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坤,張婧
(1.白城師范學院 學報編輯部,吉林 白城 137000;2.吉林體育學院 基礎課教學研究部,長春 130022)
《偽君子》自問世以來,成為法蘭西劇院上演場次最多的劇目,它的結局無疑是喜劇的,自私與偽善的答爾丟夫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奧爾貢一家沒有造成實際財產的損失,瑪麗亞娜和法賴爾有情人終成眷屬。但細讀文本,讀者不難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的悲劇性因素,領悟到這部喜劇的奇妙與偉大。它深刻批判和揭露了當時教會的偽善,沉重打擊了生活中偽善的“答爾丟夫們”,也使“答爾丟夫”成為“偽君子”的代名詞,[1]極具現(xiàn)實意義。
亞里士多德在《詩學·詩藝》中曾指出,悲劇能夠引起人們的憐憫和恐懼,對人的靈魂進行凈化和考驗。[2]《偽君子》中的答爾丟夫能引起人們的恐懼和不安,奧爾貢能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憤怒,人物性格的缺陷使他們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3]
答爾丟夫是劇中的主要人物,劇中一系列的矛盾沖突,都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他偽善、貪婪、自私,表面上看他是一個虔誠的教徒,“禱告時畢恭畢敬地用嘴吻著地”,[4]奧爾貢送給他錢,他當著奧爾貢的面把錢散布給窮人,以至于奧爾貢和柏奈爾夫人都奉他為“世界上跟上帝最親近的人”[5]、真正的君子。而實際上他干盡了不可見人的勾當,面對桃麗娜他假惺惺地作出“把你的乳房遮起來,我不便看見”[6]的表示,垂涎艾耳密爾的美色,并誘導艾耳密爾滿足自己的情欲,不僅如此,他謀奪了奧爾貢的全部家產后,還要置其于死地……
答爾丟夫老奸巨猾、陰險狠毒,令人憎惡。他表里不一,內心欲望強烈,外表卻極盡偽裝之能事,使自己人格扭曲、分裂,形成悲劇性人格。由于他長期在教會生活,因此,其悲劇性人格是畸形教會的產物,當戲劇結尾一切真相浮出水面時,他終究難逃鋃鐺入獄的命運。
奧爾貢在劇中是以受害者的形象出現(xiàn)的,他剛愎自用、傲慢、輕信而盲目順從,對答爾丟夫極其用心,言聽計從且深信不疑。
在第一幕劇中,介紹奧爾貢是巴黎富商,曾輔佐過國王,莫里哀稱他“有才有識”“英勇無畏”,可自從遇到答爾丟夫就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源于答爾丟夫覬覦他的財產,為他設下圈套,使他一步步掉進答爾丟夫的陷阱。奧爾貢被答爾丟夫偽裝的虔誠所征服,把他請回家奉若上賓,崇拜他、順從他,面對家人的質疑,他毫不理會。當兒子達米斯向他講述答爾丟夫試圖對其妻艾耳密爾圖謀不軌時,奧爾貢非但不信,反而要懲治對答爾丟夫不敬的家人:當即決定“悔婚許女”,要把女兒瑪麗亞娜嫁給答爾丟夫,盡管女兒已與法賴爾有婚約;要達米斯向答爾丟夫認錯,達米斯堅決不從,奧爾貢一氣之下作出“逐子贈財”的決定。面對這一系列行為,答爾丟夫只惺惺作態(tài)地說:“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應該遵從?!保?]直到奧爾貢親眼目睹答爾丟夫調戲艾耳密爾時才看清楚他“偽君子”的真面目,可悔之晚矣,此時他已面臨失去財產、被捕入獄的悲劇局面。
奧爾貢被偽信士所蒙蔽,不辨真假、一意孤行、盲目崇拜,幸運的是英明君主查出真相,念在他過去的功勞,寬恕了他的過錯,避免了發(fā)生家破人散的慘劇。
桃麗娜是莫里哀筆下飽含贊賞和同情的動人的仆役形象。她機智聰穎、敢于斗爭、富有正義感。當奧爾貢決定將瑪麗亞娜嫁給答爾丟夫時,懦弱的瑪麗亞娜不敢反抗父親,又堅決不想嫁給答爾丟夫,無奈她想自殺。作為瑪麗亞娜貼身女仆的桃麗娜卻“仗義執(zhí)言為小姐鳴不平,諷刺奧爾貢是精明人干糊涂事”[8],在正面勸說瑪麗亞娜無果的情況下,又機智采取迂回的策略,反抗主人奧爾貢,并堅決與答爾丟夫作斗爭,最終使瑪麗亞娜為愛情愿意勇敢一次。
盡管桃麗娜聰明機智,為主人盡心竭力,但因其女仆身份,社會地位低,人微言輕,主人也時常提防她,致使桃麗娜在當時的社會無用武之地,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不能不說是那個時代的悲劇。
總之,答爾丟夫的偽善與貪婪,奧爾貢的傲慢與盲從,桃麗娜的機智與卑微,瑪麗亞娜的懦弱,達米斯的魯莽……人物這些性格特點或引起人們的恐懼和不安,或引起人們的同情和憐憫,正是人物性格的悲劇性因素,使得人們剝去喜劇表層意涵去思考蘊含其中的深刻哲理。
亞里士多德的六個悲劇藝術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節(jié)”。[9]悲劇大多被定義為是矛盾沖突和現(xiàn)實不可調和的產物以及最終呈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悲慘結局?!秱尉印冯m是一部喜劇,但其激烈的矛盾沖突賦予它悲劇色彩。
《偽君子》是5幕喜劇,它的開場別開生面,被譽為“偉大的開場”,也是導致一系列戲劇矛盾的開端。第一幕是個楔子,主要介紹奧爾貢要把答爾丟夫這個他認為的“真正道德君子”請回家,這樣,家中所有的事會因答爾丟夫的到來而振興。答爾丟夫尚未登場,家中人對他因有不同看法而開始爭吵,在爭吵中每個人物性格、彼此關系及對答爾丟夫的態(tài)度,觀眾都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奧爾貢和柏奈爾夫人對答爾丟夫的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為后面悲劇情節(jié)的展開作了鋪墊。
奧爾貢執(zhí)迷不悟地作出一系列荒唐決定,使矛盾沖突逐漸擴大。他先是執(zhí)意要毀掉瑪麗亞娜和未婚夫法賴爾的婚約,將女兒重新許配給答爾丟夫,后又義無反顧地選擇相信答爾丟夫,將達米斯趕出家門,剝奪其繼承權,并將全部家產轉贈給答爾丟夫,奧爾貢的種種行為將原本幸福的家弄得四分五裂?,旣悂喣仁ッ罎M的姻緣,達米斯被趕出家,失去財產繼承權,劇情發(fā)展中蘊含的悲劇性因素使這部喜劇的情節(jié)更加曲折,強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讓人們隨著劇情的發(fā)展一步步認清答爾丟夫偽君子的真面目,進而深化了主題。
奧爾貢在“悔婚許女”“逐子贈財”后,還一意孤行作出另外一個決定,把劇情推向了高潮。奧爾貢曾經為政治犯藏匿了秘密文件,之前這個文件交由任何人保管他都不放心,現(xiàn)在居然決定把這份文件交由答爾丟夫保管,這一舉動是導致奧爾貢一家家破人散的至關重要的悲劇性因素。直至在艾耳密爾的設計下,才使答爾丟夫說出“只有張揚出去的壞事才叫壞事……私下里犯罪不叫犯罪”[10],讓奧爾貢認清答爾丟夫的丑惡嘴臉,而此時的答爾丟夫氣急敗壞,去國王那里企圖告發(fā)奧爾貢,并將其全家驅逐出“答爾丟夫的房子”。至此,觀眾在擔憂奧爾貢一家命運的同時,也深刻認識到生活中“偽君子”的欺騙性與可怕性。
《偽君子》結局出人意料,劇情急劇逆轉。原來國王在劇中并未出場,但他明察秋毫、處事果斷、賞罰分明,識破了答爾丟夫的詭計,將其抓捕。國王看在奧爾貢之前的貢獻赦免了他的罪過,并宣布所有財產歸還奧爾貢。戲劇結局皆大歡喜,答爾丟夫遭到了報應,奧爾貢一家沒有受到損失,瑪麗亞娜和法賴爾有情人終成眷屬……然而,透過喜劇結局不難發(fā)覺其悲劇性因素,答爾丟夫能夠牽著奧爾貢的鼻子走,把他騙得團團轉,幾乎鯨吞其家產,給他帶來牢獄之災,使人們感受到了莫里哀用歡笑書寫悲涼的力量。
總之,這部喜劇情節(jié)滲透出的一系列悲劇性因素讓世人深思,即使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明人在“偽君子”的精心設計下也很難不落入圈套,警示人們要善于明辨是非,遠離偽善之人,并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使之沒有立錐之地。
莫里哀曾指出:“喜劇的責任是在娛樂中改正人們的弊病,……通過令人發(fā)笑的描繪,抨擊本世紀的惡習”。[11]人們會從《偽君子》喜劇結尾的悲劇成分中感受到作者的無奈與悲哀,即使是大團圓的結局也無法掩飾悲劇性因素所蘊含的深刻思想意義。
文學藝術源于生活,文學作品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偽君子》產生于17世紀的法國,當時法國文壇古典主義盛行,莫里哀的創(chuàng)作在力求符合古典主義“三一律”要求的同時去揭示社會問題,當時社會上虛榮、偽善之風盛行,教會與貴族互相勾結,反動的天主教會組織“圣體會”成員打著“良心導師”的幌子,攫取他人財產,答爾丟夫形象就是對這一社會現(xiàn)實的高度藝術概括,作者借這一人物,深刻揭露了宗教騙子的本質和巨大危害性,批判了法國天主教會的黑暗與腐朽。之所以答爾丟夫的詭計能夠得逞,是因為在當時的社會上還存在著“奧爾貢之流”,一味盲目地崇信教會和虛偽的禁欲主義,給投機取巧的“答爾丟夫們”以可乘之機,因而,戲劇對社會上不辨真?zhèn)?、一意孤行、?zhí)迷不悟的行為作了有力的批判。
情感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所在,縱觀全劇,呈現(xiàn)出親情缺失、愛情淡薄,凸顯出這部喜劇的悲劇性因素。一方面,在奧爾貢家,柏奈爾夫人和奧爾貢在答爾丟夫到來之后,對他的崇拜和推崇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對家人置之不理,每天只關心答爾丟夫的飲食起居,甚至為了取悅答爾丟夫,奧爾貢還要“毀約許女”“逐子贈財”,完全不顧及親情以及女兒瑪麗亞娜、兒子達米斯的感受,親人之間也沒有愛、包容和信任,更不考慮子女的未來幸福。另一方面,愛情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但劇中表現(xiàn)的愛情卻讓人覺得悲涼?,旣悂喣扰c法賴爾的愛情在面對奧爾貢毀約時束手無策,沒有為愛犧牲一切的義無反顧;奧爾貢與艾耳密爾結婚多年,可他們的感情卻經不起考驗,相比之下,奧爾貢更關心答爾丟夫,盡管桃麗娜告訴奧爾貢“太太頭痛發(fā)燒,吃不下飯,睡不著覺”[12],但他對太太的病情不聞不問,卻一個勁地問答爾丟夫怎么樣。尤其當得知艾耳密爾被答爾丟夫調戲后,作為丈夫,本應該義不容辭地站出來保護妻子,可他卻沒有,奧爾貢對艾耳密爾的冷漠和不信任讓人心寒。
總之,劇中人親情缺失、愛情淡薄、缺少信任,才給達爾丟夫機會,使他的計劃得以實施,無疑,缺少真情的人生自然充滿悲劇意味。
《偽君子》在嬉笑怒罵中蘊含了許多深刻的道理,無論是對當時社會的批判,還是對人性弱點的揭露,都給人們帶來了許多啟迪和深刻思考。
莫里哀在《偽君子》的序中寫道:“規(guī)勸大多數人,沒有比描畫他們的過失更為見效了,把惡習變成人人的笑柄,對惡習就是重大的打擊?!保?3]他在那些令人發(fā)笑的情節(jié)背后,無情地展現(xiàn)了人物性格弱點,引發(fā)人們思考,深刻揭露和抨擊當時教會的黑暗,也給世人敲響了警鐘。戲劇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偽君子”同樣存在,要細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小心提防那些言行不一的人,同時,要時常審視自己,避免被蒙蔽了雙眼,作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情。莫里哀筆下的“偽君子”給人們上了生動一課,讓人們對于人性有了更深刻認知和感悟。
總而言之,《偽君子》一經問世便獲得了極大成功,源于莫里哀精通各種戲劇藝術,并將悲劇因素巧妙地融入喜劇中,從人物性格弱點和當時的社會現(xiàn)狀去挖掘導致悲劇的根源,使之渾然一體;通過對“偽君子”答爾丟夫形象的刻畫,揭露和鞭撻了教會勢力的欺騙性與虛偽性,升華了主題。莫里哀以富有現(xiàn)實主義傾向的美學觀點和創(chuàng)作實踐,對當時社會生活和歐洲戲劇的發(fā)展都產生了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