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德芳
(南昌工學院,江西南昌 330108)
經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在線學習之后,在線學習發(fā)展迅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面對跨時空、師生分離、生生分離的在線學習新方式,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受到了更大的挑戰(zhàn)。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習者在在線學習中要有更大的自覺性、自主性、毅力和自制力,培養(yǎng)各種學習策略,發(fā)揮主體與能動意識,實現(xiàn)自我管理的個性化發(fā)展?;诿褶k高校大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在線學習現(xiàn)狀,提升他們的在線學習力,對促進其綜合素質、終身學習與發(fā)展、提高教學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Forrester 教授在1965年提出了“學習力”這個概念,即通過組織學習來促進企業(yè)競爭力的提升。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全面學習意識的提升,學習力逐漸從管理學向教育學過渡,涉及的范圍更廣。而不同的學習者對于學習力也有不同定義,G.Claxton 指出,基于終身學習基礎,學習者的性格、價值觀、生活態(tài)度等素質都有一定的變化。Jay Forrester 指出,學習力是個體的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所得的一切的總稱。沈書生指出,學習力是人的內在動力和能力。谷力則認為學習力是人們在學習中表現(xiàn)的一種品質、態(tài)度等,這些因素會作用于學習活動[1]。綜合以上內涵界定,本文認為學習力有一個共性:學習力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體現(xiàn)出的一些能影響學習質量的能力。
學者們對學習力的構成要素也尚未達成一致的結論,例如英國的ELLI 項目提出了學習力的七要素(變化和學習、關鍵好奇心、意義形成、創(chuàng)造性、學習互惠、策略意識、順應力),G.Claxton 的四要素說(順應/順應力、策應/策應力、反省/反省力、互惠/互惠力),Kirby 的綜合體說(學習動力、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效率、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力的一個綜合體),鐘志賢的五要素說(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學習轉化力),嚴媛的四要素說(目標、經驗、意志力、成就),高志敏的六要素說(學習行為的總動力、學習需求的識別力、學習潛能的評價力、學習行為的理解力、學習活動的激活力、學習能力)等。
在線學習力是學習力的亞概念,強調既有一般學習力屬性,也能夠體現(xiàn)網(wǎng)絡學習者在線學習的特點[2]。在此次研究中,基于線上學習的基本現(xiàn)狀,結合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總結出在線學習力是以在線學習為基本要素和前提,讓在線學習者能夠形成學習動力,培養(yǎng)在線學習者的認知系統(tǒng),提升學習效果。在線學習力能夠不斷被觸發(fā),能夠為在線學習活動提供基礎,促進在線學習成效不斷提升,促進學習者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提升和進步,這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丁亞元將內驅力、意志力、認知力、轉化力作為在線學習力構建的主要成分[3]。其中,內驅力指的是在線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的內在動力、指向作用等;意志力指的是在線學習者能夠堅持并堅定學習目標,能夠積極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做好自我學習的調控工作的能力;認知力指的是在線學習者能夠借助線上學習的方式來進行知識習得和技能鍛煉,構建自我知識體系和特征;轉化力指的是在線學習者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和內容通過靈活轉化,使其成為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動力。
綜合相關研究,筆者將學習驅動力、學習順應力、學習認知力、學習轉化力和學習互惠力作為在線學習力的五大構成要素[4]。
本文以民辦高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在保證多樣性的基礎上,運用隨機抽樣方法,對幾所民辦高校720名本科生進行了在線學習力現(xiàn)狀問卷調查。通過詳細分析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結果,同時結合文獻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在線學習力的影響因素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學習基礎是學習者已經具備的相關知識儲備、學習習慣、注意力品質、學習方法和學習意識等。具備良好的學習基礎,能夠讓學習者的學習信心大增,也會影響學習驅動力。學習基礎對學習力相關要素也有重要作用,所以對在線學習力也有較大影響。而知識經驗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接受新知識的基礎和前提,有效的知識基礎可以加速新知識轉化和吸收,提升學習效果。對于學習者而言,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能夠提升學習效果,并對學習轉化力和認知力都有積極作用。注意力品質是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和障礙時的處理態(tài)度和方法,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投入的專注力程度,這也是影響學習成效的關鍵因素。
學習動力包括學習目標、學習興趣、個人發(fā)展長遠規(guī)劃。學習動力對在線學習行為起導向作用[5]。大學生是否有明確的目標定位和職業(yè)規(guī)劃、是否愿意主動進行在線學習,均對在線學習效果產生直接的、巨大的影響。
自我管理指的是學習者進行自我目標、自我行為和心理等的管理[6]。自我管理包括學習意志、毅力、自制力、目標管理、時間管理、情緒管理、自我效能等。在線學習自我管理是影響學生學習驅動力的關鍵,學習者只有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確立學習方向和動力,只有擁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和自制力,才能夠控制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能夠安下心來認真學習,克制自己內心的欲望,敢于迎接挑戰(zhàn),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往往會讓學習動機得以強化,提升學習成效。對于學習者而言,時間、情緒等管理也會影響他們的在線學習力。
學習支持包括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語言指導、策略指導,以及學習同伴之間的互幫互助等。網(wǎng)絡資源是否豐富、有趣、有益,以及大學生周圍的在線學習氛圍都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大學生的在線學習意愿、參與度和效果。教師提供的學習資源支持、語言和策略指導、學生之間進行成果交流和分享,是促進知識轉化和創(chuàng)新的重要途徑,通過師生交流共享或者是生生交流共享,能夠促進學生學習認知力的提升。在不斷的交互學習中,學習者能夠體會他人的思想和意見,能夠理解他人的觀點和論述,能夠激發(fā)自身的靈感,有所收獲,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互惠力就逐漸培養(yǎng)起來。因此,學習支持對學生的學習認知力和互惠力都有影響,是在線學習力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
硬環(huán)境包括硬件設備條件、大學生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方便快捷的網(wǎng)絡連接、無線網(wǎng)絡覆蓋范圍、在線學習氛圍。在線學習軟、硬環(huán)境都會影響他們的在線學習情感體驗,也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在線學習頻率,最終影響在線學習效果。
部分民辦高校大學生基礎較弱、自律性較差,意志力較弱,因此一些人對在線學習不能認真對待,為了改善這種現(xiàn)狀,教師在開展在線學習初期應著重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讓學生明白在線學習是實現(xiàn)終身學習的有效途徑。引導學生將在線學習過程作為豐富體驗、發(fā)展認知、建構意義的過程,督促學生制定學習目標。讓學生認識到在線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端正在線學習態(tài)度,這些都能提高學生的學習驅動力。
創(chuàng)設以學習者為中心、充滿趣味、貼近生活、有意義的學習情境,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提供豐富全面、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針對性強的學習資源,可以豐富學生的在線學習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內在興趣。積極的學習情感體驗能激發(fā)學習興趣,提高自我效能感,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提升學習效能。適當?shù)慕虒W激勵對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教師在在線教學中適時適當?shù)募钅荛_啟學生的心扉,激發(fā)其斗志和力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在線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并設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合作等在線學習活動,使學生認識到學習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完善個人修養(yǎng),而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接受學習為探究學習、變獨立學習為合作學習。經常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勇于面對各種困難和消除各種干擾,提高學習自律性,堅定在線學習意志力,提高學習順應力。
教師應給學生提供資源支持、情感支持、言語支持、策略支持。在進行在線教學初期應注重新生學習指南教育,和學生一起制訂學習計劃、指導學生學習方法。同時,教師應注重創(chuàng)設在線學習氛圍,給學生提供策略指導,在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經常給予他們關注和鼓勵,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存在的欠缺、遇到的疑難問題等),加強課程重難點輔導、專業(yè)學習指導和學習方法指導,收集學生反饋的學習信息,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糾偏、答疑解惑和個性化輔導,提高學習認知力和順應力。設計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增強合作意識,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互惠力。合理的、及時的評價對教學有積極的導向作用。教師應給予學生激勵性的評價,并采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例如自我評價、學生互評、小組互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反思,有助于學習者將學習過程引入思維層面,發(fā)展元認知。
高校應創(chuàng)設在線學習軟、硬環(huán)境,營造在線學習氛圍。豐富學校網(wǎng)絡資源,例如高校網(wǎng)絡精品課程建設。營造良好的網(wǎng)絡學習氛圍,適時地為大學生樹立在線學習榜樣,激發(fā)大學生的在線學習動力。完善學習支持服務,提升在線學習成效。加強網(wǎng)絡建設,提高校園網(wǎng)速,擴大無線網(wǎng)絡的覆蓋范圍,提供進行在線學習的工具或場地。
綜上所述,促進在線學習者的學習力提升是實現(xiàn)在線學習目標的需要,學習者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能夠讓學習者受益終身。在線學習力對學習者學習和發(fā)展都有重大作用,在大學生培養(yǎng)中,在線學習也是重要組成部分。所以,需要嘗試通過多渠道來促進學生在線學習力的培養(yǎng),這是信息化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的需要。在線學習力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斷調整和完善方法,才能夠促進學生在線學習力的不斷提升。