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潤生 施建東
【關鍵詞】主體性德育;自主養(yǎng)德;學習小組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15-0027-02
【作者簡介】1.顧潤生,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政治特級教師;2.施建東,江蘇省張家港市梁豐初級中學(江蘇張家港,215699)校長,高級教師,蘇州市政治學科帶頭人,蘇州市優(yōu)秀德育工作者。
顧潤生:請您簡單介紹一下“至美少年自主養(yǎng)德學習小組”的內涵。
施建東:首先“至美少年”中的“至”有致力、完善之意,是指不斷努力、不斷修為的過程;“美”,包含仁愛、誠樸、自主、精進、擔當等核心品格。“至美少年”是指通過不斷努力、不斷修為,使自己成長為具有仁愛、誠樸、自主、精進、擔當等核心品格的新時代初中生?!白灾黟B(yǎng)德”是一種道德學習的方式,即主體性德育,是以塑造主體性道德人格為目標的道德教育。學,是內化、內修的過程;習,是實踐、體驗的過程。自主養(yǎng)德學習小組是指以有意義的師生、生生、家校共同學習活動為載體,以促進每個學生德性發(fā)展為共同愿景,強調在相互對話、相互思辨、相互認同、相互理解的過程中,在充分保障每個學生的權益與責任的前提下,通過交流和分享,讓小組內的成員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道德學習的組織方式。
顧潤生:“至美少年自主養(yǎng)德學習小組的構建行動”這一項目的建設內容具體包括哪些?
施建東:學校自申報第四批江蘇省中小學生品格提升工程項目“至美少年自主養(yǎng)德學習小組的構建行動”以來,緊緊圍繞“求真至美”的育人目標,不斷深化育人實踐和研究,努力構建學生自主養(yǎng)德四大行動。
一是環(huán)境涵德:建設和諧德育場域。我們對校園文化環(huán)境進行了改造和重塑,以創(chuàng)意墻、校史墻、銀杏林、家鄉(xiāng)情、中國心、國防園為文化符號的六大主題園,是師生勵志教育的主要場所?!白屆恳环N存在都精彩”“實”“真”“善”“美”文化石與“杏壇春雨”“櫸木成林”“姹紫嫣紅”校園景觀傳遞著學校的育人文化。我們還就校園里的植物提煉了“銀杏精神”“櫸樹品質”“紫藤品性”,讓仁愛、誠樸、自主、精進、擔當等核心品格物化外顯。
二是小組載德:創(chuàng)新班級育人方式。班主任指導學生組建德育社交圈,形成德育共同體,通過自主育德小組提升學生自主管理的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三是導師育德:打造多維育人團隊,即建設以班主任為核心、學科教師為主體、校外力量為補充的導師團隊。我們?yōu)閷W生配備三位成長導師,主導師(班主任)、成長導師(任課教師)、校外導師(優(yōu)秀家長),努力開創(chuàng)全員育人的新局面。
四是課程養(yǎng)德:建構至美校本課程(見圖1)。學校建設了自主學習、自我成長、自主實踐、自我綻放四大至美課程,其中自主學習課程是以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學科的德育功能,自我成長課程是以學生品格養(yǎng)成為核心的校本課程,自主實踐課程是以培養(yǎng)學生實踐素養(yǎng)為主體的校本課程,自我綻放課程是以綜合活動為主體的課程,主要為學生提供提升自我、展示才能的平臺。
顧潤生:請問學校是如何對學生進行“自主養(yǎng)德”評價的呢?
施建東:學校通過學生網上申報自評、小組互評、導師綜評三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分階段的、過程性的評價。學校積極組織開展仁愛章、誠樸章、自主章、精進章、擔當章的“養(yǎng)德爭章”行動,“五章”擁有者可以參加班級“白玉蘭至美少年”、年級“紅石榴至美少年”、校級“金紫藤至美少年”評選。同時,學校每年都會舉行“自主養(yǎng)德嘉年華”和“學生成長導師節(jié)”,定期開展“導師與學生(小組)”成果展評,讓相互學習與競爭成為常態(tài)。校內,通過升旗儀式、聯(lián)合班會、校園電視、電子屏等,全方位展示導師與學生(小組)的風采;校外,通過微信公眾號,多角度交流展示導師與學生(小組)的成長故事。兩大空間的交織建構,構筑起“校內為主、校外為輔”的,全方位、立體式初中生品格涵養(yǎng)“大空間”。
3254500316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