其學習熱情,引入主題。
二、轉換階段:認知評價與重建
教師:“認知評價與重建”是指識別和改變人們歪曲的、偏激的、非理性的認知評價,重新建立新的認知結構,進而解決人們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當一個困擾問題出現(xiàn)時,我們的腦海中就會自動涌現(xiàn)許多想法,那些給我們帶來不好情緒的想法被稱為負性自動思維。我們要學會識別和評價負性自動思維,重新建立起理性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識別負性自動思維以及建構理性的認知和行為的方法很多。下面我就近期輔導的某個案例(征得來訪者同意,有修改)舉例說明。
PPT展示案例:來訪者,男,晚自習時用手機玩游戲被班主任發(fā)現(xiàn),手機被班主任沒收。按學校規(guī)定,應給予“嚴重警告”處分,回家反省一周,簽訂家校協(xié)議,手機交學校保衛(wèi)科保管直至學期結束。來訪者認為,玩手機不算違紀,沒有影響到他人,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咨詢中,他表達了對班主任的強烈憤怒以及自身的焦慮情緒。
教師:在輔導中,咨詢師對來訪者產生的自動思維進行分析,并運用自動思維監(jiān)控、控辯方技術、認知行為療法想法記錄這3種技術幫助來訪者進行認知行為矯正。下面我們結合案例具體分析。
1.自動思維監(jiān)控。
PPT展示:自動思維監(jiān)控主要幫助來訪者覺察是哪些情境和想法影響著情緒和行為,幫助來訪者積極主動地對自動思維進行定向、控制和調節(jié)。自動思維監(jiān)控要求記錄具體時間、導致不良情緒的事件、自動思維的內容(包括對自動思維內容的相信程度)和體驗到的情緒(包括情緒的強度)。相信程度和情緒強度用百分比表示。
教師:接下來,請同學們小組討論,對來訪者進行自動思維監(jiān)控。
學生小組討論并分享。
學生:通過所給的案例,我們對來訪者的自動思維監(jiān)控如下——時間為10月8日晚自習;導致不良情緒的事件為在教室使用手機玩游戲被班主任發(fā)現(xiàn),手機被收繳;自動思維的內容是“玩手機不算違紀,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相信程度為85%;體驗到的情緒有對班主任的憤怒,強度為85%,自身感到焦慮,強度為80%。
教師:關于自動思維監(jiān)控技術,同學們通過案例中來訪者的個人陳述就可以找到相關要素。下面我們繼續(xù)學習第二種技術。
2.控辯方技術。
PPT展示:控辯方技術是指從相互對立的兩種思維(控方和辯方)出發(fā),分別尋找支持各自思維的證據,并綜合雙方結果得出替代思維。
教師:控辯方技術能讓來訪者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更加公平、公正、客觀地看待問題,并且通過自我爭辯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僅僅只有一種,還有很多更合理的解決方法。接下來,請大家分為兩方對上述案例中來訪者的自動思維進行辯論,第一、二組代表控方,第三、四組代表辯方。
控方代表1:我們認為,手機應該及時歸還給來訪者。因為他玩手機沒有影響他人。
辯方代表1:我們反對。在校園使用手機是嚴重違反學校紀律的行為。按學校規(guī)定,手機應交學校統(tǒng)一保管至學期結束,來訪者應該接受相應的處分。
控方代表2:我們認為,班主任可以對來訪者使用手機的行為進行警告,督促他不要把手機帶進校園,完全沒有必要報告學校。而且班里還有其他人也在使用手機,班主任這樣做有點針對來訪者。
辯方代表2:我們反對。班主任沒有針對任何人,如果發(fā)現(xiàn)其他同學違反校規(guī),班主任會一視同仁。
教師:很多同學都能感同身受地去體驗來訪者的心理和行為。根據大家的辯論,我們可以為來訪者總結出合理的替代思維——遵守學校規(guī)定,自覺接受學校處罰。
3.認知行為療法想法記錄。
PPT展示:認知行為療法想法記錄整合了前兩種方法,從“事件”“體驗到的情緒”“產生的自動思維”“控方證據”“辯方證據”“可選擇的平衡思維”“重新評估的情緒”7項內容協(xié)助來訪者通過自我探索和分析,達到評價心理輔導效果的目的。
教師:請各位同學與同桌討論,參照剛才個人探索和小組討論的結果完成認知行為療法想法記錄。
學生活動。
教師:通過3種技術的具體應用,該案例的輔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么,這3種技術除了運用于心理輔導,還可以在哪些情況下使用。
學生:這3種技術還可以用于激發(fā)學習動力、制訂學習計劃和調整學習策略等。
教師:是的,當我們有心理困惑時就會產生自動思維,就可以使用這3種技術進行自我調節(jié)。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認知評價與重建的3種技術,幫助學生掌握認知調整的有效方法和應對模式,引發(fā)學生對手機管理的思考。
三、工作階段:心理應付與對策
教師:認知心理學認為,心理應付是一種協(xié)調或處理心理壓力的過程,個體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采取適宜的手段和行動來處理與協(xié)調所面臨的壓力事件。同學們,在校園手機管理中有不遵守學校紀律的懈怠者和遵規(guī)守紀的自律者,他們在手機管理中通常會采用以下7種應付策略(見表1)。不同類型的同學在采用策略后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后果。同學們可以看看自己的行為屬于哪種類型?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教師:“校園內禁止使用手機”這條規(guī)定在我校已經實施多年,但效果不佳。下面我們根據4個問題一起來探討。第1個問題,學校手機管理規(guī)定的出發(fā)點是什么?
學生:為了維護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教師:同學們已經能認識到學校手機管理規(guī)定對于我們的意義。那么,在校園內使用手機有哪些危害呢?
學生1:未成年人自制力差,玩手機容易上癮,影響學習。
學生2:由于攀比或手機費用高,校園內手機被盜、錢物被偷的事件增多。
教師: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管理手機呢?
學生1:簽訂責任狀,班級設立班干值日制,發(fā)現(xiàn)有同學使用手機一律收繳。
學生2:請現(xiàn)在還在校園內使用手機的同學自覺交給班主任保管,并規(guī)定現(xiàn)在上交不算違紀。
教師:第4個問題,大家想對學校說些什么?
學生1:在校園公共區(qū)域多安裝公共電話,供有需要的學生使用。
學生2:可以將周末的特殊時段(如周日下午5點到6點)設置為住校生的手機使用時間,為學生提供與家人、朋友溝通的時間。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應付策略”,讓學生進一步探索自我改變的方法;問題解決模式的小組討論與分享讓學生充分表達所思所想,為同伴提供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也為學校提供更多手機管理的途徑。
四、升華階段:問題解決與提升
教師:今天我們從認知和行為上分析了當前學生手機管理中的問題,并提供了解決策略。剛才同學們說了很多手機管理和懲戒辦法,課后可以匯總到班長處,經班委商議后制定本班《手機管理與懲戒公約》。在制定公約時要注意懲戒的內容要具體、可操作,最重要的是不能歧視、侮辱同學,不能觸犯法律法規(guī)。我會將你們的意見及時轉達給學校有關部門。希望大家自律自強,理性消費,健康成長!
設計意圖:總結本節(jié)課的活動成果,肯定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積極表達,鼓勵學生將討論成果轉化為本班的《手機管理與懲戒公約》,幫助學生有效地管理手機。
【教學反思】
本課利用認知行為療法的相關技術,通過監(jiān)控自動思維幫助學生覺察情緒和行為,分析負性自動思維的不合理之處,進而在認知調整中找到管理手機的有效方法?;顒硬捎美碚撝v解、個人探索、小組討論等方式展開,基本完成教學目標。但認知行為療法的理論與技術比較復雜,在短期內掌握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具體實施時應注意以下兩點:一是時間上可以安排兩個課時,第一節(jié)課以理論學習為主,第二節(jié)課以實踐操作為主;二是形式上可以采用具體的案例對復雜的操作方法進行解釋,輔以表格說明,供學生參考。
【點評】
本節(jié)課是一堂“手機管理”主題的心理輔導課,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利用認知行為療法的“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開展活動,體現(xiàn)了科學性;活動圍繞認知行為療法的技術層層推進,重要的理論和方法在“導學案”中有詳細介紹,彌補了課堂活動時間的不足,又有利于學生課后進行補充學習,具有可操作性;教師“以學生為中心”,講練結合,體現(xiàn)了心理健康教師扎實的基本功和理解、包容、溫暖的教學風格。二是課的主題清晰、內容實用,以班級管理需要和學生發(fā)展中遇到的問題為藍本實施教學活動,體現(xiàn)了教學的實踐性;課堂中既有教師科學嚴謹的分析和講解,又有學生的體驗和分享,最終解決校園手機管理問題。但是,課堂中理論闡述較多,對于高一學生來說有些晦澀難懂,操作有些難度,可多舉例說明。
(點評嘉賓:溫華盛,福建省上杭縣第一中學教師,福建省特級教師)
3353501908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