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莎莎 鄧曉 李延檸
摘要:通過全面了解贛州市城鎮(zhèn)二孩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和新需求,深入探討隨著二孩到來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揭示問題的緣由,提出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策略建議,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關鍵詞:二孩家庭;家庭教育;策略建議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07.036
“全面二孩”政策對減緩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影響、促進經(jīng)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隨著該政策的推行,家庭結構由“2+1”轉(zhuǎn)變?yōu)椤?+2”模式,增加了兄弟姐妹的家庭關系。原來獨生子女的獨占欲和先入為主等不能適應身份轉(zhuǎn)變的弊端在二孩家庭顯現(xiàn)出來。而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時間精力的支配和教育理念的落后等原因,還有些父母自己本身就是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共同生活經(jīng)驗,往往忽視大孩的心理變化,使家庭問題突出,父母急需掌握新型家庭結構下的教養(yǎng)策略。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延伸,如缺乏科學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式,還會影響學校教育的成效。全面了解二孩家庭教育的現(xiàn)狀,深入探討隨著二孩到來家庭教育面臨的問題,揭示問題的緣由,提出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策略建議,對預防和應對二孩家庭教育問題具有指導意義。
1二孩家庭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
1.1撫養(yǎng)教育問題
家庭教育和父母的言行會在潛移默化中對孩子的成長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父母的教育理念、態(tài)度和行為是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撫養(yǎng)和教育孩子時,父母采取的是寬容、民主的方式,孩子會養(yǎng)成陽光、積極向上,友善的性格。如果父母采取的溺愛、專制型的方式,孩子往往養(yǎng)成為自私、情緒不穩(wěn)定的性格。中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更重視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而往往忽視心理需求。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從“四個第一”對家庭教育做了深刻論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圩??!备改感柚匾曆詡魃斫?,不但要關心孩子的生理健康更要對孩子進行行為方式的引導和德育培育,不能忽視孩子情緒和心理上的負面問題。正確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心理疏導、行為規(guī)范等產(chǎn)生深遠影響。
1.2父母精力分配不均
親子關系表現(xiàn)為父母與子女日常相互依靠、物質(zhì)交往行為和情感交流,這種親子之間的雙向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礎和情感紐帶。由于二孩尚在嬰幼兒階段,父母難免會傾注更多時間和精力在二孩,覺得大孩年齡更大,獨立性和學習生活能力更強,與大孩的交流和親子互動時間大幅減少,有的父母甚至會要求大孩幫助父母照料二孩。大孩除了要分享以前獨享的生活資料和教育資源,還要面對父母由于精力不足造成的情感疏遠,這會讓大孩產(chǎn)生情感失落和隱性對抗行為,為了爭奪父母的關愛甚至形成討好型人格。表現(xiàn)出來就是刻意討好父母吸引關注,或者是對二孩的極端不滿,性格行為突變做出一些過激行為。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忽視了這種心理變化,親子矛盾無法及時消除,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和成年后的行為方式。父母更均衡的分配精力,及時消除關注偏差,有助于孩子良性心理的發(fā)展。
2影響二孩家庭教育的因素
2.1二孩年齡差較大缺乏共同成長性
政策開放初期,家長多是“70”后,兩個孩子年齡差在10歲以上。自然生育周期孩子間年齡差大多在2~3歲之間,孩子之間存在共同成長期。年齡差較小,孩子彼此是生活中的玩伴,學習中的互助者,能良好交流和分享,孩子生理差距小,心理特征趨同更有利于建立融洽的家庭氛圍。而二胎政策前,大孩是獨生子女的一代,長期處于所有人的關注中心,形成了獨享各項家庭資源的習慣,面對年齡差距較大的弟弟妹妹時,缺乏同年齡段的共同成長性,更多的是感覺到親情關系的巨大沖擊和分享父母關愛的失落。大孩會產(chǎn)生焦慮、孤獨、被忽視的感覺,往往把情緒發(fā)泄在二孩身上,此時父母如果一味苛責大孩會適得其反。
2.2家庭教育理念未適應新家庭模式
二孩家庭,由于父母都是雙職工,往往需要祖父母幫忙照顧孩子,家庭結構成為“4+2+2”模式,祖父輩和父母輩由于生活經(jīng)歷不同,教育理念不同以及受教育程度不同,在家庭教育上會產(chǎn)生分歧。隔代親造成大部分祖父母對孩子過于寵愛和嬌慣,生活當中多是為孩子大包大攬,由于年齡較大不喜歡參加體育運動等,會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強,獨立性差,也缺乏活力。而父母的教育偏嚴格,看中學業(yè)成績,忽視了從獨生家庭轉(zhuǎn)變?yōu)槎⒓彝バ枵{(diào)整教育方式和方法。祖父和父母的教育理念的碰撞以及從獨孩到全面二孩的變化,二孩背景下家庭教育是否出現(xiàn)“驕縱的一代”“啃老的一代”或“分享包容的一代”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2.3父母需不斷提高自身素養(yǎng)
二孩家庭對父母教育觀念和技巧提出更多挑戰(zhàn),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的價值判斷。父母的綜合素養(yǎng)表現(xiàn)在情感、認知、態(tài)度、行為中,通過家庭教育折射在孩子身上。二孩家庭中,孩子年齡存在差距,個性不同,各有優(yōu)缺點。家庭教育中如果采取簡單粗暴的方式,往往會造成孩子懦弱或蠻橫無理的性格。放任型父母又易使孩子因缺乏管教而染上不良的生活習性,成長為問題孩子。二孩家庭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是父母家庭教育短板的集中反映,父母文化儲備不足、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父母需通過學習提升自身的教養(yǎng)能力,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逐步提高家庭教育質(zhì)量。
2.4缺乏完善的社會支持體系
二孩家庭普遍都是依靠家庭內(nèi)部資源解決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缺乏完善的公共育兒服務體系的支持。社會上也很少有公益性的家庭教育指導機構進行輔導性的服務。0~3歲幼兒的托幼系統(tǒng)依然不夠完善和普及。生育公共政策的聚焦點往往考量我國經(jīng)濟與人口等宏觀層面,缺乏對家庭層面以及生育、養(yǎng)育行為的主要承擔者女性個體的關注。要全面提升二孩家庭教育質(zhì)量,離不開配套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以及社會服務體系的支持。
3提高二孩家庭教育質(zhì)量的策略建議
3.1加強家庭教育責任感,父母共同參與
獨生子女家庭模式時,很多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承擔較少,甚至把養(yǎng)育責任全部歸于媽媽負責。到了二孩模式,媽媽要兼顧家庭和工作往往力不從心,要加強爸爸的家庭教育責任感,夫妻共同分擔,比如媽媽負責日常生活起居的照料,爸爸負責課業(yè)輔導,閑暇時父母能共同陪伴孩子渡過假日時光。對孩子做到養(yǎng)、教協(xié)同,注重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構建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也要積極學習,提升自身綜合素養(yǎng),將優(yōu)良的民族文化融于家庭教育中,比如通過講故事“孔融讓梨”等,讓孩子從小懂得禮儀文化和同胞間的友愛?!吨祆浼矣枴分小靶种F者,友也。弟之所貴也,恭也”,提倡兄友弟恭,家庭方能和睦。還可以橫向?qū)W習,向家庭教育出色的家庭取經(jīng),不斷提高家庭教育能力和質(zhì)量。
3.2家庭成員減少關注偏差,因材施教,營造愛的教育環(huán)境
二孩家庭里,對待大孩要做到長幼有序,一視同仁。不能一味的要求大孩遷就二孩,要體會大孩細微的心理變化。在準備要二孩時,父母可以先和大孩做好溝通,積極情緒激活,引導孩子期待弟弟妹妹的加入,共同幫助孩子完成獨生子女身份的轉(zhuǎn)變。日常生活中,避免重男輕女或偏袒二孩,減少關注偏差,允許正常的同胞競爭,因材施教,營造親密和睦的教育環(huán)境。
3.3探索構筑家庭、社區(qū)、學校、社會多緯度的二孩家庭教育支持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要“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構建早期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梢韵忍剿髟谏鐓^(qū)開設公立托幼機構,并向城鄉(xiāng)一體化推進、覆蓋,幫助解決二孩家庭嬰幼兒的照料。社區(qū)也可以成立親子社團,開展公益性的親子輔導和家庭教育輔導。鼓勵各級社會機構開展家庭教育拓展培訓,父母和孩子共同參與,幫助建立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成立家委會,家校協(xié)同,做好從幼兒到青春期育兒家庭與學校的銜接。通過制定和完善各項二孩配套政策,提高生育補貼和獎勵,給予母親更多的產(chǎn)假和哺育假期,同時父親也適當延長陪產(chǎn)護理假期;對于由于生育二孩中斷職業(yè)生涯的母親給予就業(yè)幫扶,發(fā)放家庭教育補助,多角度多層面的減輕二孩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釋放父母的精力。
分析二孩家庭面臨的家庭教育問題,多維度的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于全面提升二孩家庭的家庭教育質(zhì)量,構建和諧社會。
參考文獻
[1]吳勝,陽德華.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2017,(3):126.
[2]朱瀏琳.“全面二孩”背景下完善家庭生育支持政策的思考與建議[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9,(5):191.
[3]朱柏廬,余祖政解讀:朱熹家訓[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6.
[4]趙紫芮.我國終身教育體系構建政策的成就、問題與建議——基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十年的思考[J].成人教育,2021,41(1):8-13.
基金項目:2021年贛州市社科研究課題(2021-028-0392)。
通訊作者:鄧曉(1977-),男,碩士研究生,副教授。
333750190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